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在近现代史上,中美日三国的外交关系风云变幻,跌宕起伏,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美国在巴黎和会上未获实利,随即将目光转向了-八年级历史
在近现代史上,中美日三国的外交关系风云变幻,跌宕起伏,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美国在巴黎和会上未获实利,随即将目光转向了-八年级历史
题目简介
在近现代史上,中美日三国的外交关系风云变幻,跌宕起伏,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美国在巴黎和会上未获实利,随即将目光转向了-八年级历史
题目详情
在近现代史上,中美日三国的外交关系风云变幻,跌宕起伏,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 美国在巴黎和会上未获实利,随即将目光转向了东方,加快了同日本争夺远东和太平洋的步伐。在美国的发起下,1921—1922年间,美、英、法、日、意、中等九国在华盛顿举行国际会议。
(1)根据材料分析华盛顿会议上集中反映了哪两个国家之间的矛盾与斗争?这次会议对中国产生了什么严重后果?(2分)
材料二 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宣言。宣言把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种族、不同语言、不同宗教信仰的国家集合到了反法西斯的大旗之下……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写出中美等国共同签署的宣言名称。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哪个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在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打击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哪个军事集团的彻底失败而告终?(3分)
材料三 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0年)显得更激烈地敌视北京。美国不仅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还顽固地反对它加入联合国。美国推行了一项对中国实施军事包围的政策。
材料四 右图为1972年2月6日的《时代周刊》封面,标题是: Nixon’s China Odyssey。画面表现了尼克松与毛泽东、周恩来的见面,参观长城,以及观看歌舞表演。
(3)材料三、四反映中美关系发生怎样的变化?中美关系的改变对中日关系有何直接影响?(2分)
材料五 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2012年1月16日在尼克松总统访华和上海公报发表40周年纪念活动上致辞说,推动中美关系……发展,既是双方的共同责任,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总之,这是一个中美相互激励的时代……太平洋之大、世界之广,足以包容崛起的中国与美国。
——阮宗泽《习近平访美:深化共识,同舟共济》
(4)综合上述材料,放眼未来,你设想中美日三国应构建一种怎样的外交关系?(1分)
题型:改错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1)美国和日本之间的矛盾(1分);华盛顿会议在美国的倡导下,使得中国回到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主宰的局面,这不利于日本独霸中国的局面。(1分)。
(2)《联合国家宣言》(1分);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1分);轴心国(1分)。
(3)中美关系由敌视到开始走向缓和(1分);促进中日邦交正常化(1分)。
(4)大国之间应结束对抗,加强互信,合作共赢(意思相近,言之有理即可)(1分)。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基本知识的识记能力。
第一题,通过材料中“美国在巴黎和会上未获实利,随即将目光转向了东方,加快了同日本争夺远东和太平洋的步伐。”可知美日矛盾突出,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华盛顿会议后中国的命运是处于国际共管之下。
第二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基本知识的再现能力,通过阅读材料可知这是描写的《联合国家宣言》
第三题,尼克松访华使中美关系由恶化走向缓和,直接促使了中日关系的缓和。
第四题,是开放题,中美日三方关系的形成应该符合当今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上一篇 :
周恩来总理曾说:“我们再等它三
下一篇 :
近代中国实行的是屈辱外交,当今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如图,观察并回答问题。(1)图片中的两个人物分别是谁?(4分)(2)图片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2分)(3)为什么称其为“历史性的握手”?(2分)-八年级历史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国外交的特点是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装”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D.“扬眉吐气”、“跨洋握-八年级历
世界政治格局和中美关系的演变【世界风云】图一:1919年巴黎和会图二:1945年雅尔塔会议图三:1991克林姆林宫升起俄罗斯国旗请回答:一战后形成的国际政治格局是;二战后确立的国际-九年级历史
1972年,周恩来曾说:“你的手伸过了世界上最辽阔的海洋与我们握手——我们25年没有交往了!”句中的“你”是指A.美国总统尼克松B.美国国务卿基辛格C.印度总理尼赫鲁D.日本首相田中角-八年级历史
【大国纵横】大国关系的战略矛盾不会因为相互间有合作而消失,也不会因相互间的斗争改变彼此合作的基本态势。中美日、美欧俄、中美俄等多组战略三角关系复杂互动,一些传统三角-九年级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和原则是,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八年级历史
40年前的一篇新闻稿中有这样一组关键词:乒乓外交、破冰之旅、历史性的握手、改变世界的一周。这篇新闻稿报道的应是A.亚非会议圆满成功B.中国重返联合国C.尼克松访问中国D.中-八年级历史
如图,下列图片最能反映70年代我国的国际地位提高的是A.万隆会议B.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C.APEC会议D.加入WTO-九年级历史
