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罗斯福新政(15分)材料一:1932年,罗斯福在马萨诸塞州的一次群众集会上发表演说:“党一个国家的贫困和失业人数超过了国家所能承受的范围和程度,那政策的调整只能成为政府唯一-高三历史
罗斯福新政(15分)材料一:1932年,罗斯福在马萨诸塞州的一次群众集会上发表演说:“党一个国家的贫困和失业人数超过了国家所能承受的范围和程度,那政策的调整只能成为政府唯一-高三历史
题目简介
罗斯福新政(15分)材料一:1932年,罗斯福在马萨诸塞州的一次群众集会上发表演说:“党一个国家的贫困和失业人数超过了国家所能承受的范围和程度,那政策的调整只能成为政府唯一-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罗斯福新政(15分)
材料一:1932年,罗斯福在马萨诸塞州的一次群众集会上发表演说:“党一个国家的贫困和失业人数超过了国家所能承受的范围和程度,那政策的调整只能成为政府唯一的选择,而且是越快越好”。 ——《世界现代史资料汇编》
材料二:《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公会作为雇用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待遇,不得雇佣童工。 ——苗枫林《世界改革史》
材料三:1933年5月通过的《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提出的《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保障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一保险制度。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请回答:(1)材料一反应了罗斯福关注什么社会问题?(2分)
(2)材料二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有哪些?《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6分)
(3)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新政”社会保障制度主要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2分)
(4)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有人认为是为了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5分)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1、问题:经济危机发生后,工人失业,人民生活贫困等。(2分)
2、内容:以工代赈;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工人可自由参加工会;规定最高工时;规定最低工资;禁用童工等。(4分)(答出四点即可)
原因: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恢复等。(2分)((答出二点即可))
3、方式:国家立法。(2分)
4、同意第一种观点:以工代赈、发放失业救助金,实行紧急救助等措施都是在危机发生后紧急状态下采取的临时性措施。(5分)
同意第二种观点: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推行养老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等都是在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方面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5分)
试题分析:
(1)针对材料一中的三幅图,提取相关信息: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给美国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人民生活极端困难;总统关心民众的生活。然后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所谓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律规定,对社会成员在面临生活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每个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维持劳动力再生产而建立的一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被誉为“社会安全网”和“内在稳定器”,只有做好社会保障,才能缓和矛盾,稳定秩序,促进经济的发展。回答第一问注意细读材料二,把凡是与社会保障有关的条款一一标出,然后提炼概括。第二小问原因要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来分析,工业的恢复和发展依赖于工人生产积极性的提高,同时众多的失业工人对社会安定构成了隐患。
(3)可通过1933年5月通过的《紧急救济法令》和1935年提出的《社会保障法》进行判断。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将社会保障形成为一种制度,有利于长期稳定局面的形成。
(4)问此问为开放性试题,不论答哪种观点,只要理由充分即可。同意第一种观点可从危机爆发后进行紧急救济等角度进行论证;同意第二种观点可结合资本主义国家中长期推行的养老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等进行说明。
点评:本题通过罗斯福新政在社会保障方面采取的措施考查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中的作用:
(1)政治机制上:罗斯福新政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使美国避免了走上法西斯道路;新政也使美国的行政权力急剧膨胀。
(2)经济机制上:罗斯福新政初步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的时代,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3)社会保障机制上: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社会弱势群体开始享有法定的经济保护。
