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国是最早发明植桑养蚕织丝绸的国家。秦汉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农村,户户房前屋后种了桑麻,有的富户拥有上千亩的桑麻。那时候,桑麻种植开始向南发展-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国是最早发明植桑养蚕织丝绸的国家。秦汉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农村,户户房前屋后种了桑麻,有的富户拥有上千亩的桑麻。那时候,桑麻种植开始向南发展-历史
题目简介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国是最早发明植桑养蚕织丝绸的国家。秦汉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农村,户户房前屋后种了桑麻,有的富户拥有上千亩的桑麻。那时候,桑麻种植开始向南发展-历史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国是最早发明植桑养蚕织丝绸的国家。秦汉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农村,户户房前屋后种了桑麻,有的富户拥有上千亩的桑麻。那时候,桑麻种植开始向南发展到湖北、湖南和四川。……丝织业经过唐末五代及北宋一个长时期的发展,大大改变了唐中叶以前的面貌。北宋时,丝织业的产地逐渐形成两浙和四川两个中心,……整个沿海地带都比较发达。
——摘自《简明宋史》
朝代
材料二:中国古代人口地理分布的变化(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
西汉(公元2年)
唐朝(752年)
南宋(1210年)
黄河中下游地区
42.8
32.3
53.2
江淮地区
15.2
23.4
45.6
西南地区
3.9
7.1
9.2
——摘自《简明宋史》
材料三:唐宋以后,北方森林植被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加上人口增殖对粮食需求的增加导致了耕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北方再也看不到连片种植桑麻的景象了。
——摘自余桂元《历史教育在环境教育中可持续发展教育方面的潜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我国古代丝绸生产格局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丝绸生产格局变化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你得到什么启示?
题型:综合题
难度:偏易
来源:不详
答案
(1)变化:唐朝中期以前,中国丝绸的产地主要在北方(黄河中下游地区);唐朝中期以后,南方的丝绸生产逐渐赶上并超过北方;北宋时,丝绸业的中心已移至四川和东南沿海地区,北方丝绸生产日益萎缩。
(2)原因: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密度大,削减桑麻改种谷物;北方森林植被遭破坏,生态环境恶化;北方战争的破坏,大批技术工人南下;唐末五代以来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自然条件更适宜植桑养蚕。(只要能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3)要注意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中国是丝绸大国,古代丝织技术水平一直居世界领先地位。这部分知识是中国古代史中主干知识之一,是高考常考的一个重点知识。本题以中国古代丝织业为切入点,考查古代丝绸生产格局的变化、原因及启示。审题时要抓准“生产格局”四个字。解题时,要注意充分运用材料中的历史信息作答。
上一篇 :
下列表述能正确反映六朝时期经
下一篇 :
“文化大革命”中,上海“一月革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全国掀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高潮的主要原因是A.大学不招生、工厂不招工B.商业和服务业发展停滞C.毛泽东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的号召D.知识青年自身的-历史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到一端”、学派众多,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有()①社会大变革使思想界非常活跃②各国国君为富国强兵纷纷养士③学在官-历史
张教授向小明推荐了以下这本书,该著作的最精彩之处是A将儒、佛、道三教合流B将心学发展到顶峰C敢于批判封建君主专制D提出工商皆本思想-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有人认为:联合国成立之处,《联合国宪章》是一部美国的文献。……美国有实质上“隐蔽”的否决权。华盛顿利用他的多数席位可使控制票数不足的莫斯-历史
1920年,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谈到“科学万能说”时,认为它“当然不能像从前一样的猖獗”。梁启超这所以这样说,是因为()A.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遇到阻碍B.科学技术在欧洲的发-高三历史
乔治·布什和萨科奇分别是当今美、法两国的总统。穿越时空隧道让他们回到1875年,他们的共同点不包括()A.拥有行政权B.军队最高统帅C.国家元首D.民选产生,对议会负责-历史
“文革”中,二月抗争、“全面整顿”“四五运动”这些事件共同说明的问题是A.“文革”中阶级斗争很复杂B.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人民群众敢于坚持真理C.“文革”得不到人民的支持D.党中-历史
如图所示图书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王永祥的名著,书中不可能出现的董仲舒的观点是A董仲舒为儒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B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C主张君主必须按民意施政-历史
