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如图,阅读下列材料(16分)图一图二请回答:(1)图一至图四分别是中国在近代所遭受的列强武装侵略,分别指出其名称及签订的主要不平等条约?(8分)(2)从图一、二中,体现出外国侵-高一历史
如图,阅读下列材料(16分)图一图二请回答:(1)图一至图四分别是中国在近代所遭受的列强武装侵略,分别指出其名称及签订的主要不平等条约?(8分)(2)从图一、二中,体现出外国侵-高一历史
题目简介
如图,阅读下列材料(16分)图一图二请回答:(1)图一至图四分别是中国在近代所遭受的列强武装侵略,分别指出其名称及签订的主要不平等条约?(8分)(2)从图一、二中,体现出外国侵-高一历史
题目详情
如图,阅读下列材料(16分)
图一 图二
请回答:
(1)图一至图四分别是中国在近代所遭受的列强武装侵略,分别指出其名称及签订的主要不平等条约?(8分)
(2)从图一、二中,体现出外国侵华的什么特征?(3分)
(3)上图反映出中国当时怎样的政治局势?(3分)
(4)面对此形势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主要的抗争活动?(2分)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8分)
(2)由东南沿海扩展到整个沿海,由沿海到内地,以商品输出为主。(3分)
(3)列强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分)
(4)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2分)
试题分析: (1)第一幅图片,战争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开放的通商口岸有广州上海厦门等,可以看出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幅图片从范围上看,战争蔓延至整个沿海,一度进入北京,开放口岸也遍及沿海和内地九江等,因此可以看出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三幅图片战场主要是在黄海,从这可知是甲午战争;第四幅图片战场主要集中在北方,特别是北京直隶,可以看出是八国联军侵华。四次战争后签订的条约分别是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2)从第一问的分析可以看出战争由东南沿海扩展到整个沿海,由沿海到内地,以商品输出为主.(3)四次战争后,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民族危机在不断地加深,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在列强侵华的过程中,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抵抗,重要事件如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
点评: 中国近代史的两大线索:列强侵华史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史。侵华史包括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抗争史包括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都需要掌握。
上一篇 :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
下一篇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近代中国人慨叹:“泰西公法,于平等之国设领事官,不过保护其民之商务,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惟于中国、土耳其……不以平等之例相待。”这种现象A.在《辛丑-高三历史
它曾有“万园之园”的美誉,它曾经是人类文化宝库之一。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它成了中华民族屈辱的标记。这里的“它”是A.云冈石窟B.承德避暑山庄C.故宫D.圆明园-高一历史
鸦片战争中,一些清朝官员看到英舰不用帆桨也能行驶自如,认为“英人使用妖术”,于是请来法师助阵破敌。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A.英国的军事力量远远超过清朝B.部分官员闭目塞听,-高一历史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我国丧失的大片领土主要集中在[]A.西北地区B.东北地区C.华南地区D.华东地区-高一历史
在“鸦片战争形势”图中填出《南京条约》规定开放的五处通商口岸。(5分)在“鸦片战争形势”图中填出《南京条约》规定开放的五处通商口岸。(填至图中方框内)(5分)-高一历史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A.保护在华商人B.扭转对华贸易的逆差局面C.保护鸦片走私D.以武力打开中国市场大门-高一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17分)材料一美国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是基于台湾前途将通过和平方式决定这样的期望;……向台湾提供防御性武器。……总统或美国政府的任何机构同台-高一历史
美国公使承认:“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的所有无赖。”外国政府能在近代历史上“庇护”在华的外国“无赖”所依据的是A.片面最惠国待遇B.领事裁判权C.协定关税权D.永久居住权-高一历史
1860年《北京条约》签定后,咸丰皇帝躲在避暑山庄,一不痛心割让九龙,二不吝惜巨额的赔款,却认为外国派员驻京“最为中国之害”。对咸丰皇帝这一认识分析正确的是A.把维护国家的-高三历史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主要是因为[]A.侵华国家中都有英国B.侵略方式主要是军事侵略C.侵略者都抵达过天津白河口D.侵华目的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高一历史
近代中国人慨叹:“泰曲公法,于平等之国开设事官,不过保护其民之商务,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惟于中国、土耳其、……不以平等之例相待。”这种现象A.在《辛-高三历史
下图为19世纪中叶英国报纸上刊登的一幅有关中英战争的漫画。该漫画揭示了()A.妥协投降的恶果B.农业文明的弱势C.势均力敌的较量D.东方帝国的崛起-高三历史
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行的首届世博会上,英国商界人士越俎代庖,推出了一个“中国展馆”。这是为了()A.让欧洲人了解中国的物产和资源B.让封闭自守的中国人了解世界C.获取商业利-高三历史
