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下图摘自2008年2月《体育周报》,标题为《37年后再握手》,图中外国人名为蒂姆·博甘,时任美国乒协副主席兼美国队队长。下列关于“37年前的那次握手”表述正确的是[]A.意图是谋求两-高三历史
下图摘自2008年2月《体育周报》,标题为《37年后再握手》,图中外国人名为蒂姆·博甘,时任美国乒协副主席兼美国队队长。下列关于“37年前的那次握手”表述正确的是[]A.意图是谋求两-高三历史
题目简介
下图摘自2008年2月《体育周报》,标题为《37年后再握手》,图中外国人名为蒂姆·博甘,时任美国乒协副主席兼美国队队长。下列关于“37年前的那次握手”表述正确的是[]A.意图是谋求两-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下图摘自2008年2月《体育周报》,标题为《37年后再握手》,图中外国人名为蒂姆·博甘,时任美国乒协副主席兼美国队队长。下列关于“37年前的那次握手”表述正确的是
[ ]
A.意图是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B.为中美两国解决台湾问题打开了大门
C.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首次正式接触
D.打破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的僵局
题型:单选题
难度:偏易
来源:江苏模拟题
答案
A
上一篇 :
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时,答应美
下一篇 :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期间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9年10月12日在中南海会见出席中美“二轨”高层对话的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等美方代表。温家宝用李白的一句诗来回顾中美关系:“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下列-高一历史
一位学者认为:“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就没有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蓬勃发展。”这一结论的主要-高三历史
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岸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对这一公报的正确理解是[]A.就其背景而言-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果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各国之间,而且适用于一般国际关系中,它们就将形成和平和安全的坚固基础,而现时存在的恐惧和疑虑,则将为信任感所代-高一历史
不顾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强烈反对与多方交涉,美国政府于2010年1月29日宣布了价值64亿美元的五项对台军售计划。美国的做法所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违反了《中美联合公报》B.影响到-高三历史
下图中情景被称作是20世纪70年代初“两位历史巨人之间的握手”,其中对“握手”原因说法正确的是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②中苏关系恶化的加剧③美国遏制中国政策的失败④美苏争霸中美国-高三历史
下图是美国《时代》周刊(1971年11月8日)封面上的周恩来,其左上角写着:“TheChineseAreComing”。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美国应对“TheChineseAreComing
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无知”、“好战”、“狡诈”、“危险”;到了70年代初期,这种印象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讲求实-高一历史
下列言论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有关的是①美国外交家基辛格认为:“如果说历史能够给人什么教训的话,那就是,不可能没有均衡而取得和平,也不可能没有克制而实现正义”②美国总统-高三历史
美国著名传记作家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说:“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获。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高一历史
下列图片能够反映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突破的关键事件的是[]A、B、C、D、-高一历史
下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在下列各项中,建交最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新中国在万隆会议上赢得尊重B.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中美关系开始走向-高一历史
1972年日本前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在中日之间架起了一座吊桥。推动这座“吊桥”建立的直接原因是[]A.中美关系改善并实现正常化B.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C.中国在-高三历史
一位同学在查阅中美关系资料时发现了“小球转动大球”这一说法,他理解“小球”是指美国乒乓球队应邀访华,却不知道“大球”指什么。请你为他指出[]A.周恩来与尼克松实现历史性的握-高三历史
1972年9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偕大平正芳外相和内阁官房长官等来中国访问。四天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日本国政府联合声明》签订,宣布自该声明公布之日起,两国之间迄今-高一历史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拥有了核武器B.中苏关系恶化C.中国综合国力提升D.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高一历史
“在那美丽的西湖边/有一棵红杉树/越过重洋/来自彼岸/滋润着友谊雨露/红杉树/你带来了美国人民的深情/你扎根在中国的沃土。”这是1981年红遍全国的歌曲《红杉树》的歌词,促成此-高三历史
下列关于中美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中美关系的改善符合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B.《上海联合公报》的发表结束了中美长达20多年的对抗C.《上海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两国建交D.中美-高三历史
20世纪50——70年代,美国对中国的政策经历了由封锁、威胁、孤立到谋求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转变,导致这种转变的直接原因是[]A.中国综合国力大大提高B.国际社会主义与国际资本主义-高一历史
某中学要求学生暑假期间办一张报纸。下列选材属于“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是[]A.深圳特区建设成就图片展开幕B.武汉长江大桥剪彩通车C.国庆游行,北大学生打出了标语“小平您好”D.毛-高一历史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对此有人说:尼克松改变了世界。但毛泽东却说:是世界改变了尼克松。以下关于当时世界的理解,正确的是[]A.多极化格局出现B.中-高三历史
尼克松在回忆录中写道:“这个消息使我又惊又喜,我从未料到对华的主动行动会以乒乓球队访问的形式得到实现,我们立即批准接受了邀请。”这表明中美关系改善的特点突出表现为[]-高一历史
2009年11月16日,“侬好”,美国总统奥巴马一句美国版“上海话”,作为开场白与数百名上海大学生开始了对话。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这句美国版“上海话”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上海在中美-高一历史
分析下图可知,导致中美贸易变化的主要因素有①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美贸易额持续增长②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战略,经济迅速发展③中美正式建交,促进了两国间贸易的发展④中国加-高三历史
