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2008年5月29日,广东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动员和部署全省进一步推进“双转移”工作,促进广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材料一:“双转移”具体是指-地理
.2008年5月29日,广东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动员和部署全省进一步推进“双转移”工作,促进广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材料一:“双转移”具体是指-地理
题目简介
.2008年5月29日,广东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动员和部署全省进一步推进“双转移”工作,促进广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材料一:“双转移”具体是指-地理
题目详情
.2008年5月29日,广东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动员和部署全省进一步推进“双转移”工作,促进广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材料一:“双转移”具体是指珠三角的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图中箭头①);而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劳动力,一方面向当地二、三产业转移(图中箭头③),另一方面其中的一些较高素质劳动力,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图中箭头②)。
材料二:工业化发展阶段判别标准
+
工业化前
工业化初期
工业化中期
工业化后期
后工业化时期
人均GDP($)
260~728
728~1456
1456~5460
5460~13104
13104以上
非农产业产值
比重(%)
50以下
50~70
70~87
87~98
下降
指标
山区
两翼
珠江三角洲
全省
人均GDP($)
1054
1249
5594
2381
非农产业产值比重(%)
72.66
80.33
96.22
92.24
注:2004年数据,根据2005年《广东统计年鉴》
材料三:1998—2004年广东省工业三大类支柱产业结构变化情况统计表。
行业名称
增加值构成(%)
1998年
2001年
2004年
新兴产业:电子、电气、机械、石化
35.4
40.1
41.1
传统产业: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建材
23.8
20.6
15.24
潜力产业:森林造纸、医药、汽车
2.0
4.6
6.65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广东省大致处于工业化
阶段,珠江三角洲处于工业化
阶段。广东省内的工业化发展存在明显的
。
(2)简述广东省1998—2004年三大类支柱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
(3)目前,珠三角移出的产业主要是
密集型产业。造成这类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有
(填正确项字母)。
A.工资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
B.建设用地紧张,土地成本上升
C.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的推动
D.资源、能源供应紧张的局面得到缓解
E.本地产业升级的需要 F.其他地区具有市场、技术方面的优势
(4)简述“双转移”对粤东、粤西、粤北欠发达地区的影响。
题型:综合读图题
难度:偏易
来源:不详
答案
(1)中期;后期;地区差异(2)新兴产业和潜力产业在增加值构成中比重上升;传统产业在增加值构成中比重下降;新兴产业始终居于主导地位(3)劳动; ABCE (4)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化;促进地区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为当地带来更多的发展资金和技术;可能带来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
(1)人均GDP广东省为2381$,珠江三角洲为5594$,参照工业化发展阶段判别标准:人均GDP在1456~5460$之间为工业化中期,人均GDP在5460~13104$之间为工业化后期。(2)~(4)考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影响。
上一篇 :
结合下列材料及图,回答下列问题
下一篇 :
下面几种区域城市化典型模式中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示地区是我国仅次于___________________地区的城市密集区,该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有利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黄河三角洲略图和珠江三角洲略图。材料二长三角扼据长江入海口,以上海为中心、南京和杭州为两翼,区域内经济发达、人口城市密集,高校众多,-高二地理
2011年3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读图(成渝经济区部分地区略图),完成下列各题。小题1:下列关于成渝经济区部分铁路的叙述,正确的是A.A-高三地理
衡量区域发展水平,常用的指标有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②人均国民收入③对外贸易总额④三大产业产值比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高二地理
-地理
读下表,回答: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三次产业比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元)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①5408.81.647.451.040627②11674.48.850.241.014908③4
下图是甲~戊5个国家三个产业就业人口结构的等边三角形图。据图回答1~3题。小题1:城市化程度最低的国家是A.甲B.乙C.丙D.丁小题2:工业化程度最高的国家是A.丁B.乙C.丙D.戊小题-高二地理
阅读图及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我国第三大岛——崇明岛形成至今,虽然“身体”在不断“长大”,但在上海的经济地位却一直“长不大”。截止2004年底,崇明农业人口占全县人口的75%-地理
