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图发表于1951年6月18日。标题为:“共产主义者周恩来”。小标题:“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时代》认为周恩来-高三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图发表于1951年6月18日。标题为:“共产主义者周恩来”。小标题:“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时代》认为周恩来-高三历史
题目简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图发表于1951年6月18日。标题为:“共产主义者周恩来”。小标题:“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时代》认为周恩来-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发表于1951年6月18日。标题为:“共产主义者周恩来”。小标题:“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时代》认为周恩来是“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二 1969年7月25日美国总统尼克松阐述了他的亚洲政策:美国将恪守对亚洲盟国的条约义务,同时希望有亚洲国家自己来承担国内安全和军事防务责任,除非存在某个核大国的威胁。这一政策后来被称为“尼克松主义”,其要点是美国准备从亚太地区收缩力量。
——摘自《尼克松外交回忆录》
2011年11月17日,奥巴马在澳大利亚国会发表演讲时称,21世纪是亚太时代,美国慎重作出决定,把战略重心转移到亚太地区,将加强并保持在亚太的长期军事存在。这一表态是在美澳16日签订驻军协议之后作出的。
——中新网
(2)比较材料二中的两种言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三 当《大国政治的悲剧》一书的作者米尔斯海默用其传统现实主义理论来审视中国和平崛起时,他得出了中国不可能和平崛起的结论。而美国著名战略家布热津斯基在批驳米氏的观点时称,当理论已经与现实不符时,应当修正理论,而不是改变现实。……事实上,在中国崛起开始受美国战略界关注之时,也正是中美关系在“9?11”之后进入了一个新蜜月期之日。崛起大国必定要同霸权国家走向冲突的理论明显与事实相悖。……传统现实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理论支点是,地球资源的有限性和人类需求及国家发展的无限性之间存在着深刻的矛盾,这必然导致国家之间会为了争夺资源而战。那么,这个矛盾是否无解呢?美国兰德公司研究员查尔斯?沃尔夫曾提出“宇宙空间论”,认为:正像宇宙空间是不断扩展的一样,在一个全球化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环境中,一个国家的“和平崛起”将扩大其他国家可占领的经济、政治和社会空间。……
——刘建飞《中美关系:走出大国政治的悲剧》(作者为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副所长)
(3)归纳材料中作者的主要观点,并用史实予以论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材料题
难度:偏难
来源:安徽省月考题
答案
(1)中国共产党推翻了国民党统治,建立新中国,美国拒绝承认新中国,认为中华民国政府才代表中国。新中国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损坏了美国的利益。
(2)背景不同: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不利地位、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受到冲击、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两极格局瓦解后,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中,美国试图加强对亚太地区的掌控,为其建立单极世界服务; 对亚洲的态度不同:从亚太地区战略收缩到战略重心东移。共同点:称霸世界(霸权主义);
(3)观点:崛起大国和霸权大国可以和平共处;和平崛起的中国为世界提供机遇;中美应该合作共赢;史实:政治: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或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和地区的稳定;经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美国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或中国经济的发展为周边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创造了机遇等。
上一篇 :
2009年4月29日至30日,日本首相
下一篇 :
美国总统尼克松曾说过:“没有中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1972年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两国改善关系的共同利益要求是[]A.中国开始对外开放B.应对苏联的威胁C.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D.中国重返联合国-高三历史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称:“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不包括[]A.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B.国-高一历史
有评论说,20世纪70年代,中国结束了“黑云压城城欲摧”的被动,打赢了一场“隐形的世界大战”。这主要是指[]A.彻底摆脱了苏联的威胁B.迫使美国调整对华政策,从敌视走向缓和C.赢-高一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60年11月4日,尼克松对《纽约每日新闻》发表谈话时说:“我愿非常明确地表示,我反对给共产党中国以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接纳共产党中国进入联合国。依照联-高二历史
1972年夏天,得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即将访华促成日中邦交正常化的计划后,基辛格大骂日本说:“在所有背信弃义的人中,小日本是最坏的一个。”这说明美日之间[]A.关系恶化B.完全-高三历史
“乒乓外交”被尼克松评价为本世纪最出人意料的外交新闻之一。该外交活动直接推动了[]A.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B.中日关系走向正常化C.中国重返联合国D.台湾被驱逐出联合国-高一历史
1984年4月30日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上,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拿着可口可乐,面带微笑。照片配文是“中国的新面貌,里根将会看到什么?”(见下图)该照片体现了①中国的改革开放初显成效-高三历史
