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他们是竭泽而渔”(罗斯·特里尔著《毛泽东传》),毛泽东曾经这样谈论苏联斯大林时期经济建设的教训。此处毛泽东所说的“渔”指的是[]A.工业生产B.农业生产C.人民生活D.环境保护-高三历史
“他们是竭泽而渔”(罗斯·特里尔著《毛泽东传》),毛泽东曾经这样谈论苏联斯大林时期经济建设的教训。此处毛泽东所说的“渔”指的是[]A.工业生产B.农业生产C.人民生活D.环境保护-高三历史
题目简介
“他们是竭泽而渔”(罗斯·特里尔著《毛泽东传》),毛泽东曾经这样谈论苏联斯大林时期经济建设的教训。此处毛泽东所说的“渔”指的是[]A.工业生产B.农业生产C.人民生活D.环境保护-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他们是竭泽而渔”(罗斯·特里尔著《毛泽东传》),毛泽东曾经这样谈论苏联斯大林时期经济建设的教训。此处毛泽东所说的“渔”指的是
[ ]
A.工业生产
B.农业生产
C.人民生活
D.环境保护
题型:单选题
难度:偏易
来源:同步题
答案
A
上一篇 :
美国历史学家R.R.帕尔默(R.R.P
下一篇 :
对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经济政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斯大林在苏联执政时期开创的经济建设模式,被称为“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A、不属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模式B、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实行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相结合C、在苏-高一历史
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高三历史
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领导人曾在一次演讲时强调:“已经是布尔什维克自己成为专家的时候了……技术决定一切”这主要是着眼于[]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新经济政策C.发展农业-高一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但它有没有姓“资”姓“社”的问题呢?有的。那不是说现代化本身只姓“资”,不会姓“社”;而是说现代化的执行-高三历史
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趋于崩溃,而苏联经济发展迅速,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记者林肯-斯蒂芬斯从苏联回国后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它”是指苏联的[]A.农-高一历史
苏联《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正是他(斯大林)的天才的预见以及对工人阶级斗争的卓越领导,保证了提出第二个五年计划中各种宏伟的、人类史上划时代的任务。”这反映了-高一历史
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工农业产品价格存在严重的“剪刀差”(工农业产品交换时,工业品价格高于价值、农产品价格低于价值所出现的差额),苏联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A.限制农村私有制-高三历史
英国首相丘吉尔曾经说:“他接过的是一个扶木犁的穷国,他留下的是一个拥有核弹的强国。”这里的“他”指的是[]A.列宁B.斯大林C.勃列日涅夫D.赫鲁晓夫-高三历史
苏联音乐家普罗科菲耶夫在论苏联的改革时指出“我们国家的经济结构相当沉重,机器制造业和国防综合体占整个生产规模的75%,而日用消费品占25%”。材料中描述的苏联经济发展的特-高三历史
下图是一幅苏联宣传画。当时的苏联[]A.对外国资本的依赖性比较强B.已顺利完成第三个五年计划C.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严重D.工业生产增长速度明显下降-高三历史
斯大林执政时期,为了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苏联采取的经济发展方针是[]A.优先发展农业B.优先发展轻工业C.优先发展重工业D.优先发展商业-高三历史
据统计,从1929年7月到1930年7月,在苏联农村中,牛减少了20%,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因为农业集体化运动[]A.压缩了农业生产的相关指标B-高一历史
1950年,苏联《真理报》发表代表苏共中央声音的编辑部文章《反对集体农庄劳动组织中的偏向》,指出“以小组代替作业队意味着分散了劳动组合的力量和资金,意味着损害大型的集体的-高三历史
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在1991年l2月25日辞职演讲中沉重而无奈地说:“我们什么都多:土地、石油和天然气、其他自然资源;智慧和才能也都不错。我们的生活却比发达国家差得多,越来-高三历史
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的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能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高一历史
前苏联笑话——农夫伊万钓了一条鱼,高兴地对老婆说:“我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油。”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没锅。”伊万说:“那就烤。”老婆说:“没柴。”伊万气得将鱼扔回河-高三历史
斯大林时期,为了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苏联采取的措施有①优先发展重工业②实行余粮收集制③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④实行国家资本主义[]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高一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苏联虽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主要消费品长期供应不足。经过七十多年的建设,1985年苏联人均GNP为3396美元,不仅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而且还落后于-高三历史
1932年以前,苏联的粮食总产量没有超过1913年的水平(1930年除外),这说明①苏联的经济政策不利于农业发展②苏联在农业集体化过程中存在失误③农民大量涌入城市,农村劳动力短缺-高一历史
下图反映了苏联1913年与1940年工业生产中钢铁、煤炭、石油工业的变化,从中能得到的历史结论是①苏联工业化获得了迅速发展②为反法西斯战争奠定经济基础③实现了轻、重工业的协-高三历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道:“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下列选项中属于“独特实验”的是[]A.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高三历史
亚·尼·雅科夫列夫《一杯苦酒——俄罗斯的布尔什维主义和改革运动》中说:20世纪30年代以来“生铁、煤炭、钢、石油总是优先于饮食、住房、医院、学校和服务行业。类似‘这是必要的’-高三历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欧洲……令人欣慰的景象却被突然到来的大萧条(始于1929年)给彻底破坏了……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高三历史
