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14分)历史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某班同学围绕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这一主题展开研究性学习。探究一盛世唐朝“是时,海内富实,米斗之-高三历史
(14分)历史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某班同学围绕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这一主题展开研究性学习。探究一盛世唐朝“是时,海内富实,米斗之-高三历史
题目简介
(14分)历史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某班同学围绕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这一主题展开研究性学习。探究一盛世唐朝“是时,海内富实,米斗之-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14分)历史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某班同学围绕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这一主题展开研究性学习。
探究一 盛世唐朝
“是时,海内富实,米斗之价钱十三。青、齐间斗才三钱。绢一匹,钱二百。道路列肆,具酒食以待行人。店有驿驴,行千里不持尺兵。”
——《新唐书·食货志》
“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
——元稹《估客乐》
唐朝首都长安是一座约1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宽阔的大道纵横交错,大道上时常挤满了波斯人、印度人、犹太人、亚美尼亚人和各种中亚人。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说明唐朝农耕经济繁盛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
探究二 如图,西方崛起
(2)观察上图两组中外对比图片你有哪些认识?(2分)结合所学,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探究三 如图,斯大林模式
1913—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在欧洲和世界的位次
1913
1928
1932
1937
世界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工业总产值
5
5
3
2
2
1
机器制造业
4
4
2
1
2
1
拖拉机
无
4
2
1
2
1
联合收割机
无
4
2
1
1
1
煤炭
6
6
6
3
3
2
电力
15
10
7
4
3
2
石油
2
3
2
1
2
1
钢铁
5
5
5
4
3
2
水泥
6
8
7
5
4
3
机床
无
12
6
5
2
1
(3)运用材料并结合所学,说说斯大林模式对苏联经济的影响。(4分)
探究四 民族复兴
1978年以来,中国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奏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曲。“中国模式”的成功,带来了中国的发展,使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
到2050年,中国很可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中国需要一个新的经济奇迹——而且全球经济兴衰可能取决于中国是否能再创奇迹。
——美国《时代周刊》
(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怎样逐步深入的?(3分)
题型:综合题
难度:偏难
来源:不详
答案
(1)表现:农业发达,物资充足;南北经济往来频繁,商业贸易蓬勃发展;长安成为闻名中外的大都会。(2分)
(2)认识:工业革命后,西方资本主义工业崛起;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2分)
变化:①耕与织的分离,纺与织的分离农产品的日益商品化;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②洋务企业的产生。③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④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3分)
(3)影响: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形成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实现工业化;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②但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长期僵化执行计划性指令,阻碍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4分)
(4)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分)
试题分析:(1)结合材料信息“海内富实,米斗之价钱十三。青、齐间斗才三钱。道路列肆,具酒食以待行人。店有驿驴,行千里不持尺兵。”反映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反映贸易发展、频繁。
“唐朝首都长安是一座约1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宽阔的大道纵横交错,大道上时常挤满了波斯人、印度人、犹太人、亚美尼亚人和各种中亚人。”反映长安城当时的地位。
(2)两组图片的对比反映的是中国农耕文明和西方工业文明的差异。注意从两个角度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一是自然经济的解体:耕与织的分离,纺与织的分离,农产品的日益商品化;二是近代工商业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外商企业、洋务企业、民资资本主义企业的相继出现。
(3)结合所学知识一分为二的分析斯大林模式的利弊。利: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形成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实现工业化;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弊: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长期僵化执行计划性指令,阻碍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4)从三个角度把握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农村从人民公社体制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到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
点评:本题的关键在于运用辩证观点,保证答案的全面性,防止片面性。对有些认识、评论之类的答案,要从正反两方面考虑,切忌全面肯定或全面否定。
上一篇 :
右图是361度的标志和广告词。
下一篇 :
“务须让西方列强进入中华帝国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关于《清代的水田价格与米价》理解,不正确的是清代的水田价格与米价A.白银大量流入是造成中国地价与米价上涨的重要原因B.康乾时期人口的大量增加是粮价上升的直接因素C.鸦片战-高三历史
“远东这两个国家(中国、日本)能将它们同欧洲的联系限制在严格监督下的、仅仅是断断续续的贸易之中。但到19世纪中叶,这一形势发生了突然和剧烈的变化。”材料中提到的两国“剧-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鸦片战争后中英贸易统计表:价值单位:万英镑年份184018421845185018511853输华商品总值52.496.9239.0140.0216.0100.0(此表所列为正常商品贸易额,不
1838年9月林则徐的奏折写到“盖以衙门中吸食最多,如幕友、官亲、长随、书办、差役,嗜鸦片者十之八九,皆力能包庇贩卖之人,若不从此严起,彼正欲卖烟者为之源源接济,安肯破-高一历史
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指[]A.发动战争的根本原因相同B.战争的方式相同C.发动战争的国家相同D.战争所带来的影响相同-高一历史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5分)材料一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路径或者方向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历史条-高三历史
