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注意。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高三历史
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注意。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高三历史
题目简介
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注意。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注意。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应该停止。”你认为这次会议应是
[ ]
A.亚非万隆会议
B.日内瓦会议
C.布雷顿森林会议
D.第26届联大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专项题
答案
B
上一篇 :
“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
下一篇 :
“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张旭小组正在讨论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结题报告,他们提到“亚非会议”、“不结盟运动”、“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等关键词。据此判断,他们的研究课题应该是[]A.亚非拉国家的联盟-高一历史
2005年9月14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联合国成立60周年安理会首脑会议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A.创始国B.非常任理事国C.常任理事国D.观察员-高三历史
1971年10月25日,美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他哀叹,那些表决后欢声雷动的代表们“就是要踢山姆大叔一脚”。-高一历史
20世纪70年代,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不得不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里的“转折”是指[]A、西方国家纷纷同中国建交B、中-高一历史
1965年毛泽东对来访的非洲友人说:“你们有困难,我们也有困难,但你们的困难和我们的不同,我们宁可不修铁路也要帮助你们修建这条铁路。”中国在非洲援建了著名的、被誉为“友谊-高三历史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2010年2月25日在人民大会堂与应邀来访的赞比亚总统班达举行会谈时说,作为非洲国家的好朋友、好伙伴,中国一贯致力于巩固中非友好、加强中非合作。胡主席-高一历史
阅读下图,回答问题:图一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首次首脑会晤图二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合影(1)我国在图一、图二的外交活动中做出了什么贡献?__________________-高一历史
为进一步缓和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中国派代表团参加了旨在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国际会议,并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一会议是[]A.1945年波茨坦会议B.1954年日内瓦会议C.195-高三历史
有世界“史库”之称的美国《时代》周刊有“封面人物特写”栏目,周恩来总理曾经六次登上该封面。下面是其中的四次。图1:上面的小字是“共产主义者周恩来”,下面的小字是:美国的敌人-高一历史
下列各项中最能体现中国在国际社会长期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是[]A.担任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B.在亚非会议上倡导“求同存异”的方针C.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成为世界贸易组-高三历史
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原则得到亚非国家的认同,其中亚非国家的“求同”的内容不包括[]A.保卫和平B.争取民族独立C.发展民族经济D.加入上海经济合作组织-高二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进入1950年代,新中国同苏联和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进行了频繁的体育交流,充分体现了同社会主义国家建立和发展关系,在新中国对外-高三历史
一份美国文件记载:在很机密的基础上,我想请你让你的助理人员起草一份研究材料,对我们在联合国接纳中国问题上将采取什么方针提出建议。我认为,我们没有足够的票数去阻挡。-高三历史
(16分)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高一历史
20世纪70年代初的新中国政治、还未完全走出混乱的阴影,但外交战线却峰回路转捷报频传。下列概括性词语符合这一时期外交成就和特点的是A.“另起炉灶”、“播种友谊”、“政策成熟-高三历史
周恩来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胡锦涛指出:“他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丰富多彩的外交实践、独具一格的外交艺术和外交风格,在国际社会上为党和国家赢得了很高的声誉。”能佐证胡锦-高三历史
材料:“……哪还有个人幸福?哪还有个人安康?谁使我们流浪?谁使我们逃亡?谁使我们国土沦丧?谁要我们民族灭亡?来,来,来!来,来,来!我们休为自己打算,我们休顾个人逃亡。我们应-高三历史
进入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经过战后20多年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毛泽东、周恩来审时度势,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及时对外交工作作出富有远见和胆略的重大决策,采取机动-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高三历史
促使1972年中美两国最高领导人成功会晤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政府预见到21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B、美国人民要求改善同中国关系的呼声高涨C、使美国产品打入中国市场D、美国政府-高三历史
如果用一个主题概括,下列三位中国领导人向美国表明的处理中美关系的原则立场是[]A.一个中国B.三个世界C.一国两制D.四项原则-高三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当1945年8月和平到来时,国民党军队至少是共军的两倍,而且拥有美国在装备和供应方面提供支持的优势,加上美国海军帮助运输,以及美国海军陆战队-高三历史
1971年,周恩来在接见来访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时说:“你们这次来,打开了两国人民友谊的大门。”这反映出当时中美关系解冻的特点是[]A.以民促官B.国际推动C.官方交流D.以官带民-高一历史
阅读图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状况的结论是1969——1978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①中国对外关系出现全新局面②中国外交没有受到“文化大革命”干扰③中美-高一历史
1972年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两国改善关系的共同利益要求是[]A、中国开始对外开放B、应对苏联的威胁C、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D、中国重返联合国-高三历史
