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是()A.从含I-的溶液中提取碘:加入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再用酒精萃取B.检验溶液中是否一定含有CO32-:滴加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C.检验蔗-化学
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是()A.从含I-的溶液中提取碘:加入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再用酒精萃取B.检验溶液中是否一定含有CO32-:滴加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C.检验蔗-化学
题目简介
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是()A.从含I-的溶液中提取碘:加入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再用酒精萃取B.检验溶液中是否一定含有CO32-:滴加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C.检验蔗-化学
题目详情
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A.从含I
-
的溶液中提取碘:加入硫酸酸化的H
2
O
2
溶液,再用酒精萃取
B.检验溶液中是否一定含有CO
3
2-
:滴加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C.检验蔗糖水解产物是否具有还原性:向水解后的溶液中加入新制Cu(OH)
2
并加热
D.除去粗盐中的Ca
2+
、SO
4
2-
:依次加入过量BaCl
2
溶液、Na
2
CO
3
溶液,过滤后再加适量盐酸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东城区二模
答案
D
上一篇 :
现有一块已知质量的铝镁合金,欲
下一篇 :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不可行的是()A.加足量稀盐酸后过滤,除去混在铜粉中的少量铁粉B.在一定条件下利用氯气与铁反应生成FeCl3C.用稀盐酸和硝酸银溶液检验溶液中Cl-D.用氢氧化-化学
下列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用NaOH溶液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B.用分液漏斗分离四氯化碳和水的混合物C.加入盐酸以除去硫酸钠中的少许碳酸钠杂质D.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钾溶液100-高一化学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为了不浪费,把用后剩余的Na2CO3溶液倒入原试剂瓶中B.Ba(NO3)2溶于水,可将含有Ba(NO3)2的废液倒入水槽中,再用水冲入下水道C.用蒸发方法使NaCl从溶-高
下列有关离子检验的操作和实验结论都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及现象实验结论A向某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盐酸酸化,沉淀不溶解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B向-化学
下列有关实验说法不正确的是()A.当锌完全溶解后,铁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会显著减慢,此现象可作为判断镀锌铁皮中锌镀层是否完全被反应掉的依据B.向少量的火柴头浸泡液中滴-化学
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用甲装置验证铜与稀硝酸的反应产物是NOB.通过乙装置实现化学反应:2Cu+O2+4H+=2Cu2++2H2OC.用丙装置测定盐酸的浓度D.用丁装置检验溴乙-化
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是化学学习的方法之一.对下列实验事实解释正确的是()现象解释A浓HNO3在光照条件下变黄浓硝酸不稳定,生成的有色物质能溶于-化学
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能够达到对应实验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及现象实验目的A将SO2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加热褪色后的品红溶液,溶液恢复红色验证亚硫酸的不稳定性B常-化学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过量铁加入稀硝酸中,充分反应后,滴加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Fe被氧化成Fe3+B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褪色气-化学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BCD通电一段时间后,搅拌均匀,溶液的pH增大甲电极上的电极反应为:2Cl--2e-═Cl2↑Pt电极上的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
根据下列实验内容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内容结论A向无色溶液中滴加氯水和CCl4,振荡、静止,下层溶液显橙红色该溶液一定含有Br-B用洁净的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化学
有关图及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A.用甲图装置电解精炼铝B.用乙图装置制备Fe(OH)2C.丙图装置可制得金属锰,用同样的装置可制得金属铬D.丁图验证NaHCO3和Na2CO3热稳定性-化学
在△ABC中,如果sinA=cosB,那么这个三角形是()A.直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高二数学
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是()A.将含有SO2的CO2气体通过足量的饱和Na2CO3溶液以除去SO2B.称取19.0g氯化亚锡(SnCl2),用100mL蒸馏水溶解,配制1.0mol/LSnCl2溶液C
实验是化学研究的基础,图中所示的实验方法、装置或操作完全正确的是()已知:氯气不溶于饱和食盐水.A.除去混有的杂质气体B.浓硫酸稀释C.分离出AgNO3溶液中AgClD.称量30.46g的-高一化学
下列对一些实验事实的理论解释正确的是()选项实验事实理论解释AMgCl2溶液中加入浓氨水,出现白色沉淀碱性:NH3•H2O>Mg(OH)2B用pH试纸测得CH3COONH4溶液的pH=7CH3COON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或结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FeCl2溶液与K3[Fe(CN)6]溶液混合后得到特征蓝色溶液,利用此反应可检验Fe2+B.实验室制备乙炔时,使用硫酸铜溶液除去乙炔气体中的-化学
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实验结论一致的是[]实验操作实验目的或结论A.向盐溶液中加入浓氢氧化钠溶液并加热,生成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原溶液中含有铵盐-高三化学
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A.将饱和氯水滴到淀粉碘化钾试纸上出现如上图所示现象,说明氯水能将I-氧化成I2,还能将I2进一步氧化成碘的化合物B.将过量CO2通入Ca(ClO)2溶液中,最-高三化学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A.①⑤⑥B.①②⑥C.①③④D.②④⑥-高三化学
下表中的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或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目的或结论A向盛有1mL0.01mol•L-1AgN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0.01mol•L-1NaCl溶液,至不再有沉淀生成,-化