如图,阅读下列材料(16分)图一图二请回答:(1)图一至图四分别是中国在近代所遭受的列强武装侵略,分别指出其名称及签订的主要不平等条约?(8分)(2)从图一、二中,体现出外国侵-高一历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到: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高
近代中国人慨叹:“泰西公法,于平等之国设领事官,不过保护其民之商务,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惟于中国、土耳其……不以平等之例相待。”这种现象A.在《辛丑-高三历史
它曾有“万园之园”的美誉,它曾经是人类文化宝库之一。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它成了中华民族屈辱的标记。这里的“它”是A.云冈石窟B.承德避暑山庄C.故宫D.圆明园-高一历史
鸦片战争中,一些清朝官员看到英舰不用帆桨也能行驶自如,认为“英人使用妖术”,于是请来法师助阵破敌。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A.英国的军事力量远远超过清朝B.部分官员闭目塞听,-高一历史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我国丧失的大片领土主要集中在[]A.西北地区B.东北地区C.华南地区D.华东地区-高一历史
在“鸦片战争形势”图中填出《南京条约》规定开放的五处通商口岸。(5分)在“鸦片战争形势”图中填出《南京条约》规定开放的五处通商口岸。(填至图中方框内)(5分)-高一历史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A.保护在华商人B.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局面C.保护鸦片走私D.以武力打开中国市场大门-高一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17分)材料一美国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是基于台湾前途将通过和平方式决定这样的期望;……向台湾提供防御性武器。……总统或美国政府的任何机构同台-高一历史
美国公使承认:“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的所有无赖。”外国政府能在近代历史上“庇护”在华的外国“无赖”所依据的是A.片面最惠国待遇B.领事裁判权C.协定关税权D.永久居住权-高一历史
1860年《北京条约》签定后,咸丰皇帝躲在避暑山庄,一不痛心割让九龙,二不吝惜巨额的赔款,却认为外国派员驻京“最为中国之害”。对咸丰皇帝这一认识分析正确的是A.把维护国家的-高三历史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A.侵华国家中都有英国B.侵略方式主要是军事侵略C.侵略者都抵达过天津白河口D.侵华目的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高一历史
近代中国人慨叹:“泰曲公法,于平等之国开设事官,不过保护其民之商务,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惟于中国、土耳其、……不以平等之例相待。”这种现象A.在《辛-高三历史
下图为19世纪中叶英国报纸上刊登的一幅有关中英战争的漫画。该漫画揭示了()A.妥协投降的恶果B.农业文明的弱势C.势均力敌的较量D.东方帝国的崛起-高三历史
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行的首届世博会上,英国商界人士越俎代庖,推出了一个“中国展馆”。这是为了()A.让欧洲人了解中国的物产和资源B.让封闭自守的中国人了解世界C.获取商业利-高三历史
鸦片战争后签定了中英《南京条约》,在该条约的各项条款中,最能体现英国发动战争的本质意图的是A.割占香港岛B.赔款2100万银元C.领事裁判权D.五口通商-高一历史
近代中国先后发生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关于下列四幅图片所代表的历史事件说法错误的是A.都是社会各阶级面对中国变化作出的积极反应B.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进步影响-高三历史
凌青诗作:“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诗中涉及的历史事件有①虎门销烟②签订《南京条约》③签订《马关条约》④香港回归A.①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高一历史
2008年10月14日中俄两国在黑瞎子岛举行“中俄界碑揭牌仪式”。这标志着中俄长达4300公里的边界全线得以勘定。黑瞎子岛曾见证了该地区100多万km的领土与祖国分离的过程。与此相-高一历史
图3显示:鸦片战争前,中国某沿海城市的港口有许多外国船只往来,岸上有许多外国商馆,商馆前的广场上,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国旗迎风飘扬。这个城市应当是A.上海B.北京C.香港D-高一历史
“它代表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代表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近代与中世纪(封建社会)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指的是-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16分)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在社会发展形-高一历史
下图是法国明信片上列强瓜分中国的漫画。这幅漫画的场景最早可能出现在[]A.第一次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甲午中日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高三历史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高一历史
两次鸦片战争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A.开始于侵略者对东南沿海的进攻B.都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统治中心京津地区C.清政府的抵抗均告失败D.都有助于侵略者占据中国市场掠夺原料-高一历史
当前各大网站对林则徐这一人物进行了激烈的争论。一种观点认为,林则徐不是民族英雄,相反,他是中华民族的罪人,理由是林则徐没有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中英矛盾问题,而是一步一-历史
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克勒拉德恩说:“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话中“自从条约缔结以来”指的是A.《南京条-高三历史
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是A.三元里人民抗英B.黄海海战C.抗日战争D.义和团反帝运动-历史
1877年美国《纽约时报》曾报道:“当地(中国)商人往往将装满货物的商船‘挂羊头卖狗肉’式地‘过继’给任何一位欧洲人,佯装货物是他们的。”“当地(中国)商人”这样做主要是因为A.-高三历史
下列城市在近代历史上都被辟为通商口岸,其中最早被开埠的是A.上海B.天津C.杭州D.南京-高一历史
1854年英法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遭到清政府断然拒绝,于是,西方列强决心对中国发动一场新的侵略战争,但事实上这场战争直到1856年才发生。造成英法延迟发动对中国战争的直-高二历史
下图是圆明园遗址(局部),通过第四单元学习,你对此印象最深的是该图反映了()A.元代行省制度的兴盛B.八国联军侵华的暴行C.太平天国规模巨大D.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的暴-高一历史
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高一历史
国家记忆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集体记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留给我们的既有被迫融入世界的屈辱记忆,又有找寻中国发展道路的革命记忆,还有追求国家富强的改革记忆。(15分)(1)请-高二历史
恩格斯在评论某次战争时指出:“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恩格斯所评论-高三历史
