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下列物质不属于“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报道的是()A.二氧化氮B.二氧化硫C.可吸入颗粒物D.二氧化碳-高一化学
下列物质不属于“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报道的是()A.二氧化氮B.二氧化硫C.可吸入颗粒物D.二氧化碳-高一化学
题目简介
下列物质不属于“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报道的是()A.二氧化氮B.二氧化硫C.可吸入颗粒物D.二氧化碳-高一化学
题目详情
下列物质不属于“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报道的是( )
A.二氧化氮
B.二氧化硫
C.可吸入颗粒物
D.二氧化碳
题型:单选题
难度:偏易
来源:不详
答案
D
试题分析:二氧化碳不是大气污染物,没有列入“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报道,其余都是大气污染物,属于“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报道的,答案选D。
点评:该题是常识性知识的考查,试题贴近生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该题难度不大,学生记住即可。
上一篇 :
已知数列中,且()。(1)求,的值;(2)设,是否
下一篇 :
从节约原料和防止环境污染因素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化学与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O2属于大气污染物B.酸雨是pH小于7的雨水C.CO2、NO2或SO2都会导致酸雨的形成D.大雾是一种胶体,能发生丁达尔效应-高一化学
(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数列{an}前n项和为Sn,(p–1)Sn=p2–an,n∈N*,p>0且p≠1,数列{bn}满足bn=2logpan.(Ⅰ)若p=,设数列的前n项和为Tn
)(本题满分14分)设等差数列{an}的首项a1为a,前n项和为Sn.(Ⅰ)若S1,S2,S4成等比数列,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Ⅱ)证明:n∈N*,Sn,Sn+1,Sn+2不构成等比数列.-高三
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汽车排出大量尾气B.自然界中硫化物分解C.工业上大量燃烧含硫燃料D.可燃冰燃烧-高一化学
水污染中危害最大的是A.重金属B.有机物C.酸碱D.钙镁离子-高二化学
若数列满足,则该数列的前2011项的乘积=。-高三数学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与空气中的SO2接触时,SO2会部分转化为SO3。则“PM2.5”的颗粒物在酸雨形成过程中主要的作用是下列的A.还原作用B.氧化-高一化学
1953年日本水俣湾发生了一起重大的中毒事件,造成人畜大量死亡。科学家分析发现,水俣湾鱼体内甲基汞的含量比周围水体内的甲基汞含量高3000倍,那么甲基汞进入鱼体内的主要方-高二化学
下图表示的垃圾若随意丢弃,会造成环境污染,这种污染通常称为A.植物营养物质污染B.白色污染C.固体废弃物污染D.水华-高二化学
下图的文字已模糊不清,从图中可以看出它表示的是A.可回收物B.可堆肥垃圾C.可燃垃圾D.有害垃圾-高二化学
.(本题满分16分)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为,公差为b,等比数列的首项为b,公比为a(其中a,b均为正整数)。(I)若,求数列的通项公式;(II)对于(1)中的数列,对任意在之间插入个2,-高三数学
(本小题满分14分)设数列满足:,(1)求,;(Ⅱ)令,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已知,求证:.-高三数学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当前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包含的物质的是A.二氧化氮B.二氧化碳C.二氧化硫D.一氧化碳-高二化学
在数列中,(1)设,证明:数列是等差数列。(2)求数列的前项和。-高二数学
下列四种垃圾处理方法中,较为合理的是()A.堆积B.填理C.分类回收D.焚烧-高二化学
垃圾分类有利于资源回收利用。下列垃圾归类不合理的是-化学
环保部门测定某气体样品中一氧化碳的含量,其方法和实验步骤如下:(1)将2.000L的气体样品通过盛有I2O5固体的加热管,发生的反应为:5CO+I2O55CO2+I2。(2)将所产生的碘升华,并-化学
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下列措施不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是A.加快化石燃料的开采与使用B.研发易降解的生物农药C.推广使用节能环保材料D.应用高效洁净的-高二化学
下列措施中不利于控制CO2排放的是A.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提高核电在电力生产中的份额B.积极开发利用氢能源、太阳能、地热能和潮汐能等新能源C.鼓励家庭购买轿车,适当限制公-高二化学
汽车尾气中所含污染物除碳氢化合物、可吸入颗粒物、一氧化碳外,还主要含有A.氮气B.硫化氢C.硫氧化物D.氮氧化物-高二化学
(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为等比数列,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1)求的通项公式;(2)设,求-高三数学
已知数列,若点在经过点(5,3)的定直线上,则数列的前9项和=()A.9B.10C.18D.27-高三数学
已知数列满足:,其中为数列的前项和.(1)试求数列的通项公式;(2)设,数列的前项和为,求证-高三数学
已知数列,定义其平均数是,.(Ⅰ)若数列的平均数,求;(Ⅱ)若数列是首项为1,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其平均数为,求证:.-高三数学
