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下文,完成7~10题。(8分,每小题2分)①尽管有许多人把真、善、美看作科学、艺术和宗教的形象,但科学家作为“真理之是”的近似,并不能占据三元统一的“真善美”之“真”的位置-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7~10题。(8分,每小题2分)①尽管有许多人把真、善、美看作科学、艺术和宗教的形象,但科学家作为“真理之是”的近似,并不能占据三元统一的“真善美”之“真”的位置-语文
题目简介
阅读下文,完成7~10题。(8分,每小题2分)①尽管有许多人把真、善、美看作科学、艺术和宗教的形象,但科学家作为“真理之是”的近似,并不能占据三元统一的“真善美”之“真”的位置-语文
题目详情
阅读下文,完成7~10题。(8分,每小题2分)
①尽管有许多人把真、善、美看作科学、艺术和宗教的形象,但科学家作为“真理之是”的近似,并不能占据三元统一的“真善美”之“真”的位置。真、善、美是人类的理想,而所谓科学真理却只是低级经验性的真理,它只表明与外在经验的符合关系,而与人类的理想毫无瓜葛。有人可能会提出反驳说:纯科学研究本来就是一种理想化的研究,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科学研究是为了求知,而求知并不以实用为目的。”不错!但是无论怎样纯的科学研究(数学除外,因为数学不属于科学,而只是科学研究的手段),它所追求的真理总是以外在物质经验为准绳的。对于科学来说,只能是手段,而不可能是理想本身。那么科学除了在纯学术领域的求知理想之外,就没有对人类生活理想的建构做出别的什么贡献吗?有。
②“美”是科学理性构建出来的人类理想。早在毕达哥拉斯时代,西方人就开始以美的理想来建构宇宙了。这种建构方式是科学理性的方式,而不是艺术感性的方式。
③“美”是什么?“美就是和谐的比例”(毕达哥拉斯语),“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匀称和明确。”(亚里士多德语)这些规律只有靠理性才能把握。
④科学家的头脑是最具理性的头脑,所以,不但古代科学家以美的规律建构世界,而且现代科学家也以美的规律建构世界。十七世纪,科学家开普勒根据毕达哥拉斯的“宇宙和谐”的思想去总结第谷留下的观察资料,才创造了行星运行的三大定律。十九世纪,大物理学家麦克斯韦推导出一组不对称方程时感到不符合美的规律,就按照对称美的理想去修改方程,最终才获得了这组著名的形式上“秩序、匀称和明确”的麦克斯韦方程组。这说明,科学家头脑里存在着美的理想或信仰,他们相信自然世界本身应该是合乎美的规律的,所以他们总是按照美的理想去构造科学的世界。二十世纪的物理学家狄拉克则说出:“描述自然的基本规律的方程必须包含伟大的数学美,它对于我们就像宗教。”这说明“美”在科学研究中不仅是一种理想,而干脆就是一种信仰,就连最具革命性的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也不得不问道:“数学毕竟是人类思想独立于经验之外的产物,它怎么会如此美妙地适应于各种现实目的呢?”狄拉克在谈及爱因斯坦的工作时说:“当爱因斯坦着手建立他的引力理论的时候,他并非去尝试解释某些观测结果。相反,他的整个程序是一个美的理论。”
⑤可见,在本真的意义上,科学的形象并不是应着“真、善、美”中的“真”,而是对应着其中的“美”。科学并不追求事物的真理显现,而只是追求符合论的真理之是。但是,在追求符合论的真理过程中,科学家却始终以“美”作为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所以,是科学创造了“美”,而不是艺术创造了“美”。
7.下列对“真、善、美”的理解,最符合原文的意思的一项是
A.“真”即真理,追求科学真理是人类的理想。
B.真、善、美是三元统一的,人们往往习惯性地把宗教的形象定位在“善”的位置。
C.“美”是通过艺术感性的方式建构出来的人类理想。
D.纯科学研究是一种理想化的研究。它所追求的真理可以脱离外在的物质经验。
8.下列对 “美是什么”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美就是和谐的比例。
B.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匀称和明确。
C.美是存在于科学头脑里的一种理想或信仰,并不具有实用性。
D.美的规律存在于自然世界本身,因此,可以按照美的理想去构造科学的世界。
9.下列对第四段中引例的作用,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古今科学家均以美的规律建构世界。
B.说明美的规律只有靠理性才能把握。
C.说明美的理想可以引导和实现人们发现真理。
D.说明科学在追求美事物的真理显现过程中,同时创造了美。
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有关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在本真的意义上,艺术的形象并不对应“真、善、美”中的“美”。
