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苏俄列宁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邓小平改革开放被誉为20世纪三大改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质都是生产关系的调整B.罗斯福新政借鉴了计划经济的部分内容C.列宁新-历史
苏俄列宁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邓小平改革开放被誉为20世纪三大改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质都是生产关系的调整B.罗斯福新政借鉴了计划经济的部分内容C.列宁新-历史
题目简介
苏俄列宁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邓小平改革开放被誉为20世纪三大改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质都是生产关系的调整B.罗斯福新政借鉴了计划经济的部分内容C.列宁新-历史
题目详情
苏俄列宁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邓小平改革开放被誉为20世纪三大改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质都是生产关系的调整
B.罗斯福新政借鉴了计划经济的部分内容
C.列宁新经济政策和邓小平改革开放借鉴了市场经济的内容
D.邓小平改革开放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D
D、应该是国家放松对经济的控制,其它三项说法都是正确的。
上一篇 :
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下一篇 :
苏俄(联)一位国家领导人曾说:“在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11分)材料一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高一历史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在1920—1921年的转折关头,列宁及时指示“要立刻把列车引到另一条轨道上去。”材料二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大事记年代主要内容197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高三历史
下图分别为中国和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图,出现这种变化的共同因素是A.战争的影响B.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C.“左”倾思想的影响D.走农业集体化道路的影响-高三历史
“新经济政策”与“新政”的相似点是①都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②中心都是调整工业③国家都以法令和政策干预经济④都通过税收政策解决余粮问题A.①③B.③④C.②③D.②④-高一历史
邓小平曾经评论道:“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结合十一届三中-高一历史
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最大区别在于A.对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认识B.对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认识C.对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认识D.对工农联盟及农业发展的认识-高二历史
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粮食。”这一措施实行于()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B.苏俄国内战争时-高一历史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和邓小平理论的相似之处是A.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B.注意利用外资发展社会主义C.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二历史
在饿罗斯长篇小说《切温古尔》中有这样一段话:“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分了土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收走丁,你倒是自己去尝尝这样的土地的滋味吧!”如接上述材料进行情景解读,-高三历史
俄国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设想不必先经过一个旧经济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的时期就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在这一设想下采取的经济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社会-高一历史
租让制理论是列宁在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提出的一种国家资本主义的理论。什么是租让制?列宁说:“租让一这是同先进国家的资本主义的联合”,“这是同先进国家中的先进财政资本的经-高三历史
经济体制创新和调整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动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高一历史
首先从本国国情出发,利用市场来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人物是A.邓小平B.毛泽东C.马克思D.列宁-高二历史
列宁认为:“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20世纪20年代苏俄采取与此观点相吻合的措施是A.推-高三历史
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重大意义在于()①维护了广大人民的利益②巩固了工农联盟③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探索④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⑤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A.①②③④B.-历史
1921年苏俄实行固定的粮食税,l933年美国政府规定由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两者的相似之处是()A.消除了阶级矛盾B.调整了工农关系C.制约了农业发展D.适应了当时的国情-高三历史
标志着苏俄社会主义建设开始与具体国情相结合的是()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制定出新宪法C.采取新经济政策D.完成“一五”计划-历史
莫斯科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动员令写道:“务使每个被动员者明白,一去前线就能改善生活。其原因有三:第一,在临近前线的产粮地带,士兵有较充足的粮食;第二,运到饥荒省份的粮-高二历史
苏联漫画家摩尔的作品《救命》,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初,一位瘦骨嶙峋的农民,其背后的“麦穗”已经干瘪萎缩。这幅漫画意在表明[]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农民的剥夺,挫伤了农民的-高一历史
1919年8月至1920年8月,苏俄全国征购到二亿二千万普特的粮食,比前一年翻了一番,1925年一年里,苏俄政权共采购到四亿三千三百万普特粮食。这说明[]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经济-高三历史
