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汝以一念之贞-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汝以一念之贞-高一语文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汝以一念之贞-高一语文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
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
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
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成,遽躬蹈之。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
予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奓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
汝之义绝高氏而归也,堂上阿奶仗汝扶持,家中文墨昳汝办治。故自汝归后,虽为汝悲,实为予喜。予又长汝四岁,或人间长者先亡,可将身后托汝,而不谓汝之先予以去也!
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减一分则喜,增一分则忧。后虽小差,犹尚殗殜
①
,无所娱遣。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呜呼!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
汝之疾也,予信医言无害,远吊扬州。汝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及至绵慑
②
已极,阿奶问:“望兄归否?”强应曰“诺”。已予先一日梦汝来诀,心知不祥,飞舟渡江。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四支犹温,一目未瞑,盖犹忍死待予也。呜呼痛哉!早知诀汝,则予岂肯远游?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闻,共汝筹画也。而今已矣!
汝之诗,吾已付梓;汝之女,吾已代嫁;汝之生平,吾已作传;惟汝之窀穸
③
尚未谋耳。先茔在杭,江广河深,势难归葬,故
请母命而宁汝于斯,便祭扫也
。其旁葬汝女阿印,其下两冢,一为阿爷侍者朱氏,一为阿兄侍者陶氏。羊山旷渺,南望原隰,西望栖霞,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
呜呼!身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选自袁枚《祭妹文》,有删节)
[注] ①殗殜(yè dié):病不甚重,半起半卧。②绵惙(chuò):病势危急。③窀穸(zhūn xī):墓穴。
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无所娱
遣
——遣:派遣
B.一旦长成,遽躬
蹈
之——蹈:踏
C.旧事填
膺
,思之凄梗——膺:胸
D.四支犹温,一目未
瞑
——瞑:睁眼
2.下列句中加线的词的用法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汝又虑
戚
吾心,阻人走报
A.下江陵,顺流而
东
也
B.固知
一
死生为虚诞
C.至于
幽暗昏惑
而无物以相之
D.
舞
幽壑之潜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
A.本文以生活琐事为题材,件件小事都寄托无限的哀思。同捉蟋蟀、相伴温书、掎裳悲恸等琐事,表现出兄妹间亲密的关系,显示恋恋不舍之情。
B.妹妹归家后,扶持阿母,治办文墨,哥哥有病“刺探”说事,这些描写一方面显示妹妹的才德,另一方面抒发兄妹相依之情。
C.弥留之际,妹妹非常想见哥哥一面,并同意母亲派人把自己的病情报告给哥哥。妹妹忍死等兄却未等到,这无涯之憾,是无法弥补的。作者懊悔远游的一片至情,字字辛酸,让人不免同声一哭。
D.妹妹去世以后,作者将妹妹的诗稿付印,并为妹妹作了传,特别是对妹妹的墓地作了精心筹划,以此来告慰亡妹的在天之灵,真可谓哀愁与悲痛交织,感人至深。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便祭扫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来源:同步题
答案
1.C
2.D
3.C
4.(1)即使做离奇的梦,展开虚幻的想象,又怎么料到这里是你埋葬骸骨的地方呢?
(2)所以征得母亲的同意,把你安葬在这里,为的是便于祭奠扫墓。(意对即可)
上一篇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下一篇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问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郑玄传(节选)⑴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人也。玄少为乡啬夫①,得休归,常诣学官,不乐为吏,父数怒之,不能禁。遂造太学受业,始通《公羊春秋》、《九章-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问题。韦睿字怀文,京兆杜陵人也。自汉丞相贤以后,世为三辅著姓。伯父祖征,宋末为光禄勋。睿事继母以孝闻。睿兄纂、阐,并早知名。纂、睿皆好学,阐-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面问题。跂支离无脤说卫灵公,灵公说之;而视全人,其脰肩肩。瓮盎大瘿说齐桓公,桓公说之;而视全人,其脰肩肩。故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人不忘其所忘而-高二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观鱼说余读书朱氏西斋,左苑而右渠。书稍辍凭槛注目焉。方天不雨,水涸可越,鱼皆徙而去之。其不及徙者,戢戢泥沙中,蹙鳞损介,日就于殆,将为乌鸢-高三语文
课外阅读。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某启:昨日蒙教,窍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重念蒙君实-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尹赏字子心,钜鹿杨氏人也。以郡吏察廉为楼烦长。举茂材,粟邑令。左冯翊薛宣奏赏能治剧,徙为频阳令,坐残贼免。后以御史举为郑令。永始、-高三语文
