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新世纪,国际格局从结构到组成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地缘格局、战略关系和政治关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材料一(雅尔塔体制)实际上是两类不同国-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新世纪,国际格局从结构到组成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地缘格局、战略关系和政治关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材料一(雅尔塔体制)实际上是两类不同国-高三历史
题目简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新世纪,国际格局从结构到组成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地缘格局、战略关系和政治关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材料一(雅尔塔体制)实际上是两类不同国-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新世纪,国际格局从结构到组成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地缘格局、战略关系和政治关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材料一 (雅尔塔体制)实际上是两类不同国家既想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确立自己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的主观意志,又要维护战后合作的共同愿望的矛盾的反映,是妥协和折衷的产物。它确立了苏联和西方在战后欧洲和世界的势地位和作用,为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张盛发《雅尔塔体制的形成 与苏联势力范围的确立》
材料二 “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
材料三 我们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国际争端,世界的事情应由各国平等协商,反对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胡锦涛在法国国民议会的演讲
(1)据材料一,指出雅尔塔体制下美苏之间关系的特点。(3分)
(2)据材料二说明20世纪70年代美欧关系出现什么变化?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影响。(4分)
(3)对两极格局解体后将要形成的世界格局,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更有可能出现的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你是否认同上述观点?说明你的理由。(6分)
(4)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和邓小平在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上提出什么方针政策?(3分)进入21世纪,我国为发展睦邻友好关系又有何举措? (2分)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1)苏美两国划分势力范围。对抗与妥协。(3分)
(2)美欧经济竞争激烈。(2分)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冲击两极格局,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2分)
(3)认同: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主要表现为若干大国实力和影响的增强,并在国际舞台上共同发挥重要作用,如美、俄、日、中等大国都有可能成为多极格局中的一极。(6分)或回答不认同:虽然当今世界还是大国在国际事务中起主导作用,但区域集团组织在推动和平衡多极化格局中正在发挥、也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欧盟的崛起并成为多极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4)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一国两制”伟大构想。(3分)举措:参与上海合作组织并发挥主导作用。(2分)
试题分析:(1)从材料一文字“实际上是两类不同国家既想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确立自己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的主观意志,又要维护战后合作的共同愿望的矛盾的反映,是妥协和折衷的产物。”能够看出美苏之间关系是苏美两国划分势力范围,对抗与妥协。(2)材料二中文字“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说明20世纪70年代美欧经济竞争激烈;欧洲的崛起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即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冲击两极格局,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3)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首先须要确定材料中的核心观点,在此基础上明确表达自己的态度,即表明是赞成或是反对的态度;然后,接着寻找相关的史实论据进行论证,在论证过程中要往往采用正反论证或多角度,多方面论证两种模式。(4)结合所学史实可知周恩来和邓小平在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上提出的方针政策分别是:周恩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邓小平,“一国两制”伟大构想;21世纪,中国为了发展睦邻友好关系参与了上海合作组织并发挥主导作用。