2009年11月1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中国,在上海发表演说时说:“……上海在美中关系的历史中是个具有意义的重大城市,在30年前,《上海公报》打开了我们两国政府和两国人民接触交-高三历史
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岸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图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美国发表这一声明意在[]A.缓-高三历史
据《尼克松回忆录》记载,1972年尼克松访华,对毛泽东说:“事关紧要的不是一个国家(内部)的政治哲学,重要的是它对世界其他部分对我们的政策。”对周恩来说:“过去我们有时候曾是-高三历史
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勤劳”、“无知”、“好战”、“狡诈”、“危险”;到了70年代初期,这种印象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高一历史
某同学为研究新中国的外交成就,确定了主题并收集了相关材料。下列材料与主题对应正确的是[]A.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整理万隆会议有关材料B.中美建立外交关系——收集《中-高一历史
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民意测验显示,大多数美国人对中国的印象是“勤劳”、“无知”、“好战”、“狡诈”、“危险”;到了70年代初期,这种印象变为“勤劳”、“智慧”、“灵巧”、“善于进取”、-高三历史
1972年,周恩来在欢迎尼克松访华的宴会上说:“我们希望,通过双方坦率地交换意见,弄清楚彼此之间的分歧,努力寻找共同点,使我们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对材料信息-高三历史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30年后再回首——纪念中美建交30周年图片展”贺词中指出:在新的历史时期,只要中美双方坚持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看待和把握两国关系,坚持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大-高一历史
1972年9月25日,日本首相中角荣偕太平正芳外相和二阶堂进官房长官等来中国访问。四天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日本政府联合声明》签订,宣布自该声明公布之日起,两国之间迄今-高三历史
1972年尼克松访华被称为“破冰之旅”。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结束了中美对峙状态B.促进了中美的经济贸易C.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D.开始了中美的军事合作-高三历史
1978年8月12日,中日在北京签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本着睦邻友好的精神,按照平等互利和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为进一步发展两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和文化关系,促进两国人民的往-高一历史
1972年,周恩来在欢迎尼克松访华的宴会上说:“我们希望,通过双方坦率地交换意见,弄清楚彼此之间的分歧,努力寻找共同点,使我们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对材料信息-高一历史
2009年4月29日至30日,日本首相麻生太郎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麻生就任日本首相后首次访华。麻生在访华期间谈到,日本前首相田中访华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在中日之间架-高一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图发表于1951年6月18日。标题为:“共产主义者周恩来”。小标题:“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时代》认为周恩来-高三历史
美国总统尼克松曾说过:“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7.5亿人民的参加,是不可能有稳定和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高一历史
1972年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两国改善关系的共同利益要求是[]A.中国开始对外开放B.应对苏联的威胁C.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D.中国重返联合国-高三历史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称:“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不包括[]A.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B.国-高一历史
有评论说,20世纪70年代,中国结束了“黑云压城城欲摧”的被动,打赢了一场“隐形的世界大战”。这主要是指[]A.彻底摆脱了苏联的威胁B.迫使美国调整对华政策,从敌视走向缓和C.赢-高一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对《纽约每日新闻》发表谈话时说:“我愿非常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以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接纳共产党中国进入联合国。依照联-高二历史
1972年夏天,得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即将访华促成日中邦交正常化的计划后,基辛格大骂日本说:“在所有背信弃义的人中,小日本是最坏的一个。”这说明美日之间[]A.关系恶化B.完全-高三历史
“乒乓外交”被尼克松评价为本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该外交活动直接推动了[]A.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B.中日关系走向正常化C.中国重返联合国D.台湾被驱逐出联合国-高一历史
1984年4月30日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拿着可口可乐,面带微笑。照片配文是“中国的新面貌,里根将会看到什么?”(见下图)该照片体现了①中国的改革开放初显成效-高三历史
2009年11月15日,美同总统奥巴马访问中国,在上海发表演说时说:“……上海在美中关系的历史中是个具有意义的重大城市,在30年前,《上海公报》打开了我们两国政府和两国人民接触交-高三历史
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邀请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庆典。同年12月,毛泽东会见斯诺时表示:“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当时毛泽东主张发送中美关-高一历史
1972年尼克松访华被称为“破冰之旅”。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结束了中美对峙状态B.促进了中美的经济贸易C.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D.开始了中美的军事合作-高一历史
分析下图可知,导致中美贸易变化的主要因素有(数据来源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①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美贸易额持续增长②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战略,经济-高一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下图摘自2008年2月《体育周报》,标题为《37年后再握手》,图中外国人名为蒂姆·博甘,时任美国乒协副主席兼美国队队长。下列关于“37年前的那次握手”表述正确的是[]A.意图是谋求两-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B.为中美两国解决台湾问题打开了大门
C.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美首次正式接触
D.打破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遏制中国的僵局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