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6分)。材料一美国著名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所著的《全球通史》中写到: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高二历史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6分)。材料一美国著名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所著的《全球通史》中写到: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高二历史
题目简介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6分)。材料一美国著名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所著的《全球通史》中写到: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高二历史
题目详情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美国著名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所著的《全球通史》中写到: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革命。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封建领主制,创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二 1998年,吉林省四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80%以上的农村采取了海选方式提名初步候选人。还有的地方实行一次性投票选举,在选举中获得法定的当选票数时,即为正式当选。
(1)“第一次大革命”是指什么?(2分)指出其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4分)
(2)推动“第二次大革命”到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6分)简要说明这次“大革命”后建立的民主共和国与以往封建王朝的主要不同。(3分)
(3)“第三次大革命”后,新中国在建立民主国家的过程中创立了哪些基本的政治制度?(6分)
(4)材料二反映了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有何新的发展?(2分)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指出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3分)
题型:综合题
难度:偏易
来源:不详
答案
(1)秦始皇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2分)(开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促进了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经济因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阶级因素: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
政治因素:民族危机的加深,革命形势逐渐高涨。
思想因素:救亡图存意识的增强;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不同: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规定主权在民;采用三权分立制度。(3分)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6分,每点2分)
(4)新发展:确立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推进农村民主制度建设。(2分)
成就:平反冤假错案;民主制度得到重建和完善;法律建设走向健全。(3分)
略
上一篇 :
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是我国古代统
下一篇 :
判断题:秦朝在中央设置丞相、御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秦朝时期,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的是()A.太尉B.御史大夫C.丞相D.郡守-高一历史
以下关于郡县制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是对分封制的继承②是对分封制的否定出新③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世袭的重要标志④郡县名称在历代变化都很大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高一历史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是第一次转型,下列选项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A.由“公天下-高三历史
秦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A.选拔和考察官吏制度B.法律严苛细密C.三公九卿制D.权力的高度集中-高一历史
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以下各项不-高三历史
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是A.分封制的实行B.察举制的实行C.郡县制的实行D.科举制的实行-高一历史
(16分)民主政治和法律制度是人类政治文明的核心成果。古往今来,一个个法律和民主政治文献搭建起人类前进的阶梯。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夏、商、西周时期-高二历史
古往今来,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性。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高二历史
(14分)中国古代“明法度,定律令,皆自始皇起”;近代以来,“法制是政治文明最坚实的基础,是让法律成为治理国家最高权威的手段”。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1)秦朝统一全国-高一历史
秦王赢政为了统一全国,采取了先弱后强的策略,其最先灭掉的诸侯国是A.楚国B.韩国C.赵国D.齐国-高二历史
下图是秦始皇发给驻阳陵将领的铜铸虎符。虎符中分为二,有十二字铭文:“甲兵之符,右才皇帝,左才阳陵”。调发军队,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方才生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皇帝总-高一历史
文明指社会的一种进步过程,一种进化所达到的状态,一种发展趋势。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共19分)图铁犁铧图牛尊(1)春秋战国时期是早期中华文明发展的一个高峰-高三历史
秦《峄山刻石》云“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功战日作,流血于野。”秦始皇为使“兵不复起”所采取的重大举措是()A.制定严密的秦法B.推行郡县制C.实行皇帝制度D.实行分封制-高三历史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是A.收回王国官吏任免权B.恩泽王国的亲族C.削夺王国封地和权力D.削弱王国势力-高一历史
关于三公九卿的说法,错误的是A.左、右丞相代表皇帝决定国家大事B.御使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监察百官C.太尉辅佐皇帝管理军务D.九卿分管皇家和国家的各种事务-高一历史
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其基本内容包括①皇权至上②“家天下”的皇位世袭制③三省六部制④实行郡国并行制度A.①②③B.①③C.①②D.①②④-高一历史
史学家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发掘了1100多枚秦代竹简。墓主生前任县令,竹简上是他抄录的有关刑事、经济、民事和官吏管理的法律文书,这是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从中可以得到的有关-高三历史
秦朝中央执政机构中负责监察官员是[]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郡守-高一历史
福建在秦朝和元朝分别由闽中郡和江浙行省管辖。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两者的设置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②两者的最高行政长官都不能世袭③两者的设置都受到董仲舒“大一统”思想的影响-高二历史
秦始皇的下列活动中,客观上具有积极意义的是①修阿房宫②筑骊山墓③筑长城④开灵渠⑤修驰道()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⑤C.③④⑤D.③④-高二历史
有学者把先秦到秦汉的历史列为“方国一王国一帝国”(“方国”就是活动在一定区域,以血缘为纽带牢固的部落集团)。这一变化反映的主要问题是A.最高统治者开始建立皇帝制B.周边王朝-高三历史
秦朝实现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是通过A.皇帝制度B.中央官制C.郡县制度D.王位世袭制-高一历史
中国古代历史上,君权与相权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下列选项中,体现封建君主直接削弱宰相权力的措施有①秦朝设置御史大夫②唐朝实行三省制③元朝实施行省制④明朝设立内阁A.①②③④B-高三历史
汉承秦制,但与秦朝相比汉初政令施行的特点是()A.急切苛刻B.宽简疏缓C.优柔寡断D.急功近利-高二历史