下列实验设计和结论相对应的是()A.将碘水倒入分液漏斗,加适量乙醇,振荡后静置,可将碘萃取到乙醇中B.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气体水溶液一定显碱性C.某无色溶-化学
下述实验操作或方案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实验内容实验目的A.将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证明SO2具有漂白性B.NaI溶液变蓝色证明酸性条件下H2O2的氧化性比I2强C.将铜与浓硝酸-高三化学
△ABC的三内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且满足acosB=bcosA,则△ABC的形状是()A.正三角形B.等腰三角形C.等腰直角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或直角三角形-高二数学
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方法和结论都正确的是()A.某钠盐溶液中加入硝酸无明显现象,再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该钠盐一定是硫酸钠B.在硫酸钡中加入足量饱和Na2CO3溶液,振荡、-化学
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从a口进气可收集Cl2、NO2等气体B.在海带提碘实验中用于灼烧海带C.可用于吸收氨气能够防止倒吸D.用于分离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高一化学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向容量瓶中转移B.制氢氧化亚铁C.碳酸氢钠受热分解D.萃取、分液-高一化学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及其解释都正确的是()A.在漂白粉中滴入70%的硫酸,立刻产生黄绿色气体,说明硫酸具有氧化性B.不同的氨基酸在水溶液中形成晶体析出时pH各不相同,所以可以-化学
下述实验设计能够达到目的是()A.检验某溶液中是否含有Fe2+,向溶液中滴入氯水后,再滴加KSCN溶液B.除去HNO3溶液中混有少量H2SO4,加入适量BaCl2溶液,再过滤C.用相互滴加的方-化学
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A.在容量瓶中加一定体积的水,再加入浓硫酸配制准确浓度的稀硫酸B.用稀硫酸和锌粒反应制氢气C.用玻璃棒搅拌漏斗中的液体以加快过滤的速度D.加入盐酸-高一化学
设函数f(x)=sin(2x+π3)+33sin2x-33cos2x.(1)求f(x)的最小正周期及其图象的对称轴方程;(2)将函数f(x)的图象向右平移π3个单位长度,得到函数g(x)的图象,求g(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编号实验目的实验操作A测定溶液的pH值用广泛pH试纸测得溶液的pH为2.3B证明氯化铁与碘化钾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将两根用导线相连的铁棒分别插-化学
下列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装置①稀释浓硫酸B.用装置②制备氨气C.用装置③从海水中制备少量蒸馏水D.用装置④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高三化学
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A.向煮沸的1mol·L-1NaOH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制备Fe(OH)3胶体B.用氢氧化铜粉末检测尿糖C.称取19.0gSnCl2,用100mL蒸馏水溶解,配制
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A.可以用热的浓NaOH溶液来区分植物油和矿物油B.向经唾液充分作用后的苹果汁中滴入碘水检验淀粉的存在C.将纤维素和稀H2SO4加热水解后的液体取出-高二化学
从下列实验事实所引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事实结论A其他条件相同,硫代硫酸钠溶液浓度越大,析出硫沉淀所需时间越短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化学
下列实验操作与结论均正确的是[]实验操作结论A.向BaCl2溶液中加入适量Na2CO3溶液后静置,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Na2CO3溶液,无沉淀Ba2+的浓度为0B.加热滴有酚酞的碳酸钠溶液-高三化学
△ABC满足:acosA=bcosB=ccosC,那么此三角形的形状是()A.直角三角形B.正三角形C.任意三角形D.等腰三角形-高二数学
已知△ABC的三条边长分别为3、5、7,则△ABC的形状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无法确定-高二数学
在△ABC中,已知sin2A+sin2B-sin2Csin2A-sin2B+sin2C=1+cos2C1+cos2B,求△ABC的形状.-高二数学
已知点A(1,-2,11)、B(4,2,3),C(6,-1,4),则△ABC的形状是______.-高二数学
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实验结论一致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目的或结论A某钾盐溶于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说明该钾盐是K2CO3B向含有少量Fe-化学
下列实验操作与实验目的或所得实验结论一致的是[]实验操作实验目的或结论A.某溶液做焰色反应,现象为黄色说明该溶液中不存在钾离子B.测某烷烃只有一个沸点说明该烷烃不存在-高三化学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是()代号实验实验目的ACl2、Br2分别与H2反应比较氯与溴的非金属性强弱B同温下测定相同浓度的Na2CO3,和Na2SO4溶液的酸碱性比较硫酸与碳酸的酸性强弱-化学
下表中的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或得出相应结论的是[]实验操作实验目的或结论A.向盛有1mL0.01mol/LAgN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0.01mol/LNaCl溶液,至不再有沉淀生成,再向其中-高三化
下列实验操作与实验目的或结论都正确的是[]实验操作实验目的或结论A.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氯水点在pH试纸上,待其变色后和标准比色卡比较测氯水的pHB.室温下,分别向2支-高三化学
下列实验设计能完成预期实验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设计A配制10%的ZnSO4将10gZnSO4•7H2O溶解于90g水中B配制100ml,浓度约为1mol/L的氯化钠溶液用托盘天平称量5.85g氯
在△ABC中,a=λ,b=3λ(λ>0),∠A=45°则满足此条件的三角形有()A.0个B.1个C.2个D.无数个-高二数学
下列装置所示的实验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分离碘和酒精B.除去Cl2中的HClC.实验室制氨气D.排水法收集NO-化学
下列实验现象预测正确的是()①实验Ⅰ:振荡后静置,上层溶液颜色保持不变②实验Ⅱ:酸性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③实验Ⅲ:微热稀HNO3片刻,溶液中有气泡产生,广口瓶内始-化学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是()A.从含I-的溶液中提取碘:加入硫酸酸化的H2O2溶液,再用酒精萃取B.检验溶液中是否一定含有CO32-:滴加稀盐酸,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C.检验蔗-化学
题目详情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