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材料一阅读《自然科学大事年表》,有人对中西科技发明做了比较,现列表如下(部分):时间世界发明中国发明所占比例公元前6世纪以前543157.4%公元前6世纪-高二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材料一阅读《自然科学大事年表》,有人对中西科技发明做了比较,现列表如下(部分):时间世界发明中国发明所占比例公元前6世纪以前543157.4%公元前6世纪-高二历史
题目简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材料一阅读《自然科学大事年表》,有人对中西科技发明做了比较,现列表如下(部分):时间世界发明中国发明所占比例公元前6世纪以前543157.4%公元前6世纪-高二历史
题目详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阅读《自然科学大事年表》,有人对中西科技发明做了比较,现列表如下(部分):
时间
世界发明
中国发明
所占比例
公元前6世纪以前
54
31
57.4%
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1年
87
44
50%
公元前1年-公元400年
45
28
62%
公元401年-公元1000年
45
32
71%
(1)你从表格中获取了哪些主要历史信息?(3分)
材料二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2)依据材料二,分析三大发明对欧洲历史发展的贡献。(6分)
材料三 中国人在科学实验发明上的确非常伟大。问题是:它为什么没有继续上升到理论,构筑起其理论体系,或如西方那样,发展出现代科学。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3)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李约瑟的“问题”。(8分)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1)①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②中国古代科技对促进世界文明与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3分)
(2)三大发明的外传,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火药摧毁了欧洲封建统治的军事基础;指南针为西欧人新航路的开辟和海外殖民征服创造了条件,加强各地的联系,从而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印刷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6分)
(3)君主专制制度;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不能提供近代科技发展的物质基础;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文化专制政策禁锢思想,摧残人才,阻碍科技发展。 (8分)
试题分析:(1)注意把表格数据化成文字信息,通过比较不难发现①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②中国古代科技对促进世界文明与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2)注意材料信息“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再结合三大发明对欧洲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回答。
(3)结合明清时期政治、经济、思想观念、对外政策等角度,分析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
点评:从世界文明史观的角度,认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促进作用及贡献;从人文理念的角度,理解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创新意识”“历史意识”“开放的世界意识”,正确看待中华传统文化与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避免虚骄自大的情绪、狭隘的民族主义;联系社会热点进行复习,如中外文化交流年;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对现代中国走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启示等。
上一篇 :
我国古代的农书中,把生产工具的
下一篇 :
顾炎武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一个三国初年曹植书房的场景,为重现真实的历史,其道具可选用哪一项()①一束纸张②一部杂剧剧本③印刷精美的《金刚经》④王羲之的《丧乱帖》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③D.①-高二历史
郭沫若为张衡墓题词:“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此评价的依据不包括A.张衡是东汉著名的文学家,代表作有《二京赋》B.张衡在地震学方面贡-高二历史
太学是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汉武帝时期,规模非常有限,只有几位经学博士和50名博士弟子。但到了东汉中期(126年),太学规模扩大,太学生增至三万多人。导致这种-高三历史
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春以正月始。古孟、仲、季指代第一、第二、第三,所以在阴历中,又利用其给一年十二个月依次命名。依此推算,《宋史》“己卯,诏每岁以季秋亲祠明堂”中所-高三历史
图是361度服饰的标志和广告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一千年前,宋代开始发明的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②一百年前,帝国主义侵略和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是我们-高二历史
2011年9月,我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天宫”的名字来源于古代人民对太空的称呼。下列关于古代科技的表述,正确的是A.我国古代科技一直居世-高三历史
张晓明老师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课上给同学们出了以下判断题,其中符合史实的有()①人称战国思想家惠施学富五车,是指他旅行时也爱学习,五辆车上都装满爱看的纸-高二历史
