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005年,宋辽达成“澶渊之盟”。宋真宗应允每年向辽输纳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兄弟之国。——《中国史纲要》材料二1141年,宋金达成“绍兴和议”。主要条-七年级历史

题目简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005年,宋辽达成“澶渊之盟”。宋真宗应允每年向辽输纳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兄弟之国。——《中国史纲要》材料二1141年,宋金达成“绍兴和议”。主要条-七年级历史

题目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005年,宋辽达成“澶渊之盟”。宋真宗应允每年向辽输纳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双方兄弟之国。      ——《中国史纲要》
材料二1141年,宋金达成“绍兴和议”。主要条款是:一、南宋称臣于金,并且要“世世子孙谨守臣节”。二、宋金两国,东淮水,西至大散关为界,中国的唐,邓二州皆属金国。三、南宋每年向金国输纳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   ——《中国史纲要》
材料三有个读书人,在监安一家旅店题诗讽刺当朝统治者的醉生梦死: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洲。   ——《中国历史》第二册
请回答:
(1)从上述材料中,你可看出辽、宋、金之间关系怎样?
(2)一向以正统自居的宋朝为什么送给别人如此丰厚的岁币,还甘心低头称臣呢?
(3)根据上述内容谈谈自己的感想。
题型:改错题难度:中档来源:不详

答案


⑴有战有和。
⑵害怕抗战力量危及自己的统治。只好委曲求全,贪图苟安。
⑶封建统治者只顾自己的统治,丝毫不顾人民的利益和死活。封建帝王尽管危机四伏,但仍贪图享乐。要想不受外敌侵侮,只有发奋图强,提高国家经济.军事力量才是正理等(言之有理即可)。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宋金关系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解答如下:
(1)根据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可以看出,辽宋金的关系式有战有和。
(2)根据所学知识,宋朝之所以低头称臣,原因是害怕抗金力量壮大会危及自己的统治,无奈只要委曲求全,苟安求和。
(3)根据自己的理解感想如下:封建统治者只顾自己的统治,丝毫不顾人民的利益和死活。封建帝王尽管危机四伏,但仍贪图享乐。要想不受外敌侵侮,只有发奋图强,提高国家经济.军事力量才是正理等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辽宋金的民族关系有战友和,但和是主流,有利于双方的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也有利于民族间的融合和发展,战士次要的,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同事还说明,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民族间的战争有正义非正义之分,没有侵略和被侵略之说,同学们要注意这一点。

更多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