下图反映了苏俄(苏联)居民因食品短缺而排长队购买的情景,这种情景不可能出现于[]A.1918——1920年B.1921——1924年C.1925——1936年D.1985——1991年-高一历史
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保障了农-高一历史
新年伊始,郎咸平教授对2010年的中国经济做出预测——经济停滞化、通货膨胀化、资产泡沫化。早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也面临了相似的困境,为此它们采取的重要举措不包括[]A-高三历史
温家宝总理强调:我们要走一条和一些大国不一样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和平崛起的道路。这是中国在总结人类社会发展史,尤其是近代以来大国兴衰的经验教训时作出的理性选择。以-高三历史
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进行政策调整,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在内的“福利国家”制度。其主要目的在于[]A、刺激社会消费B、改善劳资关系C、缓-高一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美国占领日本之后,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会见日本天皇时的合影材料二各国经济增长率(%)比较(1)材料一中的图片形象地反映了美日两国的地位,-高三历史
1945年10月4日和19日,法国临时政府颁布法令,以家庭补贴的方式,由国家为有子女的工人和雇员提供补助,国家承诺把占国民生产总值16%的高额资金用于社会保障。该项措施产生的-高三历史
日本学者林直道在《现代日本经济》中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特点,不是每个企业经济活动的简单累加,而是政府亲自定调,采取一切手段来协调经济高积累。”这一材料说明二战后日-高一历史
有一则寓言讲到:狐狸把鱼汤盛在平底的盘子里,请仙鹤来和它一起“平等”的喝鱼汤,结果仙鹤一点也没喝到,全被狐狸喝去了。这个寓言给人们的启示是,尽管资产阶级宣传“法律面前-高三历史
1979年5月,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的保守党采取货币主义政策,在英国进行经济改革。其主要措施是①国有企业私有化②削减社会福利以减少财政赤字③加强对经济的管理和控制④用财政和货-高一历史
如表所示1987年的英、法、日三国产业结构比重表,导致产业结构变化的原因有①科学技术的进步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调节③公众消费需求多样化的刺激④“滞胀”现象带来的影响[]A、①②-高三历史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其中明显受罗斯福新政影响的是①采纳凯恩斯主义的理论②第三产业蓬勃发展③“新经济”出现④福利国家制度逐步完善[]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高一历史
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文中的“安全网”应理解为[]A.社会福利制-高三历史
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不同程度地推行了社会福利政策,其目的主要在于[]A.刺激社会消费B.改善政府形象C.改善劳资关系D.缓和社会矛盾-高三历史
下表是《1977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比重(%)表》,该表反映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方式是[]A.扩大政府开支B.发展基础工业C.改善交通条件D.建立国营经济-高三历史
风凰卫视《锵锵三人行》节目主持人曾这样描述北欧福利国家的状况:“最穷的与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之后,可以小到3倍。就是说我这富人,比你就只多3倍的钱-高三历史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西欧国家为了改变高科技相对落后美、日的具体实际,1985年制定了[]A.尤里卡计划B.星球大战计划C.信息高速公路计划D.科学技术立国计划-高二历史
1949年,社会保障支出在英国政府财政支出中所占的比重仅为13.5%,到1997年已经上升到32%,成为英国财政支出中比例最大的一项,几乎等于教育支出的三倍。从1978年到l997年,英-高一历史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盛行的“混合经济”是指[]A.工业、农业和商业共同发展的经济B.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共同发展的经济C.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高一历史
美国的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注:“+”为顺差,“-”为逆差)下列选项中,对该表格作出正确解读的是[]A.1950年美国与日本的贸易总额超过了与西欧的贸易总额B.1960年美国与-高三历史
在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中,社会公正这一概念始终包含着两重含义,彼此相辅相成:一是机会的平等,即制度的平等问题;二是国家保护人的转移支付,即再分配作用问题。结合下图,-高三历史
温家宝总理强调,我们要走一条和一些大国不一样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和平崛起的道路。这是中国在总结人类社会发展史,尤其是近代以来大国兴衰的经验教训时作出的理性选择。以-高三历史
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人深渊”。“安全网”的出现①保证了国家的经济安全-高三历史
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进行政策调整,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在内的“福利国家”制度。其主要目的在于[]A.刺激社会消费B.改善劳资关系C.缓和社-高三历史
20世纪80年代,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人深渊。文中的“安全网”应理解为[]A、社会福利-高三历史
日本学者林直道在《现代日本经济》一书中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特点,不是每个企业经济活动的简单累加,而是政府亲自定调,采取一切手段来协调经济的高积累。”这一材料说明二-高一历史
1979年撒切尔夫人当选英国首相后,采取国有企业私有化、控制货币、削减公共开支等措施进行经济改革,从1983年起英国经济情况好转,到1988年达到正常水平。对以上改革措施解释-高一历史
2009年,始于希腊的债务危机已成席卷之势,葡萄牙、爱尔兰、西班牙、意大利、法国等国债务状况日益恶化,整个欧盟都受到债务危机困扰。紧缩财政支出,削减福利开支,增加税收-高三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盛行的经济思想称为“凯恩斯主义”,在这一经济思想的指导下,各国A.积极推进新科学革命的开展B.竭力谋求建立经济的区域集团C.大力发展国家-高一历史
大型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中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即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荷兰对市-高三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苏俄列宁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邓小平改革开放被誉为20世纪三大改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质都是生产关系的调整B.罗斯福新政借鉴了计划经济的部分内容C.列宁新-历史
题目详情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