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材料一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材料二历史的事实早已告诉我们,朝-历史
材料一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材料二历史的事实早已告诉我们,朝-历史
题目简介
材料一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材料二历史的事实早已告诉我们,朝-历史
题目详情
材料一 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材料二 历史的事实早已告诉我们,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止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害密切地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救邻即是自救,保卫祖国必须支援朝鲜人民。——《中国各民主党派关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联合宣言》
材料三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五项原则完全可以成为在我们中间建立友好合作和亲善睦邻关系的基础。——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
材料四 在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就指出:中日两国之间,“不但人民要往来,人民还要影响政府,改变政府的态度,两国才能友好。”——《周恩来外交文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必须一边倒”的合理性。
(2)结合近代有关史实,说明朝鲜存亡与中国安危的关联性。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的原因。
(3)指出材料三所体现的外交原则及外交思想,说明其对中国外交的积极影响。
(4)据材料四,指出中国对日外交的方针。20世纪70年代促进中日关系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在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时外交政策的变化趋势。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1)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破坏和阻挠;美国扶蒋反共;两大阵营对峙(美苏冷战亦可);中苏两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相同。(任答2点即可)
(2)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出兵朝鲜,继而侵略中国。原因: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中朝两国同属社会主义阵营。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推动亚非会议顺利进行;提高中国国际地位;开创中国对外关系的新局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标志着中国外交的成熟。(任答2点即可)
(4)“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对日方针。中美关系改善。
(5)由重视意识形态转变为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重视国家利益;强调和平与发展。
本题考查学生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理解能力。第一问根据新中国成立后当时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分析即可;第二问近代甲午战争日本侵略朝鲜,但要进一步侵略中国,抗美援朝的原因主要从中国和朝鲜方面分析;第三问抓住亚非会议,周恩来阐述的外交政策,积极影响从对亚非会议以及以后的深远影响分析;第四问从材料概括先是人民往来,用人民往来影响政府,中日关系的改善是受中美关系的影响。最后一问,纵观新中国的外交从一边倒向社会主义阵营到与美国日本等国改善关系,反映了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的变化,从中归纳。
上一篇 :
阅读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
下一篇 :
2009年元旦,是中美两国建交30周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某学者用了三句话回顾新中国1979年以来的外交状况:“形势大变化,政策大调整,外交大发展。”其中“政策大调整”主要指①提出了“不同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结盟”的新战略②坚决维护我-高一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据《美国对运往中国的一切货物实施许可证管制办法》:“……商务部准备将它的许可证管制办法推广适用于所有运往共产党中国的货物。商务部在星期六(19-高三历史
2013年3月22日,中俄两国签署联合声明,强调两国政治上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经济上全面互利、合作共赢,安全上互信包容、共担责任,文化上交流借鉴、互相促进,意识形态上“求-高三历史
对外关系的发展变化,既与国内形势发展相连,也与国际政局变化有关。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中国的外交政策作了重大调整。下列表述,与史实不相符的是A.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高三历史
阅读下图所示中国外交活动。下列解读最准确的是A.推动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B.加强与第三世界国家合作C.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D.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高三历史
美国解禁的外交文件显示,1972年夏天,美国总统助理基辛格在得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即将访华促成日中邦交正常化的计划后,使用了对日本人的蔑称“小日本”一词,破口大骂日本是“-高一历史
中国倡导建立的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是()A.亚太经合组织B.欧洲联盟C.东南亚国家联盟D.上海合作组织-高一历史
尼克松在其对华政策报告中说:“中国是一个伟大的生气勃勃的民族,不应该继续孤立在国际大家庭之外,从长远来说,如果没有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的力量,要建立稳定的持久的-高三历史
2013年6月27日国防部新闻发言人杨宇军宣布:应联合国请求,中国政府决定向联合国驻马里综合稳定特派团派遣工兵、医疗和警卫分队近400名官兵。这是中国军队自1990年首次派出联-高三历史
分析下图可知,导致中美贸易变化的主要因素有①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美贸易额持续增长②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战略,经济迅速发展③中美正式建交,促进了两国间贸易的发展④中国加-高三历史
