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寻找教育的曙光在陶行知的身体内,似乎涌动着一种永不满足、永远求索、永远前进的生命力。当城市平民教育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形成轰轰烈烈的热潮-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寻找教育的曙光在陶行知的身体内,似乎涌动着一种永不满足、永远求索、永远前进的生命力。当城市平民教育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形成轰轰烈烈的热潮-高三语文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寻找教育的曙光在陶行知的身体内,似乎涌动着一种永不满足、永远求索、永远前进的生命力。当城市平民教育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形成轰轰烈烈的热潮-高三语文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寻找教育的曙光
在陶行知的身体内,似乎涌动着一种永不满足、永远求索、永远前进的生命力。当城市平民教育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形成轰轰烈烈的热潮的时候,他却突然冷静下来,进入深沉的思索之中。农民张大哥一家的景象,倏然映现在他记忆的荧光屏上……
那是他前年秋天游览南京栖霞山的事。在曲折的山径上,陶行知遇到了一位年纪三十多岁的农民。陶行知在20年代初就十分注重社会调查,这时他像是遇到了一位老朋友,主动上前打招呼。原来这位农民姓张,家里除了妻子外,还有六个孩子。陶行知三句话不离本行,就问“家里有几个识字的”,张大哥皱着眉连连摇头说:“唉,饭都吃不上,哪有钱来读书识字啊!”陶行知告诉他,可以免费送他《平民千字课本》,只要学几个月就能写信、记账、读报。张大哥便请他到家里去坐。陶行知怎肯放过这个接触穷苦群众的大好机会呢?当即欣然答应,去他家了。当天晚上,那六个高高低低、衣不蔽体的孩子给他留下的深刻印象,使他加深了一个认识:占总人口85%的农民如此贫困、如此没有文化,要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要培养新的国民,必须从提高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入手。于是,一个改造乡村教育的设想,开始在他的心田里播下壮实的种子。
经过陶行知呕心沥血的浇灌,这颗种子终于破土萌芽了。1926年12月,陶行知连续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他主张:“乡村学校做改进乡村生活的中心,乡村教师做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乡村师范之主旨在于造就有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的教师。”他希望每一个从事乡村教育的人都有一颗“农民甘苦化”的心,“把我们整个的心献给三万万四千万的农民”,“叫中国一个个乡村都有充分的新生命,合起来造成中国的伟大的新生命”。这是他设计的从改造乡村教育入手来改造中国的一幅理想蓝图。
陶行知不仅是一位富于想象的浪漫主义的理想家,而且是一位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家
。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草拟了详细具体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第一院简章草案》。在他的建议下,成立了乡村教育研究部,聘请了东南大学教授赵叔愚、金陵大学教授邵仲香为研究员,共同为筹备创办试验乡村师范学校而努力。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不久,许多报章杂志上出现了南京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的招生广告。清华大学教育系二年级学生操震球,看到广告后写信给陶行知说:“自信以我目前的状况,欲效劳于社会,事之最急最要者,一为提高农民知识,二为增进农民生产。两者须同时并进。此种责任,舍乡村师范学校莫能当。此晚生所以决意从事乡村教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者也。”陶行知接信后,立即回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表示欢迎:接读您的来信,得知您愿意离开清华大学投考试验乡村师范,这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简直让我们五体投地地钦佩。国运盛衰决于一转念间。倘使全国青年都能转到各人应当走的路上去,地狱都可化成天堂,还怕中国不能兴盛!您既有这种宏愿,我就应当把个中甘苦明明白白地告诉您,还望您慎重考虑一番,再做决定。田家生活是要蛮干的,您愿意吗?您能打赤脚在烂污泥里奔走吗?您不怕把雪白的脸晒得漆黑、软手上起硬茧吗?您不怕在风霜雨雪中挑粪吗?您愿意和马牛羊鸡狗猪做朋友吗?在城里人看来,这都是苦处;其实乡下人并不以此为苦。