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5世纪40年代,德国美因茨地区的金匠谷登堡研发了涉及印刷机的一些单独或合并铸成的“小块”和铅制的“模具”。1457年,第一本日期可考的印-高三历史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5世纪40年代,德国美因茨地区的金匠谷登堡研发了涉及印刷机的一些单独或合并铸成的“小块”和铅制的“模具”。1457年,第一本日期可考的印-高三历史
题目简介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5世纪40年代,德国美因茨地区的金匠谷登堡研发了涉及印刷机的一些单独或合并铸成的“小块”和铅制的“模具”。1457年,第一本日期可考的印-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世纪40年代,德国美因茨地区的金匠谷登堡研发了涉及印刷机的一些单独或合并铸成的“小块”和铅制的“模具”。1457年,第一本日期可考的印刷书诞生,印相甚佳。此后,许多印刷工坊开始进行大规模商业印刷:拉丁文法入门书、用方言编写的日历、赎罪券收据等。同时期,首批印刷匠的徒子徒孙,逐渐遍及欧洲,并在各地传授技艺。印刷商、书商,卖书营生,但求以更赚钱的方式经营事业。而在智识陷入危机、道德兴起论战之时,很多学者、作家替出版商校对古代经典,或改行印书、贩书,此种行为,在16世纪初影响力最强。
——摘编自[法]费夫贺、马尔坦《印刷书的诞生》
材料二 1769年,法国人卢索创建的“印艺社”,拥有一间全新的印刷工坊与六台印刷机,大量印书供应欧洲各地达25年之久。除了伏尔泰、卢梭的作品外,还创办“百科全书期刊”,并推广百科全书派的论著。有学者统计,1789年以前,出版商一共印刷了大约24000部《百科全书》,至少11500部到了法国读者手中。
——摘编自[法]费夫贺、马尔坦《印刷书的诞生》
清代,商业雕版印刷广泛传播。福建的四堡地区在17世纪后期兴起家族经营的书坊。四堡书业主要出版教育文本、实用指南手册(如礼仪指南、医药用书、风水手册等)和通俗小说等全国通行书籍。其中教育文本最畅销,它囊括了各种有助于考试的辅助资料,如朱熹注本《四书》;还有宣称对经商的读者大有用处的《信札/字辨》书。18世纪,四堡书业的销售覆盖了南方九省,他们带着识字读物和经典书籍向南部内陆和边陲日益增长的人口传播文化。
——摘编自[美]包筠雅《中国书籍社会史:四堡书业与清代书籍文化》
(1)15世纪40年代以后,印刷书在欧洲迅速发展,请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0分)
(2)18世纪的时候,欧洲和中国的图书出版情况有很大的差异,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述。(15分)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1)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印刷技术的进步与广泛传播;欧洲民众宗教、生活的需求;印刷商、书商营生图利的需求;文艺复兴运动的需要与推动。
(2)①差异:法国“印艺社”:依靠手工工场,主要印刷出版启蒙思想家的作品;影响范围广,在法国及整个欧洲地区,传播了启蒙思想,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4分)中国“四堡书业”:依靠家庭作坊,主要印刷传统文化与生活实用书籍;影响限于国内局部地区,促进了中国南方地区的文化普及(或推动了内陆和边缘地区的文化认同),有助于维护传统文化和社会秩序。(4分)
②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法国——资本主义和启蒙运动的发展;采用先进技术和生产方式。(2分)中国——处于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商品经济有了一定发展;理学占主导地位,科举制盛行;印刷技术和生产方式相对落后。(3分)
③上述差异说明了18世纪法国和中国不同的社会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反映了18世纪中西文明进程的差距。(2分)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近代欧洲印刷术迅速发展的原因。从材料“金匠谷登堡研发了涉及印刷机的一些单独或合并铸成的“小块”和铅制的“模具””“印刷商、书商,卖书营生,但求以更赚钱的方式经营事业”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可以得出15世纪40年代以后,印刷书在欧洲迅速发展的原因。
(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论证和探讨问题。本题是个开放性的题目,这样的评述题目,首先要从材料中找出中国的图书出版情况有很大的差异;其次要主要分析中国的图书出版情况有很大的差异的原因;最后要做总结性的说明。
上一篇 :
下列人物,翻译过西方科学著作的
下一篇 :
将黏土刻成一个个单子,烧硬后用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中国文明有许多方面在唐宋几个世纪中达到顶峰,文化领域尤其如此……”能为该观点提供史实依据的是A.宋应星撰写了具有世界影响力《天工开物》B.君主专制制度空前强化C.《窦娥冤》《-高三历史
“宋朝之所以重要,也在于它是中国科技发展的黄金时代,出现了许多新理论、新技术、新发明。”宋代出现的理论和技术发明A.反映出中央政府对科学理论研究的关注B.体现出古代科技-高二历史
