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24分)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阅读讲话片段,回答问题。片段一50年前,……毛泽东主席和戴高乐将军以超凡的战略眼光,毅然作出中法全-高三历史
(24分)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阅读讲话片段,回答问题。片段一50年前,……毛泽东主席和戴高乐将军以超凡的战略眼光,毅然作出中法全-高三历史
题目简介
(24分)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阅读讲话片段,回答问题。片段一50年前,……毛泽东主席和戴高乐将军以超凡的战略眼光,毅然作出中法全-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24分)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阅读讲话片段,回答问题。
片段一 50年前,……毛泽东主席和戴高乐将军以超凡的战略眼光,毅然作出中法全面建交的历史性决策,在中法之间同时也在中国同西方世界之间打开了相互认知和交往的大门。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法建交的政治背景及对中国的影响。(6分)
片段二 50年来,双边贸易额比建交之初增加500多倍;人员往来从无到有,已经
接近每年200万人次;有5万法国人正在学习汉语,学习法语的中国人数达到10万。
(2)片段二运用了数据说明方法。这些数据反映出哪些信息?(4分)
片段三 中国和法国都是有着独特文明的古老国度。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等中国诸子百家学说至今仍然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义,声名远扬的法国思想家们为全人类提供了宝贵精神财富。进入近现代,两国都经历了民族苦难、战火洗礼和对发展模式的艰辛探索,走出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罡。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诸子百家学说中具有世界性文化意义的内容。(4分)伏尔泰等法国思想家们为人类提供了哪些宝贵精神财富?(4分)
(4)以史实说明片段三中所说近现代史上中法两国的相似经历。(6分)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1)背景:美苏冷战;中苏关系恶化;法国希望摆脱美国对欧洲的控制。(4分)
影响:中法建交有利于促进中国同西方国家的交流与合作。(2分)
(2)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综合国力增强、双边贸易额迅速增长、中法交流频繁等。(4分)
(3)中国:如仁者爱人、和谐共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反对战争、国家统一等。(4分)
法国: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民主与法制等。(4分)
(4)苦难:中国经历鸦片战争、抗日战争等;法国经历一战、二战(沦陷)。(4分)
模式与道路:中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法国—发展“混合经济”。 (2分)
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背景从国际格局、中国、法国在外交上的面临主要问题来分析可归纳出美苏冷战,中苏关系恶化,法国希望摆脱美国对欧洲的控制。第二小问影响从材料中“在中法之间同时也在中国同西方世界之间打开了相互认知和交往的大门”可归纳出中法建交有利于促进中国同西方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2)从材料二中“双边贸易额比建交之初增加500多倍”可得出双边贸易额迅速增长;从“人员往来从无到有,已经接近每年200万人次”可得出中法交流频繁;从“有5万法国人正在学习汉语”,结合所学可得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综合国力增强。
(3)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诸子百家的思想来归纳即可,如仁者爱人、和谐共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反对战争、国家统一等,第二小问结合法国启蒙思想的思想主张来归纳即可,如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民主与法制等。
(4)第一小问苦难结合材料中“进入近现代,两国都经历了民族苦难、战火洗礼和对发展模式的艰辛探索”的信息,联系史实可归纳出中国经历鸦片战争、抗日战争等;法国经历一战、二战;第二小问模式与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法国发展“混合经济”。
上一篇 :
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经历了由以
下一篇 :
二战结束后出现美苏两极格局的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二战”后初期,处于巅峰状态的美国总统杜鲁门宣称:“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的制度”,“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未来的世界格局将取决于我们”。杜鲁门上述言论反映了()A.美国要求在世界-高一历史
