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2009年美国副总统乔·拜登为美国外交“新规”定调。“新规”否定了前总统布什所谓“不支持我们就是反对我们”的外交政策。拜登说:“我们将交往,我们将倾听,我们将磋商。美国需要世-高三历史
2009年美国副总统乔·拜登为美国外交“新规”定调。“新规”否定了前总统布什所谓“不支持我们就是反对我们”的外交政策。拜登说:“我们将交往,我们将倾听,我们将磋商。美国需要世-高三历史
题目简介
2009年美国副总统乔·拜登为美国外交“新规”定调。“新规”否定了前总统布什所谓“不支持我们就是反对我们”的外交政策。拜登说:“我们将交往,我们将倾听,我们将磋商。美国需要世-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2009年美国副总统乔·拜登为美国外交“新规” 定调。“新规”否定了前总统布什所谓“不支持我们就是反对我们”的外交政策。拜登说:“我们将交往,我们将倾听,我们将磋商。美国需要世界,正如我相信世界需要美国。”从拜登的话中我们可知美国
A.放弃了霸权主义政策
B.承认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
C.放弃了领导世界的愿望
D.承认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B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正如我相信世界需要美国”可知美国没有放弃霸权政策和领导世界的愿望,A、C表述有误;“我们将交往,我们将倾听,我们将磋商”说明美国承认其他力量不可忽视,B的表述符合题意;材料讨论的是国际政治而非经济,D与题意无关,故选B。
上一篇 :
20世纪60年代东欧国家改革时曾
下一篇 :
“在过去的50年里,欧洲一直存在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20世纪80年代末,邓小平提出“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强调在国际事务中“决不当头”“有所作为”。这一战略提出的主要国际背景是()A.苏联已经解体B.两极格局濒于瓦解C.中美关系好转-高一历史
2013年8月1日,俄罗斯批准斯诺登(美国中情局人员,揭露美国监控别的国家的行为)在俄临时避难一年,美国对此“极度失望”,并宣布取消9月初奥巴马和普京的会晤。这一现象说明A.-高三历史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强、最富的国家,但是,现在我们-高三历史
2008年是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形势深刻变化的一年。有专家认为2008年的国际格局是“群龙无首”,这一评价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美国霸主地位动摇B.“一超多强”局面终结C.多极化格局-高三历史
1991年华沙条约组织宣告解散,两大军事集团对抗局面结束;同年中东地区爆发海湾战争,前南斯拉夫地区出现了战争和冲突,其激烈程度为欧洲地区50年所罕见;2000年6月,韩国和-高三历史
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这一建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六国率先实-高三历史
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一个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迄今还没有定型。当今世界并不安宁,威胁世界安全的因素中,最主要的是A.地区冲突B.民族矛盾C.宗教-高一历史
2010年的海地大地震和中国的玉树地震都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①两国同属第三世界国家,理应相互帮扶②中美欧日俄在海地地震后救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证明-高三历史
两极格局彻底瓦解的标志是:A.“冷战”的结束B.苏联解体C.日本、西欧的崛起D.多极化形成-高二历史
下列国家中最先放弃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是()A.民主德国B.保加利亚C.阿尔巴尼亚D.波兰-高一历史
目前,世界格局中存在的主要力量中心是()①美国②欧盟③日本④俄罗斯⑤中国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⑤-高一历史
20世纪40年代末至60年代末,南斯拉夫、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改革的共同点是A.起因于国内爆发严重的社会政治危机B.为逃避社会主义阵营发生分歧C.放松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高二历史
德国历史上曾经有一位领导人宣称:“新统一后的德国将绝无其他领土野心……作为欧洲人的德意志人和作为德意志人的欧洲人,我们将与我们东、西方邻居中的朋友们一起共同走向欧洲统-高三历史
2010年吉尔吉斯斯坦国内多次发生流血冲突、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伊朗实施制裁甚至扬言动武、中国周边部分国家多次在中国近海挑起事端,朝韩在争议岛屿相互炮击。这些问题说明当今-高三历史
南北朝鲜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联合组队参赛,这是A.以萨马兰奇为首的奥委会努力的结果B.奥林匹克精神感召的结果C.祖国统一是半岛人民的共同心愿D.意识形态淡化的结果-高二历史
22.据《文汇报》援引《日本新华侨报》11日报道,2009年10日中午,日本右翼团体在东京池袋地区中国人的物产店——中华街“阳光城”前举行抗议活动,结果在警方的阻止下草草收场。二战-高三历史
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最近提出创立“东亚共同体”的设想,支持这一观点的有利条件不包括A.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B.欧盟成功的示范C.冷战思维和领土争端的存在D.儒家文化-历史
两极格局解体后,美国进一步加强了全球战略攻势,一方面积极推动北约东扩,另一方面加强了与日本的战略合作,其目的是…()①向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继续施压②推动全球一体化进程-历史
针对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决定让前苏联的格鲁吉亚和乌克兰加入北约,俄罗斯政府采取强硬政策,不仅出兵格鲁吉亚,而且于2008年8月26日宣布承认原格鲁吉亚分离运动的南奥塞梯和-历史
当今世界正处在新旧格局的交替时期,对“交替”的正确认识是()A.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B.由社会制度的对立向经济竞争过渡C.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过渡D.由区域集团向全球化过渡-高二历史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指的是()A.苏联解体导致全世界独立国家数量增多B.两极对峙变成了美、欧、中、日、俄势均力敌的格局C.美国日益受到欧、中、俄等力量的制-历史
材料一中国对联合国事务的全面参与材料二美国学者哈斯虽然提出了“多极合作时代”这一新概念,但是却对这样的时代能否到来充满怀疑。……我认为“多极合作时代”将是21世纪上半叶世-高三历史
有美国学者认为,世界政治格局“现在是,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里仍将是一个1+X的世界,也就是一个超级大国加若干个大国的世界”。对“1+X”中“X”的分析理解错误的是[]A.是一个常数-高三历史
