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14分)2013年4月20日8点02分我国雅安发生7级地震,全国迅速救援。阅读下列救灾、减灾和社会保障体系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为了保障救灾措施有效实施,从中央到地方各-高一历史
(14分)2013年4月20日8点02分我国雅安发生7级地震,全国迅速救援。阅读下列救灾、减灾和社会保障体系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为了保障救灾措施有效实施,从中央到地方各-高一历史
题目简介
(14分)2013年4月20日8点02分我国雅安发生7级地震,全国迅速救援。阅读下列救灾、减灾和社会保障体系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为了保障救灾措施有效实施,从中央到地方各-高一历史
题目详情
(14分)2013年4月20日8点02分我国雅安发生7级地震,全国迅速救援。阅读下列救灾、减灾和社会保障体系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保障救灾措施有效实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成立了一些官办救灾机构,并在救灾工作中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与官办救灾机构不同的是,民办救灾机构的钱粮等救助元素或房屋、土地等不动产主要来源于民间,或来源于国民的义务纳输,或来源于乡绅、商贾的捐助……在救灾过程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实施国家救灾工程,兴修水利以防御水灾旱灾造成的损失;二是增加国家或民间村社的粮食储备,以应不时之需。
——《中国传统救灾体系刍议》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救灾、减灾的主要特点。(2分)
材料二 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实行“劳动福利政策”,国家提供50亿美元的失业救济,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政府为解决大量工人失业的现象所采取的措施及其历史意义。(4分)罗斯福新政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目的是什么?(2分)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制度陷入了重重困境。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蓬勃兴起与加速发展,资本可以随意跃出国界,工会对福利的任何进一步要求和政府扩大福利支出的政策都会促使资本“外逃”,资本“外逃”反过来又加剧了国内的失业压力。庞大的社会福利支出用于消费,既增加了西欧国家产品的生产成本,导致这些国家在对外经济竞争中处于劣势。国民对福利的过度依赖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和劳动力市场僵化,“福利经济”培养出一批坐享其成的懒汉,诱发了长期困扰西方社会的“福利道德”问题。
——摘自代恒猛《全球化与欧洲“福利国家”》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福利制度带来了哪些社会问题?(4分)
(4)综合以上材料,你对实施社会福利政策有何认识。(2分)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1)特点:政府救济与民间救济相结合;救灾与减灾相结合。(2分)
(2)措施:直接救济;以工代赈。(2分)
意义:增加了就业,刺激了消费和生产;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2分)
目的: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克服经济危机,恢复经济发展。(2分,答到其中一方面即可)
(3)问题:资本外逃,加剧国内失业压力;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削弱国家经济竞争力;劳动者生产积极性降低(培养了懒汉),不利于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4分,答到其中2点即可)
(4)认识:社会福利措施是一个国家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要大力加强社会福利事业建设;生产力的发展是实施社会福利措施的前提,经济发展同时要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实施社会福利措施有利于改善民生,稳定社会;调动全社会的福利意识,拓宽资金渠道,适度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加强对社会福利政策不断完善,防止培养惰性思想。(2分,每点1分,答到其中2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试题分析:
(1)认真阅读材料信息进行归纳,注意要点的全面性、准确性:官办救灾与民办救灾相结合;政府采取兴修水利、增加粮食储备等措施减少灾害的损失。
(2)依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新政为解决工人失业现象而采取的措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国家提供50亿美元的失业救济(直接救济);组织失业者进行公用事业的建设(以工代赈)。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新政实行这些社会福利政策的目的和所起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福利制度带来的社会问题:“资本“外逃”加剧了国内的失业压力”;“增加了西欧国家产品的生产成本,导致这些国家在对外经济竞争中处于劣势”;“国民对福利的过度依赖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和劳动力市场僵化”等。
(4)该问属于开放型的问题,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如社会保障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经济增长为福利政策提供了物质保障;克服福利政策带来的弊端,福利政策应与促进社会发展相结合。
