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西北文化日报》报导的一则消息,(12分)请回答:(1)此消息报导的是什么历史事件?(2分)(2)此事件的策划者是谁?他们策划此事件的目的是什么?(6分)(3)此事件的-八年级历
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西北文化日报》报导的一则消息,(12分)请回答:(1)此消息报导的是什么历史事件?(2分)(2)此事件的策划者是谁?他们策划此事件的目的是什么?(6分)(3)此事件的-八年级历
题目简介
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西北文化日报》报导的一则消息,(12分)请回答:(1)此消息报导的是什么历史事件?(2分)(2)此事件的策划者是谁?他们策划此事件的目的是什么?(6分)(3)此事件的-八年级历
题目详情
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西北文化日报》报导的一则消息,(12分)
请回答:
(1)此消息报导的是什么历史事件?(2分)
(2)此事件的策划者是谁?他们策划此事件的目的是什么?(6分)
(3)此事件的结果如何?有何重大意义?(4分)
题型:改错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1)西安事变
(2)张学良、杨虎城 为了逼蒋抗日
(3)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试题分析:(1)此消息报导的历史事件是西安事变;
(2)西安事变的策划者是张学良、杨虎城,目的是为了逼蒋抗日;
(3)西安事变最终得到和平解决,意义: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点评:关于西安事变,学生还要知道,时间是1936年12月12日;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和平解决的主张,并派周恩来、叶剑英和秦邦宪到西安谈判;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意义: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上一篇 :
九一八事变发生的时间是[]A.192
下一篇 :
1936年12月13日早晨,南京市民王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2005年9月18日,恰逢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但它又是极不寻常的日子。有位同学在这天写了一副对联,你认为应该是下列哪一副A.月映华夏魂,腾飞中国龙B.雄鸡舞婵娟,两岸一家亲C.-八年级历史
局部抗战和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分别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八年级历史
材料解析题:材料一: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可也。——蒋介石致张学良电材料二: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八年级历史
2001年12月13日,为悼念64年前惨遭侵华日军杀害的30万遇难同胞,铭记历史,不忘国耻,南京市上空警报长鸣。但是,位于该市河西区批发市场内,有人公开售日本军旗,据调查,三-八年级历史
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于A.七七事变B.八一三事变C.柳条湖事件D.九一八事变-八年级历史
“九一八”事变后,导致东北迅速沦亡的最主要原因是[]A.日军的突然袭击B.东北军作战不利C.敌我力量悬殊D.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八年级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政府现在既以此案诉之国联行政会,以待公理之解决,故以严格命令全国军队,对日避免冲突,对于国民亦一致告诫,务必维持严肃镇静之态度。——自国-八年级历史
“谁入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代骄”,下列与张少帅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南昌起义B.西安事变C.台儿庄战役D.重庆谈判-九年级历史
____年9月18日夜,突然,一声巨响,小段铁轨被炸,日本侵略军有预谋地制造了____事件,并以此为借口,进攻中国____,炮轰____。____爆发了。-八年级历史
2001年10月14日,年满百岁的张学良将军去世,他曾被周恩来称为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这主要是因为()A.他抓住了共产党的敌人蒋介石B.最终促成了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九年级历史
如果老师请你出一期板报,主题定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你会选择下列哪一事件作为素材A.南昌起义B.“九一八”事变C.西安事变D.重庆谈判-八年级历史
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又将侵略魔爪伸向华北,在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关头,中共提出了A.武装反抗国民党的主张B.反帝反封建的主张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D.打倒日本帝国-八年级历史
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派到西安调停的是()A.周恩来B.张学良C.杨虎城D.毛泽东-八年级历史
“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处置。”这表明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A.阴谋夺权B.逼蒋抗日C.投靠日本D.炫耀武力-八年级历史
“九·一八”事变前,日本本土相当于中国的1/3,人口相当中国的1/7,但却拥有较为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力量。那时,日本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占了38.2%,年产钢229.2万吨;军-八年级历史
算一算,今年(2009年)是九一八事变_____周年。[]A.77B.78C.76D.79-八年级历史
“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这首歌谣反映的历史事件是卢沟桥事变。错误:改为:-九年级历史
中国是世界上反法西斯侵略时间最长、民族牺牲最大的国家,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请你用100字左右的篇幅,根据下面四幅图片呈现给你的信息,简要介绍中国-八年级历史
如图一、二反映的是关系到中华民族命运的哪个历史事件。请结合图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图一、图二反映的事件各是什么?(4分)(2)在图一所反映的事件中,国共双方就抗日问题-八年级历史
“从那个悲剧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九年级历史
“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我国就丧失了一百多万平方千米河山,主要原因是()A.日军突然发动袭击B.抗日义勇军力量弱小C.东北军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D.英美等国纵容日本侵华-八年级历史
下列关于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中国各界的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A.北平、上海等地纷纷建立抗日救国会B.工商界提出对日经济绝交、开展抵制日货运动C.南京等地学生举行抗日大示威,-八年级历史
下列关于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相同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事变后中国政府进行了积极抗击B.日本推行侵略扩张政策的结果C.都是日军寻找借口率先发动的D.结果是日军占领了我国-八年级历史