在中国历史上,曾推动秦国走向强盛的重农抑商政策,到了清末却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绊脚石。中外历史上与此类似的经济政策还包括①美国实行的自由放任政策②列宁提出并实施的新经-高三历史
1941年,希特勒发动袭击后,苏联只用了8天时间就征集了530万人入伍,仅用4个月就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工业基地。这主要表明[]A.苏联对德国的侵略有充分准备B.苏联人民万众一心抗-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现代化”是一个中性概念,但它有没有姓“资”姓“社”的问题呢?有的。那不是说现代化本身只姓“资”,不会姓“社”;而是说现代化的执行-高三历史
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领导人曾在一次演讲时强调:“已经是布尔什维克自己成为专家的时候了……技术决定一切。”这主要是着眼于[]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新经济政策C.发展农-高三历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说:“在西方的经济确实是一团糟的同时,苏联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虽然……伴有严厉的压制和民众的穷困,但实质上是成功的……这-高三历史
在历史上的某一时期,苏联流传着一段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没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地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高三历史
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引自《全球通史》)西方国家作出这一评-高三历史
某区域经济组织具有南北合作和大国主导两大显著特征,该组织的建立开创了存在较大差异的成员国互利共赢、各方获益的成功模式。该组织应是下图所示的-高一历史
欧洲联盟是()A.欧洲地区的非政府国际组织B.欧洲地区的政治经济一体化组织C.世界最大的政府间区域经济合作组织D.世界最大的国际经济组织-高一历史
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追求的目标。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951年法、意、西德等六国签订《欧洲煤钢联营条约》,它改变了不触及国家主权的松散的合作方式,而是建立一-高三历史
近年中国积极参与亚太地区事务。其根本目的是()。A.积极为本国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B.促进亚太地区国家的团结C.建立亚太地区各国间持久的结盟关系D.与美日等国抗衡-历史
下表是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注:+为顺差,-为逆差。导致美国进出口贸易在20世纪70年代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是年代1950196019701973与日本的贸易+2.4+2.0-15.-高
有人说它是1989年柏林墙倒塌以来欧洲最有意义的历史事件;有人说它的诞生必将对冷战后的世界经济和政治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它”指的是A.上海合作组织B.世界贸易组织C.北美自-高三历史
欧盟的普通老百姓从每天都看得见、摸得着的“口袋里的欧洲”中找到一种休戚与共的感觉,体验到做真正欧洲人的感觉。下列各项中与这种感觉的出现直接相关的是()A.欧洲联盟的成立-高一历史
1966年戴高乐在访苏期间,曾经由衷地对勃烈日涅夫表示,“有你们帮助我们抵抗美国的压力,我们很高兴”。但是他发现苏联领袖趾高气扬时,便话锋一转,“当然我们也很高兴有美国-高三历史
如图,以下两个常见的图片反映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是()A.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B.经济区域化和信息网络化C.经济区域化和世界格局多极化D.知识经济化和信息网络化-高二历史
1967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它由哪三个机构合并而成①欧洲煤钢联营②欧洲经济共同体③欧洲国家联盟④欧洲原子能联营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高一历史
欧洲联盟的宗旨是:“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统一货币的经济货币联盟,促进成员国经济和社会的均衡发展……通过实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高二历史
美国经济对比表对表中信息分析错误的是A.欧洲各国实行经济联合,发挥整体优势B.美国忙于越南战争,经济发展缓慢C.欧洲各国放弃了依靠美国的外交政策D.美国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开-高三历史
下图是某一组织的图标,下列有关此组织信息错误的是()A.两极格局终结对它的组建有没有影响B.《马约》生效,标志着它的成立C.这是一个具有强大经济实力并执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高一历史
由欧洲煤钢联营到欧洲经济共同体,再到欧盟,反映了欧洲各国的合作①由单一经济部门扩展到多个经济领域②由经济一体化到政治一体化③由区域集团化到经济一体化④由追随美国到要求-高一历史
英国的考文垂大教堂是考文垂地区最著名的标志性建筑。修建于14世纪的原教堂在二战中被德国空袭所摧毁,只剩下外墙和尖顶。1962年,它的重新开放,被视为西欧复兴的象征。二战-高一历史
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它是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其前身是欧洲共同体。它的形成和发展,体现了欧洲一体化的进程。请回答:(1)欧洲共同体组建的目的是什么?-高二历史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两极格局瓦解B.军事力量出现多极化C.各国联系加强D.经济中心多极化-历史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说:“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他主张欧洲联合的目的是()A.恢复欧洲在世界上的中心地位B.恢复欧-历史
西欧国家走向联合的主要原因是A.欧洲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B.欧洲国家之间冲突和战争不断的教训C.发展西欧资本主义,抵制苏联的影响D.欧洲国际地位下降,联合有利于-历史
欧盟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经过了长期的发展。下列哪项是欧盟最早的起步()A.欧洲煤钢联营的建立B.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成立C.《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订D.欧元的诞生-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他们是竭泽而渔”(罗斯·特里尔著《毛泽东传》),毛泽东曾经这样谈论苏联斯大林时期经济建设的教训。此处毛泽东所说的“渔”指的是[]A.工业生产B.农业生产C.人民生活D.环境保护-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B.农业生产
C.人民生活
D.环境保护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