点评:二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走上了福利国家道路。但福利政策的长期实施导致巨额公共开支,国家不堪重负,社会成员劳动积极性下降,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
上一篇 :
罗斯福和胡佛经济政策的最大区
下一篇 :
阅读下列材料:(12分)材料一危机之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1932年美国总统说:“我看到这个国家二分之一的人住无定所,食不果腹,什么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准?那不是看已经拥有很多的人是否获得更多,而是看那些一无所有的人是否得到足够-高三历史
选举前后,富兰克林·罗斯福驱车巡视全国,失业民众的贫困惨状和悲愤绝望的目光令他极为震惊。他到迈阿密演说时,一个精神崩溃的失业者狂呼着“快要饿死的人太多了!”冲出人群,-高一历史
有人说:(罗斯福)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罗斯福)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美国政府参与企业内部管理B.美-高一历史
(1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西博姆·朗特里在1901年的一份调查报告中指出,约有25%至30%的英国城镇人口正生活在贫困之中。朗特里所进行的社会调查,引起了英国自由党的高度重视-高三历史
罗斯福新政对资本主义发展最重要的影响是A.促成垄断组织出现B.促成世界货币体系建立C.促成世界贸易体系建立D.开创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高一历史
美国总统罗斯福说:“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下列对文中的“旧民主秩序的新-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7分)材料一:嘉庆《大清会典》规定,“凡荒政十有二,……三曰救荒;四曰发赈;五曰减粜;六曰出贷;七曰蠲(免除)赋;八曰缓征;九曰通商;十曰劝输;十一-高三历史
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为此,“新政”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美元贬值,降低物价B整顿银行,恢复银行信用-高一历史
罗斯福新政(15分)材料一:1932年,罗斯福在马萨诸塞州的一次群众集会上发表演说:“党一个国家的贫困和失业人数超过了国家所能承受的范围和程度,那政策的调整只能成为政府唯一-高三历史
(20分)尽管各国根据自己的国情制定相应的经济发展模式,但融入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美国正在打一场伟大而成功的战争。这-高一历史
我国提出促进经济增长而采取的十项措施,其中有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罗斯福新政中也提出以工代赈、兴-高三历史
1931年,经济学家凯恩斯把上街购物的家庭妇女称作爱国者。他说“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制造一些商品、多买一些-高二历史
1933年美国政府兴办田纳西水利工程,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以工代赈B.恢复工业生产C.促进能源开发D.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高一历史
1933年美国通过的《工业复兴法》规定:“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为雇佣条件;必须遵守工时……工资限额。”这一法令说明A.垄断资产阶级试图加强对工人的剥削B.保障就业刺激消费-高二历史
罗斯福实施新政后,有人说美国的经济中心已华尔街转移到华盛顿。其含义是()A.计划经济取代了市场经济B.金融巨头在危机中破产C.私人资本主义受到限制D.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加强-高二历史
陈旭麓指出:“新”有两种含义,一是质变和飞跃的产物,这是性质之新;二是在质不变的条件下,一物取代另一物,这是形式之新。以下属于第二种含义的是A.中国的维新变法B.中国的-高三历史
伯顿·w·小福尔索姆在其新作《罗斯福新政的谎言》中,批评罗斯福,“他采取了一系列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但他的大部分举措,对当时的美国甚至以后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新政“灾-高一历史
罗斯福总统就职时说:“在此紧急关头……(美国人民)选我出来实现他们的愿望。”为实现人民的愿望,罗斯福采取的措施是A.坚持自由放任B.推行以工代赈C.实行计划经济D.厉行专制独裁-高一历史
《大国崛起》中说道:“成为大国的原因,或许是一个无法穷尽的话题。……在不同的时期,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正确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以下-高三历史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寄出的一封信里有这样一段话:“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信中的“您”是指[]A.斯大林B.丘吉尔C.-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失业者只好一面等着饿死,一面举行示威游行。在若干大城市的垃圾站的四周,出现了一种所谓的"胡佛村"-穷苦不堪的男男女女的居住处。这-高一历史
经济民族主义指通过政府政策的形式对进口商品建立贸易壁垒,并施加各种各样的保护主义政策以保护其国内产业。它深切关注民族国家整体在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中的地位,特别是由民-高二历史
罗斯福新政中,既直接提高就业率,缓和社会矛盾,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A.恢复银行信用B.调整农业经济C.社会救济,“以工代赈”D.规范企业行为-高一历史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就像真正有外敌-高一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美分一磅,牛肉五美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高一历史