中国在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为之一新,鞠躬、握手代替了原有的跪拜礼节,中国的习俗开始真正的融入世界文明。现在的握手不仅是现代社交场合的重要礼节,而且往往成为化解危机-历史
中美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两伤。(1)结合20世纪50年代——20世纪70年代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各举一例说明“中美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两伤”的道理。(2)中美建交以来,影响两国关系发展-历史
简要概括我们应从“文化大革命”中吸取哪些教训?-历史
文化大革命是中共的左倾错误发展到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恶果,其“左”倾是指A.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失误B.建国后形成的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C.对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的处理-历史
联合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组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下图是矗立在联合国总部门前的两座雕塑铸剑为犁打结的手枪材料2、联合国秘书长在千年报告-历史
1971年,尼克松总统说:“在经济领导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这-高三历史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仪式上3000名演员吟诵着《论语》中的名句——“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这是为了突出中国传统文化中A.儒家的思想B.墨家的思想C.道家的思想D.法家的思想-历史
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其主要的作用是()A.巩固隋朝的统一B.方便隋炀帝南巡C.促进南北经济交流D.加强北部的边防-历史
有一电视纪录片中,中国外交发言人对外宣称:“Gonearethedaysweusedforeignoil”。这一发言不早于A.1962年B.1960年C.1965年D.1964年-历史
1962年2月,邓小平在“七千人大会”上讲话,强调要发扬党的革命传统,加强民主集中制,抓好经济工作。这主要是针对A.农村中的左倾错误B.反右倾斗争扩大化问题C.“以阶级斗争为纲-历史
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目的是A.解决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问题B.纠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的错误C.解决社会主义改造的遗留-历史
“假若除安拉外天地闻还另有主宰,那么天地早已毁灭……除我之外不再有主宰,因此你们应该对我崇奉致礼。”一一《古兰经·先知们》材料反映的是伊斯兰教哪一大信仰?A.信安拉B.信天-高三历史
从《宋史》中出现的以下人物名字,可以推测他们深受当时哪种思潮的影响?焦守节(卷261)、李克让(卷270)、陈从信(卷277)、赵安仁(卷287)、钱端礼(卷385)、张忠恕(卷409)。A.佛学-历
新中国工业化进程开始时的主要特点是A.合理调整工商业B.没收官僚资本C.与变革生产关系同步进行D.优先发展重工业-历史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规定建设的重点是()A.农业B.轻工业C.重工业D.商业-历史
今天的北京在近代史上多次遭到外国殖民者的铁蹄践踏,时间依次为A.1840年-1860年-1899年B.1856年-1860年-1899年C.1860年-1900年-1937年D.1840年-1900年
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层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比重变化的原因是()1950年(%)1954年(%)人口比重土地占有比重人口比重土地占有比重贫农、中农85.-历史
观察下列宣传画,其中反映20世纪50年代末国情的是-历史
列宁说:“与个别先进国家相比,俄国人开始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是比较容易的”导致俄国革命“比较容易”的原因是①无产阶级政党的坚强领导②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③工农联-高二历史
标志中国铁路诞生的铁路是()A.淞沪铁路B.唐胥铁路C.京张铁路D.京汉铁路-历史
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的主要原因是()A.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的提高B.二战后世界形势的主题是和平与稳定C.发展中国家的科技水平赶上发达国家D.区域集团化趋势消失-历史
20世纪70年代美国决定与中国建交是出于()A.调整对外战略的需要B.及早结束越南战争,从越南撤军C.加强与中国的经济联系,摆脱经济危机D.消除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历史
墨子的思想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其主要原因是()A.其思想适应了统治者维护统治秩序的需要B.其思想有利于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C.其思想博大精深,包罗万象D.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历史
下列文艺作品、电影作品、戏剧作品出现于“双百”方针提出后的是()①图1②图2③图3④图4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材料二:“古代希腊的民主与今天西方的民主不能完全相提并论。在雅典,城邦的所有公民都有可能亲自参加选举和表决,这是直接民主,与我们今-高三历史
国家主席胡锦涛于2006年12月31日发表了题为“共同谱写和平、发展、合作的新篇章”的新年贺词,指出“合作”也是时代主旋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950年春-历史