(6分)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重要的双边关系,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核心问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九年级历史
某中学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收集了一组建国后珍贵的历史图片,根据图片内容,该小组研究的主题最可能是A.“一国两制”和平统一B.外交战线硕果累累C.民族关系融合发展D.民主政治发-九年级历史
下列哪一项不是21世纪中国取得的外交成就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C.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D.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的召开-八年级历史
如图是出席第26届联合国大会的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他为何开怀大笑A.为祝贺中国外交史上的巨大胜利而笑B.为蒋介石集团的代表被驱逐出联合国而笑C.为他的精彩演讲而笑D.为能-八年级历史
某领导人回忆与周恩来首次握手时说:“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与该“握手”相关的事件是A.井冈山会师B.重庆谈判C.尼克松访华D.西藏和平解放-八年级历史
如图,20世纪中后期,有位美国在联合国代表就一件大事发表感慨“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结合图判断,这个“转折点”是A.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B.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八年级历史
20世纪中后期,有位美国驻联合国代表曾就一件大事发表感慨,这是联合国历史上的“转折点”。结合图,这个“转折点”是()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恢复合法-八年级历史
下列外交活动中,最能反映当今中国经济走向世界的重大外交活动是A.参加万隆会议B.重返联合国C.加入WTOD.中美建交-八年级历史
如图,是乔冠华(图左)和黄华(图右)在一次会议上的开怀大笑,美国纽约某报特别为此写了文章《乔的微笑》。请回答:(1)这一特定的历史时刻出现在哪次会议?(2)令身为中国外交部副部-七年级历史
“APEC”是下列哪个组织的英文名称缩写A.世界贸易组织B.世界卫生组织C.亚太经合组织D.联合国-八年级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华政策由封锁、威胁、孤立到关系正常化的转变,导致这种转变的直接原因是[]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C.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在-八年级历史
以“新世纪、新挑战:参与、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为主题的会议是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万隆会议C.第26届联合国大会D.上海APEC会议-八年级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实行外交孤立政策,不与中国建交。1953年底,我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区的-八年级历史
某次会议后,有人说:“周恩来是我去时候的敌人,回来时候的朋友。”这次会议是A.日内瓦国际会议B.万隆会议C.第26届联合国大会D.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八年级历史
(本题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毛泽东在《中央人民政府公告》中指出:“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八年级历史
上海亚信峰会倡导了“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的理念。(1)默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统一过程中创立了_____,由此形成了独特的阿拉伯文明。(2)新航路开辟中,葡萄牙人____实现了欧洲人-九年级历史
周恩来总理为我国外交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曾经在哪次会议上首次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A.第26届联合国大会B.中印会议C.万隆会议D.华盛顿会议-九年级历史
“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而存异。”这些话是周恩来在会议上的讲话。A.亚非B.日内瓦C.联大D.新德里-八年级历史
孔子曾提出“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A.《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八年级历史
中美关系史上“历史性的握手”发生在()之间?A.毛泽东与杜鲁门B.周恩来与肯尼迪C.毛泽东与尼克松D.周恩来与尼克松-八年级历史
1972年冲破阻力来中国访问,实现中日关系正常化的是()A.田中角荣B.佐藤荣作C.村山富市D.小泉纯一郎-八年级历史
法新社评述说:“改变世界的一周”应该是“改变尼克松的一周”。《开罗金字塔报》评论说:“西方帝国主义封锁中国的神话破灭了,这是亚非人民的伟大胜利!”这是针对()A.1955年亚非会议-八年级历史
请举出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工作取得的重大突破。(8分)-七年级历史
《时代》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图4是该周刊20世纪70年代某期的封面,主题为“尼克松的中国之旅”。它所记载的历史事件距今(2012)应该有多少年的历史了A.33年B.34年C.40年D.-八年级历
目前,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已达[]A.140多个B.160多个C.180多个D.200多个-八年级历史
“屈辱”和“尊荣”是新旧中国外交关系的最大不同。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A.综合国力的强弱是新旧中国外交出现差异的根源B.新旧中国外交的差异取决于外交手段的变化C.同盟国的多寡-八年级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八年级历史