纵然这是苦处,乡下人也有城里人想不到的乐趣。乡间山青水秀,尽您游览。您早上可以看旭日东升,引您兴奋。晚上可以待月西山,助您吟咏。到了收成的时候,您手里割着黄金似的稻子,那田家乐的山歌,不断地洋洋乎盈耳。您还能亲眼看见您所栽培的儿童个个桃李似的一年一年长大,一直到成家立业。您还能亲眼看见全村农夫农妇人人读书明理,安居乐业。也许要到令郎令孙的时代才能看见,您能忍耐吗?倘使经过这番考虑之后,您决意要来投考,我们万分欢迎。就这样,在陶行知的多方奔走和不懈努力下,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热血青年和怀抱教育救国理想的知识分子,自愿汇集到燕子矾旁的晓庄师范学校,形成了一股前所未有的乡村教育试验热潮,并且很快波及其他许多地方,演绎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段佳话。(摘编自周毅、向明《爱满天下》)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正当陶行知全力推行的城市平民教育运动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形成轰轰烈烈的热潮的时候,他已经开始转向思考改造乡村教育的问题了。
B.陶行知游栖霞山时,遇到农民张大哥。张大哥对学习《平民千字课本》,几个月就能写信、记账、读报感兴趣,更坚定了他从事乡村教育的决心。
C.陶行知希望从事乡村教育的人都要有一颗“农民甘苦化”的心,把整个的心献给农民,把城里人本来认为是苦的地方变为意想不到的乐趣。
D.操震球写信给陶行知,认为最急迫最重要的是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促进农业生产,二者须同时并进,而不是急于创建乡村师范学校。
E.本文运用平实自然的语言,娓娓道来的生动叙述,讲述陶行知从事乡村教育的感人事迹,为我们再现了一个平民教育家的光辉形象。
2.陶行知由推行城市平民教育转向改造乡村教育,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给操震球的回信中,陶行知是怎样描述乡村教育“个中甘苦”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线句子说:“陶行知不仅是一位富于想象的浪漫主义的理想家,而且是一位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家。”请结合全文,说说在陶行知给你的启示中,最深刻的一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来源:专项题
答案
1.AE
2.①冷静思考的结果:要培养新的国民,必须从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人手;②贫苦农民的刺激;张大哥一家的贫苦状况,加深了他对乡村教育的认识。
3.①乡村教育的“甘”:游览青山绿水,饱览美好风景,领略诗情画意,享受丰收喜悦;笑看学生茁壮成长,桃李芬芳;喜见村民读书明理,幸福美满,②乡村教育的“苦”:环境艰苦、远离城市文明:又脏又累、生活条件很差;需要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奋斗终生也不一定能够看到结果。
4.观点一:陶行知献身乡村教育的实干精神值得学习。①激情满怀,永不满足,不断追求新的目标;②乐于接触贫苦群众,善于动员志同道合者加盟;③为实现理想而自我牺牲、呕心沥血。
观点二:陶行知从改造乡村教育人手改造中国的理想在当时是行不通的。①人民群众与三座大山的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②他认为“国运盛衰决于一转念间”,显得过于简单化;③他的教育救国的构想过于理想化,脱离社会实际。
观点三:陶行知既有远大理想又有较踏实地,值得学习。①要提高中化民族的文化素质,必须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②要注意调查研究,善于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③应有求真务实的精神,努力实现人生价值。(以上主观题意对即可)
上一篇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淡
下一篇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戏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一切传统都是过去的东西,但并非一切过去的东西都是传统。可是,过去确系传统的一个重要特征,我们不能离开过去与现在的关系而谈传统。传统都有-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熊许行女儿家对门住了一户黑人,只有一个老头子叫罗宾森。这片100多户人家的公寓里,除了女儿和一家日本人外,住的都是白人。可偏偏就有这么一户-高一语文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李汉荣人,在人群里行走寻找他的道路,在人群里说话寻找他的回声,在人群里投资寻找他的利润,在人群里微笑寻找回应的表-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老屋李汉荣老屋已经很老了,它确切的年龄已不可考,它至少已有一百五十多岁了。修筑它的时候,遥远的京城皇宫里还住着君临天下的皇帝,文武百官-高一语文