20世纪7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有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②中美正式建交③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中日建交[]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高二历史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下列史实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出席日内瓦国际会议C、中美关系开始缓和D、中日建立外交关系-高一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国与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高一历史
1954年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的发言中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它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注意。”这是针对会议讨论的[]A.和平解决朝鲜问题-高三历史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高一历史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决议使用“恢复”一词的原因是①中国是《联合国家宣言》的签字国②中国是《联合国宪章》的签字国-高三历史
1955年中国派出以周恩来总理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出席万隆会议。会议期间,中国提出一项重要原则,得到绝大多数与会国代表的拥护和支持。该原则是[]A.独立自主,和平外交B.和平-高二历史
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其主要促成因素不包括[]A.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B.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C.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D.中国政府长期的外交努力-高三历史
下列事件中,突出说明长期以来美国实行孤立中国政策破产的是[]A、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与合法权利得到恢复B、1955年,亚非国际会议后,中国同更多的亚非国家建交C、-高一历史
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作为新中国的代表,第一次与苏联、美国、英国、法国等国代表出席国际会议,这次国际会议是[]A.开罗会议B.万隆会议C.第一次不结盟会议D.日内瓦会议-高三历史
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有色人种的首届洲际大会”是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第26届联合国大会D.上海APEC会议-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9年11月和1950年1月,周恩来两次致电联合国秘书长赖伊和联大主席罗慕洛,声明“驱蒋纳我”的立场,中国开始了争取恢复联合国代表权的斗争……-高一历史
邓小平说:“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在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大大提高的。”体现这一论断的具体史实有①废除了英美攫取的治外法权②促成了亚非会议取得积极成果③取得了抗美援朝-高三历史
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B-高一历史
下图为漫画《梅开三度》,该漫画最能反映[]A.亚太地区成为整个世界的经济政治中心B.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撼动了两极格局C.世界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D.国际关系中地缘政治完全取代意-高三历史
中国政府评价一次会议时说:“这个会议的召开,反映了最近时期以来在世界的这个地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反映了亚非各国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同时以平等的地位同世-高一历史
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其主要促成因素不包括[]A.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B.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C.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D.中国政府长期的外交努力-高三历史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决议使用“恢复”一词的原因是①中国是《联合国家宣言》的签字国②中国是《联合国宪章》的签字国-高三历史
20世纪70年代,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不得不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里的“转折”是指[]A、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B、中国恢-高一历史
1955年举行的亚非会议,成为亚非两大洲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陈毅同志曾赋诗“准则昭天下,精神重万隆”。对本次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叙述不正确的是[]A.新中国的诞生,推动了亚非-高一历史
20世纪7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的最主要标志是[]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C.以世界大国地位参加日内瓦会议D.中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高一历史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逐步展现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这主要基于[]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中的合法席位B.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国恢复在关贸总协定中-高三历史
“月黑雁飞高,林彪夜遁逃。无需轻骑逐,大火自焚烧。”是时任新中国外交部长乔冠华对“九一三”事件的讽刺。“九一三”事件客观上宣告“文革”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破产,与“文革”时期在-高三历史
“我们亚非国家所需要的是和平和独立,我们并无意于使亚非国家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对立,我们同样需要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建立和平合作的关系。”这段话出自[]A.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高三历史
1971年8月2日,美国国务卿罗杰斯发表“关于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的声明”,指出美国将支持联合国大会上要求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席位的行动。同时,美国将反对任何驱逐“中-高三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注意。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B.日内瓦会议
C.布雷顿森林会议
D.第26届联大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