20世纪30年代,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众多新措施中对人民生活有直接改善的是()A.颁布工业复兴法B.刺激出口C.调整农业生产结构D.推行“工”与“赈”结合的政策-高二历史
面对1929—1933年空前的危机,罗斯福为挽救美国经济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计划经济B.以供给创造需求C.实行自由放任政策D.政府全面干预经济-高二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15分)材料一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罗斯福材料二有关罗斯-高一历史
1933年10月,罗斯福宣布政府购买黄金的计划。此后,联邦政府多次以不断上涨的价格购买黄金。由于每一盎司黄金所值美元的数量持续上调,流通中的货币数量也就不断增加。该措施-高三历史
(32分)人才问题关乎国家盛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人之所能不可兼备,弃其所短,取之所长。有谠(正直)言直谏,可以施于政教者,当拭目以师-高三历史
(16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933年6月16日,罗斯福签署了重要的反危机法案,该法案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高一历史
有人认为,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在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治秩序遭到重创的同时,也给它带来了一个新的转机。这里的“转机”是指A.从政治上着手,加深中央集权,提高统-高二历史
在罗斯福新政中,既直接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A.恢复银行信用B.调整农业经济C.规范企业行为D.举办公共工程-高一历史
罗斯福新政期间组建民间资源保护队。它的建立()①为众多失业青年提供了就业机会②是“以工代赈”的重要举措③导致大批森林遭受砍伐,破坏了生态资源④既保护了森林资源,又促进了基-高一历史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结果是A.国家开支显著上升B.农产品数量明显增加C.银行数量不断增多D.美元逐渐升值-高三历史
该图是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美国股市走势图。对此图理解不正确的是A.1927—1928年,股市上涨过快加剧金融市场风险B.1929年,纽约股市崩溃直接导致股市下跌C.1930-1932年,股市-高
(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9世纪30年代英国制定了新的《济贫法》,并推行了以“救济大量贫民、失业者为主要内涵”的社会保障措施。但在当时,英国国民充斥着自由放任-高三历史
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评价,正确的是()A.罗斯福实行的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政策实质上是社会主义B.从根本上解决了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矛盾C.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也就-高二历史
1934年,美国宣布美元贬值40.94%,其主要作用是A.增强了美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B.增加了美国人民的实际收入C.稳定了美国国内的金融秩序D.缓解了其它各国的经济困难-高二历史
罗斯福新政产生的最重要影响是A.扩大了联邦政府和总统的权力B.改善了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C.增强了美国人民对联邦政府的信心D.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高一历史
(3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由主义是一种真正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是一种深刻的认识——若要维护政治自由,是决不能牺牲经济自由的。即使政府掌握经济能带来更高的而不-高三历史
20世纪30年代,美国某法令规定:“兹宣布,国会的政策是……促使各同业团体之间的合作行动,以提供普遍福利;要在适当的政府制裁和监督下,引导如维护劳资双方的联合行动;要淘汰-高三历史
罗斯福被看作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其理由是A.建立美国,创立民主制度B.实施新政,挽救民主制度C.领导内战,维护国家统一D.抗击德国,取得二战胜利-高二历史
罗斯福新政期间,积极进行失业救济和举办公共工程,实施“以工代赈”,政府组建了民间资源保护队,先后吸收了275万名男青年从事造林、筑路、森林防火和土壤保持等工作。美国政-高一历史
罗斯福新政是在面临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全面来临的时代,在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再也不能适应生产力巨大发展的时候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他从金融、工业、农业、社会救济等方面-高二历史
为应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美国采取的政策是A法西斯上台B罗斯福新政C凯恩斯主义D自由放任-高二历史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克林顿经济政策的相同点是A.鼓励高科技产业发展B.实行不同程度的国家干预C.倡导自由放任D.大力发展“新经济”-高二历史
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美国修建了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美国政府修建这一工程的目的是A.根治水患B.耗费国家财富C.缓解失业问题D.制造繁荣假象-高二历史