上一篇 :
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
下一篇 :
(20分)尽管各国根据自己的国情制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我国提出促进经济增长而采取的十项措施,其中有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罗斯福新政中也提出以工代赈、兴-高三历史
1931年,经济学家凯恩斯把上街购物的家庭妇女称作爱国者。他说“现在我们所需要的,不是勒紧裤带过日子,而是一种发展扩张、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要多制造一些商品、多买一些-高二历史
1933年美国政府兴办田纳西水利工程,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以工代赈B.恢复工业生产C.促进能源开发D.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高一历史
1933年美国通过的《工业复兴法》规定:“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为雇佣条件;必须遵守工时……工资限额。”这一法令说明A.垄断资产阶级试图加强对工人的剥削B.保障就业刺激消费-高二历史
罗斯福实施新政后,有人说美国的经济中心已华尔街转移到华盛顿。其含义是()A.计划经济取代了市场经济B.金融巨头在危机中破产C.私人资本主义受到限制D.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加强-高二历史
陈旭麓指出:“新”有两种含义,一是质变和飞跃的产物,这是性质之新;二是在质不变的条件下,一物取代另一物,这是形式之新。以下属于第二种含义的是A.中国的维新变法B.中国的-高三历史
伯顿·w·小福尔索姆在其新作《罗斯福新政的谎言》中,批评罗斯福,“他采取了一系列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但他的大部分举措,对当时的美国甚至以后都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新政“灾-高一历史
罗斯福总统就职时说:“在此紧急关头……(美国人民)选我出来实现他们的愿望。”为实现人民的愿望,罗斯福采取的措施是A.坚持自由放任B.推行以工代赈C.实行计划经济D.厉行专制独裁-高一历史
《大国崛起》中说道:“成为大国的原因,或许是一个无法穷尽的话题。……在不同的时期,只有那些根据自己的国情和时代的需要做出了正确战略判断的国家,才能获得历史的青睐。”以下-高三历史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寄出的一封信里有这样一段话:“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试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信中的“您”是指[]A.斯大林B.丘吉尔C.-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失业者只好一面等着饿死,一面举行示威游行。在若干大城市的垃圾站的四周,出现了一种所谓的"胡佛村"-穷苦不堪的男男女女的居住处。这-高一历史
经济民族主义指通过政府政策的形式对进口商品建立贸易壁垒,并施加各种各样的保护主义政策以保护其国内产业。它深切关注民族国家整体在世界政治经济体系中的地位,特别是由民-高二历史
罗斯福新政中,既直接提高就业率,缓和社会矛盾,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A.恢复银行信用B.调整农业经济C.社会救济,“以工代赈”D.规范企业行为-高一历史
1933年3月4日,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使我可以向紧急状态宣战,就像真正有外敌-高一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6分)大危机中境况最惨的还是农业,农产品大量滞销,农民负债累累,农产品价格已跌到历史最低点,猪肉三美分一磅,牛肉五美分一磅,一只肥羊卖不到-高一历史
20世纪30年代,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众多新措施中对人民生活有直接改善的是()A.颁布工业复兴法B.刺激出口C.调整农业生产结构D.推行“工”与“赈”结合的政策-高二历史
面对1929—1933年空前的危机,罗斯福为挽救美国经济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计划经济B.以供给创造需求C.实行自由放任政策D.政府全面干预经济-高二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15分)材料一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罗斯福材料二有关罗斯-高一历史
1933年10月,罗斯福宣布政府购买黄金的计划。此后,联邦政府多次以不断上涨的价格购买黄金。由于每一盎司黄金所值美元的数量持续上调,流通中的货币数量也就不断增加。该措施-高三历史
(32分)人才问题关乎国家盛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人之所能不可兼备,弃其所短,取之所长。有谠(正直)言直谏,可以施于政教者,当拭目以师-高三历史
(16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933年6月16日,罗斯福签署了重要的反危机法案,该法案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高一历史
有人认为,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在使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治秩序遭到重创的同时,也给它带来了一个新的转机。这里的“转机”是指A.从政治上着手,加深中央集权,提高统-高二历史
在罗斯福新政中,既直接提高就业率又为经济发展开拓空间的措施是()A.恢复银行信用B.调整农业经济C.规范企业行为D.举办公共工程-高一历史
罗斯福新政期间组建民间资源保护队。它的建立()①为众多失业青年提供了就业机会②是“以工代赈”的重要举措③导致大批森林遭受砍伐,破坏了生态资源④既保护了森林资源,又促进了基-高一历史