B.“1+2=3”这道数学命题属于纯科学研究。
C.“真”是先天存在的,“美”是后天创造的,因此,真总是先于美而被发现。
D.科学家们用理性创造美。十九世纪大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就是运用精确的运算不断修改方程,意外地创造了美的形式。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7.B
8.C
9.D
10.A
7.A项见原文第1段结尾,原文说符合论真理对于人类生活理想来说,“只能是手段而不可能是理想本身”;C项见第2段开头;D项在原文表述为“无论怎样的科学研究,它所追求的真理总是以外在的物质经验为准绳的”。
8.C项中“……并不是具有实用性”有误。原文第4段举例说明“美”具有实用性。
9.原文的相关表述是“科学并不追求事物的真理显现”。
10. B项错在数学只是科学研究手段,并不是科学本身;C项对“真”与“美”的先天拥有和后天创造之说有误;D项表述错误,应该是“……就按照美的理想去修改方程”。
上一篇 :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题目
下一篇 :
简述马斯洛娃被涅赫柳多夫抛弃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简述一个关于关羽(张飞、赵云、周瑜、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黄忠、司马懿)的故事。-语文
阅读下面的内容,完成1—4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桥符浩勇下了半把月连阴雨的天终于晴了。这对老奎爹来说很重要。雨是夜里停的。他清晨醒来时,就没有听到雨声,起身出-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所谓“文史互证”,从本质上乃是源于传统的训诂考据学方法而参以宋代以来的史学方法以及近代西方史学、语言学、诠释学理论精华的一种既打通汉宋,-语文
阅读下面的传记,完成1~3题。(8分)居里夫人自传(节选)1914年8月1日,德国向法国宣战。所有符合条件的公民,包括实验室的职员和学生,都加入了军队的行列,镭研究所实验室里只-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徽州文化主要是指以徽州(古又称新安郡)为地域依托,渊源于历史上人与自然及人们之间对象性关系而形成的特定生活结构体系。同任何文化一样,它也-语文
选出不正确的一项。()A.加西莫多敲钟之后,在塔楼上看到克洛德神色紧张地注视着圣母院门前的广场。穿着白色死刑犯袍子的爱斯梅拉达站在夜间匆忙搭起的绞刑架下,绞索套在脖子-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题。在文学接受中,读者的精神结构对作品意义的建立有很大的关系。从认识论角度看,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强调人在反映客体中的能动性。文学接受不仅仅是认-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16分)城市化的中国式歧意秋风城市化就是人口集中到城市居住,这似乎已成为常识。大量农民工因经济衰退失去在城镇的工作岗位,返回乡村,生活-语文
阅读下面一篇散文,回答1—4题。祈求林敬钧我曾经在长城上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画家画鹰。在北方特有的那种干燥湛蓝的天空下,苍劲古朴的长城默默地蜿蜒于群山之上。画家在一块-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当历史成为消费品人们在荧屏前津津有味地“消费历史”的时候,又不知不觉地被这种“荧屏历史”所消费,它不仅影响着人们对过去的看法,甚至还影响着-语文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20~23题。惊蛰一过,春寒加剧。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使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而就凭着一把-语文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要求做题通过还原人类化石,现在的人们能够栩栩如生地看到自己老祖宗的体态相貌,并感叹进化带给人类的巨大变化。那么1000年、1万年甚至10万年以后,人类-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云在青天水在瓶林清玄①春日清晨,到山上去。大树下的酢(cu)浆草长得格外的肥美,草茎有两尺长,淡紫色的花竞相盛开,我轻轻地把草和花拈-高三语文