有书生读经书甚精熟不知近代事因说骆宾王遂云某识其孙李少府者兄弟太多意谓骆宾是诸王封号也选自《唐语林·卷八》①用斜线(/)给上面文段断句。②骆宾王和《滕王阁序》的作者王勃都名-高二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颜之推,字介,琅邪临沂人也。之推早传家业。年十二,值梁湘东王绎①自讲《庄》、《老》,便预门徒。虚谈非其所好,还习《礼》、《传》。博览群书,无不该洽-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问题。武昌九曲亭记[宋]苏辙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②,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高三语文
课内阅读。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白起者,郿人也,善用兵,迁为武安君。伐韩之野王,野王降秦,上党道绝。其守冯亭与民谋曰:“不如以上党归赵。赵若受我,秦怒,必攻赵。赵被-高二语文
海宁孝廉查伊璜继佐,崇祯中名士也。尝冬雪,偶步门外,见一丐避庑下,貌殊异,呼问曰:“闻市井有铁丐者,汝是否?”曰:“是也。”曰:“能饮乎?”曰:“能。”引入发醅,坐而对饮。查已-高二语文
课外阅读。后赤壁赋苏轼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张特立,字文举,东明人。中泰和进士,为偃师主薄。改宣德州司侯。州多金国戚,号难治。特立至官,俱往谒之。有五将军率家奴劫民群羊,特-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先是,太尉(段秀实)在泾州(今甘肃泾川县一带)为营田官(掌管地区财政,召集流民垦田)。泾大将焦令谌取人田,自占数十顷,给与农,曰:“且熟,-高二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恶圆唐元结元子家有乳母,为圆转之器以悦婴儿,婴儿喜之。母使为之聚孩孺助婴儿之乐。友人公植者,闻戏儿之器,请见之;及见之,趋焚之,责元子曰:-高三语文
课内阅读。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阳固,字敬安。性散傥,不拘小节。少任侠,好剑客,弗事生产。年二十六,始折节好学,遂博览篇籍,有文才。太和中,从大将军宋王刘昶征义阳-高二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问题。金溪县义渡记明宋濂抚州金溪县南若干里,旴水与清江合流入于汝,名曰东溪。其地为四达之衢,人之所负、物之所载,咸出焉。溪广不可梁,必籍舟乱流①-高三语文
课外阅读。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孙权,字仲谋。兄策既定诸郡,时权年十五,以为阳羡长。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建安)五年,策薨,以事授权,权哭未及息,策长史张昭谓权曰:-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人也。膺性简亢,无所交接,唯以同郡荀淑、陈寔为师友。初举孝廉,为司徒胡广所辟,举高第,再迁青州刺史。守令畏威明-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面问题。仆初到浔阳时,有熊孺登来,得足下前年病甚时一札,上极疾状,次叙病心,终论平生交分。且云:危之际,不暇及他。唯收数帙文章,封题其上曰:“他-高二语文
课内阅读。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成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宝绘堂记(宋)苏轼君子可以寓意于物,而不可以留意于物。寓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乐,虽尤物不足以为病。留意于物,虽微物足以为病,虽尤物不-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孙文满清末造,革命党人,历艰难险城,以坚毅不挠之精神,与民贼相搏,踬踣者屡,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高一语文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①,决以蓍②,怀英遇《坎》③,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王维传维,字摩诘,太原人。九岁知属辞,工草隶,闲音律。岐王重之。维将应举,岐王谓日:“子诗清越者,可录数篇,琵琶新声,能度一曲,同诣-高二语文
(外扮监斩官上,云)下官监斩官是也。今日处决犯人,着做公的把住巷口,休放往来人闲走。(净扮公人,鼓三通、锣三下科。刽子磨旗、提刀,押正旦带枷上。刽子云)行动些,行动些-高一语文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马非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高二语文
万石君名奋。高祖东击项籍,过河内,时奋年十五,为小吏,侍高祖。高祖与语,爱其恭敬,问曰:“若何有?”对曰:“奋独有母,不幸失明,家贫。有姊,能鼓琴。”高祖曰:“若能从我乎-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金陵为帝王之州。自六朝适于南唐,类皆偏据一方,无以应山川之王气。逮我皇帝定鼎于兹,始足以当之。由是声教所暨,罔间朔南;存神穆清,与-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①子曰:“里①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里仁》)②子曰:“德②不孤,必有邻③。”(《里仁》)[注]①里:居。②德:有德之人。③邻:亲近。(1)下列对选段内-高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及智宣子卒,智襄子①为政,与韩康子、魏桓子宴于蓝台。智伯戏康子而侮段规。智国闻之,谏曰:“主不备,难必至矣!”智伯曰:“难将由我。我不为-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题目。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赵歧传范晔赵岐字邠卿,京兆长陵人也。歧少明经,有才艺。仕州郡,以廉直疾恶见惮。永兴二年,辟司空掾。议二千石得去官为亲行服,朝廷从之-高二语文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克己复礼》)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张自新传[明]归有光张自新,初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人。自新少读书,敏慧绝出。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①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完成题目。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①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南阳县君谢氏墓志铭欧阳修庆历四年秋,予友宛陵梅圣俞来自吴兴,出其哭内之诗而悲曰:“吾妻谢民亡矣。”