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生态美学蔡毅生态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态”一词涉及的范畴和内容也越来越广,-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生态美学蔡毅生态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态”一词涉及的范畴和内容也越来越广,-高三语文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生态美学蔡毅生态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态”一词涉及的范畴和内容也越来越广,-高三语文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生态美学
蔡毅
生态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态”一词涉及的范畴和内容也越来越广,人们常爱用“生态”来定义许多美好的事物,如健康的、美的、好的、和谐的、生机勃勃的事物均可冠以“生态”来修饰。所谓生态美学,其实就是生态学和美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学科。生态美学用审美的眼光审视人类与生活环境的关系,从审美的情感观照出发来关怀现实人生,以人和自然环境关系的重构来扫荡西方自启蒙以来崇尚“人是机器”的观念所产生的荒诞感。在自然生命原本和谐统一的意义上,重新确立了人与自然相互一体的和谐关系,重新赋予自然万物以伦理的、关学的、宗教的、哲学的意义和价值。
生态美学“是一种以扬弃与建设为基本品性的美学形态”,它突破了长期在美学领域居于主导地位的“人类中心主义”,转向“生态中心主义”。在生态美学看来,大自然和自然美是造物主提供给人类的宝贵财富,人的职责就是爱护它,欣赏它,利用它,让自然之美自由自在地“绽放”出来。大自然是人类生存之本,它自身处于一种协调状态,其本身就是美的,只不过对于那些无审美能力、被世俗眼光和狭隘功利目的遮蔽的人来说,他们往往只看得到利益、效用和金钱,却看不到美。只有具有生态审美能力的人,才能欣赏以形式的优美出现的春花秋月、苍松翠柏、风花雪月等自然美,也才能欣赏以崇高美形式出现的大漠荒野、高山峻岭、狂风暴雨等壮美景象,还能欣赏包含理性精神、体现人性真谛、展现人类思维和智慧的精神之美。只有具备这类审美能力的人,才能主动自觉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理性而有节制地改造自然,通过劳动实践创造更高级的“人化的”自然美。
生态美学是一种关怀万物生命存在的美学。早在两千多年前,老子就提醒人类,在这个世界上,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事物都要按照自然的规律来发展,人类应当维护生命自然的和谐状态。庄子也认为,美并不仅仅是人的专利,天下万物都有自己的美,这种美就是万物对自己生命本性的顺应或伸张,简称“适性为美”。庄子主张人要站在不同物种生命本性的立场,追求和维护天下万物顺应各自本性之美的共生共在,达到天人和谐,万物共荣。
生态美学研究的核心是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之间的生态审美关系。生态美学不同于过去的传统美学,它拥有独特的价值观和价值立场。它认为,在生物圈大家庭中,所有生物和实体作为与整体不可分割的部分,它们的生命价值是均等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力是相同的。人类作为众多生命形式中的一种,并没有凌驾于其它物种之上,可以对天地万物任意宰割剥夺的特权。生态美学注重各种生命的关联,并将生命视为人与自然万物共有的属性,从生命间的普遍联系来强调对生命的肯定。它从自然与人共生共存的关系出发来探究美的内涵,提倡要顺应自然,尊重每一个生命,要像爱自己一样去爱天地万物。(节选,有删改)
小题1:下列有关“生态美学”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生态美学由生态学和美学结合而成,它用审美的眼光审视,用审美的情感观照,重构了人与自然相互一体的和谐关系。
B.生态美学“生态中心主义”的建立,否定了西方自启蒙以来崇尚的“人是机器”的观念,突破了长期居于主导地位的“人类中心主义”。
C.生态美学认为只要具备了生态审美能力,就能欣赏以优美形式和崇高形式出现的自然美,并能通过劳动实践创造出更“人化的”自然美。
D.生态美学独特的价值观和价值立场,表现为它认为生物圈中所有生命的价值和权力都是相同的,生命是人与自然万物共有的属性。
小题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早在两千多年前,老子和庄子就提出了对生命万物本性的维护、顺应和伸张,这开创了世界历史上生态美学的先河。
B.人们常用“生态”一词来定义美好的事物,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工程、生态农业、生态住宅、生态餐厅等词语将陆续进入人们的生活。
C.“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强调以人类为中心,后者则强调人类要以爱护、欣赏和利用大自然为自己的职责。
D.生态美学与传统美学是有区别的,它爱天地万物,尊重每一个生命,而且注重各种生命的关联;在探究美的内涵上,是从自然与人共生共存的关系出发的。
小题3:下列不属于“适性为美”的一项是( )
A.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B.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
C.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D.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B