现代文阅读有些鸟儿我们是看不见的李城我的一位邻居老人说,在没有留下过汽车轱辘印的地方,会游荡着一些快乐或者哀怨的幽灵。黄昏时分,如果你穿过一座僻静的村落,可能就在-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2题。(18分)繁星与野花詹克明凌晨,在哀牢山脊一方坪地,举头望空,满天星斗密密麻麻又大又亮,像一颗颗打磨得晶莹璀璨的大粒宝石,镶嵌在黑天鹅绒-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前几年,我提出了“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设想,这是我的心愿。要想达到这样的境界并不容易。比如当今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语文
下列作品、作家、时代(国别)对应都正确的一项是()A.《蜀道难》——杜甫——唐代《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英国B.《白毛女》——贺敬之等——现代《蟹船工》——小林多喜二——日本C.《金瓶梅》——兰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峡谷阿城山被直着劈开,于是当中有七八里谷地。大约是那刀有些弯,结果谷地中央高出如许,愈近峡口,便愈低。森森冷气漫出峡口,收掉一身粘汗-高三语文
每一年,我们都看见成千上万的儿童走进学校,开始学写字母,拼读音节。我们总发现多数儿童很快就把会阅读当成自然而无足轻重的事,只有少数儿童才年复一年,十年又十年地对学-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千叶瓶刘心武①那只花瓶是他二十几年前从农贸市场买来的。造型一般,素白,底部连瓷窑标志都没有。花瓶陪伴他度过整个青壮年时期,见证了他娶-高三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第1~3题。浩瀚无垠的海洋似乎是永远也不会干涸的。大海中的水是怎么来的呢?有学者认为,这些水是地球本身固有的。在地球形成之初,地球水就以蒸气的形式存在于-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文学应放射出理想的光芒文学理想的表达,是现实在变革发展中的艺术展现,实质是文学艺术超越性的体现,文学艺术超越性恰是文学艺术存在的生命-高二语文
阅读散文,回答问题。山间小路龙应台海德堡古城临河,河对岸山坡上有条羊肠小径,蜿蜒数里,覆着野花或莓果,看季节变化。小路无人不知,因为历代哲学家,歌德,亚斯培斯,黑-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人生的四种境界张世英按照人的自我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人生境界可分为四个层次,即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和-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写手好字,让失落的书法走进课堂黄尘广东省教育厅日前正式下发通知,要求全省中小学今秋起开设书法必修课,每周一节,并纳入教学质量考核体系。-高三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杂交水稻之父1982年的一个秋日,马尼拉洛斯巴洛斯镇国际水稻研究所的学术报告厅里,正在举行国际水稻科技界的一次盛会。会议开始,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汉魏六朝的家教特点自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古代社会就开始它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史。秦王朝的国运不长,而且秦王朝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问题。城里的月光把你照亮李晓(1)在我家楼下街对面,有一家乡下夫妻经营的夜市小卖铺。(2)他们的女儿,今年刚刚考上重点大学。夫妻俩便把农田交给亲戚-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问题。文明与文明的延续性在中国常出现这样的说法,即中华文明是世界历史上唯一连绵不断的文明:毋庸置疑,中华文明呈现出突出的连续性特征,其发展谱-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季羡林的缺憾人生卞毓方①季先生的《学海浮槎》,记录了他中学生活的一个细节,读后,令我眼前一亮。②在学习方面,我现在开始买英文书读。……买英-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也是水湄张晓风那条长几就摆在廊上。廊在卧室之外,负责数点着有一阵没一阵的晚风。那是四月初次燥热起来的一个晚上,我不安地坐在廊上,十分-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选做题)两块面包(美国)欧·亨利玛莎小姐的面包小店开在街角处,店门前三步台阶,门上装着开门即叮咚作响的门铃。