二战后期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曾在某次国际会议上划分了对某些国家的战后控制权。此表透露的正确信息是[]A.英国独占世界霸权的愿望B.东欧成为苏联英国战后争夺的-高三历史
“冷战”极大地影响了二战后的世界发展,下面有关“冷战”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美苏在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上的冲突导致了“冷战”的发生。B.“冷战”期间美苏的除军事手段以外的全面对抗-高三历史
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写道:“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与安全事业中的领导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20世纪50年代,体现美国充当这一“领-高三历史
下图为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的一页。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最准确的是[]A.美苏两极完全控制了世界B.世界处在美苏冷战格局之中,但新的力量已经孕育C.北约和华约已经-高三历史
如下图反映的政治形势对世界市场的影响是A.利于世界市场的整合B.引发世界性经济大战C.造成世界市场的分裂D.断绝彼此间经济交往-高二历史
欧洲在国际政治中举足轻重。右图白色部分为某国际组织的欧洲成员国,据此判断该组织是A.1942年的反法西斯联盟B.1946年的联合国C.1949年的北约D.1967年的欧共体-历史
下表为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的一页。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最准确的是1957年3月25日签订《罗马条约》,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另一项条约成立欧洲原子能联营。两个组织都-高三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就相继发生了朝鲜战争、柏林危机、越南战争和古巴导弹危机等一系列国际冲突。其共同背景是()A.亚欧对抗力量失衡B.不结盟运动迅速展开C.美苏“冷战”对峙格-历史
杜鲁门在敦促国会尽早通过马歇尔计划的特别咨文中说:“要使经济复兴获得成功,必须采取某种对付内部和外部侵略的保卫性措施。”此后采取的“保卫性措施”是建立()A.联合国B.欧洲-历史
下图是朝鲜战争中某一阶段的形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①甲所示的区域是“联合国军”和韩国军队的退守区②乙所示的灰色区域被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军控制③丙所示的军事行动使战场-高三历史
“二战”后美国推行的“冷战政策”的基本特征是[]A.组织军事集团但不进行战争B.遏制共产主义但不诉诸武力C.强调合作但不放弃武力D.以军事结盟方式保持资本主义世界的稳定-高一历史
美国加州大学教授肯尼斯·沃兹于1963年撰写了《两极世界的稳定》一文,其文中不可能涉及的史实为A.华沙条约签订B.古巴导弹危机C.东德建柏林墙D.中日邦交正常化-高三历史
美、苏是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两国关系的变化对世界有着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高一历史
下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苏联的漫画《华盛顿的“和平鸽”》,下列关于此漫画寓意的叙述,最确切的是[]A.提醒苏联警惕美国的阴谋B.讽刺美国冷战政策的实质C.揭露美国积极进行军-高三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领域出现了许多重大事件。下列事件排列的正确顺序是()①北约组织成立②欧共体成立③杜鲁门主义实施④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④③①②D.③④②①-高二历史
下列四幅地图所反映的国际局势,与联合国大会决议相关的是-历史
“美国应该做任何她能做的来帮助世界经济的恢复。……我们的政策不是针对任何国家或是教条,而是针对饥饿、贫穷、绝望和骚动。它的目标应该是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复苏,以使得自由-高三历史
(26分)近代以来随着中西文明交流的深入与扩大,欧洲人眼中的中国形象在不断地变化之中。2014年3月下旬习近平主席对欧洲友好访问期间多次发表演讲,向西方世界展示了一个文明-高三历史
下图反映的政治形势对世界市场市场的影响是A.利于世界市场的整合B.引发世界性经济大战C.造成世界市场的分裂D.断绝彼此间经济交往-高三历史
漫画形象反映了二战后的世界格局,这一格局得以长期维持的决定性因素是[]A.第三世界力量弱小B.联合国作用软弱C.美苏力量均势D.多极化逐步发展-高一历史
美国政治家约翰·凯南在《美国外交》一书中指出:二战后美国对苏联实行的政策“必须是一种长期的、耐心而又坚定的、警惕地遏制俄国对外扩张倾向的政策”。下列不能反映出他这种主张-高三历史
“冷战是一个多因素的产物”,影响冷战形成的因素包括①美苏两国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上的差异②美苏双方互感“安全威胁”③英国等欧洲国家推波助澜的作用④二战后雅尔塔体系的瓦解[-高三历史