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的根本原因是()A.统治者重农抑商的结果B.中外文化交流频繁,不断吸收外来先进科技成果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D.科学家刻苦,勤奋的-高二历史
(16分)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大多是对生产经验和自然现象的简单总结,属于经验和描述的范畴。例如火药的发明是人们在炼丹时偶然发现的副产品,并未-高二历史
中国古代传统科技长期走在世界前列,从根本上说,这是因为A.封建经济的高度发展B.中国人民的聪明智慧C.统治阶级的鼓励提倡D.民族融合的不断进行-高二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其守城之具有火炮名‘震天雷’者,铁罐盛药,以火点之,炮起火发,其声如雷,闻百里外,所围半亩以上,火点著铁甲皆透。——《金史》(金,1115—1234年)材料二-高二历史
“中国紧凑型杂交玉米之父”李登海在中国种业界与袁隆平齐名,被誉为“南袁北李”。李教授潜心研究玉米四十年,取得巨大成就。李教授如果想了解玉米传入我国时的栽培方法,应该查-高三历史
夏商周时期最突出的科技成就出现在下列哪一知识领域()A.天文历法B.医药学C.生物学D.地理学-高二历史
下列科技成就中,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是A.张衡发明地动仪B.华佗发明麻沸散C.蔡伦改进造纸术D.西汉记录太阳黑子-高二历史
下面是一部医学著作的部分目录,与此著作同时代的科技成就还有A.《九章算术》B.《农政全书》C.《齐民要术》D.《本草纲目》-高二历史
阅读下列历史材料,从中可以获取关于活字印刷术的历史信息是图1金朝“贞佑宝券”(纸币)拓片(植入铜活字以防伪)图21490年华隧铜活字印本《宋诸臣奏议》图3乾隆年间木活字《武英殿聚-高三历史
我国古代的农书中,把生产工具的改革放在突出位置的是:A.贾思勰的《齐民要术》B.元政府主持编纂的《农桑辑要》C.王祯的《农书》D.徐光启的《农政全书》-高二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材料一阅读《自然科学大事年表》,有人对中西科技发明做了比较,现列表如下(部分):时间世界发明中国发明所占比例公元前6世纪以前543157.4%公元前6世纪-高二历史
顾炎武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高二历史
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一个三国初年曹植书房的场景,为重现真实的历史,其道具可选用哪一项()①一束纸张②一部杂剧剧本③印刷精美的《金刚经》④王羲之的《丧乱帖》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③D.①-高二历史
郭沫若为张衡墓题词:“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此评价的依据不包括A.张衡是东汉著名的文学家,代表作有《二京赋》B.张衡在地震学方面贡-高二历史
太学是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汉武帝时期,规模非常有限,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50名博士弟子。但到了东汉中期(126年),太学规模扩大,太学生增至三万多人。导致这种-高三历史
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春以正月始。古孟、仲、季指代第一、第二、第三,所以在阴历中,又利用其给一年十二个月依次命名。依此推算,《宋史》“己卯,诏每岁以季秋亲祠明堂”中所-高三历史
图是361度服饰的标志和广告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一千年前,宋代开始发明的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②一百年前,帝国主义侵略和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是我们-高二历史
2011年9月,我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天宫”的名字来源于古代人民对太空的称呼。下列关于古代科技的表述,正确的是A.我国古代科技一直居世-高三历史
张晓明老师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上给同学们出了以下判断题,其中符合史实的有()①人称战国思想家惠施学富五车,是指他旅行时也爱学习,五辆车上都装满爱看的纸-高二历史
《诗经·秦风·无衣》中写道:“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其中,“王”是指[]A.周王B.秦王C.西戎首领D.商王-高三历史
19世纪前期法国人比奥认为,《诗经》“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他所强调的是《诗经》具有[]A.强大的艺术感染力B.浓厚的古典主义韵-高三历史
最早系统阐述中医临床医学的著作是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神农本草经》D.《本草纲目》-高二历史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加快了西方迈入近代社会的步伐。“替宗教改革开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的发明是()A.指南针和印刷术B.火药和指南针C.造纸术和火药D.印刷术-高二历史
