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1965年,美国最大的100家工业公司中,家族控制的占36%,经理控制的占64%。著名的日本松下电器公司为松下幸之助创立,1950年他个人持有43%的股份-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1965年,美国最大的100家工业公司中,家族控制的占36%,经理控制的占64%。著名的日本松下电器公司为松下幸之助创立,1950年他个人持有43%的股份-历史
题目简介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1965年,美国最大的100家工业公司中,家族控制的占36%,经理控制的占64%。著名的日本松下电器公司为松下幸之助创立,1950年他个人持有43%的股份-历史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1965 年,美国最大的100 家工业公司中,家族控制的占36%,经理控制的占64%。著名的日本松下电器公司为松下幸之助创立,1950 年他个人持有43%的股份,到1980年这一比例下降到2.8%。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和当时的社会状况,你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2)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说明“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是如何反映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1)发达国家实行国有化,建立国有企业;公民社会福利得到立法和制度的保障;股分公司不断增加,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拥有,呈现出分散化趋势。
(2)实行国有化。建立国有企业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方式,用国家力量调节经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股票呈现出分散化的趋势。缓和矛盾和大量吸收资金的作用,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战后,发达国家建立的社会福利制度,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福利国家的出现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和了社会矛盾,也扩大了社会消费。
本题是图示材料解析题,考查学生从图示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可知:图一是国营企业,图二是社会福利开支,材料二是指股票分散化,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作出回答。
上一篇 :
阅读《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
下一篇 :
下表为20世纪70年代美国各产业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不包括A.实行国有化B.制定指令性经济计划C.扩大政府开支D.政府直接采购-高三历史
(2008年11月山东济宁一中高三反馈练习)二战后主要资本主国家经济发展的最突出特点是()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B.科学技术对经济的推动作用越来越大C.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历史
西欧国家二战后大力推行社会福利制度的主要目的是:A.防止人民极端贫困和社会动荡B.提高劳动积极性,刺激经济发展C.实行社会保险制度,巩固社会秩序D.实行民主社会主义,缓和-历史
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一直以来是各国政府试图解决的重大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让我们再一次发问:我们已经达到1933年3月4日那天所梦想的目标了吗?我们已经-高三历史
资中筠在《20世纪的美国》中写道:根据美国官方的数字,从1973年到1995年中期,美国家庭收入变化总的趋势是,20%的上层家庭的收入不断上升,而下层20%不断下降。导致这种现象的-高一历史
有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20世纪90年代,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高一历史
下表是刘玉安《福利国家与社会和谐:北欧模式探源》一书关于部分发达国家的社会福利及经济发展情况的描述,对此表解读正确的是[]A.社会福利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B.低福利较-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西博姆·朗特里在1901年的一份调查报告中指出,约有25%至30%的英国城镇人口正生活在贫困之中。朗特里所进行的社会调查,引起了英国自由党的高度重视。在他-高三历史
韩国和新加坡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迅速实现现代化的工业国家,其共同原因是①吸引外国资本和技术②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发展外向型经济③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④实行“不均衡增长”战略-高二历史
据统计,“1965年,美国最大的100家工业公司中,家族控制的占36%,经理控制的占64%”。材料表明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发生的变化是[]A、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政府干预下私人垄-高三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占领日本,采取削弱日本的政策。1948年,美国改行扶植日本的政策,力图将日本建成冷战的前哨阵地。这一政策转变[]A.成为日本长期推行仇视中国政策-高二历史
“据欧盟统计局统计,芬兰对工薪者征收的所得税,加上雇主为雇员缴纳的社会保险金,在2001年占到工薪者工作收入的44.2%,在欧盟国家中仅次于瑞典。……统计显示,芬兰的各种税-高三历史
某西方大国曾经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弱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社会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高三历史
英国人称“从摇篮到坟墓都可得到保护”指的是[]A.英国提供人民充分的自由B.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C.皇家军队为国民提供安全保障D.大规模国有化政策实施-高三历史
二战后“英国扩大了以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为内容的福利制度;法国按家庭津贴原则,国家为有子女的工人和雇员提供补助,还制定了广泛的社会保险立法,使半数以上的人口生活有了-高一历史
凤凰卫视“铿锵三人行”节目主持人在“解读北欧福利国家的利弊”的谈话中,曾这样描述北欧福利国家的状况:“最穷的和最富的,在交税之前,可以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之后,可以小到-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必须后退,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由国家调节买卖和货币流通,商品交换没有得到丝毫结果,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高一历史
二战后,法国计划指导型经济模式的特征有①计划与市场相结合②国有企业与私人企业共存③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④实行明确的经济发展计划[]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高一历史
撒切尔政府把16家国有企业以不同的形式私有化,这实际上是[]A.凯恩斯主义的体现B.“多市场、少政府”政策的体现C.政府不再过问经济的体现D.对工党经济政策的彻底否定-高一历史
有人以“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面照顾”来形容1948年以来的英国国民。这主要是突出英国是一个福利国家。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确立并完善了社会福利制度。以下对-高三历史
以下各段文字反映了不同时期苏俄(联)的经济政策,按照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开垦荒地是增加粮食—个重要的,而且完全现实的来源,也是最容易做到的和最迅速的办法。”②-高三历史
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A.国家控制一切经济命脉B.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C.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生产D.对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高一历史
苏俄列宁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中国邓小平改革开放被誉为20世纪三大改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质都是生产关系的调整B.罗斯福新政借鉴了计划经济的部分内容C.列宁新-历史
