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关于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正确的是A.地形是农业生产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B.自西向东降水量逐渐减少C.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分布广泛,不利于农业生产D.东北地区是我国-高二地理
关于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正确的是A.地形是农业生产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B.自西向东降水量逐渐减少C.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分布广泛,不利于农业生产D.东北地区是我国-高二地理
题目简介
关于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正确的是A.地形是农业生产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B.自西向东降水量逐渐减少C.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分布广泛,不利于农业生产D.东北地区是我国-高二地理
题目详情
关于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正确的是
A.地形是农业生产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B.自西向东降水量逐渐减少
C.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分布广泛,不利于农业生产
D.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
题型:单选题
难度:偏易
来源:不详
答案
D
试题分析:关于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A、地形是农业生产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不对,应为热量条件是农业生产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B、自西向东降水量逐渐减少,不对,受海陆位置的影响,应该是自西向东降水量逐渐增加。
C、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分布广泛,不利于农业生产,不对。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分布广泛,利于农业生产。
D、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正确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现总结如下:
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1)土地资源
A、 耕地面积广阔;B、 土壤肥沃:(插根筷子就发芽,抓把黑土攥出油);C、 宜农、宜林、牧荒地多
(2)气候:
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
A、 降水:400~800MM,东南向西北递减
B、 热量:自南向北递减:(北:春小麦、大豆;中:春小麦、大豆、玉米、高梁、甜菜、亚麻等;南:棉花、冬小麦)无霜期80~180天(无霜期是指一地春天最后一次霜至秋季最早一次霜之间的天数。)
(3)林地面积大:占全国林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分布于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
(4)草场资源和农产品资源
类型:由于为湿润半湿润地区,因此为森林草甸草原
分布:三个平原,呼伦贝尔草原与科尔沁草原——发展畜牧业
(5)其它:
水产资源:辽东湾与海洋岛两大渔场;海岸线长;滩涂面积广。
上一篇 :
关于长江三角洲农业生产的叙述
下一篇 :
“沼泽”作为一个重要的“湿地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地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材料二下面左图为我国江南丘陵地区某城市平原图,右图为美国一区域的农业地域分布图(-高一地理
阅读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5分)材料1:油菜是近年世界农产品贸易中发展极为迅速的一类产品,油菜籽已成为一种世界性重要油料。目前,加拿大是油菜籽的最大出口国,出口量-高一地理
黑土和沼泽土是东北地区生产潜力较大的两种土壤。但是在东北土地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它们面临着不同的问题。因此,能否做好黑土和沼泽土的整治工作,关系到东北地区农业能否可-地理
读图,回答问题小题1:P平原是我国的:A三江平原B长江中下游平原C潮汕平原D松嫩平原小题2:国家在P平原兴建了许多大规模机械化农场,从事商品粮生产。但在这里生产粮食,不利的-高二地理
读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A是________平原,分布最为普遍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_,已成为与美国中央大平原相媲美的我国“________带”,两地农业生产的主要区别是经营方式-高二地
以下不属于长江三角洲农业生产特点的是A.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B.河湖面积广,水产业发达C.经济作物有油菜、棉花D.耕作制度为一年一熟-高二地理
读“大兴安岭及其两侧自然地理环境剖面示意图”,完成5~7题。小题1:甲地的自然带是()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C.亚寒带针叶林带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小题2:乙地-高二地理
2007年3月26日,承德市潮白河流域“稻改旱”工程全面启动,今年计划把7.1万亩水田退还为旱田,以保证北京的供水。实施“稻改旱”工程是2006年10月京冀合作备忘录中确定的京承合-高二地理
图是我国玉米主产区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题。小题1:与丙地相比,甲地玉米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有A.热量更丰富B.地形更平坦C.土壤更肥沃D.水源更充足小题2:提高乙地玉米单产的有-地理