上一篇 :
某国际问题研究专家指出:“世界
下一篇 :
某学者认为“帝国在政治上生来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世界银行和世界货币基金组织改革在2010年取得突破,前者同意发达国家向新兴大国转移3.13个百分点的投票权重,使整个发展中国家投票权重升至47.19%;后者确定在2012年前向包括-高三历史
观察下列两幅图片,造成图一到图二变化的因素,不包括A.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苏联解体B.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加强C.欧、日、中等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D.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高二历史
在打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和伊拉克萨达姆政权之前,美国提出了打击“邪恶轴心”的说法。据统计,小布什在319次讲话中,用了1000多次“邪恶”这个词。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背景是A.美-高三历史
下列四幅地图反映了德国历史上的版图变化情况。其变化顺序正确的是A.③①②④B.④③②①C.①③②④D.③④①②-高二历史
有学者认为:“东德剧变的主要根源在于当其面临1970年代世界经济的结构性危机(石油危机、高失业率与通货膨胀、以美元为基准货币的固定汇率制失调)时,试图通过国有化与中央集权-高三历史
某学者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最早出现于()A.第二次工-高三历史
2012年6月,美韩举行最大规模的联合军演,将朝鲜国旗作为模拟打击目标,媒体评论其有向中国、俄罗斯示威的意图,这表明美国A.是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B.坚持霸权主义和强权-高三历史
2013年3月5日朝鲜宣布1953年签订的《朝鲜停战协定》“完全无效”,并全面停止朝鲜人民军板门店代表部的活动。下列有关《朝鲜停战协定》的内容表述正确的是①双方在朝鲜停止一切敌对-高三历史
奥巴马上台后首次海外活动是参加G20国峰会。他表示不是来“发号施令”的,此行是他的“倾听之旅、学习之旅”。与奥巴马的“谦虚”有关的是①次贷危机对美国的沉重打击,美国需要各国-高三历史
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中写道:“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这场“求变-高三历史
当今的世界,美国实力超强,西欧、日本紧随其后,中国、俄罗斯遭排挤,世界已形成美、日、欧三极格局。-高一历史
读示意图。图中深色所标示出来的地区,是21世纪初发生冲突的地区。依据地图所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表述正确的是①冲突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②冲突呈现区域性和局部性特点-高三历史
20世纪90年代,有人评论国际局势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说这一评-高二历史
哈佛大学教授弗格森认为,11.9事件(即1989年柏林墙坍塌)比9.11事件(即2001年美国世贸中心双塔坍塌)的影响更为深远,是世界经济的转折点。其主要依据是此事件A.标志着两极格局-高三历史
2013年,世界风云跌宕起伏,潮起潮落。中东动荡余波难平,涟漪四起,冲击叠重的暗礁;日本右翼势力在领土问题上不断逞强,与邻国关系紧张;新兴经济体牵手共融、矢志锐改,酿-高三历史
刘金质在《冷战史:1945—1991》中说:“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正处于向新格局转变的过渡时期。世界各国人民不会甘心在美国的领导下用美国的价值观来改造自己。”其中“向新格局转变”-高三历史
下面是某一时期美国的海外军事基地分布图。在这一时期,美国对外战略的突出特点是A.发动“冷战”,极力遏制共产主义B.与欧、日结盟,与苏联抗衡C.实行战略收缩,改善与华关系D-高三历史
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中,红旗取代了三色旗。74年后,这一幕又重演了一次。有所不同的是,带有镰刀和锤子图案的红旗徐徐下降,俄罗斯的红、蓝、白三色旗冉冉升上克里姆林宫。这-高三历史
美国总统奥巴马曾说“……中国却没有等待,实施经济改革。德国、印度也没有等待。这些国家没有原地踏步,也不想成为次要国家。”这表明:A.“一超多强”局面被打破B.美国已沦为次要-高三历史
我们或许正生活在“自我们这个物种存在以来最和平的时期”。但最近的20年来,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感受着来自于世界各地的突发事件,使我们总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恐怖时代。对此最全-高三历史
“别了,雅尔塔”寓意着美苏两极格局的结束,其标志性事件是()A.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B.苏联解体C.苏联改革进入死胡同D.东欧剧变-高一历史
俄罗斯现任总统普京曾说:“谁要是不为苏联解体而感到遗憾,他就是没心肝;谁要是想恢复原来模样的苏联,他就是没有头脑。”这里的“遗憾”主要是指A.社会主义制度的结束B.高度集-高二历史
某小组正在讨论研究性学习课题的结题报告,提到“一超多强”、“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反对霸权和强权政治”等关键词。他们的研究课题应是A.经济全球化的出现B.第三世界的崛-高三历史
日本前首相小泉曾经宣扬日本对联合国和国际社会所做出的“贡献”。他说,“日本正尽一切努力与其他国家合作反恐”,“日本在防扩散领域一直走在前列”。其目的是A.恢复军国主义强国-高三历史