荀子的《劝学》有言:“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以上言论表达的思想是()A.“性善论”思想B.“性恶论”思想C.教育能改变人的本性D.环境对人的成长有重要的影响-历史
在世界历史的进程中,中国的大国地位经历了起伏发展的过程。总结经验教训,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有重要的启示。材料一材料二康乾盛世,是我国古代又一个辉煌的盛-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朝内阁大堂旧址军机处内景材料二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高三历史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曾颁布了禁止缠足的禁令,主要是()A.对全社会妇女的尊重和保护B.革除不良习俗促进社会进步C.否定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D.追求与落实男女平等的理想-历史
下列有关近代中国饮食方面的表述,说法不正确的是()A.受西风东渐的影响,传统的饮食习惯受到冲击B.吃西餐已经成为普通老百姓的一种习惯C.日常的西式食品对普通百姓产生一定的-历史
(2009年4月广东省茂名市二模29题)(1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不断发展的产物,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同结晶。【材料一】18世纪时,牛顿创立-历史
我国古代“使西方望尘莫及并改变了世界面貌”的科技成就是()①蔡伦改进造纸术②张衡发明地动仪③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④郭守敬编成《授时历》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历史
.据连横先生的《台湾通史·户役志》载:“康熙五十二年,诏以五十年(台湾)丁册为常额,滋生人口,永不加赋。”清政府在台湾采取的措施是()A.两税法B.一条鞭法C.更名田D.摊丁入亩-历史
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背景材料:在中印两千多年的交往史上,曾经历过3次高潮:唐宋时期以佛教为主要载体的文化交流;20世纪上半期,两国人民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患难之交;上-历史
“我认为组成一个社会和国家的人民,是那个国家的一切权威的来源;他们有靠他们认为合适的任何代理人来处理他们公共事务的自由,有撤换这些代理人的个人和他们的组织的自由,-高三历史
(2009年1月常州市高三期末调研25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后,宗教势力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他们组织信徒出版刊物,不断集会大造声势,叫嚣“打倒进化论”、-历史
古今中外不少统治者对农民问题和土地问题十分重视,近代资产阶级革命中及当前我国政府由于关注民生也出台了很多政策,据此回答下列问题。(4)我国古代历史上有哪几次重要的税-历史
家庭是文明社会的基本细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西汉]《札记》材料二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历史
下列途径中能够使我们的认识最接近历史真相的是()A.前人的痕迹B.专家的著作C.学校的教材D.老师的传授-高三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材料一在以前时代的大发明中,我们看见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那就是说除了偶然发现所带来的发明之外,需要常在发明之先-历史
(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下面是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表。材料二农业的产生,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我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耕文-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国是最早发明植桑养蚕织丝绸的国家。秦汉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农村,户户房前屋后种了桑麻,有的富户拥有上千亩的桑麻。那时候,桑麻种植开始向南发展-历史
题目详情
材料一:我国是最早发明植桑养蚕织丝绸的国家。秦汉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农村,户户房前屋后种了桑麻,有的富户拥有上千亩的桑麻。那时候,桑麻种植开始向南发展到湖北、湖南和四川。……丝织业经过唐末五代及北宋一个长时期的发展,大大改变了唐中叶以前的面貌。北宋时,丝织业的产地逐渐形成两浙和四川两个中心,……整个沿海地带都比较发达。
——摘自《简明宋史》
材料三:唐宋以后,北方森林植被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加上人口增殖对粮食需求的增加导致了耕地面积的不断扩大,北方再也看不到连片种植桑麻的景象了。
——摘自余桂元《历史教育在环境教育中可持续发展教育方面的潜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我国古代丝绸生产格局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丝绸生产格局变化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
(2)原因: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密度大,削减桑麻改种谷物;北方森林植被遭破坏,生态环境恶化;北方战争的破坏,大批技术工人南下;唐末五代以来我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南方自然条件更适宜植桑养蚕。(只要能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3)要注意协调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