该图是我国四个限制开发的国家级重点生态功能区。据此完成问题。小题1:关于其生态建设主要方向,叙述正确的是()A.①封沙育草,涵养水源,保护野生动物B.②控制开发强度,改善湿-高二地理
目前不属于影响黑龙江农业持续发展的问题是A.耕地面积少,人均耕地不足B.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下降C.自然灾害频繁、环境污染D.常受低温冷害的影响-高二地理
目前影响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因素除了水土流失外,还有①湿地面积日益增多②土地沙化、盐碱化、草场退化严重③自然灾害频繁④环境污染[]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高二地理
图6是某地区的地形图,回答问题:小题1: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A.交通发达B.单位面积产量高C.水热条件好D.人均耕地面积-高二地理
阅读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韩国交通简图(图a)(图b为图a中小方框所示区域的放大图)材料二泡菜是韩国的特色菜,其主要佐料之一是大蒜。大蒜喜冷凉气候,在首尔郊区为-高三地理
某学者在下图所示地区考察时发现了一些现象。据此回答20-21题。小题1:该地区平原面积广大,但农业发展水平不高,发展农业生产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是A.热量条件差B.降水较少C.-高三地理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隋唐时期西安有“陆海”(指湖泊和沼泽很多)的美称,读图完成1—2题。1.从图中的信息看,该区域发展农业生产最大的限制因素是[]A.地形B.水源C.降水D.土-高三地理
长江中下游平原早期农业发展缓慢,后来成为“鱼米之乡”,是由于[]A、气候变干B、耕地面积变大C、生产力水平提高D、饮食结构变化-高三地理
有关区域农业生产活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长江三角洲属于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棉花、油菜等作物。B.松嫩平原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C.长-高二地理
东北地区是我国最大的、比较稳定的商品粮基地,其中三江平原是我国粮食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具有大规模机械化专业化的生产的突出特点。-高二地理
突尼斯、埃及、利比亚、叙利亚等国局势动荡,内乱频发,社会、经济和安全受到严重冲击,民众生活受到很大影响。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突尼斯、埃及、利比亚、叙利亚这四个国-高二地理
图中甲省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花卉、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基地,下图是该省地形构成与农业生产结构状况,根据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0分)(1)分析该省中药材种-高三地理
所给三图中分别标注了我国的A、B、C三个平原地区,判断回答问题。小题1:比较A、B、C三个平原地区,从农业角度来看,共同点是A.光照丰富,雨热同期B.地形平坦广阔,地广人稀C-高二地理
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与美国中央大平原商品谷物农业共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主要粮食作物都是小麦、玉米B.二者都是商品农业,商品率都很高C.二者都实现或基本实现机械化生产-高二地理
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生产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是A.地表崎岖B.水源缺乏C.光照不足D.热量不足-高二地理
与珠江三角洲相比,三江平原粮食商品率高的优势条件是A.交通发达B.人口众多C.水热条件好D.人均耕地面积广-高二地理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提出,要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到2010年和2020年,全国耕地应分别保持在18.18亿亩和18.05亿亩。这一红线是中国粮食安全的警戒线,保障耕地面积是-高三地理
2006年2月4日电作为世界上三大黑土带之一的我国东北平原黑土带,正面临严重退化的威胁,很多地方土壤质量下降,影响到东北农业可持续发展。小题1:近年来,保护和提高黑土肥力-高一地理
关于东北地区农作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玉米分布普遍,由北向南的比例逐渐减少B.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由南向北逐渐增多C.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45°以北的黑龙江沿岸D.辽东低山-地理
山东原本是我国的粮食、棉花和花生生产大省,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一些地区逐渐形成了以花卉、蔬菜、水果为主的出口基地,由于加大了科技投入,普遍采用温室大棚和-高一地理
读图13,完成问题。小题1:甲、乙地区分别适宜发展()A.种植业、林业B.畜牧业、林业C.种植业、畜牧业D.畜牧业、种植业小题2:丙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产区,其农业地域类型的生产-高一地理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目前我国人均耕地仅有1.43亩,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40%。图16为我国2003年耕地减少的因素构成图。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邹贺栓院士说,随着我-高三地理
该图为我国某地20世纪50年代至2000年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变化状况,读图回答问题。小题1:甲、乙、丙图例代表的土地类型分别是A.耕地、林地、湿地B.林地、耕地、湿地C.林地、湿地-高三地理
东北地区分为三大农业区域的原因是A.地形多种多样B.气候条件的制约C.有利于发展绿色农业和大农业D.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差异和农业生产方式的不同-高二地理