“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此话最能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的显著特征是()A.反对霸权B.睦邻友好C.独立自主D.不结盟-高三历史
以下是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总结,其中正确的是()①放弃了反对霸权主义②更广泛参与世界事务③开展全方位多边友好交往④更重视经济、文化合作⑤坚持以意识形态划分敌我A.-历史
上海合作组织建立后,蒙古、巴基斯坦、伊朗、印度等国先后成为观察员国家。2013年1月,土耳其提出加人上海合作组织的想法。4月,土耳其成为北约国家中第一个上合组织对话伙伴-高三历史
“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与邻为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活动中,最能体现这种思想的是A.参与发起创立亚太经合组织B.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C.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高三历史
为改革开放创造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是中国新时期外交的主要任务,新时期外交的重大成果之一是A.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中美发表《上海联合公报》C.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D.推-高一历史
2013年是上海合作组织成立13周年。十多年前,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相聚上海,共同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在世界-高三历史
据美国解禁外交文件显示,1972年夏天,美国人在得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即将访华促成日中邦交正常化的计划后,使用了对日本人的蔑称“小日本”一词,大骂日本是“最坏的叛徒”。这最-高三历史
阅读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状况的结论是表1969—1978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①中国对外关系出现全新局面②中国外交没有受到“文化大革命”干扰③中美-高三历史
围绕以下《外交大事记》的一块展板,四位同学展开讨论,其中观点正确的是()外交大事记1981年底,中国明确表示肯定和原则支持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维和行动,并开始缴纳有关摊款-高三历史
国家主席胡锦涛2009年l0月14日下午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俄罗斯总理普京时说:"中方高度重视对俄关系,始终把发展中俄关系作为中国外交优先方向之一。"这主要是基于A.苏联是第-高二历
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曾提出一个战略设想,简称为“和平鸽”战略。该战略的基本结构是:“和平鸽”的身体前部是亚洲国家联合会(待建),东翼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西翼是亚欧经-高一历史
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世纪之交,世界格局呈现新旧更替现象,政治经济新现象层出不穷,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下列政治经济新现象表述错误的是A.欧洲联盟——欧洲政治经济一体的新-高三历史
以下是美国《时代》周刊所选用的一些中国封面人物,体现了美国社会对中国的关注。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图一是1950年12月11日的期刊,人物是毛泽东。标题是:REDCHINA’SMAO(红色-高一历史
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是[]A.中日邦交正常化B.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中美关系逐步缓和D.与苏联改善关系-高一历史
20世纪后半期,中国外交形势转变的关键是[]A.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B.中美关系的逐步缓和C.中苏关系的恶化D.中苏关系的改善-高一历史
“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最能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的显著特征是A.反对霸权B.睦邻友好C.多边外交D.不结盟-高一历史
“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与邻为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中,最能体现这种思想的是()A.参与发起创立亚太经合组织C.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C.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D-高三历史
2010年在中国上海举办世界博览会,上海愈来愈成为世人瞩目的城市。这个城市在上世纪曾经①揭开了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新篇章②成为第一批对外开放的窗口③成功举办了亚太经济合作组-高三历史
发展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是我国周边外交的一贯方针。这主要是因为1从政治上看,周边是我国维护主权权益、发挥国际作用的首要依托;2从经济上看,周边是我国对外开放,开展-高三历史
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相聚上海,共同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一外交实践A.形成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高一历史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推动各种国际交流和合作。中国开展这些外交活动最主要的目的是A.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B.促进世界的和-高一历史
从2004年到2010年,上合组织地区反恐机构在成员国强力部门的协作与配合下,成功制止了500余起恐怖事件的发生;从2002年到2010年,上合组织框架内多次举行了不同层面、不同规-高三历史
2013年5月15日,第67届联合国大会上,法、德、英、美等37个国家未能与各方充分沟通、强行推动表决通过了一份关于谴责叙利亚政府、支持反对派的决议草案,对此,中方投了反对-高三历史
中国加入政府间国际组织的数量从1977年的21个增加到1996年的51个,几乎加入了联合国体系中的所有重要的政府间组织。从中可以看出A.中国开始以主动姿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B-高一历史
2010年1月13日,中国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八名人员牺牲在海地的地震中。近年来,中国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①表明中国是一个勇于担负国际责任的大国②说明中国在当今国际事务-高一历史
