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世界博览会被誉为“经济、科技与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851年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品博览会。在博览会期间,有630万人进行了参-高一历史
世界博览会被誉为“经济、科技与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851年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品博览会。在博览会期间,有630万人进行了参-高一历史
题目简介
世界博览会被誉为“经济、科技与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851年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品博览会。在博览会期间,有630万人进行了参-高一历史
题目详情
世界博览会被誉为“经济、科技与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1年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品博览会。在博览会期间,有630万人进行了参观。14000件展出品中包括了一块24吨重的煤块,一颗来自印度的大金刚钻,还有一头标本大象,而引擎、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则向参观者展示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焕发出的无限想象力。
(1)概述1851年英国能够举办第一届世博会的条件。(3分)
材料二 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中国政府对这次博览会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博览会会场内,中国展区设有农业馆、矿业馆、交通馆、美术馆等。在中国展馆里,中国的茅台酒和张裕酿酒公司的“可雅白兰地”获奖。茅台酒被评为世界第二名酒。可雅白兰地获4枚金质奖章和最优秀奖,遂更名为金奖白兰地。在本届博览会上,中国展品共获得1211项奖,在全部31个参展国中独占鳌头,这也是中国参加历届博览会所获成绩最优秀的一次。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展品在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3分)
材料三 2010年,上海将举办世博会。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3)你认为上海能够成功申办世界博览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3分)
(4)如果上海世博会设有“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展台,请你给宋代城市设计解说词(3分)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1) 英国较早地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最早进行了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即成为“世界工厂”;拥有广大的殖民地;近代自然科学发展较早。(3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
(2)原因:辛亥革命胜利后,中华民国政府重视民族工业的发展,重视开辟世界市场,参与国际交流;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3分)
(3)中国科技文化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国际影响不断提高;政府的大力支持;市民的热情参与;上海自身的地理优势与综合实力。(3分)
(4)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布局中的坊市界限不复存在,有夜市、晓市、草市等;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3分,此问具有开放性,鼓励答出新意)
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围绕工业革命作答,包括其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第(2)问,联系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黄金时期”的原因;第(3)问,注意角度的全面性,切忌角度单一,可从国家角度,如政府与民众、国力、科技、还可从上海自身因素回答;第(4)问,联系宋代城市功能和布局方面的新特点回答即可。
点评: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第一,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偏重于轻工业方面,如面粉、纺织、皮革、卷烟等;重工业方面基础极为薄弱,造成工业结构极不平衡。
第二,新建的民族工业大都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附近,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第三,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与封建经济相比,封建经济仍占绝对优势。因此,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控制和封建主义的束缚下,不可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上一篇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统一的国际
下一篇 :
(27分)公司来了,世界变了!阅读材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1868年,英国伦敦议会大厦前的十字路口安装了世界上第一盏煤气信号灯。它由一位警察牵动皮带操作:红灯停,绿灯行。这盏信号灯出现后,伦-高三历史
为了配合当届世博会“未来世界”的主题,1938年10月在纽约世界展览会工地上埋人了一个装有当代文明记录的容器“时间舱”,并在地面的石碑上注明:直到5000年后才能打开。里面可能-高三历史
1763~1871年的一个多世纪中,英国不仅在西方而且在整个世界的善事与恶行中,都扮演了主角。”英国在整个世界中的“善事”主要指A.使世界各地的联系进一步加强B.将工业文明的成果-高三历史
英国生铁产量在1720年为25000吨,1840年增至139640吨,这主要说明了[]A、工人阶级的劳动积极性大大提高B、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消除了生产力发展的障碍C、机器的使用减轻了工人-高二历史
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而导致“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并产生各种新闻题”。能使这段叙述成为完整的因果关系-高三历史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像一块巨大的磁石,把高山海洋阻隔的陆地牢牢地吸引在一起,无论是高傲还是卑贱,是顺从还是反抗,是泯灭还是新生。”其中的“新生”是指:[]A.大力发展海外贸-高三历史
据经济学家安吉斯·麦迪森称,1820年,亚洲(东亚、南亚和西亚)拥有全世界68%的人口,按实际购买力平价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总额的59%,但到1950年,虽然亚洲人口依然占全-高三历史
19世纪30年代,英国议会曾对工厂用工问题、工人的劳动时间等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社会调查,并于1833年颁布《工厂法》等法律。这说明当时的英国A.1832年议会改革激化了社会矛盾B.工-高三历史
