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1935年11月4日即国民政府宣布实行法币改革的第二天,英国驻华大使在英国法律授权下,公布“国王规章”并引述中国法令,明令禁止在华的英国国民继续用银偿债或支付其他金钱业务-高三历史
1935年11月4日即国民政府宣布实行法币改革的第二天,英国驻华大使在英国法律授权下,公布“国王规章”并引述中国法令,明令禁止在华的英国国民继续用银偿债或支付其他金钱业务-高三历史
题目简介
1935年11月4日即国民政府宣布实行法币改革的第二天,英国驻华大使在英国法律授权下,公布“国王规章”并引述中国法令,明令禁止在华的英国国民继续用银偿债或支付其他金钱业务-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1935年11月4日即国民政府宣布实行法币改革的第二天,英国驻华大使在英国法律授权下,公布“国王规章”并引述中国法令,明令禁止在华的英国国民继续用银偿债或支付其他金钱业务;规定英国在华侨民要接受法币以代替白银和银元。这些举措
A.说明英国在世界经济中依然处于主导地位
B.表明了英国强力支持中国法币改革的态度
C.阻止了日本操纵控制中国金融市场的图谋
D.导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日益陷入绝境
题型:单选题
难度:偏易
来源:不详
答案
B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此时英国的世界经济优势已不复存在,故A项错误;“明令禁止在华的英国国民继续用银偿债或支付其他金钱业务;规定英国在华侨民要接受法币以代替白银和银元”的信息说明英国政府支持中国的法币改革,故B项正确;此举措只是说明英国对中国货币改革态度,看不出“阻止了日本操纵控制中国金融市场的图谋”的信息,故C项错误;币制改革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较快发展,故D项错误。
上一篇 :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下一篇 :
某思想家主张:“君子之学以明其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是指()。A.西方国家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B.中国经济沦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C.家庭手工业与小农生产逐渐分离D.民族资本-历史
解放思想是现代化的前提。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96年8月,《时务报》正式创刊。《时务报》虽名为“报”,实则是一份每期三十页左右的书本式的旬刊,以宣传维新变法、救亡图存为宗旨-历史
1971年10月26日,中国代理外交部长姬鹏飞收到联合国秘书长吴丹发来的电报:先生,我荣幸地通知你,10月25日举行的联合国大会第1976次会议上,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高三历史
下图所示教材出现在A.解放战争时期B.农业合作化时期C.“文化大革命”时期D.改革开放时期-高三历史
下图所示为1953—195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A.实施了“一五”计划B.开展大跃进运动C.组织了人民公社D.确定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高三历史
下表为《1933年—1936年中国轻工业年平均指数增长表》,该表所示的经济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年份1933年1934年1935年1936年增长指数100103.5105107.6A.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
《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可有可无-历史
19世纪末20世纪初比利时争取普选权的方式有()①组织集会②游行示威③罢工④修改宪法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历史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走向成熟的标志是()A.1870年法国男子普选权的确立B.1884年英国的议会改革C.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进步运动”的开展D.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大陆各国普选制-历史
《大日本帝国宪法》以下列哪个国家的宪法为蓝本()A.英国B.德意志帝国C.法国D.美国-历史
“五年计划”,指的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从l953年第一个-高三历史
小明的爷爷生活在近代中国的通商口岸,他先在外商轮船公司打工,后来他到与之相邻的第一家中国从事江海运输业的轮船公司工作,那么他应生活在()。A.广州B.天津C.上海D.福州-历史
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中谈到:“凡一种学问能扩充他作研究时应用的工具的,则进步,不能的,则退步。”据此,历史研究应该重视A.语言研究B.边缘学科C.社会应用D.-高三历史
下表反映了美国iPhone手机部分零部件的生产情况,分析该表内容可得出的结论是厂商/合作者产品/服务成本苹果Apple(美)设计——东芝Toshiba(日)闪存、触摸屏$40.00三星Samsung(
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不同时期的中国历史发展状况。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是①②③④A.②④①③B.②③④①C.②④③①D.③②④①-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太宗《帝范》曰:“夫兵甲者,国家凶器也。土地虽广,好战则民凋;中国虽安,忘战则民殆。凋非保全之术,殆非拟寇之方,不可以全除,不可以常用。-高三历史
下图反映了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历程。以下对这一历程解读不正确的是16世纪的手工工场19世纪的机器工厂20世纪的跨国公司A.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逐步调整B-高三历史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民国史》中写道:“资产阶级黄金时代的乌托邦在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它反映了那个时代转瞬即逝的现实……”材料中“转瞬即逝”的主要原因是()。A.一-历史
民国初年,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进入一个“黄金时代”,但是发展较快的主要是纺织业、面粉业等轻工业部门,这意味着()。①中国尚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②中国的工业基础还十分薄弱③-历史
古代中国某位思想家说:“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下列言论与之有相通之处的是()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历史
1956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为642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1.3%,比1952年增长84%。其中生产资料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45.5%,现代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71.6%。这说明()A.我-历史
对下表中数据变化的解释准确的是()农轻重产值比重变化表(%)农业轻工业重工业1960年21.826.152.11962年33.330.336.4A.三大改造激发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B.“大跃进-历
下面是1957年和1960年的工业、农业总产值示意图。对其解读最为全面的是()A.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调动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性B.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C.“大跃进-历史