有学者认为,加入多边国际公约是衡量一个国家对国际社会认可度的重要指标。图中最高点(H)出现的直接原因是中国加入多边国际公约的情况(1949—2005年)(注: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席某次会议时阐述中国政府的相关外交思路时表示,中国政府愿意与相关国家一道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下列哪次会议最符合题意的“某次会议”?A.亚太经合组织-历史
中美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可谓“一波三折”。但经过双方共同努力仍得以恢复和发展。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中美双方存在广泛的共同利益B.中美矛盾已经彻底解决C.中美虽有分-高一历史
2012年8月4日,中俄否决了有关制裁叙利亚的决议草案。中国此举的目的是捍卫《联合国宣言》,维护叙利亚的领土和主权及中东地区的和平。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高三历史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推动和开创新型区域合作。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元首签署了()A.《阿拉木图宣言》B.《上海合作-高三历史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外交政策调整,主张不依据一个超级大国的意图来考虑对另一个超级大国的政策,也不搞“等距离”。这说明A.平衡两大阵营成为中国首要的任务B.中国奉行不结盟-高三历史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党和政府对中国的外交政策进行了调整,其调整的根本目的是为了A.改变世界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看法B.使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C.给中国的现代-高一历史
照片是重要的历史课程资源。下组照片反映的共同点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字仪式《上海合作组织成立》签订仪式A.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B.顺应经济区域化的潮流C.体现结伴而-高二历史
2014年3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荷兰王国首相吕特邀请赴荷兰海牙出席第三届核安全峰会。此次核安全峰会以“加强核安全、防范核恐怖主义”为主题,来自全球5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高三历史
下列事件中,不属于20世纪七十年代我国外交工作重大突破的是[]A、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B、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中日邦交正常化D、推动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高一历史
中国有句俗话:“远亲不如近邻”。联系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活动,能够体现上述思想的外交事件是A.参加日内瓦会议B.加入不结盟运动组织C.发起上海合作组织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高三历史
2012年6月6日至7日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北京峰会全球瞩目,峰会发表的宣言表明,上合组织成员国正准备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地区,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上合组织成员国将在中-高三历史
战火绵延20余载的柬埔寨,饱经忧患的人民渴望和平与宁静。……1992年4月16日这一天,中国第一支“蓝色贝雷帽”部队——中国军事工程大队正式宣告组成,并开赴柬埔寨。据此可知,这-高三历史
据我国外交部网站消息,外交部发言人秦刚今日就所谓中国派兵参加驻阿富汗国际联军问题答记者问时表示,除安理会批准的联合国维和行动外,中国从不向海外派驻一兵一卒,不存在-高一历史
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进行重大调整的基本背景是()A.不结盟运动的兴起B.美苏放弃霸权主义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D.社会主义阵营的日益强大-高三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材料一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材料二历史的事实早已告诉我们,朝-历史
题目详情
材料二 历史的事实早已告诉我们,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止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害密切地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救邻即是自救,保卫祖国必须支援朝鲜人民。——《中国各民主党派关于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联合宣言》
材料三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五项原则完全可以成为在我们中间建立友好合作和亲善睦邻关系的基础。——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全体会议上的补充发言
材料四 在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就指出:中日两国之间,“不但人民要往来,人民还要影响政府,改变政府的态度,两国才能友好。”——《周恩来外交文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必须一边倒”的合理性。
(2)结合近代有关史实,说明朝鲜存亡与中国安危的关联性。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的原因。
(3)指出材料三所体现的外交原则及外交思想,说明其对中国外交的积极影响。
(4)据材料四,指出中国对日外交的方针。20世纪70年代促进中日关系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中国在处理与周边国家关系时外交政策的变化趋势。
答案
(1)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破坏和阻挠;美国扶蒋反共;两大阵营对峙(美苏冷战亦可);中苏两国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相同。(任答2点即可)
(2)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出兵朝鲜,继而侵略中国。原因:维护中国的国家安全;中朝两国同属社会主义阵营。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推动亚非会议顺利进行;提高中国国际地位;开创中国对外关系的新局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准则,标志着中国外交的成熟。(任答2点即可)
(4)“民间先行,以民促官”的对日方针。中美关系改善。
(5)由重视意识形态转变为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重视国家利益;强调和平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