玛莎小姐今年四十岁,嘴里镶-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骆驼刺·胡杨树·红柳木王祖远(1)汽车窗外那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上,难觅生命的迹象,只有偶尔出现的一蓬蓬骆驼刺、一株株胡杨树和一丛丛红柳木。我心-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选做题)雕花烟斗冯骥才他被这一大盆金光灿灿的凤尾菊迷住了。这菊花从一人多高的花架上喷涌而出,闪着一片辉煌夺目的亮点点儿,活像一扇艳-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我走的时候,我还不懂得怜惜曾经拥有的事物,我们随便把一堵院墙推倒,砍掉那些树,拆毁圈棚和炉灶,我们想它们没用处了。我们搬去的地方会有许-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中国学术的大损失朱自清大家都知道闻先生是一位诗人。他的《红烛》,尤其他的《死水》,读过的人很多。这些集子的特色之一,是那些爱国诗。在抗-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享受辽阔吉普车飞驰在戈壁滩上。举目四望,大漠无际。波纹形的沙丘起伏着,簇簇骆驼草点缀其间,是一幅壮阔的画卷。眼睛望不到这道路的尽头,目光-高一语文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端午节振鹏“明天不准停工。”这是端午节的前一天。在下午将要放工的时候,C厂一间机器隆隆的屋子外面,庄严的写字间的对面墙上--叫工人抬头发抖的-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一碗馄饨酒楼里来了两位客人,穿着不俗,看样子是一对出来旅游的夫妻。服务员送上菜单。男的直接递给女的:“你点吧。”女的看也不看:“来碗馄饨。”-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海龟张抗抗小董有一个可爱的三岁女儿,对女儿一向有求必应。他的工作单位离家近两小时路程,为了减少往返次数,他总在周末才回家。每次回家,女-高三语文
阅读下文,回答1-4题梵高的坟茔范曾①冬天来到了巴黎,寒风料峭,木叶尽脱。顺着塞纳河北行,便是一片冬天的萧瑟。我们驱车向瓦兹河上的欧维尔城疾驰,去瞻仰我心灵深处的艺术-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动人心弦的绝唱苇川那只德国种的褐色芙蓉鸟,来我家有六七年了,和它一起来的还有一只日本种黄芙蓉。它俩都有一副美妙甜润的歌喉,时常一起歌唱-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3题。林冲听那三个人时,一个是差拨,一个是陆虞候,一个是富安。自思道:天可怜见林冲!若不是倒了草厅,我准定被这厮们烧死了!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心-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文学家不应该放弃精神担当贺绍俊中国文人具有深厚的精神担当的品格,这种品格突出体现为一种忧国忧民、济世救国的政治情怀。从屈原的“众人皆醉-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淡竹苏沧桑①初秋,我和他相遇在江南湖州一个叫“百草原”的山林中。②他是竹.植物中的另类。他看上去清瘦且憔悴,相对于百草原的其他植物,像一个混-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寻找教育的曙光在陶行知的身体内,似乎涌动着一种永不满足、永远求索、永远前进的生命力。当城市平民教育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形成轰轰烈烈的热潮-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戏曲与社会经济生活戏曲在宋代的形成,是和它作为一种表演艺术进入商品化的市场密切相关的。而在这之前,它尚未进入商品化的市场。由此可见,中-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一切传统都是过去的东西,但并非一切过去的东西都是传统。可是,过去确系传统的一个重要特征,我们不能离开过去与现在的关系而谈传统。传统都有-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熊许行女儿家对门住了一户黑人,只有一个老头子叫罗宾森。这片100多户人家的公寓里,除了女儿和一家日本人外,住的都是白人。可偏偏就有这么一户-高一语文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下文,完成7~10题。(8分,每小题2分)①尽管有许多人把真、善、美看作科学、艺术和宗教的形象,但科学家作为“真理之是”的近似,并不能占据三元统一的“真善美”之“真”的位置-语文