(3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世孺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欲求,商人使其厚出于途者,盖皆本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15世纪末,西欧一些国家建立-高三历史
1933—1936年美国政府给一些企业悬挂蓝鹰标志,其目的是A.调整农业B.整顿银行和金融体系C.复兴工业D.社会救济-高二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14分)2013年4月20日8点02分我国雅安发生7级地震,全国迅速救援。阅读下列救灾、减灾和社会保障体系的相关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为了保障救灾措施有效实施,从中央到地方各-高一历史
题目详情
材料一 为了保障救灾措施有效实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成立了一些官办救灾机构,并在救灾工作中发挥了最重要的作用……与官办救灾机构不同的是,民办救灾机构的钱粮等救助元素或房屋、土地等不动产主要来源于民间,或来源于国民的义务纳输,或来源于乡绅、商贾的捐助……在救灾过程中,(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实施国家救灾工程,兴修水利以防御水灾旱灾造成的损失;二是增加国家或民间村社的粮食储备,以应不时之需。
——《中国传统救灾体系刍议》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救灾、减灾的主要特点。(2分)
材料二 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实行“劳动福利政策”,国家提供50亿美元的失业救济,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发生后美国政府为解决大量工人失业的现象所采取的措施及其历史意义。(4分)罗斯福新政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目的是什么?(2分)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制度陷入了重重困境。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蓬勃兴起与加速发展,资本可以随意跃出国界,工会对福利的任何进一步要求和政府扩大福利支出的政策都会促使资本“外逃”,资本“外逃”反过来又加剧了国内的失业压力。庞大的社会福利支出用于消费,既增加了西欧国家产品的生产成本,导致这些国家在对外经济竞争中处于劣势。国民对福利的过度依赖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和劳动力市场僵化,“福利经济”培养出一批坐享其成的懒汉,诱发了长期困扰西方社会的“福利道德”问题。
——摘自代恒猛《全球化与欧洲“福利国家”》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福利制度带来了哪些社会问题?(4分)
(4)综合以上材料,你对实施社会福利政策有何认识。(2分)
答案
(1)特点:政府救济与民间救济相结合;救灾与减灾相结合。(2分)
(2)措施:直接救济;以工代赈。(2分)
意义:增加了就业,刺激了消费和生产;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2分)
目的: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克服经济危机,恢复经济发展。(2分,答到其中一方面即可)
(3)问题:资本外逃,加剧国内失业压力;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削弱国家经济竞争力;劳动者生产积极性降低(培养了懒汉),不利于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4分,答到其中2点即可)
(4)认识:社会福利措施是一个国家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要大力加强社会福利事业建设;生产力的发展是实施社会福利措施的前提,经济发展同时要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实施社会福利措施有利于改善民生,稳定社会;调动全社会的福利意识,拓宽资金渠道,适度减轻政府财政负担;加强对社会福利政策不断完善,防止培养惰性思想。(2分,每点1分,答到其中2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试题分析:
(1)认真阅读材料信息进行归纳,注意要点的全面性、准确性:官办救灾与民办救灾相结合;政府采取兴修水利、增加粮食储备等措施减少灾害的损失。
(2)依据材料二概括罗斯福新政为解决工人失业现象而采取的措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国家提供50亿美元的失业救济(直接救济);组织失业者进行公用事业的建设(以工代赈)。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新政实行这些社会福利政策的目的和所起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福利制度带来的社会问题:“资本“外逃”加剧了国内的失业压力”;“增加了西欧国家产品的生产成本,导致这些国家在对外经济竞争中处于劣势”;“国民对福利的过度依赖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和劳动力市场僵化”等。
(4)该问属于开放型的问题,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如社会保障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重要标志;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经济增长为福利政策提供了物质保障;克服福利政策带来的弊端,福利政策应与促进社会发展相结合。
点评:二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走上了福利国家道路。但福利政策的长期实施导致巨额公共开支,国家不堪重负,社会成员劳动积极性下降,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