苏俄(联)一位国家领导人曾说:“在一个经济遭到空前破坏的国家里,在一个破产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里,如果没有资本的帮助,要保持无产阶级政权是不可能的。”下列选项对这-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11分)材料一1933年5月12日,(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价格,解决农副产品过剩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和降低牲畜繁-高一历史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在1920—1921年的转折关头,列宁及时指示“要立刻把列车引到另一条轨道上去。”材料二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大事记年代主要内容197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高三历史
下图分别为中国和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图,出现这种变化的共同因素是A.战争的影响B.经济体制改革的影响C.“左”倾思想的影响D.走农业集体化道路的影响-高三历史
“新经济政策”与“新政”的相似点是①都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②中心都是调整工业③国家都以法令和政策干预经济④都通过税收政策解决余粮问题A.①③B.③④C.②③D.②④-高一历史
邓小平曾经评论道:“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结合十一届三中-高一历史
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的最大区别在于A.对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认识B.对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认识C.对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认识D.对工农联盟及农业发展的认识-高二历史
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绝对禁止任何人保存和隐藏粮食。”这一措施实行于()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B.苏俄国内战争时-高一历史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和邓小平理论的相似之处是A.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B.注意利用外资发展社会主义C.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二历史
在饿罗斯长篇小说《切温古尔》中有这样一段话:“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分了土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收走丁,你倒是自己去尝尝这样的土地的滋味吧!”如接上述材料进行情景解读,-高三历史
俄国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设想不必先经过一个旧经济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的时期就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在这一设想下采取的经济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社会-高一历史
租让制理论是列宁在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提出的一种国家资本主义的理论。什么是租让制?列宁说:“租让一这是同先进国家的资本主义的联合”,“这是同先进国家中的先进财政资本的经-高三历史
经济体制创新和调整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动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挫-高一历史
首先从本国国情出发,利用市场来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人物是A.邓小平B.毛泽东C.马克思D.列宁-高二历史
列宁认为:“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20世纪20年代苏俄采取与此观点相吻合的措施是A.推-高三历史
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重大意义在于()①维护了广大人民的利益②巩固了工农联盟③是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探索④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⑤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A.①②③④B.-历史
1921年苏俄实行固定的粮食税,l933年美国政府规定由政府收购剩余农产品。两者的相似之处是()A.消除了阶级矛盾B.调整了工农关系C.制约了农业发展D.适应了当时的国情-高三历史
标志着苏俄社会主义建设开始与具体国情相结合的是()A.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制定出新宪法C.采取新经济政策D.完成“一五”计划-历史
莫斯科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动员令写道:“务使每个被动员者明白,一去前线就能改善生活。其原因有三:第一,在临近前线的产粮地带,士兵有较充足的粮食;第二,运到饥荒省份的粮-高二历史
苏联漫画家摩尔的作品《救命》,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初,一位瘦骨嶙峋的农民,其背后的“麦穗”已经干瘪萎缩。这幅漫画意在表明[]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农民的剥夺,挫伤了农民的-高一历史
1919年8月至1920年8月,苏俄全国征购到二亿二千万普特的粮食,比前一年翻了一番,1925年一年里,苏俄政权共采购到四亿三千三百万普特粮食。这说明[]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经济-高三历史
下图反映了苏俄(苏联)居民因食品短缺而排长队购买的情景,这种情景不可能出现于[]A.1918——1920年B.1921——1924年C.1925——1936年D.1985——1991年-高一历史
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保障了农-高一历史
新年伊始,郎咸平教授对2010年的中国经济做出预测——经济停滞化、通货膨胀化、资产泡沫化。早在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也面临了相似的困境,为此它们采取的重要举措不包括[]A-高三历史
温家宝总理强调:我们要走一条和一些大国不一样的道路,这条道路就是和平崛起的道路。这是中国在总结人类社会发展史,尤其是近代以来大国兴衰的经验教训时作出的理性选择。以-高三历史
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进行政策调整,建立起包括医疗保健、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在内的“福利国家”制度。其主要目的在于[]A、刺激社会消费B、改善劳资关系C、缓-高一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美国占领日本之后,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会见日本天皇时的合影材料二各国经济增长率(%)比较(1)材料一中的图片形象地反映了美日两国的地位,-高三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1965年,美国最大的100家工业公司中,家族控制的占36%,经理控制的占64%。著名的日本松下电器公司为松下幸之助创立,1950年他个人持有43%的股份-历史
题目详情
材料一:
材料二:1965 年,美国最大的100 家工业公司中,家族控制的占36%,经理控制的占64%。著名的日本松下电器公司为松下幸之助创立,1950 年他个人持有43%的股份,到1980年这一比例下降到2.8%。
请回答:
(1)结合材料和当时的社会状况,你从中得到哪些信息?
(2)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说明“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调整是如何反映社会化大生产要求的。
答案
(2)实行国有化。建立国有企业是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方式,用国家力量调节经济,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私人资本生产的盲目性,保证了生产的社会性。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规模的扩大,股票呈现出分散化的趋势。缓和矛盾和大量吸收资金的作用,反映了资本社会化的趋向。战后,发达国家建立的社会福利制度,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福利国家的出现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基本保障,缓和了社会矛盾,也扩大了社会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