试题分析:
小题1:逻辑关系错误,原文为“只有具备了生态审美能力的人,才能……”,题干偷换为“只要具备了生态审美能力,就能……”
试题分析:
小题2:“开创了世界历史上生态美学的先河”在原文无依据
试题分析:
小题3:略
上一篇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25
下一篇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飞机的“中国心”吴大观的“中国情”1937年七七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带来空前的灾难。中学时代就对“航空”有着极大兴趣的吴大-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在一个由权力垄断大部分资源的社会当中,人们在政治观念上,多倾向于认同政治现实主义。这里的政治现实主义,简而言之,就是强权即公理。或者-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漫谈说理文朱光潜“摆事实,讲道理”已成为执们日常生活中愈来愈广泛、愈重要的社会活动。开会讨论要说理,做报告要说理,写社论要说理,写教-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闲话信仰某留美人士在接受提问“美国人为什么这么不喜欢中国人?”时答道:“因为中国人没有信仰。”早就有学者指出,中国传统文化的薄弱环节是宗教资源-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25分)语言学界的一代宗师——吕叔湘钱汉东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留学英国的吕叔湘没等学业结束,于1938年初提前回国。当时家乡江苏已沦陷,吕-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让莫言来“对抗语文”吧伍湖书店、书摊接连有两本书《对抗语文》、《野性的红高粱——莫言传》在热卖,作者是同一个——叶开,他是作家、评论家,也是中国重-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28分)前门箭楼的燕子黄裳①已经二十多年没有上北京了,真有说不出的相思。②到北京的那天,天真够热的,觉得这里的太阳确是不同凡响。不过却热得干-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吴良镛:筑梦人生①1922年的春深时节,吴良镛出生于南京一个普通职员家庭。年少的他,目睹了收账人无情揭走自家的屋瓦,凄风苦雨中一家人被迫-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25分)尼采——伟大的漂泊者一百年以前,一位当时默默无闻的德国哲学家,携带一把绿色的小伞,一个笔记本,漂泊于南欧的山巅海滨。他的文字,钟-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真让我心中的梁山彻底坍塌掉的,还是这本《闲看水浒》。十年砍柴用一本书的篇幅,把“替天行道”的水泊梁山一块砖一块砖地解构掉,然后把它放在黑暗的-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25分)杜牧的江南余显斌①江南,是杜牧的。②没有杜牧,江南,该是何等寂寞?就如淋沥的细雨中,没有油纸伞的古朴,从而缺乏一种古诗的典雅;就如长-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题目。①金先生上课有时要提问,那么多的学生,他不能都叫得上名字来,——联大是没有点名册的,他有时一上课就宣布:“今天,穿红毛衣的女同学回答问题。-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5分)建筑界“诺奖”得主王澍:多一些另类对中国有好处2012年5月25日下午,有建筑界“诺贝尔奖”之称的普利兹克建筑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49岁的-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马罗大叔(节选)陈忠实饥饿像洪水猛兽一样咬噬着我的心!我走出门,村巷里死一般沉寂。没有月亮的秋夜,田野里一片黑暗。正在孕穗的包谷林里,-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问题。儿童的“我向思维”与作家的移情作用是相通或相似的。儿童早期的思维方式与原始人的思维方式十分相似,被称为“我向思维”。“我向思维”的主要特点是-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历史遗留下来的文学、艺术中的精品都有永久的魅力,后代人无法仿制。像《诗经》《楚辞》都是被誉为不朽的作品。说它们不朽,无非是说它有比一般文学-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打猴儿马步升①长鞭一甩,一道劲风割破空气的网,“啪”地上腾起一团黄尘,一只猴儿满地迅跑,刚挨了鞭子,猴儿转得快,在人的眼里,猴儿的两只-高三语文
