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2009年11月10日,戈尔巴乔夫在英国《泰晤上报》上撰文称:“今天,地球面对另一个威胁。气候危机就是把我们和未来分隔开来的墙。就像德国人民宣告团结的决心那样,世界公民今天正-高一历史
2009年11月10日,戈尔巴乔夫在英国《泰晤上报》上撰文称:“今天,地球面对另一个威胁。气候危机就是把我们和未来分隔开来的墙。就像德国人民宣告团结的决心那样,世界公民今天正-高一历史
题目简介
2009年11月10日,戈尔巴乔夫在英国《泰晤上报》上撰文称:“今天,地球面对另一个威胁。气候危机就是把我们和未来分隔开来的墙。就像德国人民宣告团结的决心那样,世界公民今天正-高一历史
题目详情
2009年11月10日,戈尔巴乔夫在英国《泰晤上报》上撰文称:“今天,地球面对另一个威胁。气候危机就是把我们和未来分隔开来的墙。就像德国人民宣告团结的决心那样,世界公民今天正要求采取行动,应付气候变化,和纠正围绕它的严重不公正情况。”他所说的“德国人民宣告团结的决心”是指
[ ]
A.德国法西斯势力彻底消失
B.法德和解
C.成为西欧最强的经济大国
D.德国重新统一
题型:单选题
难度:偏易
来源:专项题
答案
D
上一篇 :
下面这幅漫画的寓意是联合打“
下一篇 :
苏联解体对国际关系的直接影响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学习了《历史必修1》后,请你指出下列历史命题中,不是历史规律的一项是[]A.中国人民选择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B.世界政治文明经历了人治到法制、专制到民主的过程-高一历史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表明:[]A.资本主义制度到目前为止是人类历史上最理想的社会制度B.社会主义制度已经不符合上述地区经济政治发展的要求C.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和-高一历史
某历史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进行研究性学习。据此,你认为其研究主题是[]A.政治多极化迅速发展B.国际恐怖主义威胁人类C.大国强权政治下的世界D.联合国的职能发生变化-高三历史
“就在戈尔巴乔夫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仿佛感到听见了一声巨响,并且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在忽然间彻底倒塌了,从此后被分裂为15块碎-高三历史
两极格局的结束后①世界形势总体向缓和发展②美国建立了“单极世界”③天下太平④地区冲突仍时有发生[]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高一历史
2009年11月9日是柏林墙倒塌20周年纪念日。德国总理默克尔说:1989年11月9日是“德国近代历史上最幸运的一天。”你认为默克尔说的“最幸运”的原因应该是[]A.雅尔塔体系彻底瓦解B.-高二历史
从一定意义上说,以下结论是基于对苏联历史的回顾得出的,其中不合理的应该是[]A.斯大林模式是造成苏联日后分裂的重要原因B.戈尔巴乔夫改革应对苏联分裂承担重要责任C.无论如-高二历史
一位年轻旅行者叙述自己的生活经验:“小时候,每天走过一个广场上学,可以看到马克思与列宁的铜像,后来铜像拆了,国歌换了,就连使用的钱也改了。原本哪里都不可以去,现在可-高三历史
1991年12月25日,克林姆林宫上空白红蓝三色国旗代替了印有镰刀锤子的旗帜。这不仅标志着一个国家历史新的开始,同时意味着:[]A.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失败B.冷战结束和两极格-高三历史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时代,而不是对抗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当我们环顾-高一历史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这表明①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在全世界遭到全面失败②东欧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缺乏经验不够成熟③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④社-高一历史
约瑟夫·奈教授2002年指出,当今国际力量的分布有如一盘三维空间的国际象棋:顶部的军事力量大致是单极的,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底部包括众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恐怖分-高三历史
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戈尔巴乔夫开始政治改革②苏联共产党实行多党制③苏联公布《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④《阿拉木图宣言》签署[]A.②①③④B.②①④③C.①②③④D.③②①④-高一历史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①1989年波兰大选,团结工会上台,完成政治经济制度的剧变②1991年底独联体成立。苏联停止存在③1991年春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德国完成统一④八一九事件后苏联-高一历史
1992年9月,莫斯科的学生觉得历史课有点奇怪。老师对他们说不用课本,因为历史课本是两年前修订的。老师还说:“我不知道问什么问题,更不知道判什么答案是正确的。”对此,合理-高三历史
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下列选项能-高三历史
世界杯足球赛可谓全世界球迷的节日。1990年第十四届世界杯在意大利举办时,一个英国球迷去意大利为自己喜欢的球队助威。他可以①持欧盟护照进入意大利②在罗马街头观看比赛电视-高一历史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认为政府对经济干预越少越好。到1980年代,他们的主张被英美等国用以改造二战后的资本-高一历史
1991年12月,存在了69年的苏联完全解体,下列关于苏联解体过程中的历史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独立国家联合体的成立②“更新联盟”构想的提出③“八一九”事件的发生④《阿拉-高一历史
1989年民主德国宣布开放东西柏林边界,民主德国边防兵把一个小孩抱到柏林墙上,让他看一眼西柏林市景,这反映了[]A.两德统一在望B.两个德国出现C.两极格局形成D.美苏“冷战结-高二历史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进行了长达78天的轰炸,所打的幌子是[]A、“人权高于主权”的理论B、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C、“人道主义干涉”D、“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论”-高二历史
上世纪80年代末,华沙条约组织成员国相继发生危机,风云骤起,社会动荡,突出表现在[]A.社会制度的变化B.文化观念的变化C.国家名称的变化D.民族构成的变化-高一历史