(14分)冷战结束虽然已经过去20多年,但关于冷战起源的问题依然值得人们深思。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苏联在坚决反对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复活的同时,将其西部边界的-高三历史
有学者提出:从东西方关系的角度来看,“马歇尔计划是走向冷战的最后一步”。该论断的依据是A.使欧洲在美国协助之下恢复发展以抗衡苏联B.该计划将东欧国家排除在外C.标志着美国-高三历史
材料一1943年《星期六晚邮报》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和经济世界秩序安排的设想。具体措施有二:一是组建一个美国在其中起-高三历史
二战后期,在联合国的创立过程中,美国总统罗斯福极力支持中国的原因在于①对苏联政府的强烈要求作出的妥协②认识到美国对中国抗日战争的依赖性③希望中国成为制衡苏联的重要力-历史
有人说:“布雷顿森林体系虽为美元霸权提供了国际制度的平台,但美元霸权地位的真正起步却缘于冷战开始之际的马歇尔计划”。材料表明A.布雷顿森林体系是美元霸主地位起步的标志-高三历史
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高一历史
“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二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政策中,最能直接体现此观点的是[]A.建立经互会B.推行杜鲁门主义C.建立北约组织D.实施马歇尔计划-高三历史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历史地图(或示意图等)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图1北约和华约对峙示意图图2欧洲联盟成员国示意图比较图1和图2,提取两项有关国家、-高三历史
下列德国历史地图的变化体现了A.国家由统一到分裂再到统一B.法德关系由对抗仇视到和解合作C.政体由专制到立宪再到共和D.国际格局由冷战对峙到多极鼎立-高三历史
1946年2月9日,斯大林在莫斯科选民大会上演说道:“由于资本主义的世界经济体系的第一次危机,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由于第二次世界经济危机,发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斯大林-高三历史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贝奈斯领导的民主联盟曾被视为东西方之间可能的桥梁,但在即将举行的大选中会面临失败的共产党人却在1948年2月夺取了政权。从当时的国际-历史
有人认为,尽管“冷战”期间,美苏进行着激烈的意识形态的对抗。但是,“冷战”也包含着强大的稳定因素。其中“强大的稳定因素”主要是[]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第三世界的崛起C.美-高三历史
下图是一幅标题为《最新型美国汽车》的政治漫画。它讽刺了[]A.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对欧洲国家提供贷款B.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美国主宰着世界经济霸权C.二战后初期,美国-高三历史
英国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A、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高一历史
(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造成一种局势,俾使我们和其他国家都能塑造出一种免于威胁的生活方式……我们的胜利乃是战胜那些想把其意-高一历史
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说:“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这里的“合理经济的再生”是指[]A.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B.市场经济的恢-高三历史
肯尼迪曾言:“只有总统的指令才能开火,否则就会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冷战期间,美苏双方的领导人都采取冷静的态度,尽量避免危机的升级,并且保持联络。美苏双方在战争边缘-历史
从“欧共体大事年表”中,可以看出西欧国家()①不断加强经济合作②进一步加强政治上联合③走联合自强的道路A.①②③B.②③C.①③D.①②-高二历史
据《国际条约集》(1948—1949)记载:“为了实现人民民主国家和苏联更广泛的经济合作,会议认为必须由参加会议的各国代表们建立经济互助委员会,……以交流经验、相互给予技术的援助-高三历史
二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这一措施是[]A.推行马歇尔计划B.建-高三历史
“它利用‘冷战’的阴影,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划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这里的“它”是指[]A.马歇尔计划B.布雷顿森林体系C.关贸总协定D.杜鲁门主义-高三历史
日本《选择》月刊近日发表文章声称:“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引发了世界经济危机,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火车头,对中国需求、中国资金的依存使日、美、欧的反共论调失声。对中国来说,-高三历史