1931年10月18日夜,无数美国家庭纷纷将明亮的电灯关闭,用这种方式来哀悼一位发明家的逝世。这位发明家是A.瓦特B.爱迪生C.法拉第D.卡尔•本茨-高一历史
下列日常生活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坐蒸汽机车牵引的火车旅行②从欧洲往美洲发电报③参与了轮船第一次横渡大西洋运动,获得了成功④坐飞机从巴黎到纽约[]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③①②④D.④-高一历史
史学家认为,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对欧洲大陆来说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同时也是历史性变革的时代。导致这一历史性变革的主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确立B.工业革命迅速-高三历史
经济学家概叹:“为什么工业化浪潮不是在法国之后穿过地中海而席卷突尼斯、阿尔及利亚呢?是地中海太宽阔了吗?果真如此,那么大工业为什么又能横渡大西洋而到北美生根开花呢?-高三历史
下表是欧美18——19世纪大事年表(部分)。结合大事年表,下列对这一时期欧美社会的分析和说明,不符合历史实际的是[]A.资本主义尚处在不断上升和发展时期B.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物-高三历史
18世纪70年代,英国城乡人口比例为1∶2,19世纪初上升为2∶3,最主要的原因是[]A.大量吸引外来移民B.大量人口不断迁往殖民地C.圈地运动使农民流入城市D.工业革命改变了人口布局-高三历史
经济史学家克拉夫兹在《工业革命时期英国的经济增长》中指出:“英国经历了一场痛苦的变革,但并没有获得人均收入提高的回报。”文中提到的“痛苦的变革”的表现包括①资本家攫取巨额-高三历史
埃菲尔铁塔享誉全球,据史料记载是为了展示钢铁时代的辉煌,你认为这座建筑应建于何时A.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B.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C.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D.“二战”时期-高三历史
第二次工业革命给资本主义经济带来的新变化不包括A.工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B.工厂规模显著扩大C.生产的社会化趋势日益加强D.世界市场初步形成-高三历史
下列有关18世纪英国的手工工场与工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都是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B.都导致工业无产阶级的产生C.二者生产手段和效率不同D.二者是先后承继关系-高三历史
观察下图,从图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是[]A.英国逐渐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家B.英国是世界上对外输出资本最多的国家C.英国已经取得了统治世界的最绝对地位D.工业革命促使英-高三历史
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A.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C.社会主义从理想到-高一历史
19世纪上半期一位到过英国的法国人颇有感慨地说:“像英国这样的一个贵族国家却成功地为人民提供物品,而法国这样一个民主国家,却只会为贵族而生产”,此话含义是A.肯定法国是-高三历史
约翰·威尔金斯于1840年成为曼彻斯特一家棉纺织工厂的厂主。下列叙述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他的工厂使用以蒸汽为动力的纺纱机B.他能够坐火车上下班C.他的车间里使用电灯照明-历史
历史学习离不开对不同时代阶特征的准确把握。下列相关时代与特征对应正确的有()选项时代特征之一A早期殖民扩张时代商业资本控制着工业生产B蒸汽时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高一历史
16到19世纪的世界经济的发展,对于西欧国家而言是()①传统的农耕经济走向最后辉煌②国际贸易快速发展世界市场形成③封建经济向资本主义经济过渡④人类生存基础由农业向工业转移A-高三历史
某欧美剧作家在一部电影剧本中描写了19世纪中期的伦敦,你认为需要修改的一项是[]A.英国有钱人以坐轮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B.岸边工厂一间接着一间,巨大的烟囱冒着浓烟-高一历史
英国首都伦敦曾经被称为“雾都”,因为那里一年中有四分之一的日子大雾笼罩。雾都的形成是由于伦敦地区A.大搞圈地运动B.快速工业化C.使用蒸汽机D.流行沙尘暴-高三历史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枝独秀”的局面,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各个先进国家“遍地开花”的局面,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英国经济实力的急剧衰落B.美德等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C-高三历史
火车出现后,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就修建了近万公里的铁路,把各个主要城市连接起来了。这个现象说明:A.人类有足够的经济实力修建铁路B.实现了“要致富先修路”的目标C.广阔的-高三历史
某欧美剧作家在他的一部最新电影剧本中描写了19世纪中期的伦敦,你认为需要修改的一项是[]A.英国有钱人以坐轮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B.瓦特给远在美国的朋友打电话,说自-高三历史
美国学者形象地说:“美国诞生于农村,后来搬入城市,这个过程是十九世纪后期完成的。”19世纪后期美国迅速城市化的主要原因是A.19世纪中期初步完成工业化B.国土辽阔,资源丰富-高二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糖是一种特殊产品,有很强的社会、政治、地缘和情感属性。人类学家马歇尔·萨林斯就曾说过,在所有味觉中,人类对甜味最敏感喜欢,需求-高三历史
历史学家往往会用特定词汇来表示历史运动和历史潮流。“□□□□”这个词就常常用来描述从18世纪至19世纪下半叶这段时期的发展。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运动,但同时期的物质进步和社会-高三历史
下图为世界资本主义工业生产发展图表,根据所学知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a处所在的历史时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②a处所在的历史时期,英、法、美等国主要使用的工业能源-高三历史
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一再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请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有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0分)(1)两次工业革命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发明分别是什么?(2分)(2)两次工业革-高一历史
在纪念法国大革命(1789~1794年)100周年之际,法国举办了世博会。下图所示建筑就是为这届世博会建造的,你认为这座建筑应该建筑于何时()A.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B.第二次工业革命-高三历史
有人说:“蒸汽机是工业城市之母”,这说明了()A.蒸汽机的使用加速了城市化进程B.蒸汽机是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C.蒸汽动力成为人类使用的主要动力D.蒸汽动力带来了交通运输革命-高三历史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这段话说明[]A.蒸汽机发明后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高三历史