与书为友〔英〕塞缪尔·斯迈尔斯欲知其人,常可观其所读之书,恰如观其所交之友。与书为友如同与人为友,都应与其最佳最善者常相伴依。好书可引为诤友,一如既往,永不改变,耐-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经过西周幽、厉时代的大混乱,这期间直到老子、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公元前550年左右),在这三百多年时间里,周国以及所有的诸侯邦国的人民没-高三语文
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问题。(选作题)秦腔平凹吴静1996年,贾平凹走出秦川来到江浙。游走江浙,扬州自然是绕不过去的。皇帝老儿数次巡幸过的地方,老贾当-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我们的哭泣之所以特别,并不是因为哭喊声,而是因为充满感情的泪水。而动物的哭泣只是呜咽.呻吟和嚎叫,绝不会动情落泪,即便是与我们亲缘关系最-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亦雅亦俗汪曾祺黄波买到汪曾祺的两本小书,都是山东画报出版社在汪氏逝世后出版的,一为《文与画》,收录其关于国画的文字,并配有他自作的画-高三语文
阅读文本选段,完成第1——4题。鲁镇永远是过新年,腊月二十以后就忙起来了。四叔家里这回须雇男短工,还是忙不过来,另叫柳妈做帮手,杀鸡,宰鹅;然而柳妈是善女人,吃素,不-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机关,学校,部队里吃的蔬菜差不多都能自给。那个时候没有提出种“十边”,可是见缝插针,很自然地“十边”都种了。窑洞的门前,平房的左右前后,河-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的题。古典诗歌的“情理交通”这里所说的“情”,既包括情感,也包括诗歌的美感;“理”则不只是一般的“理趣”,更侧重指一种人生体悟。诗歌是抒情的艺术,但-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下面的题。一百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今天我们就是在他的雕像前集会。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的题。不逢北国之秋,已将近十余年了。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总要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即-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特别的礼物郁葱译早上,阿尔琼被收音机定时的7点新闻闹醒。他摸着旁边空空的枕头,才想起妻子出差了。玛洛比此刻正在奥兰多,她早就起来了,但她-高三语文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生命与道德张岱年①在中国哲学史上,有关于“义利之辨”与“理欲之辨”的争论。这些争论的中心问题是生命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所谓利,指有益于生活;-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李白的江油韩作荣①江油是一座小城,其声明远播,是因为李白的缘故。一座城市,一处建筑,因名家的诗文而名垂千古、家喻户晓,已数见不鲜。如___-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生命的曙光姜铁军李嘉德觉得整个巷道都在摇晃。巷道里的灯忽然全灭了。“完了,出事了!”这念头在李嘉德的脑子里一闪,接着他撒腿就往外跑。李-高一语文
阅读文章,回答下面的问题。冬季日短,又是雪天,夜色早已笼罩了全市镇。人们都在灯下匆忙,但窗外很寂静。雪花落在积得厚厚的雪褥上面,听去似乎瑟瑟有声,使人更加感得沉寂-高一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的题。你必须做出选择奚同发音乐学院的最后一次考试,他整装而坐。同学们的琴声从耳边飘过,那一刻,他眼里噙满泪水。算算从儿时几岁练琴至今近二十年,他-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时光冯骥才一岁将尽,便进入一种此间特有的情氛中。平日里奔波忙碌,只觉得时间的紧迫,很难感受到“时光”的存在。时间属于现实,时光属于人生-高三语文
(选做题)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蜘蛛丝芥川龙之介一一天,佛祖释迦穆尼独自漫步于极乐世界的莲花池畔。池中绽放的朵朵莲花洁白如玉,花心的金蕊赏心悦目,从中散发出-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审美意蕴在中国古代诗词中,鸿雁作为审美对象,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鸿雁是随阳之鸟,它虽然在季节和环境的渲染下带有“秋-高三语文