以下对英国对华走私鸦片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A.破坏了中国“男耕女织”的传统经济结构B.加重中国民众的生活负担和政府财政危机C.英国为维护鸦片走私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D.有利于英-高三历史
两次鸦片战争在本质上的相识之处是A.都开始于侵略者对东南沿海的进攻B.都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统治中心京津地区C.清政府的抵抗都以失败而告终D.都有助于侵略者占据中国市场和掠夺-高一历史
之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依据是A.中国革命任务的变化B.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C.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D.中国革命性质的变化-高二历史
下列对近代列强侵华战争评价不正确的是A.导致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使中国近代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C.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先进思想和生产方式D.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高三历史
下列事件不是发生在1858年的是[]A、陈玉成、李秀成合力打垮清军江北大营B、英法联军夺取大沽炮台,占领天津C、中俄《瑷珲条约》的签订D、清政府向英法联军“借师助剿”-高二历史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此条文出自A.《天津条约》B.《南京条约》C.《马关条约》D.《-高二历史
2009年2月12日,中国外交部就法国佳士得公司将要拍卖圆明园兔首铜像和鼠首铜像一事表态“这些文物理应归还中国”。你知道这些文物是在哪次战争中被侵略者夺走的吗[]A.鸦片战争-高三历史
“竹枪一支,打得妻离子散,未闻炮声震地;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外敌的武力入侵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B.说明中国人民惧怕竹枪火炮-高三历史
《五口通商章程》附带的《海关税则》规定,中国海关税率大幅度压低到5%-6%左右。这一规定反映了: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初衷②中国关税自主权遭到破坏③海关失去了民族经济的保护作用-高三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14分)历史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某班同学围绕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模式这一主题展开研究性学习。探究一盛世唐朝“是时,海内富实,米斗之-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探究一 盛世唐朝
“是时,海内富实,米斗之价钱十三。青、齐间斗才三钱。绢一匹,钱二百。道路列肆,具酒食以待行人。店有驿驴,行千里不持尺兵。”
——《新唐书·食货志》
“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
——元稹《估客乐》
唐朝首都长安是一座约1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宽阔的大道纵横交错,大道上时常挤满了波斯人、印度人、犹太人、亚美尼亚人和各种中亚人。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说明唐朝农耕经济繁盛表现在哪些方面?(2分)
探究二 如图,西方崛起
(2)观察上图两组中外对比图片你有哪些认识?(2分)结合所学,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探究三 如图,斯大林模式
1913—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在欧洲和世界的位次
(3)运用材料并结合所学,说说斯大林模式对苏联经济的影响。(4分)
探究四 民族复兴
1978年以来,中国改革开放30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奏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曲。“中国模式”的成功,带来了中国的发展,使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
到2050年,中国很可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中国需要一个新的经济奇迹——而且全球经济兴衰可能取决于中国是否能再创奇迹。
——美国《时代周刊》
(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怎样逐步深入的?(3分)
答案
(2)认识:工业革命后,西方资本主义工业崛起;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2分)
变化:①耕与织的分离,纺与织的分离农产品的日益商品化;小农经济开始解体;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②洋务企业的产生。③外国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④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3分)
(3)影响: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形成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实现工业化;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②但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长期僵化执行计划性指令,阻碍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4分)
(4)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进行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3分)
试题分析:(1)结合材料信息“海内富实,米斗之价钱十三。青、齐间斗才三钱。道路列肆,具酒食以待行人。店有驿驴,行千里不持尺兵。”反映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经游天下遍,却到长安城。”反映贸易发展、频繁。
“唐朝首都长安是一座约1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宽阔的大道纵横交错,大道上时常挤满了波斯人、印度人、犹太人、亚美尼亚人和各种中亚人。”反映长安城当时的地位。
(2)两组图片的对比反映的是中国农耕文明和西方工业文明的差异。注意从两个角度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一是自然经济的解体:耕与织的分离,纺与织的分离,农产品的日益商品化;二是近代工商业在中国的兴起和发展;外商企业、洋务企业、民资资本主义企业的相继出现。
(3)结合所学知识一分为二的分析斯大林模式的利弊。利: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形成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实现工业化;工业生产总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弊: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长期僵化执行计划性指令,阻碍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4)从三个角度把握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农村从人民公社体制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到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多种所有制成分并存;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
点评:本题的关键在于运用辩证观点,保证答案的全面性,防止片面性。对有些认识、评论之类的答案,要从正反两方面考虑,切忌全面肯定或全面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