以下非金属氧化物与其引起的环境问题及主要来源对应正确的是氧化物环境问题主要来源ACO2酸雨化石燃料的燃烧BSO2温室效应汽车尾气的排放CNO2光化学烟雾工厂废气的排放DCOCO中-高一化学
下列气体排放到大气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A.NO2B.SO2C.N2D.Cl2-高一化学
2012年3月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新纳入的强制监测指标是A.PM2.5B.NOxC.SO2D.可吸入颗粒物-高一化学
下列广告语在科学上没有错误的是A.这种饮料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B.这种口服液含丰富的氮、磷、锌等微量元素C.这种“神奇液体”加入水中,可以“以水代油”作发动机的燃料D.没有水就-化学
当今世界三大环境问题是酸雨、臭氧层空洞和温室效应,其中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向空气中大量排放了有害气体,它们主要是A.CH4和COB.SO2和COC.CO和CO2D.SO2和NO2-高二化学
(10分)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改善水质,化学工作者大有作为。请回答:(1)向源水中加入明矾做混凝剂,可以使水中的悬浮颗粒物沉降。这一过程发生了(填“化学”或“物理”或“既有-高二化学
已知数列,满足,则▲.-高三数学
(本题满分12分)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且(1)求通项公式;(2)求数列的前项和-高三数学
对一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进行如下操作:第一步,将它分割成3×3方格,接着用中心和四个角的5个小正方形,构成如图①所示的几何图形,其面积S1=;第二步,将图①的5个小正方形中的每-高三数学
(本小题满分13分)在数列{an}中,a1=2,点(an,an+1)(n∈N*)在直线y=2x上.(Ⅰ)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Ⅱ)若bn=log2an,求数列的前n项和Tn.-高三数学
在数列{an}中,a1=1,当n≥2时,an,Sn,Sn-成等比数列.(1)求a2,a3,a4,并推出an的表达式;(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所得的结论;(3)求数列{an}前n项的和.-高二数学
定义函数,其中表示不超过的最大整数,当时,设函数的值域为集合,记中的元素个数为,则使为最小时的是(▲)A.7B.9C.10D.13-高三数学
..(本题满分18分)本题共有3个小题,第1小题满分4分,第2小题满分6分,第3小题满分8分。设函数,数列满足。⑴求数列的通项公式;⑵设,若对恒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⑶是否存在-高三数学
防治酸雨是一项综合性工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研究开发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B.对含硫燃料预先进行脱硫处理C.加强国际间合作,以减少酸雨的产生D.将烟囱建得更高些,避免S-高二化学
大气或饮水被污染时,可能引起人的牙齿、骨骼变得疏松的元素是A.硫B.氟C.氯D.碘-高二化学
(本小题满分14分)已知数列满足:,(其中为自然对数的底数).(1)求数列的通项;(2)设,,求证:,.-高三数学
.(本小题满分16分)数列中,,,且.(1)求及的通项公式;(2)设是中的任意一项,是否存在,使成等比数列?如存在,试分别写出和关于的一个表达式,并给出证明;(3)证明:对一切,-高三数学
、若等差数列的首项为,公差为,前项的和为,则数列为等差数列,且通项为。类似地,请完成下列命题: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的首项为,公比为,前项的积为,则数列。-高三数学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垃圾处理常用的方法是卫生填埋、堆肥和焚烧B.将垃圾分类并回收是处理的发展方向C.填埋垃圾不需要治理,只需深埋即可D.垃圾是污染物,不会产生二次污染-高二化学
下列有关“白色污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白色污染主要是由白色材料的废弃物造成的B.白色污染仅影响环境卫生,其他没有危害C.治理白色污染主要应从减少使用、加强回收和再利用开-高二化学
下列情况会造成水污染的是A.工业废水、废物的任意排放B.农业上大量施用农药和化肥C.用第四代广谱杀菌消毒剂的ClO2对水进行消毒杀菌D.生活中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并把污水随意-高二化学
大气层外的臭氧层的主要作用是A.吸收CO2B.分解补充O2C.吸收红外线D.吸收紫外线-高二化学
已知数列的前项和,则-高三数学
在数列中,,为数列的前项和且,则;-高三数学
导致下列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与排放SO2有关的是()A.酸雨B.赤潮C.臭氧层空洞D.温室效应-高一化学
(本题满分14分)在数列中,为其前项和,满足.(I)若,求数列的通项公式;(II)若数列为公比不为1的等比数列,求.-高三数学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下列物质不属于“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报道的是()A.二氧化氮B.二氧化硫C.可吸入颗粒物D.二氧化碳-高一化学
题目详情
答案
试题分析:二氧化碳不是大气污染物,没有列入“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报道,其余都是大气污染物,属于“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报道的,答案选D。
点评:该题是常识性知识的考查,试题贴近生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该题难度不大,学生记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