(选做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此生惟愿长报国——缅怀人民科学家钱学森记者:顾瑞珍吴晶晶胡浩经历了入秋以来最强寒流的北京,空气清冷,落叶遍地。31日清晨,我国航-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选做题)窗里窗外的世界迟子建哈尔滨是一座缺少绿地的城市,所以在这里是没有草地上的阅读的。我所渴望的在假日中带着一本书,能够懒洋洋地坐-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白嘉轩太喜欢这两个儿子了。他往往在孩子不留意的时候专注地瞅着那器官鼓出的脸,却说不出亲热的话也做不出疼爱亲昵的表示。孩子和奶奶形影不-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题目。为学与做人(有删节)梁启超问诸君为什么进学校,众人会答为求学问。再问为什么求学问,各人答案就会不同,或者竟自答不出了。诸君啊!我请替-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在轰动一时的影片《盗梦空间》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梦境世界可由人随意操控。而英国《每日邮报》发表的一篇报道指出,现实情况正逐渐向这一步-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的题。考生的悲哀梁实秋我是一个投考大学的学生,简称曰考生。常言道,生,老,病,死,乃人生四件大事。就我个人而言,除了这四件大事之外,考大学-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读《唐诗三百首》(节选)吴小如清代康熙年间编纂的《全唐诗》,所录作家凡二千三百余人,诗凡四万八千余首。从这么多的作家和作品中只选出三百多首-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的小题。美和美的东西蒋孔阳什么是美?这个问题看似十分简单,一朵花、一片晚霞、一首诗、一曲音乐,我们觉得美;穿的衣服,用的家具,我们都会用审-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一篇短文,完成下面的题。“和而不同”的文化心态“和”与“同”是先秦时期两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和同之辨早在西周末年《国语》《左传》中就有明确记载。孔子有关和同之辨的理论-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微博的活力和局限最近,微博成为人们公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平台。这个以个人为单位的自媒体正在中国的社会中发挥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它不仅在很-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孔子的守成态度与苏格拉底的批判精神在年届七旬之际,孔子与苏格拉底的人生都出现了一个重大的转变:70岁的孔子从政治转向文化,潜心于《春秋》-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华人姓氏有奥秘不久前,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公布了中国姓氏研究新成果。专家耗时两年,根据1110个县市、2.96亿人口、4100个姓-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中国茶道茶道不同于一般的饮茶。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即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在茶中加入桔皮、桂元、红枣等来喝;另一类是“清饮”-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后面下面的小题。看望[德国]海·格兰特上午最后一节课刚开始,有人从外头喊:“培德·莱默斯,你妈妈来看你来了!收拾一下东西,今天别上课了。”妈妈来了!培-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城市羔羊晨义(1)城市每天都有意外的事情发生。(2)今天,在市中心碧绿的圆草坪上,出现了一只雪白的羔羊。(3)她的飘荡着山野气息的眼神,第一次闪-高一语文