1978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全国人民在新时期的总任务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同时把原宪法条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最高国家权-历史
进入新时期,我国教育蓬勃发展,主要表现在①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和立法②加强基础教育,发展高等教育③确定了新时期的教育指导方针④重视少数民族教育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高二历史
漫画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出现的某些现象。下列对其解读不正确的是A.以谈判、协商解决国际贸易争端B.WTO具有调节国际贸易争端的作用C.降低关税是双方谈判的焦点D.发展中国家与发-高三历史
学习了《近代交通与通讯的变化》一课后,某班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研讨会上发言如下,其中观点不准确的是()。A.列强的侵略是中国近代交通与通讯发展的最大阻碍B.铁路以其在国民经济-历史
下图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发展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a处:秦朝结束了分裂,实现了思想统一B.b处:西汉改造了儒学,糅合了法家、道家和墨家-高三历史
阅读材料: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历史
春秋战国“世道衰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孔子因此提出了“礼”的思想,孟子更为“礼”所规定的秩序的合理性,寻到了颇为深刻的人性依据。这个依据是()A.“民贵君轻”B-历史
阅读材料(共计10分)材料一“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材料三中国-高二历史
古希腊历史学家色诺芬在其回忆录中说:“(苏格拉底)不仅没有像控告他的人所指责的那样败坏青年,还明明地诱导了他的门人中那些有犯罪倾向的人停止了罪行,劝勉他们追求那最光荣-历史
①1840年以后,列强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一系列战争。②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③拥有独立主权-高三历史
1954年日内瓦会议召开前夕,周恩来总理说:“如今,我们是作为一个大国,到日内瓦去参加一个正式的国际会议,是登上国际舞台了,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但总归是一个正规-历史
在中国要避免“文化大革命”那样的历史悲剧重演,主要在于()A.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B.防止个人专断和个人崇拜C.彻底批判封建思想D.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高一历史
中华文明勃兴并为后世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奠基是在()A.夏商西周时期B.魏晋南北朝时期C.秦汉时期D.春秋战国时期-高二历史
国民党统治后期,导致我国民族工业陷入困境的主要因素有()。①中国外贸的大量入超②自身技术力量的薄弱③官僚资本的极力压迫④美国加强对华经济侵略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历史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撒切尔信奉货币主义理论,上台后就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她主要采取四项措施,一是私有化,二是控制货币,三是削减福利开支,四是打击工会力-高三历史
1972年,尼克松发表声明:“美国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表明A.美国霸权丧失,寻求欧洲支持B.美欧关系恶化,美国力图缓和C.美国实力削弱,-高三历史
2014年2月19日,习近平会见连战时强调,“两岸同胞要齐心协力,持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至于两岸之间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我们愿在一个中国框架内,同台湾方面进行平等-高三历史
近代西方政党政治的发展与建设推动了民主政治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主要表现有()①缓解社会矛盾②平衡社会各阶层的利益③强化对执政党的监督④实现人民的某些要求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历史
近代以来,火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有()。①促进了人口流动和信息的交流②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③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经济④减缓了中国半-历史
1949年开国大典,北京居民观礼时出行的代步工具有可能是()。①自行车②有轨电车③公共汽车④地铁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历史
19世纪60年代,有人写道:“火轮船自入中国以来,天下商民称便,以是知火轮船为中国必不能废之物。”这反映了当时中国()。A.已有新式交通工具B.组建了近代海军C.商民反对轮船运-历史
1840年后,江浙一带有诗云:“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高三历史
汉代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和发展,与先秦儒学有很大的不同。其“发展”主要体现为A.由“民本”发展为“君本”B.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C.由承认现存统治秩序发展为批判暴政D.以维-高三历史
某年某西方报纸评论:“(这是)亚洲最大国家的代表第一次在西方为亚洲讲话——周恩来今天是地球上人口最多国家的代表,成为全世界注意的焦点。”该评论所指的是A.开国大典B.日内瓦-高二历史
(1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武帝元光元年策试贤良诏问:[朕]永惟万事之统……欲问大道之要,至论之极。(董仲舒)对曰:“古之王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臣愚以为-高三历史
1971年8月2日,美国国务卿罗杰斯发表了《关于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的声明》,表示:“美国将支持今年秋天联合国大会上要求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席位的行动。同时,美国将反对-高三历史
袁昶《乱中日记残稿》“顺(天府)属州县中穷民,失车船店脚之利,而受铁路之害者,约四万余人。”材料反映铁路的修筑A.阻碍当地经济发展B.利于反抗外国侵略C.促进社会经济转型D.改-高三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1935年11月4日即国民政府宣布实行法币改革的第二天,英国驻华大使在英国法律授权下,公布“国王规章”并引述中国法令,明令禁止在华的英国国民继续用银偿债或支付其他金钱业务-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答案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此时英国的世界经济优势已不复存在,故A项错误;“明令禁止在华的英国国民继续用银偿债或支付其他金钱业务;规定英国在华侨民要接受法币以代替白银和银元”的信息说明英国政府支持中国的法币改革,故B项正确;此举措只是说明英国对中国货币改革态度,看不出“阻止了日本操纵控制中国金融市场的图谋”的信息,故C项错误;币制改革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较快发展,故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