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主要温室气体浓度变化及其对全球气候变暖影响程度对比表温室气体浓度(mg/m3)年增长率(%)生存期(年)温室效应强度(CO2=1)对全球气-地理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主要温室气体浓度变化及其对全球气候变暖影响程度对比表温室气体浓度(mg/m3)年增长率(%)生存期(年)温室效应强度(CO2=1)对全球气-地理
题目简介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主要温室气体浓度变化及其对全球气候变暖影响程度对比表温室气体浓度(mg/m3)年增长率(%)生存期(年)温室效应强度(CO2=1)对全球气-地理
题目详情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主要温室气体浓度变化及其对全球气候变暖影响程度对比表
温室气体
浓度(mg/m3)
年增长率(%)
生存期(年)
温室效应强度(CO2=1)
对全球气温变暖的现有贡献率(%)
1750年
1990年
CO2
280
353
0.5
50~200
1
55
含氯氟烃
0
0.000 85
2.2
50~102
3 400~15 000
24
CH4
0.8
1.72
0.9
12~17
11
15
N2O
0.000 29
0.000 31
0.25
120
270
6
材料二:1990年CO2排放量的地区分布及其所占百分比
中国
美国
欧盟
日本
其他地区
CO2排放量(亿吨)
28.93
69.43
46.29
14.47
130.18
占全球CO2排放总量的百分比
10
24
16
5
45
(1)CO2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贡献最大,其主要原因是( )
A.CO2的年增长率大于其他温室气体
B.CO2在大气中的存留时间长于其他温室气体
C.CO2温室效应强度比其他温室气体大
D.CO2的浓度远高于其他温室气体
(2)1750~1990年,大气中CO2浓度增加了约( )
A.31.4% B.26.1%
C.20.7% D.17.9%
(3)全球气候变暖的基本机理是
A.地面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增多
B.温室气体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增加
C.太阳活动增强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多
D.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多使大气逆辐射作用增强
(4)根据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填出表格中各字母所表示的内容:
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__;f__________。
题型:综合读图题
难度:偏易
来源:不详
答案
(1)D (2)B (3)D
(4)a毁林 b燃烧矿物燃料 c或d为冰川消融退缩、海水体积膨胀 e或f为沿海低地被淹、地下水水质变咸
本题属于数据解读题,分析图表,进行简单的计算,再联系已有知识进行判断。二氧化碳的增多主要是由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和滥伐森林造成的,二氧化碳对地面辐射吸收能力强,然后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出现温室效应。第(4)题a与b的判断要注意b导致两个结果,进行区别。
上一篇 :
“走节约型发展道路,发展循环经
下一篇 :
由于大气、水和土壤等环境污染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3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淮河流域图(下图)。(1)淮河是我国洪涝最为严重的河流之一,试分析其自然原因。(8分)材料二淮河流域多年平均气温、降水资料和2000—2009-高三地理
-地理
自然资源的耗竭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理念和消费习惯正在悄悄发生改变。下列属于节能生活方式的是()①热水器改成太阳能式样的②买车要买小排量的环保型汽车③尽量手洗衣服,不-地理
臭氧层保护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环保议题之一。图2反映了9月份30°S~80°S平流层臭氧总量多年变化状况。读图2回答第1-2题。小题1:随年份的推移,臭氧总量A.最大值所在位置南移B.-地理
为使《中国21世纪议程》的内容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最具广泛意义的是:()A.保护社会经济稳定高速发展B.政府制定一系列相关法律法规C.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D.提倡广泛地公众参与-地理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05年11月13日,由于中石油吉化公司双苯车间爆炸,导致松花江受到严重污染。2005年11月24日凌晨3时,哈尔滨市“四方台”取水口断面硝基苯开始超-地理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在一些人行道的改造过程中,采用了质量很好的透水砖替代釉面砖、水泥等不透水的材质铺设地面,这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是A.利于大气降水下渗形成-高二地理
读我国某省部分地理事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22分)(1)图中A地区日照时数不及B地区,试分析原因。(4分)(2)阐述该省城市分布特征,并简要分析自然原因有哪些?(10分)(3)C城-高三地理
关于我国海洋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海洋资源丰富,开发利用程度比较低,但却存在过渡捕捞现象B.渤海沿岸有我国最大的盐场C.我国近海石油资源贫乏D.随着工农业生产的-高二地理