下图中铁路Ⅰ沿线地区的经济比较发达。铁路Ⅱ沿线地区经济欠发达,当地人民传统上以从事第一产业为主。A城市是一个矿业城市。(1)A城市在工业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哪些主要问题?_-高三地理
目前,珠洲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出现一系列问题的原因有①产业基础薄弱②市场腹地范围较小③城市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管理④城市建设相对落后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高二地理
下面左图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岛屿城市扩展过程及海岸线变化图,图中阴影表示建成区范围;右图是建成区占该岛各高程土地面积比例变化图。读图回答1~3题。1.该岛的地势特点是[]A.-高三地理
北海、钦州、防城港是北部湾经济区重要的港口城市。根据下列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关于三城市2000-2004年的三次产业产值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北海市第一产业产-高二地理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动力是A.外来投资B.个体私营企业发展C.乡镇企业发展D.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建立-高二地理
城市群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群内城市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图3示意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的产业链分工体系。完成以下1—2题。1.城市群中,中心城市的优势产业处于产业链中的位置-高三地理
-地理
比较两个工业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为________国的________工业区;乙为我国最具实力的________工业基地,C为________铁矿(城市)。(2)两个工业区发展重工业的共同
读“武汉地区位置示意图”回答问题。(1)武汉市地处我国地势的第______级阶梯,属我国的_______(东部、中部、西部)经济地带,是_______江和_______江的汇合处;另外,这里又有我-高
近年来引起人们关注的“用工荒”现象,预计在2012年仍将表现得十分突出,我国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已展开争抢民工的激烈竞争。阅读漫画,回答1-2题。1.与漫画所示现象的形成相-高三地理
珠江三角洲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后工业化与城市化较快的关键性条件是[]A、国际经济环境B、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C、良好的区位条件D、全国最大的桥乡-高二地理
读图及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11年春节刚过,有媒体报道,超过90%的受访珠三角企业表示存在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东部沿海地区不少企业不惜千里迢迢跑到中西部去招工。却仍-高三地理
-地理
新华网2008年12月2日电:占地2000亩,投资超过37亿元的武汉国家稻米交易中心近日落户武汉新洲阳逻经济开发区。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小题1:根据图分析,阳逻经济开发区最突出的-高三地理
(15分)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浙江省农村土地利用构成变化表材料二:浙江省产业集群状况十分典型。全省从专业化类型看,主要有绍兴的轻纺产业群、海宁的皮革产业群、-高二地理
关于20世纪90年代以前,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城市规划是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B、推动珠江三角洲改革开放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动力是交通条件的改-高二地理
调查研究:如何应对产业高成本下面为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搜集的一些材料,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课题研究。材料一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充分利用自身的条件,大力引进外资,-地理
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1:随着环渤海经济圈的崛起,黄河经济带的振兴,2000年到2006年山东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口从1286万增加到1870.3万。近年来山东已成为中国经济最发-高一地理
读我国两个三角洲图(下图),并回答下列问题。(1)比较分析两区域工业发展的区位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红三角”经济圈包括江西赣州、广东韶关、湖南郴州的8万平方千米土地。由于三市都属于红色砂砾岩山区,同时也是革命老区,故被称为“红三角”地区。读下图,回答下题。小题1:图-地理
读“我国乡镇企业三种发展模式的源地图”,回答1—2题。1、A地城市采用“内涵式”城市化扩展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A.城-高三地理
读浙江省西部某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图4一18(1)该地粮食作物主要是________,经济作物主要是________,该地种植上述农作物有利的气候条件是________。-地理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局部地区图(下图)”材料二:“乙省粮食产量、耕地面积变化图(下图)”材料三:2005年甲、乙两省部分社会经济数据比较(1)我国骨干铁路的“一横-高三地理
近20年来,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据此完成1~3题。1、下列关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与城市-高一地理
材料一城西幼儿园成立于2009年7月,是瑞昌市规模最大的市级示范园,也是该市最早在全园开展蒙台梭利(意大利幼儿教育学家)教育的幼儿园。她位于环境优美的水木京华小区内,园-高三地理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完善和发展,目前我国逐步形成了三大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和环渤海城市群,其中珠江三角城市群以大珠江为核心,包括广州、深圳为龙-地理