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结果是A.国家开支显著上升B.农产品数量明显增加C.银行数量不断增多D.美元逐渐升值-高三历史
该图是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美国股市走势图。对此图理解不正确的是A.1927—1928年,股市上涨过快加剧金融市场风险B.1929年,纽约股市崩溃直接导致股市下跌C.1930-1932年,股市-高
(14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19世纪30年代英国制定了新的《济贫法》,并推行了以“救济大量贫民、失业者为主要内涵”的社会保障措施。但在当时,英国国民充斥着自由放任-高三历史
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的评价,正确的是()A.罗斯福实行的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政策实质上是社会主义B.从根本上解决了资本主义制度存在的矛盾C.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也就-高二历史
1934年,美国宣布美元贬值40.94%,其主要作用是A.增强了美国商品的国际竞争力B.增加了美国人民的实际收入C.稳定了美国国内的金融秩序D.缓解了其它各国的经济困难-高二历史
罗斯福新政产生的最重要影响是A.扩大了联邦政府和总统的权力B.改善了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C.增强了美国人民对联邦政府的信心D.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高一历史
(3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由主义是一种真正的精神力量,这种力量是一种深刻的认识——若要维护政治自由,是决不能牺牲经济自由的。即使政府掌握经济能带来更高的而不-高三历史
20世纪30年代,美国某法令规定:“兹宣布,国会的政策是……促使各同业团体之间的合作行动,以提供普遍福利;要在适当的政府制裁和监督下,引导如维护劳资双方的联合行动;要淘汰-高三历史
罗斯福被看作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其理由是A.建立美国,创立民主制度B.实施新政,挽救民主制度C.领导内战,维护国家统一D.抗击德国,取得二战胜利-高二历史
罗斯福新政期间,积极进行失业救济和举办公共工程,实施“以工代赈”,政府组建了民间资源保护队,先后吸收了275万名男青年从事造林、筑路、森林防火和土壤保持等工作。美国政-高一历史
罗斯福新政是在面临资本主义工业社会全面来临的时代,在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再也不能适应生产力巨大发展的时候开辟的一条新的发展道路。他从金融、工业、农业、社会救济等方面-高二历史
为应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美国采取的政策是A法西斯上台B罗斯福新政C凯恩斯主义D自由放任-高二历史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克林顿经济政策的相同点是A.鼓励高科技产业发展B.实行不同程度的国家干预C.倡导自由放任D.大力发展“新经济”-高二历史
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美国修建了田纳西河流域水利工程。美国政府修建这一工程的目的是A.根治水患B.耗费国家财富C.缓解失业问题D.制造繁荣假象-高二历史
(3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世孺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欲求,商人使其厚出于途者,盖皆本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15世纪末,西欧一些国家建立-高三历史
1933—1936年美国政府给一些企业悬挂蓝鹰标志,其目的是A.调整农业B.整顿银行和金融体系C.复兴工业D.社会救济-高二历史
恩格斯说:“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那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没有了”。这段话表明恩格斯认为19世纪晚期出现-高二历史
罗斯福新政开创的经济管理新模式是A.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B.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管制C.采用自由放任的政策调节经济D.全面推行国有化经济-高一历史
以下是1933-1935美国出口统计表,导致美国出口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是1933-1935年美国出口统计表(百万美元)年份总额美洲欧洲亚洲大洋洲非洲19331675455850292354319342
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美国彻底摆脱了经济危机,国民经济显著发展B.缓和了社会矛盾,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法西斯势力C.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的破坏程度,-高一历史
阅读材料材料一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实行失业救济;。同年,美国国会又通过《财产税法》,规定对盈利超过-高二历史
“我们最重要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我们将不允许失业大军存在。……我不愿设想任何美国人永远靠救济为生。”罗斯福新政中为解决失业问题采取的措施是A.以工代赈B.整-高二历史
一群中学生观看有关美国20世纪30年代历史的电影,发现30年代的美国商店里,消费者踊跃购买贴着图标识的商品,而没有贴该标识的商品则受到冷落,美国消费者这样做是为了A.响应-高一历史
1933~1936年,美国政府给一些企业悬挂右图所示的标志,其目的是()A.调整农业B.整顿银行金融业C.复兴工业D.实施社会保障与救济-高一历史
2009年2月,美国总统奥巴马针对日益严重的国内经济危机,签署了经济刺激计划。在70多年前,美国曾实行了类似的政策,史称A.马歇尔计划B.胡佛计划C.里根计划D.罗斯福新政-高一历史