马克思说:“生产走向最全面的社会化,它不顾资本家的愿望和意识,可以说把他们拖进一种从完全自由竞争过渡到完全社会化的新的社会制度。”材料中“新的社会制度”主要是指十九世-高一历史
“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划分的主要依据是:A.机械特色不同B.构成材料不同C.交通工具不同D.能源动力不同-高一历史
西方史学家指出“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对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完全入迷了。”然而到了“18世纪末,欧洲人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引起此兴趣变化直接相关的是A.中国-高一历史
垄断组织的形成与哪次工业革命有关?A.第一次工业革命B.第二次工业革命C.第三次工业革命D.新知识经济的兴起-高二历史
下列关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发展进程为一国到多国B.推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C.促进了重工业部门的大发展D.科学家和工程师起主导作用-高一历史
在工业革命中,最先采用机器零部件标准化生产的国家是()A英国B法国C德国D美国-高一历史
1851年的伦敦博览会上是英国展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陈列的展品中包括()A铁路设备、菜油内燃机B、电灯泡、蒸汽织布机C、蒸汽锤、铁路设备D、电话机、水力纺纱机-高一历史
图(树上英文为“FREETRADE”)描述的现象所体现的思潮最早出现于()A.新航路开辟B.早期殖民扩张C.第一次工业革命后D.第二次工业革命后-高一历史
某同学在搜集有关“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材料时,在网络上找到一些有关“世界市场对西欧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的观点。其中表述最准确的是()A.为西欧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B.给-高一历史
美国奥巴马政府提出将投资1500亿美元开发新的清洁能源,以减少对外国石油的依赖,建立低碳燃料标准。石油做为重要的能源被广泛利用始于A.新航路的开辟B.蒸汽动力的推广C.第二-高一历史
有史学家认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并不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简单延续,第二次工业革命具有不同于后者的显著特点。这些显著特点包括()①科学技术与生产的紧密结合②在主要的资本主义国-高三历史
在蒸汽机的轰鸣声中,欧美各国的科学家孜孜不倦地进行新的科学探索,取得了丰硕成果。19世纪后半期,许多科学研究成果都应用于生产,各种新发明、新技术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高一历史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包括()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B.欧美国家的殖民扩张C.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传播D.工业革命和科技的进步-高一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世界博览会被誉为“经济、科技与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851年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品博览会。在博览会期间,有630万人进行了参-高一历史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1年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品博览会。在博览会期间,有630万人进行了参观。14000件展出品中包括了一块24吨重的煤块,一颗来自印度的大金刚钻,还有一头标本大象,而引擎、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则向参观者展示了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焕发出的无限想象力。
(1)概述1851年英国能够举办第一届世博会的条件。(3分)
材料二 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中国政府对这次博览会给予了高度重视。在博览会会场内,中国展区设有农业馆、矿业馆、交通馆、美术馆等。在中国展馆里,中国的茅台酒和张裕酿酒公司的“可雅白兰地”获奖。茅台酒被评为世界第二名酒。可雅白兰地获4枚金质奖章和最优秀奖,遂更名为金奖白兰地。在本届博览会上,中国展品共获得1211项奖,在全部31个参展国中独占鳌头,这也是中国参加历届博览会所获成绩最优秀的一次。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展品在巴拿马太平洋博览会上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3分)
材料三 2010年,上海将举办世博会。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3)你认为上海能够成功申办世界博览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3分)
(4)如果上海世博会设有“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展台,请你给宋代城市设计解说词(3分)
答案
(1) 英国较早地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最早进行了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即成为“世界工厂”;拥有广大的殖民地;近代自然科学发展较早。(3分,答出其中3点即可)
(2)原因:辛亥革命胜利后,中华民国政府重视民族工业的发展,重视开辟世界市场,参与国际交流;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3分)
(3)中国科技文化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国际影响不断提高;政府的大力支持;市民的热情参与;上海自身的地理优势与综合实力。(3分)
(4)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布局中的坊市界限不复存在,有夜市、晓市、草市等;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3分,此问具有开放性,鼓励答出新意)
试题分析:第(1)问,主要围绕工业革命作答,包括其英国工业革命的条件,工业革命对英国的影响;第(2)问,联系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黄金时期”的原因;第(3)问,注意角度的全面性,切忌角度单一,可从国家角度,如政府与民众、国力、科技、还可从上海自身因素回答;第(4)问,联系宋代城市功能和布局方面的新特点回答即可。
点评: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
第一,民族工业的发展主要偏重于轻工业方面,如面粉、纺织、皮革、卷烟等;重工业方面基础极为薄弱,造成工业结构极不平衡。
第二,新建的民族工业大都分布在沿海和通商口岸附近,地区分布极不平衡。
第三,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相比,力量十分薄弱;与封建经济相比,封建经济仍占绝对优势。因此,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控制和封建主义的束缚下,不可能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