把洼地挖成塘,塘泥堆成基或台,塘里养鱼,基或台发展种植业。这是地势低平地区的土地利用的新模式。该模式最不适合推广的地区是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长江三角洲D.珠江三角-高二地理
《公产的悲剧》指出,解决环境问题要靠[]A、自觉B、大公无私的精神C、技术和管理手段D、政府-高二地理
ISO14000自1996年出台后,很快被欧美等发达国家用作构建“绿色壁垒”的“建筑材料”,那么ISO14000属于()A、环境管理体系B、产品质量认证体系C、饮用水质量标准D、行政法规强制执-地理
我国现有城市中约有1/2的城市缺水,严重缺水的城市约占1/6,每日缺水量达1600万吨。右图所示三个地区均为我国沿海缺水城市集中分布地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针对a图所示地-地理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根据干湿地区的划分,图示区域属于________区。(2)A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较明显的土壤盐碱化,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为了保护包兰铁路,该地区建了-高二地理
绿色学校是指在学校管理、学校课程、学校环境、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方面,都符合环境保护要求的学校。某学校正在创建绿色学校。请结合图10完成下列各题。(1)该学校附近马路上汽-高二地理
读2011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经济增长状况统计表,完成小题。天津上海湖南湖北四川重庆内蒙古陕西贵州GDP(亿元)11190191951963519594210261001114000123915600
材料水利是农业生产的命脉,水旱灾害严重影响着农业生产。2010年10月1日至2011年1月28日,华北、黄淮、江淮北部降水量普遍在50毫米以下,与常年同期相比,降水量偏少5~9成,-高三地理
读下图,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区资源所面临的突出问题是,其后果是、。(2)B区在土地利用方面所面临的环境问题是,其人为原因是、。(3)图中E区抽地下水发展灌溉农-地理
节约集约用地,事关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根基。-高二地理
环境管理的对象是[]A、个人,企业,政府B、学校,家庭,社会C、党,国家,人民D、山地,平原,高原-高二地理
下列对环境管理措施中,属于经济手段的是()A.征收排污费B.实行污染限期治理制度C.实行“三同时”制度D.实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地理
2008年2月21日,河北省教育厅发布了《河北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免费教科书循环使用办法(试行)》,规定从2008年春季学期起,小学《科学》,《音乐》、《美术》(或艺术),《信息技术》;初-地理
绿色消费成为时尚,“绿色产品”是指产品的生产和消费对环境都不造成污染。读产品在社会中的一般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1)将代码①~⑤填到A~E处,⑥~⑨填到F~I处。(9分)①使用/复用-地理
读“内蒙古某县土地荒漠化状况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荒漠化土地),回答下列问题。(1)土地荒漠化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________;(2)上图中土地荒漠化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高二地
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是:①在农区改善耕作与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②在牧区增加水井数量,保障牧草有充足水源③在缺水的流沙地区设置沙障,拦截沙源④采取综合措-高二地理
处理垃圾并使之资源化,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回答下题。小题1:以下行为属于对垃圾进行资源化处理的是A.废钢铁炼钢贩卖B.用建筑垃圾进行围湖造田C.垃圾沼气发-高二地理
读图甲和图乙,完成下列问题。(1)图乙中的裂谷带成因与我国的雅鲁藏布江峡谷的成因有何不同?(2)分别判断图甲、图乙所示地区当地的季节,并说明判断理由。(3)说出修建图乙中的-地理
目前我国耕地面积只有18.51亿亩。人均耕地仅有1.43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近7年来,全国耕地减少了1亿亩,其中1300多万亩是有灌溉设施的优良田。回答各题:小题1:下列-高二地理
下图是我国黄淮海地区某地的土地利用现状图,读后回答问题。(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该地最容易发生的自然灾害是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2)除(1)灾害外,农业生产还受____-地理
“我国最强劲的经济发展区域与最需要保护的集中连片优质耕地分布区域在空间上是复合的”这一特征A.增加了耕地保护的难度B.强化了耕地保护的力度C.反映了南北方的差异性D.体现了-高三地理
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上海世博会隆重举行。本届世博会大力倡导"生态世博""绿色世博""低碳世博"等环保理念,在"城市,
读我国部分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C分别表示的环境问题:A__________,C__________。(2)图例B表示的环境问题的成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2008年下半年,三鹿结石门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全国各地都爆出结石婴儿事件,大量奶制品公司也相继查出奶粉、牛奶等含有不同含量三聚氰胺,一时间人们谈奶色变。阅读材料,回答-地理