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25分)独一无二的艺术家莫扎特傅雷在整部艺术史上,不仅仅在音乐史上,莫扎特是独一无二的人物。他的早慧是独一无二的-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9分)参加完一场气氛感人的民俗活动后脑袋里跳出一句话:诗心是爱自己,世俗心是爱社会。诗心对自我的敬重是它的本有之意,我此处强调的是,-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9分)悲剧的与幽默的人生态度宗白华人类社会的法律、习惯、礼教,使人们在和平秩序的保障之下,过着一种平凡安逸的生活;使人忘记了宇宙的神-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书法:立象以尽意《易经·系辞》提出的“立象以尽意”客观上应是中国书法遵循的根本原则。“象”是中国哲学的重要范畴,由此衍生出物象、卦象、意象、大象-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怎样读中国书余英时中国传统的读书法,讲得最亲切有味的无过于朱熹。古今中外论读书,大致都不外专精和博览两途。“专精”是指对古代经典之作必-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无论怎样成功的艺术家,必有他的短处。泰戈尔也逃不出这条公例。哲理本不宜入诗,哲理诗之难于成为上等的文艺正因这个缘故。许多的人都在这上-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郭德纲:今天相声的另一种说法作为起源于北方民间的一种曲艺形式,相声实际上也应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因为:它也有百余年的-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9分)语文教材的经典性与当代性汪政⑴任何一种母语的语文教材都是以自己母语中的经典作品和一定比例的其他语种的经典翻译作品构成,因为传统经-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现代碑学的建设与可能碑和碑学是两个概念。碑是书法的一种存在形态,而碑学则是关于碑的理论学说或背的学问。碑的历史可以上溯于秦石鼓及秦诸-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与一条老街的抵足长谈张劲古镇之魂在老街,老街之魂在民居,民居之魂又在居住者的日常生活细节中——不管别人怎样看,反正我是这样认识的。因此,-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25分)饶宗颐的书写情怀方孝坤有人把饶宗颐比作一座山、一片海、一座孤独的海岛。学术界称他为“国际瞩目的汉学泰斗”、“整个亚洲文化的骄傲”。-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康熙字典梁晓声集市,即便在小镇,也还是热闹的。少年面前的地上铺着一张白纸,特白,闪着好纸的光芒。那是旧挂历的一页,是在集市上花一角钱买的-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好心肠的兰奥妮(法国)法朗索瓦斯·基鲁兰奥妮整日无事可干,心中闷闷不乐。自从失去了丈夫之后,孩子又都工作了,她的白天和夜晚都是那么无聊-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的题。①在轰动一时的影片《盗梦空间》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梦境世界可由人随意操控。而英国《每日邮报》发表的一篇报道指出,现实情况正逐渐向这一步迈-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通过读书——仕进而成为官僚士大夫,这是自汉代以来形成的重要的中国文化传统.汉代儒生读书仕进之路的形成,除了是整个社会对儒家思想文化的要求-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岁时节令——庙会中国的传统岁时节日与商业贸易有着密切的关系。所谓庙会就是旧时在寺庙里或附近在节日或规定的日子里举行的集市。中国的传统岁节-高三语文
(2013·高考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乡土本色费孝通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20分)蓝墨水的上游陈启文①汨罗江,是湘江在湘北境内最大的一条支流。她有两个源头,一个源出江西修水,另一个源自湖南平江,这两股支流在平-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各题。哑巴与春天迟子建①最惧怕春风的,莫过于积雪了。②春风像一把巨大的笤帚,悠然扫着大地的积雪。它一天天地扫下去,积雪就变薄了。这时云雀来了-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痛并快乐说辣椒对无辣不欢一族来说,吃辣椒意味着在酣畅淋漓中享受完美结合的痛与快乐。在美国及墨西哥,一些节日庆典中经常举办被喻为“狂欢节火-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铃兰花[斯洛文尼亚]普•沃兰茨1紧挨着我们家的地头有一块怕人的、阴森森的洼地,大家都管它叫“地狱”。它三面由陡坡环绕,活像一口深锅,只有一个隐-高二语文
即时小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黄河之水天上来,如果说往前往后的黄河都是平面的话,到了壶口,黄河一下子像愤怒像高昂像要直抒胸臆地站了起来。这时的黄河是立体的-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太阳梦晓浩朋友老刘说起他做的一个梦,激动得满脸通红。他梦见自己驾着一叶小舟,划行在太阳里。那境界好动人啊。太阳大得无边无沿,透明的浆-高三语文
现代文(论述类文本)阅读(共9分,共3小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题目。“中国式过马路”无关素质最近“中国式过马路”成为热议的话题,说的是中国人过马路不看红绿-高三语文