《诗经·秦风·无衣》中写道:“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其中,“王”是指[]A.周王B.秦王C.西戎首领D.商王-高三历史
19世纪前期法国人比奥认为,《诗经》“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他所强调的是《诗经》具有[]A.强大的艺术感染力B.浓厚的古典主义韵-高三历史
最早系统阐述中医临床医学的著作是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神农本草经》D.《本草纲目》-高二历史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加快了西方迈入近代社会的步伐。“替宗教改革开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的发明是()A.指南针和印刷术B.火药和指南针C.造纸术和火药D.印刷术-高二历史
下图是361度的标志和广告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①一千年前,宋代开始发明的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②一百年前,帝国主义侵略和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是我们一-高一历史
17世纪传入欧洲,并被西方国家称作“东方医学巨典”的中国著作是:A.本草纲目B.梦溪笔谈C.天工开物D.四书集注-高二历史
唐诗及以前的诸文体大多属于精英文学,深沉庄重,简洁精练;宋词及以后的诸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寄兴遣情,娓娓道来。出现这种变化的历史原因不包括A.社会生活去纲常化带来-高二历史
英国人威尔斯在他的《世界简史》中写道:“当西方人的心灵为神学所缠迷而处于蒙昧黑暗之中,中国人的思想却是开放的,兼收并蓄而好探求的。”据此判断该历史时期是A.春秋战国B.汉-高三历史
《红楼梦》是深刻反映现实的百科全书式巨著,《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这两部“百科全书”的共同之处是A.是对封建社会的无情揭露工作B.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高二历史
某个时代中,许多出版商除原有业务外,也大量刊印童蒙识字教材、生活实用手册、通俗文学读物等类书籍,销售的对象以略通文字的平民百姓为主。这个时代最有可能是:A.秦汉B.隋-高三历史
《论语·为政》中记载:“《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思想纯正)!”这说明A.《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B.《诗经》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C.《诗经》开创了中国古典现实主义文学的-高二历史
建安文学的特点不包括A.内容充实,关注现实B.苍凉悲壮,富于进取精神C.慷慨激昂,富有生气D.深入浅出,通俗生动-高二历史
观察下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关于明末清初东西文化交、汇的表述,正确的是A.为中国传统科技注入新的生机B.儒学与基督教在中国融为一体C.西学东渐开启中国近代化历程D.开-高三历史
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下面能再现安史之乱历史情景的诗句是A.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B.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C.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D.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高二历史
纸张取代简牍成为最主要书写材料是在A.西汉时期B,东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时期D.隋朝时期-历史
境界又称意境,是中国古典文学理论中的常用概念。下列诗词中体现了盛唐意境的应是A.“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B.“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C.“商女不知-高三历史
读图,该书是教育部在高中语文新课标中规定的学生必读书。如果由你来写一份推荐说明,你认为最合适的理由是A.它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B.它曾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必读书-高二历史
生病去看中医师,都要把手伸在医师面前,医师根据脉象来谈病情。这是中医师诊断病情的重要方法,也是一大特色,关于「切脉」的历史,下列叙述何者正确?①切脉起源于晋代王叔和的-高三历史
元杂剧作家众多,名剧迭出,反映了当时丰富多采的社会生活。其中关汉卿的《窦娥冤》最突出的社会意义是A.反映了民族矛盾的激化B.揭露了封建统治的黑暗C.表现了反叛传统礼教的精-高二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淮南王赋八十二篇,……淮南王群臣赋四十四篇……上(汉武帝)所自造赋二篇……阳成侯刘德赋九篇……太子(刘爽,汉宣帝之子)喜(王)褒所为《甘泉》及《洞箫》颂(赋名),-高二历史
商业的发展与人们的文化生活密不可分。在中国古代商业不断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文化领域也成就非凡,这些成就不包括A.小说的出现和繁荣-高二历史
最早运用极限理论,提出计算圆周率正确方法的人是A.祖冲之B.刘徽C.郦道元D.裴秀-历史
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A.楚辞、汉赋、唐诗B-高二历史
奠定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的作品是()A.《诗经》B.《离骚》C.《九歌》D.《天问》-高一历史
有一副对联“世上疮疾,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谰”称颂的是A.屈原B.辛弃疾C.杜甫D.李白-高二历史
《汉书·匈奴传》记载:“单于自言婿汉氏以自亲。元帝以后宫良家子王嫱字昭君赐单于。单于欢喜,上书愿保上谷以至敦煌,传之无穷,请罢边备塞卒吏,以休天子人民。”唐代诗人储光羲-高三历史
下列各选项中,中外名著创作于同一世纪的是()A.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与洛克《政府论》B.郭守敬《授时历》与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C.曹雪芹《红楼梦》与薄伽丘《十日谈》D.关汉卿-高二历史