下图反映的历史信息正确的有:①展现了2000多年前秦军的磅礴气势②表现了秦始皇横扫六国,统一全国的恢弘气势③体现秦朝高超的制陶雕塑水平④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秦始皇的暴政A.①②③-高二历史
(15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明代废除丞相以前的著名丞相及其权力时期代表人物拥有的权力秦国吕不韦秦王以“仲父”相称,掌握国家大权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国家大权-高一历史
柳宗元在《封建论》一文中说:“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他得出“有叛人而无叛吏”的认识,是由()A.分封制的确立B.郡县制的确立C.宗-高二历史
秦朝设立的中央官职中,负责军事的是()A.丞相B.太尉C.御史大夫D.郎中令-高一历史
(19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材料一:《汉书》“秦遂并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这表明秦朝将新创的制度推向全国。材料二:中华民国-高二历史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政治制度,必然得自根自生。纵使有些可以从国外移来,也必然先与其本国传统有一番融合铸造,方能真实发生相当的作用。……其实中国历史上-高二历史
(38分)国家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其演变历程与丰富内涵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高三历史
古代东西方文明特征看图分析:古中国与古希腊在地形(地理环境)、适合从事的经济活动、政治制度的选择、文明特征这四方面的不同之处。(8分)古中国古希腊地理环境(2分)适合从事-高二历史
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体现了皇位世袭和皇权至上。-高一历史
美籍华裔史学家唐德刚教授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到:“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大转型”主要表现是()A.世袭-高二历史
始皇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与分封制相比,主要特点是①皇权至上②爵位世袭制③确立中央、地方的行政关系④三公九卿直接由皇帝任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高一历史
中国封建社会若有民告官,在秦朝、汉朝、两宋应分别由谁先来授理A.太尉、刺史、转运使B.御史大夫、刺史、通判C.丞相、三司使、军机处D.御史大夫、州牧、节度使-高三历史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下,贯穿始终的两对主要矛盾是:①君权与相权的矛盾②帝党与后党的矛盾③皇权与宦官专权的矛盾④中央与地方的矛盾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历史
下图典故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该典故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A.司马迁讽刺秦二世B.相权严重威胁了皇权C.宰相制度不合时宜D.秦朝面临灭亡的危险-高一历史
(37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即使我们此刻所处的时代,已是需要民主政治的时代,我们不能再要有一个皇帝,这是不必再说的。但我们也不该单凭我们当前的时代意见来一-高三历史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高一历史
某次考古中发现出土一块古代石刻石,上有记文曰:“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乃今皇帝,一家天下,兵不复起。”其中“兵不复起”主要是“皇帝”实行了()A.郡国并行制B.郡县制C.行省制D.-高一历史
秦国制定的灭六国策略十分正确,其中对赵国采取的是A.因其实力弱小,所以最先开刀B.因其实力强大,最后攻灭C.采用离间计,让其自毁长城D.引黄河水淹没大梁-高二历史
在中国传统政治里,皇位是世袭的——父亲传给儿子。若用现代政治眼光来衡量,大家会怀疑,……但我们要知道,中国的立国体制和西方历史上的希腊、罗马不同。他们国土小,人口寡,-高二历史
(15分)阅读下列各图,回答问题:请回答:(1)分别指出三幅图片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的政治体制。(3分)(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影响图一、图二不同政治体制形成的主要因素。(4分)(-高二历史
秦朝地方上实行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主要是因为:()A.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君臣关系D.郡县完全由中央和皇帝控制-高二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20分)秦统治者不断地扩大自己的属地。征服周围一个又一个国家。当时的人恐惧地称“秦为野兽”,把秦无情的扩张比做“蚕食”。到公元前221年,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高三历史
美国学者马克·赛尔登在其《革命的中国:延安道路》一书中指出:“陕西,是中华文明的摇篮。”这一观点是极有见地的。下列各项中,与陕西密切相关并对中华文明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是①孔-高二历史
(14分)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面中国不同时期的法律内容,回答下面问题。材料一:秦律规定:“盗陟封,赎耐。”即私自移动田界,要判处耐罪-高三历史
关于图表述错误的是()A.这是秦朝和唐朝的中央官制图B.反映的制度名称是三公九卿制和三省六部制C.反映出分割相权、加强皇权的本质趋势。D.能够体现分权制衡与民主的特征-高二历史
(14分)中国是一个源源流长的文明古国,在几千年前就有相当完备的国家运行机制,有相当高的政治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真正属于“家天下”的事例,主要有两项:一-高二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6分)。材料一美国著名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所著的《全球通史》中写到: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高二历史
题目详情
材料一 美国著名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所著的《全球通史》中写到: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革命。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封建领主制,创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帝国;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它结束了帝国,建立了民国;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政权。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二 1998年,吉林省四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80%以上的农村采取了海选方式提名初步候选人。还有的地方实行一次性投票选举,在选举中获得法定的当选票数时,即为正式当选。
(1)“第一次大革命”是指什么?(2分)指出其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4分)
(2)推动“第二次大革命”到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6分)简要说明这次“大革命”后建立的民主共和国与以往封建王朝的主要不同。(3分)
(3)“第三次大革命”后,新中国在建立民主国家的过程中创立了哪些基本的政治制度?(6分)
(4)材料二反映了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有何新的发展?(2分)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指出新时期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3分)
答案
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促进了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4分,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经济因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阶级因素: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
政治因素:民族危机的加深,革命形势逐渐高涨。
思想因素:救亡图存意识的增强;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其他表述,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不同: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规定主权在民;采用三权分立制度。(3分)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6分,每点2分)
(4)新发展:确立基层民主选举制度,推进农村民主制度建设。(2分)
成就:平反冤假错案;民主制度得到重建和完善;法律建设走向健全。(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