如图是号称“中国第一所流亡大学”——东北大学迁徙路线图(局部)。东北大学迁入关内的原因是A.积极参加全国抗日救亡运动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感召C.中国国内高等教育发展的需-八年级历史
阅读材料:“局部抗战九一八,全面爆发卢沟桥。恐怖南京大屠杀,国共合作共赴难。爱国将士勇激战,重大胜利台儿庄。深入敌后打游击,日军闻风胆皆丧。百团大战显神功,中共七大-八年级历史
歌曲《松花江上》唱道“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从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C.“七七-九年级历史
中国共产党主张释放进行了七年的“剿共”战争的蒋介石,其根本目的是A.实现全民族的共同抗日B.争取人们群众的支持C.博取蒋介石的好感D.打击蒋介石的政府-八年级历史
恰当的成语概括对理解历史事件是很有帮助的,可对学习历史起画龙点睛之功效。如果用一个成语来形容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借口,哪一个最合适[]A.贼喊捉贼B.狼子野心C.变本加厉-八年级历史
材料解析:“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八年级历史
图说历史:①上图内容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有关?该事件发生后,国民政府采取了政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该事件标志着什
有人评论张学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子”。最能佐证这一评论的历史事件是A.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B.西安事变C.重庆谈判D.台儿庄战役-八年级历史
八十年前,一曲凄怆的《松花江上》传唱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它唱出了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与此歌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俄国割占库页岛B.九一八事变C.七七事变D-九年级历史
日本侵略中国的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应是①九一八事变②卢沟桥事变③南京大屠杀④集中主要兵力进攻八路军、新四军和敌后抗日根据地[]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③②④D.②③①④-八年级历史
在看完电影《西安事变》后,你马上会联想到的人物是A.张学良、杨虎城B.张学良、叶挺C.叶挺、贺龙D.陈独秀、蒋介石-八年级历史
每年的9月18日,全国各地都会隆重举行纪念九一八事变的活动,这对全国人民起到了重要的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的作用。下列关于九一八事变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它使中国东-八年级历史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这首歌曾经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歌词中的“那个悲惨的时候”是指[]A.1929年B.1930年C.193-八年级历史
1932年,日本扶植早已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企图把下列哪一部分从中国分裂出去?[]A.西北B.华北C.东北D.华东-八年级历史
“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处置。”这表明张学良、扬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是为了A.阴谋夺权B.炫耀武力C.投靠日本D.逼蒋抗日-八年级历史
西安事变与重庆谈判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二者的相同点是A.都为国共进一步合作奠定了基础B.谈判结果都对国家、民族有利C.中国共产党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D.都与抗日有关-九年级历史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发动了九一八事变,1937年7月7日又发动了七七事变,两次事变之后,国民政府对日态度是否一样?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这种变化对国共关系产生-八年级历史
日军发动进攻沈阳城的借口是A.九一八事变B.卢沟桥事变C.八一三事变D.柳条湖事件-八年级历史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下列作为当时游击队的领导人的是[]A.杨虎城B.杨靖宇C.周恩来D.朱德-八年级历史
下图是沈阳九一八博物馆最引人注目的“残历碑”。巨大石雕台历上密布着千疮百孔的弹痕,隐约可见无数个骷髅,象征着千万个不泯的冤魂的呐喊和呼号。右面的一页铭刻着中国人民永-八年级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鉴于当时的情况,日本不得不关注满蒙(中国东北)。向白人世界的移民受到排斥,日本为了解决每年增加的100万人口,自然要利用满蒙这一新天地。日本人转而关注满蒙-八年级历史
历史上有两次国共合作,标志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事件是()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C.西安事变和平解决D.南京大屠杀-八年级历史
张学良曾与杨虎城一起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的爆发说明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地方与中央的矛盾B.中华民族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C.国民党内部的矛盾D.国民党-九年级历史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人民和没有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来抵抗日本的侵略,这些爱国武装部队叫[]A.抗日部队B.抗日游击队C.抗日义勇军D.东北部队-八年级历史
九一八事变1.时间:___________年9月18日2.地点:___________。3.经过:日军制造__________,反诬中国军队所为,以此为借口,进攻东北军驻地_________,炮轰__
-八年级历史
如图是沈阳九一八博物馆最引人注目的“残历碑”。巨大石雕台历上密布着千疮百孔的弹痕,隐约可见无数个骷髅,象征着千万个不泯的冤魂的呐喊和呼号。右面的一页铭刻着中国人民永-九年级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西北文化日报》报导的一则消息,(12分)请回答:(1)此消息报导的是什么历史事件?(2分)(2)此事件的策划者是谁?他们策划此事件的目的是什么?(6分)(3)此事件的-八年级历
题目详情
请回答:
(1)此消息报导的是什么历史事件?(2分)
(2)此事件的策划者是谁?他们策划此事件的目的是什么?(6分)
(3)此事件的结果如何?有何重大意义?(4分)
答案
(2)张学良、杨虎城 为了逼蒋抗日
(3)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试题分析:(1)此消息报导的历史事件是西安事变;
(2)西安事变的策划者是张学良、杨虎城,目的是为了逼蒋抗日;
(3)西安事变最终得到和平解决,意义: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点评:关于西安事变,学生还要知道,时间是1936年12月12日;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和平解决的主张,并派周恩来、叶剑英和秦邦宪到西安谈判;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意义: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