请概述《三国演义》中“温酒斩华雄”的情节。-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父亲的家国鲍鹏山2004年暑假,我回老家看望父亲。父亲骨瘦如柴,双目视力几乎完全丧失,两耳的听力也微乎其微。在精力好的时候,他给我们说起他年-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呼唤文化原创力曾凡文化是一个国家竞争力中极重要的因素,文化的原创力是文化生存发展的基本动力。失去原创力的文化就没了生机与活力。尽管-高三语文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25分)刘文典:世上已无真狂徒徐百柯2005年岁末,红学界颇不安宁,于是遥想当年,西南联大教授刘文典这样讲《红楼梦》:其时天已近晚,讲台上燃起烛光。-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微博时代:说话的自由与责任微博是一个新事物。它类似于博客与论坛的综合,用不超过140个字的话,发布信息,即时互动。相对于传统媒介,它的信-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问题。(9分,每小题3分)王维的“名大家”明清诗论中对王维“名大家”的特殊定位不仅是介乎“大家”和“名家”之间的调和性观点,更是王维诗歌的独特成就在传-高三语文
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大自然向人类传授灵感余家驹事实证明,作为自然界高等智能动物的人类并非万能,人类的许多创造和设计灵感来自自然界的其它生物。100年前飞机的诞-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习题。(25分)季羡林——清华其神,北大其魂卞毓方季羡林注定与北大、清华有缘。他十九岁进清华,二十三岁毕业,四载寒窗,奠定了百年学问的基础。198-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危机让我更强大赵建①有经济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危机之于企业就如同疾病之于人生,是无法避免的。有的企业会在“疾病”的冲击下轰然倒塌-高一语文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生态美学蔡毅生态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态”一词涉及的范畴和内容也越来越广,-高三语文
题目详情
生态美学
蔡毅
生态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和它与环境之间环环相扣的关系。随着时代的发展,“生态”一词涉及的范畴和内容也越来越广,人们常爱用“生态”来定义许多美好的事物,如健康的、美的、好的、和谐的、生机勃勃的事物均可冠以“生态”来修饰。所谓生态美学,其实就是生态学和美学相结合而形成的一门新学科。生态美学用审美的眼光审视人类与生活环境的关系,从审美的情感观照出发来关怀现实人生,以人和自然环境关系的重构来扫荡西方自启蒙以来崇尚“人是机器”的观念所产生的荒诞感。在自然生命原本和谐统一的意义上,重新确立了人与自然相互一体的和谐关系,重新赋予自然万物以伦理的、关学的、宗教的、哲学的意义和价值。
生态美学“是一种以扬弃与建设为基本品性的美学形态”,它突破了长期在美学领域居于主导地位的“人类中心主义”,转向“生态中心主义”。在生态美学看来,大自然和自然美是造物主提供给人类的宝贵财富,人的职责就是爱护它,欣赏它,利用它,让自然之美自由自在地“绽放”出来。大自然是人类生存之本,它自身处于一种协调状态,其本身就是美的,只不过对于那些无审美能力、被世俗眼光和狭隘功利目的遮蔽的人来说,他们往往只看得到利益、效用和金钱,却看不到美。只有具有生态审美能力的人,才能欣赏以形式的优美出现的春花秋月、苍松翠柏、风花雪月等自然美,也才能欣赏以崇高美形式出现的大漠荒野、高山峻岭、狂风暴雨等壮美景象,还能欣赏包含理性精神、体现人性真谛、展现人类思维和智慧的精神之美。只有具备这类审美能力的人,才能主动自觉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理性而有节制地改造自然,通过劳动实践创造更高级的“人化的”自然美。
生态美学是一种关怀万物生命存在的美学。早在两千多年前,老子就提醒人类,在这个世界上,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事物都要按照自然的规律来发展,人类应当维护生命自然的和谐状态。庄子也认为,美并不仅仅是人的专利,天下万物都有自己的美,这种美就是万物对自己生命本性的顺应或伸张,简称“适性为美”。庄子主张人要站在不同物种生命本性的立场,追求和维护天下万物顺应各自本性之美的共生共在,达到天人和谐,万物共荣。
生态美学研究的核心是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之间的生态审美关系。生态美学不同于过去的传统美学,它拥有独特的价值观和价值立场。它认为,在生物圈大家庭中,所有生物和实体作为与整体不可分割的部分,它们的生命价值是均等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力是相同的。人类作为众多生命形式中的一种,并没有凌驾于其它物种之上,可以对天地万物任意宰割剥夺的特权。生态美学注重各种生命的关联,并将生命视为人与自然万物共有的属性,从生命间的普遍联系来强调对生命的肯定。它从自然与人共生共存的关系出发来探究美的内涵,提倡要顺应自然,尊重每一个生命,要像爱自己一样去爱天地万物。(节选,有删改)
小题1:下列有关“生态美学”的理解,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答案
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B
试题分析:
小题1:逻辑关系错误,原文为“只有具备了生态审美能力的人,才能……”,题干偷换为“只要具备了生态审美能力,就能……”
试题分析:
小题2:“开创了世界历史上生态美学的先河”在原文无依据
试题分析:
小题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