元丰八年正月四日,苏轼由泗州到宿州,在宿州过上元节,作了一首《南乡子•宿州上元》词,词中写道:“千骑试春游,小雨如酥落便收。能使江东归老客,迟留;飞火乱星球,浅黛横波-高三历史
一位语文老师讲授小说单元时,投影了“金陵十二钗”画面,该图反映的是某一著名小说的片段,关于这一小说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它的作者是罗贯中B.中国文言短片小说的杰作C.揭示-高二历史
古代中国人积累了丰富的水利资源综合开发的经验,其中直接用于经济建设的工具不包括A.翻车B.筒车C.水排D.地动仪-历史
“诗言志,歌咏言”,下列反映汉代文学主流形式的是()A.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B.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C-高二历史
北大教授孔庆东说:“鲁迅本质上是一位诗人。在他身上,既有着___的激越与孤傲,又有着___的沉郁与悲悯。”你认为空格处填上哪两位诗人比较合适A.苏轼、李清照B.李白、杜甫C.辛弃-高二历史
下列有关《离骚》的评述,正确的是:①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杰作②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③集中表现了屈原忧国忧民的精神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④对后世的文学有深远影响A.①②③④B.-高二历史
数学史学者说:「其所撰注,崇尚理证,务求明晰,未尝拘泥古法。中国算学得由经验的公式,为合理的研究,其人之功为多。」其人应是A.刘徽B.沈括C.秦九韶D.徐光启-高三历史
公元757年,杜甫身陷长安,国事家愁涌上心头,挥笔写就“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造成“国破”的直接原因是A.安史之乱B.藩镇割据C.五代十国混战D.陈桥兵变-高一历史
从语言风格和表达情感角度看,“想人生有限杯,浑几个重阳节”一句应当属于文学类型中的A.汉赋B.唐诗C.宋词D.元散曲-高二历史
宋朝时期,反映市民阶层生活的话本和词兴起。北宋中期以后,文人画、风俗画同时兴起。上述现象说明宋代的文学艺术A.出现了平民化的趋势B.个性化倾向十分突出C.平民化与个性化-高二历史
针灸疗法是我国祖先独创的治病方法,最先记载它的医学著作是()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神农本草经》D.《本草纲目》-历史
“偏重于咏物写志,辞藻华丽,讲究对仗”是下列哪一文体的特点A.汉赋B.唐诗C.宋词D.元曲-高二历史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问世后风靡全国,被誉为“四大奇书”。这些作品都是A.适应当时市民生活的需要B.明末异端思潮的载体C.正面刻画商人的群体形象D.反映现实生活-高二历史
有学者认为:文学家用语体文(即白话文)撰作,其实不待五四白话运动,即已有相当丰长的传统。下列文学作品中不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A.《西游记》B.《聊斋志异》C.《封神演义》D.《初刻拍-高三历史
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A.逐渐平民化B.逐渐贵族化C.逐渐神秘化D.逐渐宗教化-高二历史
春秋战国举世闻名的《孙子兵法》诞生时,不可能书写在A.龟甲兽骨上B.竹木简上C.绢帛上D.纸张上-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材料一阅读《自然科学大事年表》,有人对中西科技发明做了比较,现列表如下(部分):时间世界发明中国发明所占比例公元前6世纪以前543157.4%公元前6世纪-高二历史
题目详情
材料一 阅读《自然科学大事年表》,有人对中西科技发明做了比较,现列表如下(部分):
材料二 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2)依据材料二,分析三大发明对欧洲历史发展的贡献。(6分)
材料三 中国人在科学实验发明上的确非常伟大。问题是:它为什么没有继续上升到理论,构筑起其理论体系,或如西方那样,发展出现代科学。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3)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李约瑟的“问题”。(8分)
答案
(2)三大发明的外传,在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中起了促进作用。火药摧毁了欧洲封建统治的军事基础;指南针为西欧人新航路的开辟和海外殖民征服创造了条件,加强各地的联系,从而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印刷术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6分)
(3)君主专制制度;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不能提供近代科技发展的物质基础;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文化专制政策禁锢思想,摧残人才,阻碍科技发展。 (8分)
试题分析:(1)注意把表格数据化成文字信息,通过比较不难发现①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②中国古代科技对促进世界文明与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2)注意材料信息“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再结合三大发明对欧洲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型回答。
(3)结合明清时期政治、经济、思想观念、对外政策等角度,分析中国科技落后的原因。
点评:从世界文明史观的角度,认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促进作用及贡献;从人文理念的角度,理解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创新意识”“历史意识”“开放的世界意识”,正确看待中华传统文化与世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避免虚骄自大的情绪、狭隘的民族主义;联系社会热点进行复习,如中外文化交流年;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对现代中国走自主创新之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启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