两极格局结束后,一些国家和地区爆发出的深层矛盾有①民族矛盾②种族矛盾③宗教矛盾④领土矛盾[]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高二历史
下列各项中在历史上不可能发生的是[]A.1825年,史蒂芬孙晚上坐在电灯下进行工程设计B.1856年,一批商人乘汽船从英国到达美国C.1940年,德国法西斯的飞机对伦敦进行了轰炸D.2-高一历史
两极格局完全瓦解的标志是[]A.不结盟运动兴起B.苏联解体C.日本、西欧崛起D.多极化形成-高三历史
余秋雨在《千年一叹》中写道:“在今天,世界的麻烦在中东,中东的麻烦在耶路撒冷。如果真是这样,那么耶路撒冷,我实在无法描述走近你时的心情。”材料反映的问题是[]A.中东地区-高三历史
1991年12月25日19时38分,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69个春秋的苏联“锤子和镰刀”国旗,在暮色中被匆匆降下。在同一根旗杆上,俄罗斯白蓝红三色国旗徐徐升起,苏联从此成为历史。苏-高一历史
柏林墙于1961年开始建造,东德为了隔绝东德人民投向西德,于是沿着边界在己方的领土上建立围墙,1989年11月9日,屹立了28年的柏林墙倒塌。”关于柏林墙,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高三历史
学习“两极世界的形成”这一课时,就美苏两极对峙对世界造成的消极影响,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四个结论,最后同学们一致认为不正确的是[]A.浪费大量资源,不利于经济发展B.导致德-高三历史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这表明①社会主义运动在全世界遭到失败②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③东欧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缺乏经验不够成熟④社会主义应-高一历史
以下事件发生的原因与石油有关的是[]①滑铁卢战役②日本偷袭美海军基地珍珠港③两伊战争中的母与子④197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高三历史
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下列选项-高三历史
苏联解体是一系列政治经济因素影响的结果。与苏联解体直接相关的事件是[]A.不结盟运动B.日本的崛起C.欧共体的建立D.八一九事件-高三历史
一位学者认为:“除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存活能力的其他体系……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高三历史
当今世界人类面临许多共同问题,其中被成为“21世纪的政治瘟疫”的是[]A.腐败蔓延B.恐怖主义C.政变迭起D.民族矛盾-高二历史
如下图所示,从“镰刀斧锤星旗”到“白蓝红三色旗”的变更宣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这一事件对于某班同学的一次国际关系探究活动来说,其历史价值在于[]A.找到两极-高一历史
如果以“别了,雅尔塔”为题发言,应该选择哪一事件作为“别了”的标志[]A.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B.第三世界崛起C.经互会解体,华约解散D.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高一历史
如下图所示,从“镰刀斧锤星旗”到“白蓝红三色旗”的变更宣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停止存在”。这一事件对于某班同学的一次国际关系探究活动来说,其历史价值在于[]A.完成了-高一历史
哈佛大学的专家史迪文大胆猜测,我们或许生活在“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但过去的20年,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感受着来自于世界各地的突发新闻:“9.11”“巴以冲突”等-高三历史
1947年,苏联在参加马歇尔计划的讨论时,指责该计划使“欧洲各国必将落入被监督国家的地位”,因而拒绝接受。1991年,苏联领导人却公开呼吁西方对苏联实施“新的马歇尔计划”,甚-高三历史
以下是美国著名的调查机构——盖洛普做的近十年来美国军事力量卷入的事件,国内对军事行动的支持率表,从下表数据可得出的信息是[]A.美国国内的反战情绪日渐高涨B.美国已经确立-高三历史
“冷战”结束后的世界形势是[]A.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B.世界面临核战争威胁C.美国、西欧、日本成为“冷战”对手D.多极化格局已形成-高一历史
普京曾在一次公共场合抨击美国“几乎是毫无节制地”滥用武力,并且称美国所倡导的“单极世界”是不可接受的。这段材料表明①美国今天仍然推行霸权主义政策②美国的目的是保持其世界-高三历史
“9·11”事件后,美国布什政府将“9·11”恐怖袭击归结为是伊斯兰激进分子对美国代表的“自由民主”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仇恨;继阿富汗战争后,美国绕过联合国,又悍然发动了伊拉克战-高三历史
“9·11”事件发生后,美国总统布什向国会发表演说:“我们将追究提供援助或藏身之所给恐怖分子的国家。每个地区的每个国家现在要做个决定,你不跟我们一道,就是跟恐怖分子一道…-高三历史
2011年5月1日深夜,“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军击毙。许多国家发表声明,对此表示支持,并强调世界各国应共同打击恐怖主义。由此可以看出①反恐斗争有赖于国际社-高三历史
2003年俄罗斯科学院某院士说:“我们俄罗斯人以我们自己的沉痛灾难为代价,成为耶稣,悲壮地走上祭坛,向世人和历史宣告:苏联的‘民主化’‘私有化’完全是一条绝路、死路。”这-高一历史
亨利·基辛格说:“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序,就是因为它不由超级大国主宰,而是很多权力中心,每一个都独立活动。”这些独立活动的权力中心不包括A.中国B.俄罗斯C.美国D.日-高三历史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穿越时空,透过历史,我们依稀还能看到在欧洲东部矗立着一个巨人的身影;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一夜之间,这个曾经伟岸的巨人倒下了。材料-高一历史
就在他交出核按钮的一瞬间,聚集在电视机前的人都仿佛听见了一声巨响,并且都知道这是那座耸立了69年的红色帝国大厦忽然间彻底倒塌了,此后,它被分裂为15块碎片。这一历史事-高三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2009年11月10日,戈尔巴乔夫在英国《泰晤上报》上撰文称:“今天,地球面对另一个威胁。气候危机就是把我们和未来分隔开来的墙。就像德国人民宣告团结的决心那样,世界公民今天正-高一历史
题目详情
B.法德和解
C.成为西欧最强的经济大国
D.德国重新统一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