鸦片战争后签定了中英《南京条约》,在该条约的各项条款中,最能体现英国发动战争的本质意图的是A.割占香港岛B.赔款2100万银元C.领事裁判权D.五口通商-高一历史
近代中国先后发生过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关于下列四幅图片所代表的历史事件说法错误的是A.都是社会各阶级面对中国变化作出的积极反应B.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产生了一定的进步影响-高三历史
凌青诗作:“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诗中涉及的历史事件有①虎门销烟②签订《南京条约》③签订《马关条约》④香港回归A.①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高一历史
2008年10月14日中俄两国在黑瞎子岛举行“中俄界碑揭牌仪式”。这标志着中俄长达4300公里的边界全线得以勘定。黑瞎子岛曾见证了该地区100多万km的领土与祖国分离的过程。与此相-高一历史
图3显示:鸦片战争前,中国某沿海城市的港口有许多外国船只往来,岸上有许多外国商馆,商馆前的广场上,美国、英国等国家的国旗迎风飘扬。这个城市应当是A.上海B.北京C.香港D-高一历史
“它代表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代表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近代与中世纪(封建社会)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指的是-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16分)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在社会发展形-高一历史
下图是法国明信片上列强瓜分中国的漫画。这幅漫画的场景最早可能出现在[]A.第一次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甲午中日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高三历史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高一历史
两次鸦片战争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A.开始于侵略者对东南沿海的进攻B.都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统治中心京津地区C.清政府的抵抗均告失败D.都有助于侵略者占据中国市场掠夺原料-高一历史
当前各大网站对林则徐这一人物进行了激烈的争论。一种观点认为,林则徐不是民族英雄,相反,他是中华民族的罪人,理由是林则徐没有用和平的方式解决中英矛盾问题,而是一步一-历史
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克勒拉德恩说:“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扩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话中“自从条约缔结以来”指的是A.《南京条-高三历史
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是A.三元里人民抗英B.黄海海战C.抗日战争D.义和团反帝运动-历史
1877年美国《纽约时报》曾报道:“当地(中国)商人往往将装满货物的商船‘挂羊头卖狗肉’式地‘过继’给任何一位欧洲人,佯装货物是他们的。”“当地(中国)商人”这样做主要是因为A.-高三历史
下列城市在近代历史上都被辟为通商口岸,其中最早被开埠的是A.上海B.天津C.杭州D.南京-高一历史
1854年英法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遭到清政府断然拒绝,于是,西方列强决心对中国发动一场新的侵略战争,但事实上这场战争直到1856年才发生。造成英法延迟发动对中国战争的直-高二历史
下图是圆明园遗址(局部),通过第四单元学习,你对此印象最深的是该图反映了()A.元代行省制度的兴盛B.八国联军侵华的暴行C.太平天国规模巨大D.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的暴-高一历史
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高一历史
国家记忆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集体记忆。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留给我们的既有被迫融入世界的屈辱记忆,又有找寻中国发展道路的革命记忆,还有追求国家富强的改革记忆。(15分)(1)请-高二历史
恩格斯在评论某次战争时指出:“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恩格斯所评论-高三历史
以下对英国对华走私鸦片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A.破坏了中国“男耕女织”的传统经济结构B.加重中国民众的生活负担和政府财政危机C.英国为维护鸦片走私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D.有利于英-高三历史
两次鸦片战争在本质上的相识之处是A.都开始于侵略者对东南沿海的进攻B.都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统治中心京津地区C.清政府的抵抗都以失败而告终D.都有助于侵略者占据中国市场和掠夺-高一历史
之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依据是A.中国革命任务的变化B.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C.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D.中国革命性质的变化-高二历史
下列对近代列强侵华战争评价不正确的是A.导致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使中国近代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C.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先进思想和生产方式D.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高三历史
下列事件不是发生在1858年的是[]A、陈玉成、李秀成合力打垮清军江北大营B、英法联军夺取大沽炮台,占领天津C、中俄《瑷珲条约》的签订D、清政府向英法联军“借师助剿”-高二历史