推进农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和生态化方向发展,建设绿色商品基地是__________的农业发展的重点()A.西部草原区B.山区C.平原区D.黑龙江垦区-地理
读图,回答问题。小题1:图示区域中,粮食商品率高于太湖平原,主要原因是()A.土壤肥沃B.地形平坦C.水热条件好D.人均耕地多小题2:图示区域中,以种植业为主的是()A.甲B.乙C.丙-高二地理
(60分)发展农业需因地制宜,亦需科技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国某区域耕地分布图(图15)(1)分别归纳图中甲、乙两地形区种植业地域分布特点,并分析各自特点形成的自-地理
该表分别为我国四个大地形区四地的气候资料,读表格数据回答问题。小题1:下列选项中,序号、自然带、农业类型正确的组合是A.①—高山高原草地带—坝子农业B.②—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高三地理
东北商品粮基地的农业地域类型是A.商品谷物农业B.水稻种植业C.混合农业D.迁移农业-高二地理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科技园区循环经济模式圈。读图回答1.⑤在该循环系统中所代表的含义A.废弃物B.肥料C.饲料D.水窖集雨2.该园区农业属于A.粗放农业B.混合农业C.自己-高三地理
关于东北地区农作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玉米分布普遍,由北向南的比例逐渐减少B.小麦和大豆种植比例由由南向北逐渐增多C.水稻种植已扩展到北纬45°以北的黑龙江沿岸D.辽东低-高二地理
读美国农业带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10分)(1)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种植的作物主要是B_______和C_______。商品谷物农业地域类型的基本特征是①;②。(2)美国的乳畜业主要分布在图-高二地理
(12分)下面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及①②③④四地的气温和降水状况图。读图回答问题。(1)简析①所在区域土壤发育状况。(4分)(2)比较②④两地气候特点的差异(4分)(3)判断③所在地区所属的农-高二地理
充分认识区域地理特征,因地制宜开发区域优势资源,发展经济,保护生态,有利于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左图是我困北方苹果优势产区分布图;右图是A地某村优质苹果和夜间等压面-高三地理
根据该表完成问题。方案实施前方案实施后丘陵为主,土壤贫瘠修建大坝,引水入乡,丘陵变岛屿粮食种植为主淡水养殖及加工为主砍伐林木严重,水土流失周边山区及岛屿草木繁茂文-高二地理
(10分)图12是我国长江中下游某省地图,读后回答:(1)判断M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并分析其发展农业有利的自然区位条件。(5分)(2)该省发展有色冶金工业的区位优势有哪些?(2分)(3-高一地理
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的目的之一是对种植业和畜牧业进行合理布局,以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高二地理
下图中A和B是美国商品谷物农业,C是乳畜业,回答下列问题:(1)A的农作物是_____,B的农作物是_____。(2)C的产品主要是_____,C的主导区位因素是_____。(3)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
东北地区农作物的生长季节是()A.3-9月B.4-10月C.5-10月D.6-11月-高二地理
近年来,新疆特色农业发展迅速,哈密瓜、香梨等特色瓜果驰名中外。据此完成1~3题。1、新疆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区位条件是[]A、光热充足B、交通便利C、科技发达D、土壤肥沃2、-高三地理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关于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正确的是A.地形是农业生产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B.自西向东降水量逐渐减少C.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分布广泛,不利于农业生产D.东北地区是我国-高二地理
题目详情
答案
试题分析:关于东北地区的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A、地形是农业生产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不对,应为热量条件是农业生产最难以改造的自然条件。
B、自西向东降水量逐渐减少,不对,受海陆位置的影响,应该是自西向东降水量逐渐增加。
C、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分布广泛,不利于农业生产,不对。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分布广泛,利于农业生产。
D、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机械设备、化肥等生产资料,正确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了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条件,现总结如下:
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条件:
(1)土地资源
A、 耕地面积广阔;B、 土壤肥沃:(插根筷子就发芽,抓把黑土攥出油);C、 宜农、宜林、牧荒地多
(2)气候:
温带湿润半湿润气候
A、 降水:400~800MM,东南向西北递减
B、 热量:自南向北递减:(北:春小麦、大豆;中:春小麦、大豆、玉米、高梁、甜菜、亚麻等;南:棉花、冬小麦)无霜期80~180天(无霜期是指一地春天最后一次霜至秋季最早一次霜之间的天数。)
(3)林地面积大:占全国林地面积的三分之一,分布于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地。
(4)草场资源和农产品资源
类型:由于为湿润半湿润地区,因此为森林草甸草原
分布:三个平原,呼伦贝尔草原与科尔沁草原——发展畜牧业
(5)其它:
水产资源:辽东湾与海洋岛两大渔场;海岸线长;滩涂面积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