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中国近代,改变报纸不发表评论的传统,始于()的创办A.《时务报》B.《民报》C.《新青年》D.《申报》-八年级历史
中国近代,改变报纸不发表评论的传统,始于()的创办A.《时务报》B.《民报》C.《新青年》D.《申报》-八年级历史
题目简介
中国近代,改变报纸不发表评论的传统,始于()的创办A.《时务报》B.《民报》C.《新青年》D.《申报》-八年级历史
题目详情
中国近代,改变报纸不发表评论的传统,始于( )的创办
A.《时务报》
B.《民报》
C.《新青年》
D.《申报》
题型:读图题
难度:偏易
来源:不详
答案
D
试题分析:《申报》,创办于1872年4月30日。历经了清朝同治、光绪和宣统三个朝代,又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各个历史阶段,至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时因历史原因停刊。1872年4月30日,中国第一张近代报纸《申报》在上海创刊。申报刊载新闻,评论等内容,还有广告,改变了报纸不发表评论的传统,题目中的A项《
时务报
》是维新运动时期著名的维新派报纸,是当时维新派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机关报。 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创刊。B项民报,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11月26日在日本东京创刊。C项新青年创办于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本题选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近代文化生活的变迁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学生一般根据课本知识就能直接得出答案。
上一篇 :
新式学校与旧式学堂教育相比,其
下一篇 :
中国科举制度开始及结束于[]A.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康有为以西学理论鼓吹变法,震动了当时的思想界。错误:理由:-八年级历史
在我国沿用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的时间是[]A.1898年B.1905年C.1912年D.1915年-八年级历史
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且根据它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的文件是[]A.《钦定学堂章程》B.《奏定学堂章程》C.《重订学堂章程》-八年级历史
请排列下列事件的先后顺序①创办京师同文馆②设立京师大学堂③废除科举④京张铁路通车[]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①③②④D.③①②④-八年级历史
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提倡兴办学校的是下列哪一位[]A.李鸿章B.张之洞C.魏源D.严复-八年级历史
20世纪初,清政府迫于形势,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奏定学堂章程》把整个学程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个阶段,规定儿童7岁入学。对普通中学的培养目标确定为三个-八年级历史
沿用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废除于[]A.1901年B.1905年C.1908年D.1911年-八年级历史
我国第一部比较系统地介绍世界各国情况的著作是[]A、《四洲志》B、《天演论》C、《海国图志》D、《故事新编》-八年级历史
“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这是严复对下列哪个事件的评价()A.设立京师大学堂B.颁布《奏定学堂章程》C.废除科举制D.《申报》的创办-八年级历史
中国近代进行教育变革的最根本的原因是[]A.西方先进科技文化大量涌入B.传统教育与科学制度存在着危害C.顺应世界的潮流D.统治阶级想收买人心-八年级历史
思想文化的交流、碰撞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向题。材料一:自1843年至1860年,传教士在广州央出版中文书籍、刊物42种,其中29为宗-八年级历史
下列事件,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京师大学堂的创办②科举制度的废除③《申报》的创办④《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A.③①④②B.③④①②C.④③①②D.③②④①-八年级历史
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普遍兴办学校的洋务大臣是[]A.李鸿章B.左宗棠C.张之洞D.曾国藩-八年级历史
沿用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被废除是在[]A.1911年B.1912年C.1905年D.1919年-八年级历史
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中提出的观点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物竞天择,适者生存C、实行君主立宪制D、提倡民主和科学-九年级历史
科举制的废除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科举制废除于什么时候A.1900B.1904C.1905D.1912-八年级历史
在近代,许多有识之士猛烈抨击科举制度,呼吁废除科举制度,其原因是[]A.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教育的进步和人才的培养B.科举制度在用人制度上存在着弊端C.科举制度一无事处D.科-八年级历史
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颁布,其意义不包括A.打破儒家经典一统天下的局面B.极大推动戊戌变法的顺利进行C.为结束科举制创造了有利条件D.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的发展-八年级历史
它设立于戊戌年间,它是近代中国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这里的“它”指的是[]A.京师大学堂B.燕京大学C.东吴大学D.哈佛大学-八年级历史
下列各项内容,属于中国近代化起步在教育方面的体现的有①京师大学堂②安庆内军械所③江南制造总局④废除科举制度⑤兴办新式学堂[]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⑤D.③④⑤-八年级历史
下列关于科举制和京师大学堂的叙述,正确的是[]A.京师大学堂创办之日就是科举制退出舞台之时B.京师大学堂和科举制是同一教育目的下的两种教育形式C.京师大学堂和科举制培养对-八年级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20世纪初)清政府迫于形势,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奏定学堂章程》把整个学程分为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三个阶段,规定儿童七岁入学,学堂开设的科目有-八年级历史