罗斯福“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度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的生活”。这里的“大无畏”体现了罗斯福新政面临的压力,从罗斯福新政的主要措施来看,这种压力一般不会来自:A.传统的-高二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罗斯福新政(15分)材料一:1932年,罗斯福在马萨诸塞州的一次群众集会上发表演说:“党一个国家的贫困和失业人数超过了国家所能承受的范围和程度,那政策的调整只能成为政府唯一-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材料一:1932年,罗斯福在马萨诸塞州的一次群众集会上发表演说:“党一个国家的贫困和失业人数超过了国家所能承受的范围和程度,那政策的调整只能成为政府唯一的选择,而且是越快越好”。 ——《世界现代史资料汇编》
材料二:《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公会作为雇用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待遇,不得雇佣童工。 ——苗枫林《世界改革史》
材料三:1933年5月通过的《紧急救济法令》,到1936年止,政府大约支出30亿美元用于失业救济。1935年提出的《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保障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一保险制度。 ——高德步《世界经济通史》
请回答:(1)材料一反应了罗斯福关注什么社会问题?(2分)
(2)材料二中有关社会保障的内容有哪些?《全国工业复兴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但为什么涉及社会保障问题?(6分)
(3)依据材料二、三,指出“新政”社会保障制度主要通过什么方式建立的?(2分)
(4)关于“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有人认为是为了克服危机而采取的临时性措施,有人认为主要是为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而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请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5分)
答案
1、问题:经济危机发生后,工人失业,人民生活贫困等。(2分)
2、内容:以工代赈;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工人可自由参加工会;规定最高工时;规定最低工资;禁用童工等。(4分)(答出四点即可)
原因: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促进经济恢复等。(2分)((答出二点即可))
3、方式:国家立法。(2分)
4、同意第一种观点:以工代赈、发放失业救助金,实行紧急救助等措施都是在危机发生后紧急状态下采取的临时性措施。(5分)
同意第二种观点: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推行养老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等都是在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制方面进行的长期性制度建设。(5分)
试题分析:
(1)针对材料一中的三幅图,提取相关信息: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给美国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人民生活极端困难;总统关心民众的生活。然后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所谓社会保障,是指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律规定,对社会成员在面临生活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每个公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和维持劳动力再生产而建立的一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被誉为“社会安全网”和“内在稳定器”,只有做好社会保障,才能缓和矛盾,稳定秩序,促进经济的发展。回答第一问注意细读材料二,把凡是与社会保障有关的条款一一标出,然后提炼概括。第二小问原因要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来分析,工业的恢复和发展依赖于工人生产积极性的提高,同时众多的失业工人对社会安定构成了隐患。
(3)可通过1933年5月通过的《紧急救济法令》和1935年提出的《社会保障法》进行判断。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将社会保障形成为一种制度,有利于长期稳定局面的形成。
(4)问此问为开放性试题,不论答哪种观点,只要理由充分即可。同意第一种观点可从危机爆发后进行紧急救济等角度进行论证;同意第二种观点可结合资本主义国家中长期推行的养老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等进行说明。
点评:本题通过罗斯福新政在社会保障方面采取的措施考查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中的作用:
(1)政治机制上:罗斯福新政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使美国避免了走上法西斯道路;新政也使美国的行政权力急剧膨胀。
(2)经济机制上:罗斯福新政初步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的时代,形成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3)社会保障机制上: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社会弱势群体开始享有法定的经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