“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此条文出自A.《天津条约》B.《南京条约》C.《马关条约》D.《-高二历史
2009年2月12日,中国外交部就法国佳士得公司将要拍卖圆明园兔首铜像和鼠首铜像一事表态“这些文物理应归还中国”。你知道这些文物是在哪次战争中被侵略者夺走的吗[]A.鸦片战争-高三历史
“竹枪一支,打得妻离子散,未闻炮声震地;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A.外敌的武力入侵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B.说明中国人民惧怕竹枪火炮-高三历史
《五口通商章程》附带的《海关税则》规定,中国海关税率大幅度压低到5%-6%左右。这一规定反映了: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初衷②中国关税自主权遭到破坏③海关失去了民族经济的保护作用-高三历史
下列表述中哪一项为《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所共有A.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B.准许华工出洋C.外国人可以在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D.开放通商口-高一历史
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最大影响是A.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B.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开始发生变化D.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发生变化-高一历史
以下图片是1924年在天津海河两岸拍摄的老照片,海河两岸出现这样风格迥异的建筑开始于[]海河西岸海河东岸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甲午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略中国后-高一历史
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是在[]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甲午中日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高一历史
近代中国人慨叹:“泰西公法,于平等之国开设事官,不过保护其民之商务,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惟于中国、土耳其、……不以平等之例相待。”这种现象()A.在-高三历史
会审公廨是1869年出现在上海公共租界的一个特殊司法机关,由道台任命中方专职会审官(谳员),与外方陪审官(领事)会同审理租界内与华人有关的诉讼案件。会审公廨制度规定:当事-高三历史
道光三十年(1850年),林则徐对关心国事的年轻人说:“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吾老矣,君等当见之。”以下能证明林则徐预见的史实是:①侵吞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②通过不平等-高三历史
历史学家黄仁宇说:“《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战胜国因“不满意”而采取的行动是[]A.向中国倾销鸦片B.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C.发动甲午中-高三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如图,阅读下列材料(16分)图一图二请回答:(1)图一至图四分别是中国在近代所遭受的列强武装侵略,分别指出其名称及签订的主要不平等条约?(8分)(2)从图一、二中,体现出外国侵-高一历史
题目详情
图一 图二
请回答:
(1)图一至图四分别是中国在近代所遭受的列强武装侵略,分别指出其名称及签订的主要不平等条约?(8分)
(2)从图一、二中,体现出外国侵华的什么特征?(3分)
(3)上图反映出中国当时怎样的政治局势?(3分)
(4)面对此形势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主要的抗争活动?(2分)
答案
(2)由东南沿海扩展到整个沿海,由沿海到内地,以商品输出为主。(3分)
(3)列强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深,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分)
(4)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2分)
试题分析: (1)第一幅图片,战争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开放的通商口岸有广州上海厦门等,可以看出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幅图片从范围上看,战争蔓延至整个沿海,一度进入北京,开放口岸也遍及沿海和内地九江等,因此可以看出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三幅图片战场主要是在黄海,从这可知是甲午战争;第四幅图片战场主要集中在北方,特别是北京直隶,可以看出是八国联军侵华。四次战争后签订的条约分别是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2)从第一问的分析可以看出战争由东南沿海扩展到整个沿海,由沿海到内地,以商品输出为主.(3)四次战争后,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民族危机在不断地加深,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4)在列强侵华的过程中,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抵抗,重要事件如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
点评: 中国近代史的两大线索:列强侵华史和中国人民的抗争史。侵华史包括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抗争史包括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都需要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