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材料二:以礼义为干橹,以忠信为甲胄,无益于自强实际。二三十年来,-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材料二:以礼义为干橹,以忠信为甲胄,无益于自强实际。二三十年来,-历史
题目简介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材料二:以礼义为干橹,以忠信为甲胄,无益于自强实际。二三十年来,-历史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
材料二:以礼义为干橹,以忠信为甲胄,无益于自强实际。二三十年来,中外臣僚正由于未得制敌之要,徒以空言塞责,以致酿成庚申之变。
请回答:
(1)上述言论各自代表了哪派的思想主张?
(2)这些派别的主张是什么?应怎样评价?
题型:综合题
难度:偏易
来源:不详
答案
(1)材料一是顽固派的主张,材料二是洋务派的主张。
(2)洋务派主张向西方学习,利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而顽固派因循守旧、盲目排外,反对学习西方,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护清朝统治。
评价:两派从本质上看都是维护清朝统治,但是洋务派主张向西方学习,符合历史发展要求,是进步的;而顽固派因循守旧,逆历史潮流,因而是反动的。
材料来自于教材,判断是哪个派别不是困难的事情。第(2)问主要从两派的政策出发点来分析,不难得出结论。
上一篇 :
在鸦片战争后,一些爱国知识分子
下一篇 :
魏源编著《海国图志》,主要资料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选自《盛世危言》),此段材料反映了()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B.中-高三历史
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派的形成是在A.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后B.洋务运动开始之时C.洋务运动开展过程中D.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高二历史
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与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艰难的探索。请回答:A组:李鸿章和曾国藩B组:梁启超和孙中山C组:李大钊和陈独秀D组:毛泽东和邓小平(1)指出A、B两组人物向-高二历史
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改革派,其“开眼看世界”的主要着眼点是()A.新思想新文化B.历史地理方面C.社会制度方面D.军事技术方面-历史
材料一: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魏源《海国图志》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高二历史
与科举制度下的官学相比,洋务运动中所办新学堂的特点在于A.不以培养封建官吏为目的B.毕业生不在请政府中任职C.不由清政府派官员管理D.不再讲授“四书五经”-历史
近代中国有这样一部书,旨在“知彼虚实”“徐图制夷”以“冀雪中国之耻,重边海之防”。该书最有可能的是A.《海国图志》B.《康輶纪行》C.《瀛环志略》D.《资政新篇》-高三历史
原来,中国人在书写西方国家名称时,总加上偏旁(通常是犬字旁),但在19世纪70年代前后这种情况就显著减少了。随着时间的推移,用“夷”字的现象也越来越少。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高三历史
中国的洋务运动和日本的明治维新都主张学习西方,但结果却截然相反,根源是()A.运动发生的背景不同B.学习西方的途径不同C.学习西方的主体力量不同D.列强的态度不同-历史
林则徐、魏源等人主张学习的西方“长技”,指的是A.外国先进科学技术B.西方的政治制度C.西方的思想文化D.外国历史地理知识-高二历史
严复曾说:“牛有牛的‘体’和‘用’,马有马的‘体’和‘用’——牛之‘体’决定了它有负重之‘用’,马之‘体’决定了它有致远之‘用’;讲‘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好比要求-高三历史
魏源提出《海国图志》,这是先进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高二历史
鸦片战争揭开了近代中国屈辱史的篇章,国难当头,炎黄子孙奋起卫国,开始了艰难探索与抗争的历程。“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实质是A.对封建王朝的愚忠和维护B.对资本主义文明的-历史
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主要区别在于A.目的不同B.本质不同C.方法及手段不同D.阶级基础不同-历史
A.既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又学习西方先进政治制度B.反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极力维护封建统治C.在不触动封建制度前提下学习西方先进技术D.学习西方,建立近代教育体制-高二历史
《海国图志》在当时的中国没有广泛流传,但是在日本却大受欢迎,重刻、翻译,各取所需的版本很多。此书那时未能在中国流行的主要原因是()A.士大夫们不重视B.相同的著作很多C.缺-高三历史
“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夷者,外夷制之。”最早提出这种思想的是()A.道光帝B.林则徐C.魏源D.洪仁玕-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材料一: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并认为“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材料二:曾国藩说:“今日和议既成,中外-高二历史
“米利坚合众国(美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这段话应出自A.《四洲志》B.《海国-高二历史
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高三历史
鲁迅先生曾经对中国某一时期的主流思想给以这样的概括:“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这-历史
19世纪60、70年代,清王朝内部出现了顽固派与洋务派,其根本分歧在于A.要不要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B.要不要镇压人民反抗斗争C.要不要“师夷长技”D.要不要抵抗外侮,维护天朝上国-历史
右图人物所倡导的“新思潮”是指A.反封建的民主思想B.西方先进军事技术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D.自强求富,发展资本主义-历史
“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下列各项与这一主张相近的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B.师夷长技以自强C.变者,占今之公理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高三历史