现代文阅读,回答下面的题。洞庭一角余秋雨⑴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位可称之为“贬官文化”。随之而来,许多文化遗迹也就是贬官行迹。这次去洞庭湖,一见岳阳楼,心中便想-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4)题。(选做)分析题安勇老师年纪不大,但是位好老师,不光盯着分数不放,还强调素质教育。经常在课堂上开展讨论、猜谜语、讲笑话、出一些脑筋急转-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提琴[美国]保·琼斯从我幼年时一直到长大离开家上大学,甚至在那之后,我舅舅迈克的小提琴一直被视为家中的珍宝。它已成为某种象征。我还记得迈克-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谜(俄罗斯)阿纳托里特卢什金上周,我和妻子做客后往回走,又饿又冷。天空下着毛毛雨,风吹打着脸。我们俩,就这么一起走着,走了四公里。走着走着-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问题。天职许行海尔曼博士的诊所远近闻名,在布拉沙市没有不知道他和他的诊所的。这个倔老头子,像他那把用最好的钢材做成的手术刀一样坚硬、锋利。一-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乡村的瓦冯杰乡村的瓦大都呈蓝色,那种蓝不是天蓝也不是海蓝,是近似土蓝;我们乡下有个词说得准确——“瓦蓝”。这个词属于瓦的专利。在我的印象-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论美的欣赏的普遍性对于是否存在美的欣赏的普遍性的问题,回答是肯定的。所有人都喜欢美的事物,不同文化中的人们有一些共同的审美偏爱。美的-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草原文化作为人类社会文明形态的重要载体之一,它产生和存在的经济基础主要是“牧业文明”,特别是以群牧形态为主的生存方式,具有鲜明特点。在几乎-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德有所长而形有所忘”——丑中之美庄子及其后学以“道”的自然无为为美,其根本表现是在个体人格的自由上。因而,在庄子及其后学看来,人的外形的丑-高三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的题。干涸的眼睛[法]吉尔·塞斯布隆亿万富翁猛一摔眼镜(近几年来他摔得最重的一次),金边眼镜摔了个粉碎。因为用力过猛,呼吸都显得急促起来。他按了按钮-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书房的窗子杨振声①今天又想到了我那书房的窗子。说起窗子,那真是人类穴居之后一点灵机的闪耀才发明了它。它给你清风与明月,它给你晴日与碧-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警惕汞污染1953年,日本水俣湾附近发现了一种“怪病”,称为“水俣病”。这种病症最实出现在猫身上,病猫步态不稳,抽搐、麻痹,甚至跳海而死。不久,-高三语文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寻找教育的曙光在陶行知的身体内,似乎涌动着一种永不满足、永远求索、永远前进的生命力。当城市平民教育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形成轰轰烈烈的热潮-高三语文
题目详情
那是他前年秋天游览南京栖霞山的事。在曲折的山径上,陶行知遇到了一位年纪三十多岁的农民。陶行知在20年代初就十分注重社会调查,这时他像是遇到了一位老朋友,主动上前打招呼。原来这位农民姓张,家里除了妻子外,还有六个孩子。陶行知三句话不离本行,就问“家里有几个识字的”,张大哥皱着眉连连摇头说:“唉,饭都吃不上,哪有钱来读书识字啊!”陶行知告诉他,可以免费送他《平民千字课本》,只要学几个月就能写信、记账、读报。张大哥便请他到家里去坐。陶行知怎肯放过这个接触穷苦群众的大好机会呢?当即欣然答应,去他家了。当天晚上,那六个高高低低、衣不蔽体的孩子给他留下的深刻印象,使他加深了一个认识:占总人口85%的农民如此贫困、如此没有文化,要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要培养新的国民,必须从提高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入手。于是,一个改造乡村教育的设想,开始在他的心田里播下壮实的种子。
经过陶行知呕心沥血的浇灌,这颗种子终于破土萌芽了。1926年12月,陶行知连续发表了一系列文章。他主张:“乡村学校做改进乡村生活的中心,乡村教师做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乡村师范之主旨在于造就有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的教师。”他希望每一个从事乡村教育的人都有一颗“农民甘苦化”的心,“把我们整个的心献给三万万四千万的农民”,“叫中国一个个乡村都有充分的新生命,合起来造成中国的伟大的新生命”。这是他设计的从改造乡村教育入手来改造中国的一幅理想蓝图。陶行知不仅是一位富于想象的浪漫主义的理想家,而且是一位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家。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他草拟了详细具体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第一院简章草案》。在他的建议下,成立了乡村教育研究部,聘请了东南大学教授赵叔愚、金陵大学教授邵仲香为研究员,共同为筹备创办试验乡村师范学校而努力。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不久,许多报章杂志上出现了南京试验乡村师范学校的招生广告。