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了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的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在向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中演变。这种变化-高三历史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欧盟成立,俄罗斯走出低谷。‘东方巨龙’腾飞,不结盟运动组织不断壮大。”结合以上史实,我们可以判断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征是[-高三历史
1964年4月,77个发展中国家在日内瓦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提出了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这表明[]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B.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C.资-高三历史
下列选项中,属于推动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因素的是[]A.欧盟的形成、第三世界的兴起B.欧盟的形成、联合国建立C.第三世界的兴起、联合国建立D.联合国建立、东欧-高一历史
下列对当今世界格局的概括,最为准确的是[]A、多极化趋势下的“一超多强”B、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C、多极化格局已经确立D、多极化格局和两极格局并存-高一历史
关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东欧剧变,下列表述与事实不符的是[]A.剧变前东欧各国面临着严重经济困难B.东欧各国都先实行政治多元化,然后完成政权更迭C.德国结束了近半个世纪的-高三历史
“冷战”结束后,世界形势的特点是[]A.极度紧张B.和平安宁C.地区冲突不断D.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高一历史
苏联解体的直接和主要原因是[]A.军事力量的削弱B.西方的和平演变战略C.苏共党内斗争的尖锐化D.戈尔巴乔夫错误的政治改革-高二历史
下面这幅漫画的寓意是联合打“鬼”——原载美国(政治卡通网)。以下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A.把瓶柱比作恐怖主义B.把球比作地球C.把恐怖主义比作“鬼”D.世界各国共同打击恐怖主义-高三历史
2009年11月10日,戈尔巴乔夫在英国《泰晤上报》上撰文称:“今天,地球面对另一个威胁。气候危机就是把我们和未来分隔开来的墙。就像德国人民宣告团结的决心那样,世界公民今天正-高一历史
苏联解体对国际关系的直接影响是[]A.出现了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B.多极格局形成C.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完全消失D.两极格局瓦解-高一历史
学习了《历史必修1》后,请你指出下列历史命题中,不是历史规律的一项是[]A.中国人民选择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B.世界政治文明经历了人治到法制、专制到民主的过程-高一历史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表明:[]A.资本主义制度到目前为止是人类历史上最理想的社会制度B.社会主义制度已经不符合上述地区经济政治发展的要求C.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和-高一历史
某历史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进行研究性学习。据此,你认为其研究主题是[]A.政治多极化迅速发展B.国际恐怖主义威胁人类C.大国强权政治下的世界D.联合国的职能发生变化-高三历史
“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仿佛感到听见了一声巨响,并且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从此后被分裂为15块碎-高三历史
两极格局的结束后①世界形势总体向缓和发展②美国建立了“单极世界”③天下太平④地区冲突仍时有发生[]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高一历史
2009年11月9日是柏林墙倒塌20周年纪念日。德国总理默克尔说:1989年11月9日是“德国近代历史上最幸运的一天。”你认为默克尔说的“最幸运”的原因应该是[]A.雅尔塔体系彻底瓦解B.-高二历史
从一定意义上说,以下结论是基于对苏联历史的回顾得出的,其中不合理的应该是[]A.斯大林模式是造成苏联日后分裂的重要原因B.戈尔巴乔夫改革应对苏联分裂承担重要责任C.无论如-高二历史
一位年轻旅行者叙述自己的生活经验:“小时候,每天走过一个广场上学,可以看到马克思与列宁的铜像,后来铜像拆了,国歌换了,就连使用的钱也改了。原本哪里都不可以去,现在可-高三历史
1991年12月25日,克林姆林宫上空白红蓝三色国旗代替了印有镰刀锤子的旗帜。这不仅标志着一个国家历史新的开始,同时意味着:[]A.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失败B.冷战结束和两极格-高三历史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当我们环顾-高一历史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这表明①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全世界遭到全面失败②东欧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缺乏经验不够成熟③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④社-高一历史
约瑟夫·奈教授2002年指出,当今国际力量的分布有如一盘三维空间的国际象棋:顶部的军事力量大致是单极的,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底部包括众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恐怖分-高三历史
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戈尔巴乔夫开始政治改革②苏联共产党实行多党制③苏联公布《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④《阿拉木图宣言》签署[]A.②①③④B.②①④③C.①②③④D.③②①④-高一历史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①1989年波兰大选,团结工会上台,完成政治经济制度的剧变②1991年底独联体成立。苏联停止存在③1991年春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德国完成统一④八一九事件后苏联-高一历史
1992年9月,莫斯科的学生觉得历史课有点奇怪。老师对他们说不用课本,因为历史课本是两年前修订的。老师还说:“我不知道问什么问题,更不知道判什么答案是正确的。”对此,合理-高三历史
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下列选项能-高三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2009年美国副总统乔·拜登为美国外交“新规”定调。“新规”否定了前总统布什所谓“不支持我们就是反对我们”的外交政策。拜登说:“我们将交往,我们将倾听,我们将磋商。美国需要世-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炼信息的能力,依据材料中“正如我相信世界需要美国”可知美国没有放弃霸权政策和领导世界的愿望,A、C表述有误;“我们将交往,我们将倾听,我们将磋商”说明美国承认其他力量不可忽视,B的表述符合题意;材料讨论的是国际政治而非经济,D与题意无关,故选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