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图为我国某地20世纪50年代至2000年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变化状况,读图回答问题。小题1:甲、乙、丙图例代表的土地类型分别是A.耕地、林地、湿地B.林地、耕地、湿地C.林地、湿地-高三地理

题目简介

该图为我国某地20世纪50年代至2000年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变化状况,读图回答问题。小题1:甲、乙、丙图例代表的土地类型分别是A.耕地、林地、湿地B.林地、耕地、湿地C.林地、湿地-高三地理

题目详情

该图为我国某地20世纪50年代至2000年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变化状况,读图回答问题。

小题1:甲、乙、丙图例代表的土地类型分别是
A.耕地、林地、湿地B.林地、耕地、湿地
C.林地、湿地、耕地D.湿地、耕地、林地
小题2:图示区域土地利用的变化最可能导致
A.干旱、洪涝频率增加B.土地石漠化加剧
C.年降水量逐年增加D.水生生物物种增加
小题3:目前有利于促进图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举措是      
A.扩大商品粮基地建设B.推广基塘农业模式
C.大规模实施退耕还林D.有计划地退耕还沼
题型:单选题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答案


小题1:B
小题2:A
小题3:D
本题考查我国的区域农业生产。
小题1:图示三江平原地区在20世纪50年代以丙类土地为主,判断丙类土地资源利用类型为湿地;而2000年丙类土地大面积较少,而乙类土地利用类型大面积扩大,判断乙类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反映该地区50年代以后的长期开垦湿地;而甲类土地利用类型主要分布于山地,判断为林地。
小题2:由于湿地的大面积减少,而导致湿地调节径流量的功能大大减弱,故可能导致旱涝灾害增加。
小题3:针对该地区生态破坏的主要原因,过度开垦湿地,故实施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是退耕还湿。

更多内容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