清华大学教育系二年级学生操震球,看到广告后写信给陶行知说:“自信以我目前的状况,欲效劳于社会,事之最急最要者,一为提高农民知识,二为增进农民生产。两者须同时并进。此种责任,舍乡村师范学校莫能当。此晚生所以决意从事乡村教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者也。”陶行知接信后,立即回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表示欢迎:接读您的来信,得知您愿意离开清华大学投考试验乡村师范,这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精神,简直让我们五体投地地钦佩。国运盛衰决于一转念间。倘使全国青年都能转到各人应当走的路上去,地狱都可化成天堂,还怕中国不能兴盛!您既有这种宏愿,我就应当把个中甘苦明明白白地告诉您,还望您慎重考虑一番,再做决定。田家生活是要蛮干的,您愿意吗?您能打赤脚在烂污泥里奔走吗?您不怕把雪白的脸晒得漆黑、软手上起硬茧吗?您不怕在风霜雨雪中挑粪吗?您愿意和马牛羊鸡狗猪做朋友吗?在城里人看来,这都是苦处;其实乡下人并不以此为苦。纵然这是苦处,乡下人也有城里人想不到的乐趣。乡间山青水秀,尽您游览。您早上可以看旭日东升,引您兴奋。晚上可以待月西山,助您吟咏。到了收成的时候,您手里割着黄金似的稻子,那田家乐的山歌,不断地洋洋乎盈耳。您还能亲眼看见您所栽培的儿童个个桃李似的一年一年长大,一直到成家立业。您还能亲眼看见全村农夫农妇人人读书明理,安居乐业。也许要到令郎令孙的时代才能看见,您能忍耐吗?倘使经过这番考虑之后,您决意要来投考,我们万分欢迎。就这样,在陶行知的多方奔走和不懈努力下,一批来自全国各地的热血青年和怀抱教育救国理想的知识分子,自愿汇集到燕子矾旁的晓庄师范学校,形成了一股前所未有的乡村教育试验热潮,并且很快波及其他许多地方,演绎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段佳话。(摘编自周毅、向明《爱满天下》)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正当陶行知全力推行的城市平民教育运动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形成轰轰烈烈的热潮的时候,他已经开始转向思考改造乡村教育的问题了。
B.陶行知游栖霞山时,遇到农民张大哥。张大哥对学习《平民千字课本》,几个月就能写信、记账、读报感兴趣,更坚定了他从事乡村教育的决心。
C.陶行知希望从事乡村教育的人都要有一颗“农民甘苦化”的心,把整个的心献给农民,把城里人本来认为是苦的地方变为意想不到的乐趣。
D.操震球写信给陶行知,认为最急迫最重要的是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促进农业生产,二者须同时并进,而不是急于创建乡村师范学校。
E.本文运用平实自然的语言,娓娓道来的生动叙述,讲述陶行知从事乡村教育的感人事迹,为我们再现了一个平民教育家的光辉形象。
2.陶行知由推行城市平民教育转向改造乡村教育,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给操震球的回信中,陶行知是怎样描述乡村教育“个中甘苦”的?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画线句子说:“陶行知不仅是一位富于想象的浪漫主义的理想家,而且是一位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实干家。”请结合全文,说说在陶行知给你的启示中,最深刻的一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①冷静思考的结果:要培养新的国民,必须从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人手;②贫苦农民的刺激;张大哥一家的贫苦状况,加深了他对乡村教育的认识。
3.①乡村教育的“甘”:游览青山绿水,饱览美好风景,领略诗情画意,享受丰收喜悦;笑看学生茁壮成长,桃李芬芳;喜见村民读书明理,幸福美满,②乡村教育的“苦”:环境艰苦、远离城市文明:又脏又累、生活条件很差;需要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奋斗终生也不一定能够看到结果。
4.观点一:陶行知献身乡村教育的实干精神值得学习。①激情满怀,永不满足,不断追求新的目标;②乐于接触贫苦群众,善于动员志同道合者加盟;③为实现理想而自我牺牲、呕心沥血。
观点二:陶行知从改造乡村教育人手改造中国的理想在当时是行不通的。①人民群众与三座大山的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②他认为“国运盛衰决于一转念间”,显得过于简单化;③他的教育救国的构想过于理想化,脱离社会实际。
观点三:陶行知既有远大理想又有较踏实地,值得学习。①要提高中化民族的文化素质,必须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②要注意调查研究,善于在社会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③应有求真务实的精神,努力实现人生价值。(以上主观题意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