2004年4月22日是世界第30个地球日,地球日是由美国人海斯等发起并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世人的响应而推广的。由北京地球村环境文化中心、世界自然基金会等6家单位共同发起了“20-地理
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和目的是A.人类与环境持续和谐共处B.人类尽可能少地索取自然资源C.人类不要向环境排放废弃物D.环境无条件地为人类提供服务-地理
读图,完成1--2题。小题1:图中圆内裸地表示沙层裸露或固定沙丘活化,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A.过度樵采B.过度开垦C.过度放牧D.过度砍伐小题2:A、B两图的荒漠化分别表现为:A.斑-高二地理
为改善北京市大气环境质量,首钢总部从北京搬迁到河北曹妃甸,首钢搬迁所运用的主要环境管理手段是A.行政手段B.法律手段C.经济手段D.宣传教育手段-高二地理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小题1:影响图示区域年等降水量分布特点的因素有()①纬度因素②海陆因素③地形因素④大气环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小题2:该区域最主要-高三地
湿地是人类珍贵的自然遗产,我国近年来在东北开展了20项湿地保护示范工程,对约530万公顷的湿地进行保护。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6分)(1)湿地是一种特殊的()A.水资源B.生-高二地理
2002年12月27日,举世瞩目的南水北调工程正式开工。该工程选择东线先行。据此完成各题。小题1:南水北调工程选择“东线先行”.主要原因是①东线工程经过平原地区,长江水可通过人-高二地理
15.材料一:2007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北京奥组委与温哥华奥组委、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三方负责人共同签署了《2007“少开一天车”——六五环境日倡议书》,并于今年世界环境日在北京、-地理
宁夏中卫县治沙工作卓有成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利用麦草、芦苇等材料扎设方格状的沙障是因地制宜治沙的典型B.草方格沙障能大量聚集地下水,促进植物生长,从而固定沙漠C.利-高二地理
长期以来,塔里木河流域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较为脆弱。读塔里木盆地示意图,答1-3题。小题1:塔里木盆地的城镇主要分布在A.山间低地B.山谷地带C.盆地中部D.山前冲积扇小题2:影-高二地理
读下图,回答1-3题。小题1:该地区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最严重的生态问题是A.水土流失B.土地荒漠化C.土壤酸化D.水资源遭受污染小题2:该地区的农业发展方向应是A.大力发展-高二地理
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人为因素中,最主要的是:A.过度放牧B.过度农垦C.水资源利用不当D.过度樵采-高二地理
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下图中表示江苏省1985~2008年几种用地重心变化的轨迹。读图分析可知A.农业生产用地重心向西北方向偏移主要原-高三地理
某校学生为了实践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举办了一场环保辩论会。环保辩论会的基本步骤是()A.确定辩题-举行辩论会-搜集论据并准备资料-交流活动体会B.搜集论据并准备资料-交流活动-高二地理
关于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荒漠化就是指发生在干旱地区的土地沙漠化B.我国东北地区是土地荒漠化问题最突出的地区C.荒漠化主要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造成D.荒漠化是当今全-高二地理
读我国某省区图。完成各题。小题1:图中铁路线直达广州的是A.甲B.乙C.丙D.丁小题2:该省省会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最主要的自然条件是A.气候湿润B.地形平坦C.土壤肥沃D.河流交汇小题-高二地理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中国环境报》有一篇报道:吃烧烤等于“吞绿荫”。少年呼吁不能“为嘴伤林”。报道中介绍了两位中学生针对大街小巷到处分布烧烤羊肉串摊点的现象,算了一笔-地理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主要温室气体浓度变化及其对全球气候变暖影响程度对比表温室气体浓度(mg/m3)年增长率(%)生存期(年)温室效应强度(CO2=1)对全球气-地理
题目详情
材料一:主要温室气体浓度变化及其对全球气候变暖影响程度对比表
A.CO2的年增长率大于其他温室气体
B.CO2在大气中的存留时间长于其他温室气体
C.CO2温室效应强度比其他温室气体大
D.CO2的浓度远高于其他温室气体
(2)1750~1990年,大气中CO2浓度增加了约( )
A.31.4% B.26.1%
C.20.7% D.17.9%
(3)全球气候变暖的基本机理是
A.地面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增多
B.温室气体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增加
C.太阳活动增强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多
D.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增多使大气逆辐射作用增强
(4)根据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填出表格中各字母所表示的内容:
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e__________;f__________。
答案
(4)a毁林 b燃烧矿物燃料 c或d为冰川消融退缩、海水体积膨胀 e或f为沿海低地被淹、地下水水质变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