丐我以铭而葬焉。予未暇作。居一岁中-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亭林先生神道表[清]全祖望先生字曰宁人,改名炎武①,学者称为亭林先生。少落落有大志,不与人苟同,耿介绝俗。最与里中归庄相善,共游复社-高三语文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问题。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晏子使吴,吴王谓行人①曰:“吾闻晏婴,盖北方辩于辞、习于礼者也。”命摈②者曰:“客见则称‘天子请见-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甘罗者,甘茂孙也。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秦使张唐往相燕-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书何易于孙樵何易于尝为益昌令,县距刺史治所四十里,城嘉陵江南。刺史崔朴尝乘春自上游,多从宾客歌酒,泛舟东下,直出益昌旁。至则索民挽-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郭原平字长泰,禀至行,养亲必己力。性闲木功,佣赁以给供养。性谦虚,每为人作匠,取散夫价。主人设食,原平自以家贫,父母不办有肴味,唯-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赵良淳,字景程,丞相汝愚曾孙也。少学于其乡先生饶鲁,知立身大节。及仕,所至以干治称,而未尝干人荐举。初以荫为泰宁主簿,三迁至淮西运-高三语文
文言文阅读。书沈通明事汪琬淮安沈通明,尝为前明总兵官。任侠轻财,士大夫皆称之。顺治二年,先是有巡抚田仰者,素习通明之为人,加礼遇焉;至是见明将亡,遂属其家通明,而-高一语文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问题。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汝以一念之贞-高一语文
题目详情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
呜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成,遽躬蹈之。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
予捉蟋蟀,汝奋臂出其间;岁寒虫僵,同临其穴。予九岁,憩书斋,汝梳双髻,披单缣来,温《缁衣》一章。适先生奓户入,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连呼则则。予弱冠粤行,汝掎裳悲恸。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汝从东厢扶案出,一家瞠视而笑,不记语从何起,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凡此琐琐,虽为陈迹,然我一日未死,则一日不能忘。旧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历历,逼取便逝。
汝之义绝高氏而归也,堂上阿奶仗汝扶持,家中文墨昳汝办治。故自汝归后,虽为汝悲,实为予喜。予又长汝四岁,或人间长者先亡,可将身后托汝,而不谓汝之先予以去也!
前年予病,汝终宵刺探,减一分则喜,增一分则忧。后虽小差,犹尚殗殜①,无所娱遣。汝来床前,为说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资一欢。呜呼!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
汝之疾也,予信医言无害,远吊扬州。汝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及至绵慑②已极,阿奶问:“望兄归否?”强应曰“诺”。已予先一日梦汝来诀,心知不祥,飞舟渡江。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四支犹温,一目未瞑,盖犹忍死待予也。呜呼痛哉!早知诀汝,则予岂肯远游?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闻,共汝筹画也。而今已矣!
汝之诗,吾已付梓;汝之女,吾已代嫁;汝之生平,吾已作传;惟汝之窀穸③尚未谋耳。先茔在杭,江广河深,势难归葬,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便祭扫也。其旁葬汝女阿印,其下两冢,一为阿爷侍者朱氏,一为阿兄侍者陶氏。羊山旷渺,南望原隰,西望栖霞,风雨晨昏,羁魂有伴,当不孤寂。
呜呼!身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选自袁枚《祭妹文》,有删节)
[注] ①殗殜(yè dié):病不甚重,半起半卧。②绵惙(chuò):病势危急。③窀穸(zhūn xī):墓穴。
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无所娱遣——遣:派遣
B.一旦长成,遽躬蹈之——蹈:踏
C.旧事填膺,思之凄梗——膺:胸
D.四支犹温,一目未瞑——瞑:睁眼
2.下列句中加线的词的用法与例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汝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
A.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B.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C.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D.舞幽壑之潜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
A.本文以生活琐事为题材,件件小事都寄托无限的哀思。同捉蟋蟀、相伴温书、掎裳悲恸等琐事,表现出兄妹间亲密的关系,显示恋恋不舍之情。
B.妹妹归家后,扶持阿母,治办文墨,哥哥有病“刺探”说事,这些描写一方面显示妹妹的才德,另一方面抒发兄妹相依之情。
C.弥留之际,妹妹非常想见哥哥一面,并同意母亲派人把自己的病情报告给哥哥。妹妹忍死等兄却未等到,这无涯之憾,是无法弥补的。作者懊悔远游的一片至情,字字辛酸,让人不免同声一哭。
D.妹妹去世以后,作者将妹妹的诗稿付印,并为妹妹作了传,特别是对妹妹的墓地作了精心筹划,以此来告慰亡妹的在天之灵,真可谓哀愁与悲痛交织,感人至深。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便祭扫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D
3.C
4.(1)即使做离奇的梦,展开虚幻的想象,又怎么料到这里是你埋葬骸骨的地方呢?
(2)所以征得母亲的同意,把你安葬在这里,为的是便于祭奠扫墓。(意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