2009年11月15日,美同总统奥巴马访问中国,在上海发表演说时说:“……上海在美中关系的历史中是个具有意义的重大城市,在30年前,《上海公报》打开了我们两国政府和两国人民接触交-高三历史
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邀请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庆典。同年12月,毛泽东会见斯诺时表示:“如果尼克松愿意来,我愿意和他谈。”当时毛泽东主张发送中美关-高一历史
1972年尼克松访华被称为“破冰之旅”。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结束了中美对峙状态B.促进了中美的经济贸易C.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D.开始了中美的军事合作-高一历史
分析下图可知,导致中美贸易变化的主要因素有(数据来源于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①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美贸易额持续增长②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战略,经济-高一历史
新闻图片和文字说明构成的有机整体,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请为下列一组新闻图片选择一个最贴切的主题[]A.破冰之旅B.一国两制C.走出冷战D.对外开放-高三历史
尼克松访华时说:“我在北京逗留了一个星期,这是改变历史的一个星期。”这里所说的“改变历史”不包括[]A.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C.许多西方国家开-高三历史
1960年尼克松曾说:“一个国家必须爱好和平才具备进入联合国的资格。十分明显,中国不是。”1971年又说:“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尼克松前后两-高一历史
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邦交正常化。此时“中美关系的改善”表现为[]A、尼克松访华,发表《中美上海公报》B、两国发表《中美建交联合公报》C、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中-高三历史
2009年11月15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中国,在上海发表演说时说:“……上海在美中关系的历史中是个具有意义的重大城市,在30年前,《上海公报》打开了我们两国政府和两国人民接触交-高三历史
照片是“看得见”的历史。图1和图2记录了新中国两次重大的外交活动,它们所体现的共同原则是图1图2[]A.睦邻友好B.战略结盟C.另起炉灶D.求同存异-高一历史
20世纪70年代美国主动与中国改善关系,其根本目的在于[]A.挽救侵越战争的败局B.维护霸主地位C.发展中美友好关系D.推行对苏强硬政策-高二历史
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在堪萨斯城发表演讲,指出:“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淡判而不是正在进行对抗……”美国政府将这-高一历史
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在堪萨斯城发表演讲,指出:“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对抗……”美国政府将这一外交思-高一历史
基辛格在给尼克松的备忘录中表示:“我们对中国采取主动行动的最大好处也许就是对苏联的影响。”“他们必须考虑美国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作的可能性。”由此可见[]A.美国调整对华政-高三历史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冷静观察、沉着应付、稳住阵脚、韬光养晦、决不当头、有所作为”的外交战略。对此解读错误的是()A.符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针-高二历史
邓小平在1984年5月接见外宾时指出:“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其含义是A.中国不支持美国,也不支持苏联B.中国不支持苏联,也无需苏联支持C-高一历史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开展多边外交。下列图片中能够反映我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③④D.①④-高三历史
2012年是不结盟运动成立15周年。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主要是第三世界国家,中国是第三世界中的最大国家,但在当时并未参加该组织。其主要原因是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约束-高三历史
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宣告成立,为世界提供了一种新型区域合作模式。这种模式的特征不包括A.安全先行B.经济政治一体化C.互利协作D.大小国家共同倡导-高一历史
2006年10月30日,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峰会在中国南宁举行。东盟重要成员国新加坡经济发展极具本国特色。其经济腾飞的原因有①抓住机遇,大力吸收外国资本和技术②发展-高二历史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外交策略也发生相应调整,主要目标是A.打破西方对中国的孤立政策B.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C.解决国家安全-历史
1998年中国与东盟宣布建立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从地缘上讲,东盟与中国()A.相邻B.相近C.较远D.遥远-历史
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向世人展示着一个爱好和平的大国形象,主要体现在①实行不结盟政策②结束与美国的对抗③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①②④B.②③④C.①-历史
新中国外交史上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是指由中国领导创立的、目的在于“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是[]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B、东南亚联盟国家组织C、-高二历史
如果用一个主题概括,下列三位中国领导人向美国表明的处理中美关系的原则立场是[]A.一个中国B.一国多制C.三个世界D.四项原则-高三历史
1999年9月,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上海发表演讲时说:“了解中美文化观念上的差异非常重要。美国历史只有两百年,而中国有五千年历史。中国人确信他们的历史至少有四千八百年不-高三历史