我国古代选拔人才的科举制在明朝时期被废除。[]-九年级历史
被誉为“中国大众传播媒体的先驱”是:()A.《申报》B.《沪报》C.《苏报》D.《时务报》-八年级历史
科学制度被废除主要与下列的哪些因素有关①西方思想文化的传入②近代新式学堂的兴办③封建统治者意识到了科举制的危害④统治者为了更好的发展教育与科技[]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八年级历史
标志着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重要一步的事件是[]A.《奏定学堂章程》的拟定B.科举制度的废除C.京师大学堂的创办D.新式教育体制的建立-八年级历史
科举制度的废除①断绝了人们对科举功名的追求②有力推动了新式学堂的发展步伐③促进了一个有新思想、新观念的知识分子群体的出现④适应了时代的需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八年级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规定儿童七岁入学,对普通中学的培养目标确定为三个方面:做官,升入高等学堂,从事实业。章程中开始注意了大、中、小学之间的衔接,但从课程设置来看,经学-八年级历史
科举制度在我国实行了约[]A.2000年B.1900年C.1300年D.300年-八年级历史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了新的教育体制B.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C.京师大学堂开办后,科举考试再也不用八股文了D.京师大学堂是维新变法留下的一-八年级历史
清政府拟定《奏定学堂章程》,课程的设置中最多的是[]A.经学B.历史C.算学D.修身-八年级历史
在我国沿用了1300多年的科举考试制度正式废除是在()A.1895年B.1925年C.1915年D.1905年-八年级历史
伴随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在变革中进步。我国近代教育始于[]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科举制度废除时D.中华民国初期-八年级历史
标志清政府建立新式教育体制的历史事件是拟定《__________》;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________制度。-八年级历史
京师大学堂创办后,每到科举考试期间,学生纷纷请假赶考说明[]A.戊戌变法在改革教育体制方面毫无进展B.京师大学堂仍然实行旧式教育C.通过科举考试仍是读书人做官的唯一出路D-八年级历史
阅表分析,下面是《奏定学堂章程》里的中学生在一、二年级的课程与课时。请回答:对照今人你们的课程和课时,看看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如果你在那个时代上小学,你会-八年级历史
沿用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废除于[]A.1901年B.1905年C.1908年D.1911年-八年级历史
在中国长达1300年的科举制度正式废止于[]A.1860年B.1894年C.1898年D.1905年-八年级历史
有一外国人在1906年来到中国,那么他在当时不可能看到和做到的是[]A.读到严复译著的《天演论》B.听人们讲述谭嗣同等人的事迹C.看到一些人参加科举考试D.去京师大学堂参观-八年级历史
北京大学的前身是A.京师同文馆B.广州万木草堂C.京师大学堂D.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八年级历史
沿用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废除于[]A、1901年B、1905年C、1908年D、1911年-八年级历史
下图是北京大学的校徽,在中国近代史上,北大是中国“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发祥地,也是多种政治思潮和社会理想在中国最早传播地,北大的前身是[]A、京师同文馆B、京师大-八年级历史
我国近代最早的大学是哪所大学?它是现在哪所大学的前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作用中,对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的作用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打破了儒家一统天下垄断教育的局面B.推动了西方近代科技的引进和传播C.揭开了近代教育改革的序幕D.标志着科举制-八年级历史
清政府迫于形势,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建立了新式教育体制,由于受传统“学而优则仕”的影响,在课程上设置最多的是[]A.经学B.历史C.算学D.修身-八年级历史
科举制度建立和废除的朝代分别是[]A.秦朝、清朝B.隋朝、清朝C.唐朝朝、明朝D.明朝、清朝-八年级历史
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是A.福州船政学堂B.《新青年》C.京师大学堂D.科举制度-八年级历史
清末,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普遍兴办学校的是[]A.李鸿章B.左宗棠C.袁世凯D.张之洞-八年级历史
清政府迫于形势,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建立了新式教育体制,由于受传统“学而优则仕”的影响,在课程上设置最多的是[]A、经学B、历史C、算学D、修身-八年级历史
阅读材料: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采用的科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请回答:(1)材料中的“选举制度”指什么?它创立于何时?创立的标志是什-八年级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中国近代,改变报纸不发表评论的传统,始于()的创办A.《时务报》B.《民报》C.《新青年》D.《申报》-八年级历史
题目详情
答案
试题分析:《申报》,创办于1872年4月30日。历经了清朝同治、光绪和宣统三个朝代,又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各个历史阶段,至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时因历史原因停刊。1872年4月30日,中国第一张近代报纸《申报》在上海创刊。申报刊载新闻,评论等内容,还有广告,改变了报纸不发表评论的传统,题目中的A项《时务报》是维新运动时期著名的维新派报纸,是当时维新派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机关报。 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创刊。B项民报,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11月26日在日本东京创刊。C项新青年创办于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本题选D。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近代文化生活的变迁是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学生一般根据课本知识就能直接得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