下图是361度的标志和广告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一千年前,宋代开始发明的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②一百年前,帝国主义侵略和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是我们一-高一历史
17世纪传入欧洲,并被西方国家称作“东方医学巨典”的中国著作是:A.本草纲目B.梦溪笔谈C.天工开物D.四书集注-高二历史
唐诗及以前的诸文体大多属于精英文学,深沉庄重,简洁精练;宋词及以后的诸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寄兴遣情,娓娓道来。出现这种变化的历史原因不包括A.社会生活去纲常化带来-高二历史
英国人威尔斯在他的《世界简史》中写道:“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据此判断该历史时期是A.春秋战国B.汉-高三历史
《红楼梦》是深刻反映现实的百科全书式巨著,《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这两部“百科全书”的共同之处是A.是对封建社会的无情揭露工作B.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高二历史
某个时代中,许多出版商除原有业务外,也大量刊印童蒙识字教材、生活实用手册、通俗文学读物等类书籍,销售的对象以略通文字的平民百姓为主。这个时代最有可能是:A.秦汉B.隋-高三历史
《论语·为政》中记载:“《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想纯正)!”这说明A.《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B.《诗经》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C.《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二历史
建安文学的特点不包括A.内容充实,关注现实B.苍凉悲壮,富于进取精神C.慷慨激昂,富有生气D.深入浅出,通俗生动-高二历史
观察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关于明末清初东西文化交、汇的表述,正确的是A.为中国传统科技注入新的生机B.儒学与基督教在中国融为一体C.西学东渐开启中国近代化历程D.开-高三历史
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下面能再现安史之乱历史情景的诗句是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B.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C.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D.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高二历史
纸张取代简牍成为最主要书写材料是在A.西汉时期B,东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时期D.隋朝时期-历史
境界又称意境,是中国古典文学理论中的常用概念。下列诗词中体现了盛唐意境的应是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B.“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C.“商女不知-高三历史
读图,该书是教育部在高中语文新课标中规定的学生必读书。如果由你来写一份推荐说明,你认为最合适的理由是A.它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B.它曾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必读书-高二历史
生病去看中医师,都要把手伸在医师面前,医师根据脉象来谈病情。这是中医师诊断病情的重要方法,也是一大特色,关于「切脉」的历史,下列叙述何者正确?①切脉起源于晋代王叔和的-高三历史
元杂剧作家众多,名剧迭出,反映了当时丰富多采的社会生活。其中关汉卿的《窦娥冤》最突出的社会意义是A.反映了民族矛盾的激化B.揭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C.表现了反叛传统礼教的精-高二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篇……太子(刘爽,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高二历史
商业的发展与人们的文化生活密不可分。在中国古代商业不断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文化领域也成就非凡,这些成就不包括A.小说的出现和繁荣-高二历史
最早运用极限理论,提出计算圆周率正确方法的人是A.祖冲之B.刘徽C.郦道元D.裴秀-历史
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A.楚辞、汉赋、唐诗B-高二历史
奠定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的作品是()A.《诗经》B.《离骚》C.《九歌》D.《天问》-高一历史