以下是美国历史上的一项调查结果:1946年6月,58%的受调查者认为苏联要谋求世界统治地位,1950年11月上升到81%。1948年1月,83%的人主张停止同苏联的贸易,67%的人主张制止苏-高三历史
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1951年提出:“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防务范围应是日本、琉球群岛、中国台湾、菲律宾、澳大利亚这条岛链”。此观点提出的背景是A.美苏冷战B.第一次世界大战C.冷-高三历史
1946年,英国首相艾德礼邀请了一批苏联科学家和工程师到英国访问,并同意给予一批部分源自美国的高级机密军事技术资料,艾德礼此举遭到了部分英国人和美国政府的强烈反对。反-高二历史
据不完全统计,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37年中,先后爆发了87次战争。其中,29次在亚洲,26次在中近东和北非,17次在中、南部非洲,10次在中南美洲,5次在欧洲。对此认识正确的-历史
观察下面漫画,根据漫画我们能得出的认识有A.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B.美国世界霸主地位确立C.国际社会形成两大阵营D.联合国强势干预美苏争霸-高三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24分)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纪念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阅读讲话片段,回答问题。片段一50年前,……毛泽东主席和戴高乐将军以超凡的战略眼光,毅然作出中法全-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片段一 50年前,……毛泽东主席和戴高乐将军以超凡的战略眼光,毅然作出中法全面建交的历史性决策,在中法之间同时也在中国同西方世界之间打开了相互认知和交往的大门。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法建交的政治背景及对中国的影响。(6分)
片段二 50年来,双边贸易额比建交之初增加500多倍;人员往来从无到有,已经
接近每年200万人次;有5万法国人正在学习汉语,学习法语的中国人数达到10万。
(2)片段二运用了数据说明方法。这些数据反映出哪些信息?(4分)
片段三 中国和法国都是有着独特文明的古老国度。老子、孔子、墨子、孟子、庄子等中国诸子百家学说至今仍然具有世界性的文化意义,声名远扬的法国思想家们为全人类提供了宝贵精神财富。进入近现代,两国都经历了民族苦难、战火洗礼和对发展模式的艰辛探索,走出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罡。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诸子百家学说中具有世界性文化意义的内容。(4分)伏尔泰等法国思想家们为人类提供了哪些宝贵精神财富?(4分)
(4)以史实说明片段三中所说近现代史上中法两国的相似经历。(6分)
答案
(1)背景:美苏冷战;中苏关系恶化;法国希望摆脱美国对欧洲的控制。(4分)
影响:中法建交有利于促进中国同西方国家的交流与合作。(2分)
(2)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综合国力增强、双边贸易额迅速增长、中法交流频繁等。(4分)
(3)中国:如仁者爱人、和谐共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反对战争、国家统一等。(4分)
法国: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民主与法制等。(4分)
(4)苦难:中国经历鸦片战争、抗日战争等;法国经历一战、二战(沦陷)。(4分)
模式与道路:中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法国—发展“混合经济”。 (2分)
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背景从国际格局、中国、法国在外交上的面临主要问题来分析可归纳出美苏冷战,中苏关系恶化,法国希望摆脱美国对欧洲的控制。第二小问影响从材料中“在中法之间同时也在中国同西方世界之间打开了相互认知和交往的大门”可归纳出中法建交有利于促进中国同西方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2)从材料二中“双边贸易额比建交之初增加500多倍”可得出双边贸易额迅速增长;从“人员往来从无到有,已经接近每年200万人次”可得出中法交流频繁;从“有5万法国人正在学习汉语”,结合所学可得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综合国力增强。
(3)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诸子百家的思想来归纳即可,如仁者爱人、和谐共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反对战争、国家统一等,第二小问结合法国启蒙思想的思想主张来归纳即可,如天赋人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民主与法制等。
(4)第一小问苦难结合材料中“进入近现代,两国都经历了民族苦难、战火洗礼和对发展模式的艰辛探索”的信息,联系史实可归纳出中国经历鸦片战争、抗日战争等;法国经历一战、二战;第二小问模式与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法国发展“混合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