分析珠江三角洲经济区产业发展特点与条件的有关图文资料,并回答问题。(11分)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简称珠三角)通过大量引进外资、外企,从一个工业基础薄弱的地区-高二地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呼伦贝尔大草原被誉为"中国最美的草原",如今,地下丰富的矿产成了呼伦贝尔大草原财富的重要来源。草原牧区究竟该不该工业化,业界争论不-高三地理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近年来,中国汽车工业获得快速发展。2010年,中国已是世界最大汽车生产国和最大汽车销售市场,汽车保有量达到7400万辆;全国汽车行业共有整车生-高三地理
读广东省工农业发展的有关材料,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是我国商品粮的生产大省,目前却成为我国粮食输入地区之一。现在以珠江三角洲为中心,形成荔-地理
读珠江三角洲图,回答下列问题。图4一13(1)近两年,该区域出现了所谓的“民工荒”,关于其产生原因及应对措施的叙述,正确的是(多选)A.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长期实施,我国劳动力-地理
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后劲日显不足,而且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据此完成5、6题。小题1:关于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过程出现的问题描述不正确的-地理
江苏是我国城市化发展较快的省区之一,请根据下图,回答1—3题。1、在江苏省内,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是[]A.北部地区B.中部地区C.南部地区D.北部和中部地区2、下图是我国四个-高一地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比例不断下降。下图为部分省级行政区国有企业总产值的比例(1990年)及其变化(1990—1997年)图,读图回答1~2题。1.下列国有企业发-高三地理
挪威、瑞典和芬兰三国森林覆盖率高,资源环境独特,经济发展水平高。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挪威、瑞典和芬兰地理位置及重要矿产分布示意图材料二芬兰-高三地理
读两个三角洲图,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并回答下列问题。(1)城市名称: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D____
由西向东,分别位于西中东部经济地带的城市是()A.乌鲁木齐、西安、郑州B.成都、武汉、南昌C.沈阳、太原、西安D.昆明、长沙、福州-高二地理
某市位于内蒙古西南部,自然资源丰富,以羊(羊毛和羊绒制品)、煤(煤炭)、土(稀土)、气(天然气)著称。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下图为1990年—2005年-高三地理
下图分别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图,读图并回答问题。(28分)(l)简析两经济区发展经济共同的区位优势。(6分)(2)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化水平较高,是-地理
分析有关城市化及产业结构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从各国城市化的实践出发,现代城市化新概念是指人类社会活动及生产要素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的过程,即包含人口城市化和-高三地理
20世纪80年代,香港的印刷业发展很快,印刷能力曾占全球印刷市场的6%。由于加拿大等国纸张出口量减少,香港将部分印刷厂向广东省迁移。到2004年,珠江三角洲地区(包括香港、-地理
读“珠江三角洲工业总产值增长图”,回答题13.以下属于阶段Ⅰ工业发展特点的是()A.建立了大批日用消费品加工工厂B.外商的投资规模相对较大C.工业附加值增长较快D.成为我国最大电-地理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2008年5月29日,广东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推进产业转移和劳动力转移的决定》,动员和部署全省进一步推进“双转移”工作,促进广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材料一:“双转移”具体是指-地理
题目详情
材料一:“双转移”具体是指珠三角的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图中箭头①);而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劳动力,一方面向当地二、三产业转移(图中箭头③),另一方面其中的一些较高素质劳动力,向发达的珠三角地区转移(图中箭头②)。
材料二:工业化发展阶段判别标准
比重(%)
注:2004年数据,根据2005年《广东统计年鉴》
材料三:1998—2004年广东省工业三大类支柱产业结构变化情况统计表。
(1)广东省大致处于工业化 阶段,珠江三角洲处于工业化 阶段。广东省内的工业化发展存在明显的 。
(2)简述广东省1998—2004年三大类支柱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
(3)目前,珠三角移出的产业主要是 密集型产业。造成这类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有 (填正确项字母)。
(4)简述“双转移”对粤东、粤西、粤北欠发达地区的影响。
答案
(1)中期;后期;地区差异(2)新兴产业和潜力产业在增加值构成中比重上升;传统产业在增加值构成中比重下降;新兴产业始终居于主导地位(3)劳动; ABCE (4)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化;促进地区间经济、文化的交流,为当地带来更多的发展资金和技术;可能带来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
(1)人均GDP广东省为2381$,珠江三角洲为5594$,参照工业化发展阶段判别标准:人均GDP在1456~5460$之间为工业化中期,人均GDP在5460~13104$之间为工业化后期。(2)~(4)考查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原因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