一位学者认为:“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就没有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蓬勃发展。”其含义是指中美关-高三历史
下列关于20世纪70年代初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它与美苏争霸的发展态势有关B.它不能消除两国关系发展中的所有障碍C.它是中美两国在外政策原则上的-高一历史
阅读材料材料一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表示:“美国的政策目标从长期来看,必须是结束大陆中国与世界社会隔绝的状态和使我们同大陆中国的关系正常化。”材料二1978年底,中共十-高一历史
“中日邦交正常化联合声明第七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这场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的战争长达[]A.2年B.3年C.8-高三历史
美国解禁外交文件显示,1972年夏天,美国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在得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即将访华促成日中邦交正常化的计划后,使用了对日本人的蔑称“小日本”一词,破口大骂日-高一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演变的总体趋势是[]A.由敌视走向友好结盟B.由冷战走向缓和C.由战争走向和平D.由对抗走向正常化-高三历史
标志着中日结束了长期敌对的历史,翻开了睦邻友好新篇章的历史事件是[]A.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B.1973年中日建交C.1978年中日签订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D.1972年日本断绝同台湾当-高一历史
阅读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状况的结论是年份1969197019711972197319741975197619771978建交国家数495469878895103107110
2009年11月1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上海科技馆与中国青年对话时指出:“上海在美中关系的历史中是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城市,在37年前,《上海公报》打开了我们两国政府和两国人民接触-高二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①建国初期,美国对华实行遏制政策,中美关系恶化②新中国成立后,美国阻挠中国统一台湾③20世纪七十年代美-高一历史
1972年中日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其重要背景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得到恢复B.中美已经建交C.中苏关系正在得到改善D.“文化大革命”结束-高三历史
2009年3月5日,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同志诞辰111周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周恩来曾长期担任外交部长的职务,在国际社会中有“红色外交家”的美誉,下图中周恩来参加的外-高一历史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形势发生重大转变,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和中国建交的热潮,其关键因素是[]A.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B.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C.中美关系的改善D.中日邦-高三历史
中美建交30年来,两国关系虽经历风雨,存在着分歧和利益冲突,但总体上呈现积极、稳步的发展态势。中美关系的发展历程表明[]A.协调国家间的利益关系有利于消除国际竞争B.化解-高一历史
浙江某重点中学百年校庆的刊物里有这样的记载:“我校自恢复高考以后,已有300多名校友出国留学,其中在美国留学、工作的就达183人。”那么多人在美国留学、工作,最直接得益于-高一历史
1971年,第31届世界兵乓球锦标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美国运动员科恩误上了中国队班车,中国运动员庄则栋主动上前向科恩打招呼,并且赠送了礼物。这样的举动[]A.是卖国的,美国-高二历史
2009年11月16日,“侬好”,美国总统奥巴马一句美国版“上海话”,作为开场白与数百名上海大学生开始了对话。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这句美国版“上海话”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上海在中美-高三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下图发表于1951年6月18日。标题为:“共产主义者周恩来”。小标题:“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时代》认为周恩来-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材料一 下图发表于1951年6月18日。标题为:“共产主义者周恩来”。小标题:“美国的敌人也是中国的敌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背景不同: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不利地位、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受到冲击、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两极格局瓦解后,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中,美国试图加强对亚太地区的掌控,为其建立单极世界服务; 对亚洲的态度不同:从亚太地区战略收缩到战略重心东移。共同点:称霸世界(霸权主义);
(3)观点:崛起大国和霸权大国可以和平共处;和平崛起的中国为世界提供机遇;中美应该合作共赢;史实:政治: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或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和地区的稳定;经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美国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或中国经济的发展为周边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创造了机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