题目详情
①尽管有许多人把真、善、美看作科学、艺术和宗教的形象,但科学家作为“真理之是”的近似,并不能占据三元统一的“真善美”之“真”的位置。真、善、美是人类的理想,而所谓科学真理却只是低级经验性的真理,它只表明与外在经验的符合关系,而与人类的理想毫无瓜葛。有人可能会提出反驳说:纯科学研究本来就是一种理想化的研究,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科学研究是为了求知,而求知并不以实用为目的。”不错!但是无论怎样纯的科学研究(数学除外,因为数学不属于科学,而只是科学研究的手段),它所追求的真理总是以外在物质经验为准绳的。对于科学来说,只能是手段,而不可能是理想本身。那么科学除了在纯学术领域的求知理想之外,就没有对人类生活理想的建构做出别的什么贡献吗?有。
②“美”是科学理性构建出来的人类理想。早在毕达哥拉斯时代,西方人就开始以美的理想来建构宇宙了。这种建构方式是科学理性的方式,而不是艺术感性的方式。
③“美”是什么?“美就是和谐的比例”(毕达哥拉斯语),“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匀称和明确。”(亚里士多德语)这些规律只有靠理性才能把握。
④科学家的头脑是最具理性的头脑,所以,不但古代科学家以美的规律建构世界,而且现代科学家也以美的规律建构世界。十七世纪,科学家开普勒根据毕达哥拉斯的“宇宙和谐”的思想去总结第谷留下的观察资料,才创造了行星运行的三大定律。十九世纪,大物理学家麦克斯韦推导出一组不对称方程时感到不符合美的规律,就按照对称美的理想去修改方程,最终才获得了这组著名的形式上“秩序、匀称和明确”的麦克斯韦方程组。这说明,科学家头脑里存在着美的理想或信仰,他们相信自然世界本身应该是合乎美的规律的,所以他们总是按照美的理想去构造科学的世界。二十世纪的物理学家狄拉克则说出:“描述自然的基本规律的方程必须包含伟大的数学美,它对于我们就像宗教。”这说明“美”在科学研究中不仅是一种理想,而干脆就是一种信仰,就连最具革命性的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也不得不问道:“数学毕竟是人类思想独立于经验之外的产物,它怎么会如此美妙地适应于各种现实目的呢?”狄拉克在谈及爱因斯坦的工作时说:“当爱因斯坦着手建立他的引力理论的时候,他并非去尝试解释某些观测结果。相反,他的整个程序是一个美的理论。”
⑤可见,在本真的意义上,科学的形象并不是应着“真、善、美”中的“真”,而是对应着其中的“美”。科学并不追求事物的真理显现,而只是追求符合论的真理之是。但是,在追求符合论的真理过程中,科学家却始终以“美”作为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所以,是科学创造了“美”,而不是艺术创造了“美”。
7.下列对“真、善、美”的理解,最符合原文的意思的一项是
A.“真”即真理,追求科学真理是人类的理想。
B.真、善、美是三元统一的,人们往往习惯性地把宗教的形象定位在“善”的位置。
C.“美”是通过艺术感性的方式建构出来的人类理想。
D.纯科学研究是一种理想化的研究。它所追求的真理可以脱离外在的物质经验。
8.下列对 “美是什么”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美就是和谐的比例。
B.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匀称和明确。
C.美是存在于科学头脑里的一种理想或信仰,并不具有实用性。
D.美的规律存在于自然世界本身,因此,可以按照美的理想去构造科学的世界。
9.下列对第四段中引例的作用,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古今科学家均以美的规律建构世界。
B.说明美的规律只有靠理性才能把握。
C.说明美的理想可以引导和实现人们发现真理。
D.说明科学在追求美事物的真理显现过程中,同时创造了美。
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有关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在本真的意义上,艺术的形象并不对应“真、善、美”中的“美”。
B.“1+2=3”这道数学命题属于纯科学研究。
C.“真”是先天存在的,“美”是后天创造的,因此,真总是先于美而被发现。
D.科学家们用理性创造美。十九世纪大物理学家麦克斯韦就是运用精确的运算不断修改方程,意外地创造了美的形式。
答案
8.C
9.D
10.A
8.C项中“……并不是具有实用性”有误。原文第4段举例说明“美”具有实用性。
9.原文的相关表述是“科学并不追求事物的真理显现”。
10. B项错在数学只是科学研究手段,并不是科学本身;C项对“真”与“美”的先天拥有和后天创造之说有误;D项表述错误,应该是“……就按照美的理想去修改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