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20世纪70年代初的新中国政治、还未完全走出混乱的阴影,但外交战线却峰回路转捷报频传。下列概括性词语符合这一时期外交成就和特点的是A.“另起炉灶”、“播种友谊”、“政策成熟-高三历史
20世纪70年代初的新中国政治、还未完全走出混乱的阴影,但外交战线却峰回路转捷报频传。下列概括性词语符合这一时期外交成就和特点的是A.“另起炉灶”、“播种友谊”、“政策成熟-高三历史
题目简介
20世纪70年代初的新中国政治、还未完全走出混乱的阴影,但外交战线却峰回路转捷报频传。下列概括性词语符合这一时期外交成就和特点的是A.“另起炉灶”、“播种友谊”、“政策成熟-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20世纪70年代初的新中国政治、还未完全走出混乱的阴影,但外交战线却峰回路转捷报频传。下列概括性词语符合这一时期外交成就和特点的是
A.“另起炉灶”、“播种友谊”、“政策成熟”
B.“双拳出击”、“举足轻重”、“和而不同”
C.“冰释雪融”、“扫庐请客”、“反对强权”
D.“吐气扬眉”、“跨洋握手”、“三分天下”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D
A是50年代,B是60年代,C是改革开放后的外交特点。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就,“吐气扬眉”指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跨洋握手”指中美邦交正常化,“三分天下”指毛泽东三个世界的划分。
上一篇 :
(16分)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
下一篇 :
周恩来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胡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材料:“……哪还有个人幸福?哪还有个人安康?谁使我们流浪?谁使我们逃亡?谁使我们国土沦丧?谁要我们民族灭亡?来,来,来!来,来,来!我们休为自己打算,我们休顾个人逃亡。我们应-高三历史
进入20世纪70年代,国际形势经过战后20多年的发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毛泽东、周恩来审时度势,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及时对外交工作作出富有远见和胆略的重大决策,采取机动-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高三历史
促使1972年中美两国最高领导人成功会晤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政府预见到21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B、美国人民要求改善同中国关系的呼声高涨C、使美国产品打入中国市场D、美国政府-高三历史
如果用一个主题概括,下列三位中国领导人向美国表明的处理中美关系的原则立场是[]A.一个中国B.三个世界C.一国两制D.四项原则-高三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当1945年8月和平到来时,国民党军队至少是共军的两倍,而且拥有美国在装备和供应方面提供支持的优势,加上美国海军帮助运输,以及美国海军陆战队-高三历史
1971年,周恩来在接见来访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时说:“你们这次来,打开了两国人民友谊的大门。”这反映出当时中美关系解冻的特点是[]A.以民促官B.国际推动C.官方交流D.以官带民-高一历史
阅读图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状况的结论是1969——1978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①中国对外关系出现全新局面②中国外交没有受到“文化大革命”干扰③中美-高一历史
1972年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两国改善关系的共同利益要求是[]A、中国开始对外开放B、应对苏联的威胁C、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D、中国重返联合国-高三历史
20世纪70年代我国取得的外交成就主要有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②中美正式建交③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④中日建交[]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高二历史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下列史实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出席日内瓦国际会议C、中美关系开始缓和D、中日建立外交关系-高一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国与国相互依存日益紧密,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高一历史
1954年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的发言中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它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注意。”这是针对会议讨论的[]A.和平解决朝鲜问题-高三历史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高一历史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决议使用“恢复”一词的原因是①中国是《联合国家宣言》的签字国②中国是《联合国宪章》的签字国-高三历史
1955年中国派出以周恩来总理为团长的中国代表团出席万隆会议。会议期间,中国提出一项重要原则,得到绝大多数与会国代表的拥护和支持。该原则是[]A.独立自主,和平外交B.和平-高二历史
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其主要促成因素不包括[]A.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B.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C.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D.中国政府长期的外交努力-高三历史
下列事件中,突出说明长期以来美国实行孤立中国政策破产的是[]A、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与合法权利得到恢复B、1955年,亚非国际会议后,中国同更多的亚非国家建交C、-高一历史
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作为新中国的代表,第一次与苏联、美国、英国、法国等国代表出席国际会议,这次国际会议是[]A.开罗会议B.万隆会议C.第一次不结盟会议D.日内瓦会议-高三历史
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有色人种的首届洲际大会”是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第26届联合国大会D.上海APEC会议-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49年11月和1950年1月,周恩来两次致电联合国秘书长赖伊和联大主席罗慕洛,声明“驱蒋纳我”的立场,中国开始了争取恢复联合国代表权的斗争……-高一历史
邓小平说:“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在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大大提高的。”体现这一论断的具体史实有①废除了英美攫取的治外法权②促成了亚非会议取得积极成果③取得了抗美援朝-高三历史
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B-高一历史
下图为漫画《梅开三度》,该漫画最能反映[]A.亚太地区成为整个世界的经济政治中心B.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撼动了两极格局C.世界形势总体上趋向缓和D.国际关系中地缘政治完全取代意-高三历史