新中国奉行的和平外交政策是[]A.互相尊重B.独立自主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平等互利-八年级历史
中美正式建交于()A.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B.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C.美国乒乓球队访华D.1979年1月1日-八年级历史
在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有人用“梅开三度”来形容这一时期的外交成就,请你根据学习的史实,回答都取得了哪三项成就?并分析一下,能够取得这些成就最-八年级历史
下列关于世界贸易组织的表述,正确的是()①成立于1993年②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③希望通过开放市场和公平交易,实现世界贸易的自由化④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其中的一-八年级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72年2月,尼克松乘坐的飞机缓缓降落在北京机场,尼克松走下飞机舷梯,离地面还有三四级台阶时,就向前来迎接的中国总理周恩来伸出手。两位领导-九年级历史
下列三幅图反映的共同信息是[]A.我们的朋友遍天下B.非洲是最早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洲C.中国政府和领导人十分重视发展中非友好合作关系D.中非人民联合开展反帝、反殖、反霸-八年级历史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1955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这次会议是-八年级历史
1972年2月,美国总统______访华。1979年1月1日,中美正式建交。-九年级历史
新中国外交能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主要原因是[]A.国民经济的发展B.综合国力的增强C.外交政策的成熟D.国际形势的变化-八年级历史
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最典型范例是A.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九年级历史
在20世纪50年代召开的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是因为周恩来提出了()A.独立自主原则B.和平共处-九年级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以下三幅图反映了不同时期的世界形势,请仔细观察,回答相关问题:图一图二图三材料二:2006年4月18日,应美国总统布什的邀请,国家主席胡-九年级历史
当前,我国外交主体日趋多元化,外交工作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官方交往,而更多融入民间的参与,呈现政府外交与公共外交互补的局面(见下图)。这启示我们,青少年要:①人人争取走出-九年级历史
亚太经合组织的英文缩写是()A.GATTB.APECC.WTOD.WHO-八年级历史
胶东在线网(2004年)6月15日讯……APEC电子商务博览会今天上午在山东烟台国际会展馆APEC广场隆重开幕,这是APEC在电子商务领域举办的首次重大经贸活动,也是展示和引领IT业未来-八年级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在近现代史上,中美日三国的外交关系风云变幻,跌宕起伏,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美国在巴黎和会上未获实利,随即将目光转向了-八年级历史
题目详情
材料一 美国在巴黎和会上未获实利,随即将目光转向了东方,加快了同日本争夺远东和太平洋的步伐。在美国的发起下,1921—1922年间,美、英、法、日、意、中等九国在华盛顿举行国际会议。
(1)根据材料分析华盛顿会议上集中反映了哪两个国家之间的矛盾与斗争?这次会议对中国产生了什么严重后果?(2分)
材料二 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宣言。宣言把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种族、不同语言、不同宗教信仰的国家集合到了反法西斯的大旗之下……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写出中美等国共同签署的宣言名称。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哪个统一战线的最终形成?在反法西斯力量的共同打击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哪个军事集团的彻底失败而告终?(3分)
材料三 艾森豪威尔政府(1953—1960年)显得更激烈地敌视北京。美国不仅拒绝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还顽固地反对它加入联合国。美国推行了一项对中国实施军事包围的政策。
材料四 右图为1972年2月6日的《时代周刊》封面,标题是: Nixon’s China Odyssey。画面表现了尼克松与毛泽东、周恩来的见面,参观长城,以及观看歌舞表演。
(3)材料三、四反映中美关系发生怎样的变化?中美关系的改变对中日关系有何直接影响?(2分)
材料五 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2012年1月16日在尼克松总统访华和上海公报发表40周年纪念活动上致辞说,推动中美关系……发展,既是双方的共同责任,也是国际社会的共同期待。……总之,这是一个中美相互激励的时代……太平洋之大、世界之广,足以包容崛起的中国与美国。
——阮宗泽《习近平访美:深化共识,同舟共济》
(4)综合上述材料,放眼未来,你设想中美日三国应构建一种怎样的外交关系?(1分)
答案
(2)《联合国家宣言》(1分);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1分);轴心国(1分)。
(3)中美关系由敌视到开始走向缓和(1分);促进中日邦交正常化(1分)。
(4)大国之间应结束对抗,加强互信,合作共赢(意思相近,言之有理即可)(1分)。
第一题,通过材料中“美国在巴黎和会上未获实利,随即将目光转向了东方,加快了同日本争夺远东和太平洋的步伐。”可知美日矛盾突出,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华盛顿会议后中国的命运是处于国际共管之下。
第二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于基本知识的再现能力,通过阅读材料可知这是描写的《联合国家宣言》
第三题,尼克松访华使中美关系由恶化走向缓和,直接促使了中日关系的缓和。
第四题,是开放题,中美日三方关系的形成应该符合当今世界的主题:和平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