有一副对联“世上疮疾,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谰”称颂的是A.屈原B.辛弃疾C.杜甫D.李白-高二历史
《汉书·匈奴传》记载:“单于自言婿汉氏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单于欢喜,上书愿保上谷以至敦煌,传之无穷,请罢边备塞卒吏,以休天子人民。”唐代诗人储光羲-高三历史
下列各选项中,中外名著创作于同一世纪的是()A.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与洛克《政府论》B.郭守敬《授时历》与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C.曹雪芹《红楼梦》与薄伽丘《十日谈》D.关汉卿-高二历史
元丰八年正月四日,苏轼由泗州到宿州,在宿州过上元节,作了一首《南乡子•宿州上元》词,词中写道:“千骑试春游,小雨如酥落便收。能使江东归老客,迟留;飞火乱星球,浅黛横波-高三历史
一位语文老师讲授小说单元时,投影了“金陵十二钗”画面,该图反映的是某一著名小说的片段,关于这一小说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它的作者是罗贯中B.中国文言短片小说的杰作C.揭示-高二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5世纪40年代,德国美因茨地区的金匠谷登堡研发了涉及印刷机的一些单独或合并铸成的“小块”和铅制的“模具”。1457年,第一本日期可考的印-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材料一 15世纪40年代,德国美因茨地区的金匠谷登堡研发了涉及印刷机的一些单独或合并铸成的“小块”和铅制的“模具”。1457年,第一本日期可考的印刷书诞生,印相甚佳。此后,许多印刷工坊开始进行大规模商业印刷:拉丁文法入门书、用方言编写的日历、赎罪券收据等。同时期,首批印刷匠的徒子徒孙,逐渐遍及欧洲,并在各地传授技艺。印刷商、书商,卖书营生,但求以更赚钱的方式经营事业。而在智识陷入危机、道德兴起论战之时,很多学者、作家替出版商校对古代经典,或改行印书、贩书,此种行为,在16世纪初影响力最强。
——摘编自[法]费夫贺、马尔坦《印刷书的诞生》
材料二 1769年,法国人卢索创建的“印艺社”,拥有一间全新的印刷工坊与六台印刷机,大量印书供应欧洲各地达25年之久。除了伏尔泰、卢梭的作品外,还创办“百科全书期刊”,并推广百科全书派的论著。有学者统计,1789年以前,出版商一共印刷了大约24000部《百科全书》,至少11500部到了法国读者手中。
——摘编自[法]费夫贺、马尔坦《印刷书的诞生》
清代,商业雕版印刷广泛传播。福建的四堡地区在17世纪后期兴起家族经营的书坊。四堡书业主要出版教育文本、实用指南手册(如礼仪指南、医药用书、风水手册等)和通俗小说等全国通行书籍。其中教育文本最畅销,它囊括了各种有助于考试的辅助资料,如朱熹注本《四书》;还有宣称对经商的读者大有用处的《信札/字辨》书。18世纪,四堡书业的销售覆盖了南方九省,他们带着识字读物和经典书籍向南部内陆和边陲日益增长的人口传播文化。
——摘编自[美]包筠雅《中国书籍社会史:四堡书业与清代书籍文化》
(1)15世纪40年代以后,印刷书在欧洲迅速发展,请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0分)
(2)18世纪的时候,欧洲和中国的图书出版情况有很大的差异,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述。(15分)
答案
(2)①差异:法国“印艺社”:依靠手工工场,主要印刷出版启蒙思想家的作品;影响范围广,在法国及整个欧洲地区,传播了启蒙思想,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4分)中国“四堡书业”:依靠家庭作坊,主要印刷传统文化与生活实用书籍;影响限于国内局部地区,促进了中国南方地区的文化普及(或推动了内陆和边缘地区的文化认同),有助于维护传统文化和社会秩序。(4分)
②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法国——资本主义和启蒙运动的发展;采用先进技术和生产方式。(2分)中国——处于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商品经济有了一定发展;理学占主导地位,科举制盛行;印刷技术和生产方式相对落后。(3分)
③上述差异说明了18世纪法国和中国不同的社会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反映了18世纪中西文明进程的差距。(2分)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近代欧洲印刷术迅速发展的原因。从材料“金匠谷登堡研发了涉及印刷机的一些单独或合并铸成的“小块”和铅制的“模具””“印刷商、书商,卖书营生,但求以更赚钱的方式经营事业”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可以得出15世纪40年代以后,印刷书在欧洲迅速发展的原因。
(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论证和探讨问题。本题是个开放性的题目,这样的评述题目,首先要从材料中找出中国的图书出版情况有很大的差异;其次要主要分析中国的图书出版情况有很大的差异的原因;最后要做总结性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