中国政府评价一次会议时说:“这个会议的召开,反映了最近时期以来在世界的这个地区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也反映了亚非各国要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同时以平等的地位同世-高一历史
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其主要促成因素不包括[]A.中美建立正式外交关系B.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C.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D.中国政府长期的外交努力-高三历史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利……”决议使用“恢复”一词的原因是①中国是《联合国家宣言》的签字国②中国是《联合国宪章》的签字国-高三历史
20世纪70年代,美国驻联合国大使不得不承认:“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集团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里的“转折”是指[]A、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B、中国恢-高一历史
1955年举行的亚非会议,成为亚非两大洲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陈毅同志曾赋诗“准则昭天下,精神重万隆”。对本次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叙述不正确的是[]A.新中国的诞生,推动了亚非-高一历史
20世纪7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的最主要标志是[]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C.以世界大国地位参加日内瓦会议D.中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高一历史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在国际舞台上逐步展现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这主要基于[]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中的合法席位B.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国恢复在关贸总协定中-高三历史
“月黑雁飞高,林彪夜遁逃。无需轻骑逐,大火自焚烧。”是时任新中国外交部长乔冠华对“九一三”事件的讽刺。“九一三”事件客观上宣告“文革”在理论和实践上的破产,与“文革”时期在-高三历史
“我们亚非国家所需要的是和平和独立,我们并无意于使亚非国家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对立,我们同样需要同其他地区的国家建立和平合作的关系。”这段话出自[]A.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高三历史
1971年8月2日,美国国务卿罗杰斯发表“关于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的声明”,指出美国将支持联合国大会上要求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席位的行动。同时,美国将反对任何驱逐“中-高三历史
“那些希望从后门接纳伟大的中国人民的人失败了,中国在要求恢复它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时,选择了从前门进来”,这表明[]A.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将会越来越重要B.新中国挫败-高三历史
第三世界以独立的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的标志是[]A.亚非国际会议的召开B.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高一历史
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周恩来改变万隆会议航向,主要是因为[]A.提出-高一历史
读“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之支持票数增长示意图”(见图5),对这一增长结果解读错误的是图5[]A.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B.亚非拉国家在国际事务-高三历史
1971年10月25日,美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望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他哀叹那些表决后欢声雷动的代表们“就是在踢山姆大叔一脚”。布-高一历史
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上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对于目前正在她的邻邦进行的战争和战争扩大的危险,不能不加以密切的关注。中国人民认为:朝鲜战争停止了,现在,印度支那战争同样-高三历史
在获得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后,中国海军于2008年12月26日从海南三亚起航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这是中国海军自15世纪郑和下西洋以来的首次远征,具有划时代意义。这-高三历史
1955年举行的亚非会议是亚非两大洲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陈毅同志曾赋诗“准则昭天下,精神重万隆”。下列对本次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叙述不正确的是[]A.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高三历史
1971年10月,美国代表布什说:“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反西方国家在美国威信动摇时第一次击败了美国。”这里“击败美国”的事件是指[]A.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取得胜利B.中日关-高三历史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教科书里的西方人,侵略者、压迫者的形象居多;八十年代,比较友善的形象明显增多。这一转变A.折射出中国外交形势开始趋向缓和B.表明中国对两方价值-高一历史
下图为2005年4月,胡锦涛主席应邀出席亚非峰会并与各国领导人合影。这次亚非峰会的前身是[]A.巴黎和会B.旧金山制宪会议C.万隆会议D.不结盟运动-高三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中非第一次建交高潮开始于[]A.过渡时期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文革”时期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高一历史
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得以恢复的主要国际因素是[]A.不结盟运动兴起B.中苏的盟友关系C.发展中国家支持D.中美关系正常化-高三历史
中国代表团在1954年的日内瓦国际会议上发挥了积极的重大作用,主要体现在[]A.在会议陷入僵局时提出了双方都能接受的合理化建议B.起草了会议的一系列重要文件C.始终主持会议,-高一历史
2011年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40周年。在谈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时,毛泽东曾风趣地说“是黑人兄弟把中国抬进来的”。这段话最能说明的是[]A.广大发展中国家取得独-高一历史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说明上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20世纪70年代初的新中国政治、还未完全走出混乱的阴影,但外交战线却峰回路转捷报频传。下列概括性词语符合这一时期外交成就和特点的是A.“另起炉灶”、“播种友谊”、“政策成熟-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