“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初学商战于外人,继则与外人商战。”提出这些主张最有可能的是A洋务派B早期维新派C康梁维新派D民主革命派-高二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10分)材料一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魏源《海国图志·序》材料二若强中御外之策,惟有忠义号召天下之心,以朝廷威-高二历史
中国近代社会巨变中产生了许多杰出历史人物。开创仿造西方战船先河的著名人物是-历史
(24分)近现代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都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进行了不懈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题后问题:材料一:魏源在《海国图志·叙》中指出:“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高二历史
在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过程中,充当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主要媒介是:()A.开明士大夫B.新式学堂C.留学生D.传教士-历史
“真美人不甚争珠翠,真书家不甚争笔墨,然则将士真善战者,岂必力争洋枪洋药乎?”对以上这段摘自《曾国藩全集·奏稿二》的资料,理解正确的是A.曾国藩思想保守,不愿接受新式武-历史
梁启超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指出:“……之论,实支配百年来之人心,直至今日犹未脱离净尽,则其在中国历史上关系不得谓细也。”又赞誉说:“中国土大夫之稍有世界地理知识,实-历史
近代前期,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大体上依次经过A.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思想领域B.经济领域思想领域政治领域C.思想领域经济领域政治领域D.经济领域政治领域思想领域-高二历史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其根本目的是A.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B.镇压太平天国C.抵抗外国侵略D.维护清朝统治-历史
魏源与顾炎武都提倡A.经世致用B.工商皆本C.程朱理学D.师夷长技-历史
(2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魏源提出:“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窃其所长,夺其所恃。”他又强调“势变道不变”,“乾尊坤卑,天地定位……是以君令臣必共,-高三历史
右图所示著作提出的思想主张是A.物竞天择,适者生存B.师夷长技以制夷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D.驱逐鞑虏,恢复中华-高二历史
有人认为:“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提出此观点的是()A.林则徐、魏源等人B.李鸿章、张之洞等人C.康有为、梁启-历史
姚莹《康车酋纪行》一书介绍了A.我国西北边疆地区的历史、地理B.我国西南边疆地区的历史、地理C.世界各国的政治军事制度D.世界各国的历史、地理-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8分)材料一“天下无数百年不变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变古愈尽,便民愈甚。尽得西洋之长技,为在后果之长技。”——《海国图志》材料二“若强中御外-高二历史
《海国图志》一书的核心思想是A.师夷长技以自强B.师夷长技以制夷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D.发展资本主义-高二历史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是()A.民生主义B.民权主义C.民族主义D.三民主义-历史
以林则徐、魏源的思想为代表的新思潮的作用和影响的是①启迪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②使人们开始注目世界,探索知识③使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关心时局,寻求强国御侮之道④直接导致康-历史
某学者曾说:“他(魏源)的思想中有着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微弱呼声,有过倾慕资产阶级政体的闪光,然而他却跳不出封建忠君思想的窠臼,可悲的扮演了为封建社会炼石补天的角色。”-历史
鸦片战争后主张引进西方先进科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著作是A.魏源的《海国图志》B.徐继畲的《瀛环志略》C.姚莹的《康輶纪行》D.洪仁歼的《资政新篇》-历史
最早在中国介绍蒸汽机原理的是A.姚莹B.林则徐C.魏源D.徐继畲-高三历史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探索救国之路始于A.鸦片战争期间B.太平天国运动期间C.洋务运动期间D.维新变法期间-历史
(安徽省濉溪县2009届高三第四次月考17题)在学习洋务运动后,小明把洋务运动与赫鲁晓夫改革联系在了一起,其主要依据是A.都缺乏实事求是的精神B.都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C.都面对-历史
鸦片战争前后,新思想在中国萌发。林则徐、魏源编著《各国律例》、《四洲志》、《海国图志》()A.服务于抗英斗争B.介绍西方军器制造C.主张改革内政D.探索民主救国之路-高三历史
20世纪初,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其实质而言是A.资产阶级革命派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B.洋务派与顽固派论战的继续C.资产阶级就中国实行何种政体的论战D.资产阶级不同政治团体的-历史
林则徐是影响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人物之一,学术界对其研究颇多。下列对此研究最有史料价值的材料是()A.评价林则徐的史学论著B.电影《鸦片战争》C.林则徐的奏折和书信影印件D-高三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材料二:以礼义为干橹,以忠信为甲胄,无益于自强实际。二三十年来,-历史
题目详情
材料一: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
材料二:以礼义为干橹,以忠信为甲胄,无益于自强实际。二三十年来,中外臣僚正由于未得制敌之要,徒以空言塞责,以致酿成庚申之变。
请回答:
(1)上述言论各自代表了哪派的思想主张?
(2)这些派别的主张是什么?应怎样评价?
答案
(2)洋务派主张向西方学习,利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而顽固派因循守旧、盲目排外,反对学习西方,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护清朝统治。
评价:两派从本质上看都是维护清朝统治,但是洋务派主张向西方学习,符合历史发展要求,是进步的;而顽固派因循守旧,逆历史潮流,因而是反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