(16分)一战以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身处其中的中国外交也经历了发展与演化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19年以来,中国外交呈现出10年一小变、30年一大变的周期性变-高三历史
1991年《欧洲联盟条约》和1993年《哥本哈根协议》的签订表明,欧洲共同体将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共同货币、外交和安全政策与防务的欧洲联盟。欧盟建立有利于构建A.区域统一的世界B.多-高二历史
下图所示是某同学在学习中收集的史料。这些史料最能说明A.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B.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C.能源问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主要问题D.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高二历史
为下图选择最恰当的标题()A.当今世界格局的变化趋势B.当今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C.当今世界格局的两极化趋势D.当今世界格局的单极化趋势-高三历史
(16分)二战后,世界格局不断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描述中国在冷战中的“随机应变”时说:“(20世纪)50年代-高三历史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东欧剧变()①手段以暴力流血冲突为主②国家分裂与统一现象共存③实质改变了国家政权性质④直接受到苏联解体的影响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历史
东欧剧变的历史原因主要在于()A.非执政党的长期颠覆与破坏B.戈尔巴乔夫的建设“民主社会主义”纲领的推动C.教条主义地袭用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D.西方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历史
2002年《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指出:“我们坚持的另一个信念是,没有哪一个国家能够单独建立一个更安全、更美好的世界。联盟和多边机构能成倍地壮大热爱自由国家的力量。”它反映出-高二历史
下图是1988年和1993年美国《纽约时报》公布的“自由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和“西方”(英、法、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两个词语使用的次数变化示意图。图中数据变化实质上反映了A.美国-高三历史
美国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推行“坦克式民主和自由”。这表明美国是冷战结束后()A.唯一的超级大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B.多极世界的一员,维护世界和平C.欧-高一历史
1989年日本出版了一本小册子,书名叫《敢说“不”的日本》,这本书很快畅销美国,引起了美国朝野的震惊,同时也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该书实际上反映出A.日本与美国成为全方位的竞-高三历史
图1与图2均拍摄于20世纪90年代的中东地区。两幅作品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伊拉克萨达姆政权不惜使用生化武器B.现代高科技战争较之于传统战争更加残酷C.沙漠风暴行动使中东地区国-高二历史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中国崛起而带来的挑战,是美国在21世纪前期面临的最重大的挑战之一”。美国国防部公布的报告指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崛起提出了一-高二历史
2011年国际关系领域出现了“春”(利比亚等中东乱局)、“夏”(英国伦敦社会骚乱)、“秋”(美国纽约“占领华尔街”行动)、“冬”(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逝世)等重大事件。这些事件的背后反-高一历史
俄罗斯学者说:“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人类已从两个国家集团的对抗转向本质上的另一种对抗——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和所有其他人的对抗。而且,越是在文化和经济发展上离美国越远-高三历史
下列关于当今世界格局的表述,错误的是A.多极格局已经形成B.世界正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C.世界呈现出“一超多强”局面D.多极化格局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高二历史
20世纪50-70年代,促进日本经济起飞的客观有利因素是[]A.废除了封建落后因素B.引进西方先进技术C.重视教育D.在朝鲜战争中美国向日本大量订货-高二历史
2012年的世界经济达沃斯论坛将主题确定为“重新思考价值观、重新设计合作体制、重新建设相关国际机构”。三个“重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世界()A.经济一体化的形成B.经济区域集-高三历史
日本《选择》月刊近日发表文章声称:“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引发了世界经济危机,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火车头,对中国需求,中国资金的依存使日、美、欧的反共论调声。……对中国来说-高三历史
江泽民曾预言“冷战结束后,世界向多极化的方向发展,但多极化格局的形成需要经历相当长的时期,其间会充满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激烈斗争。”下列理解全面的是A.世界多极化是方向-高三历史
1963年美国、英国和苏联签署了《禁止在大气层、外层空间和水下进行核武器试验条约》,但法国和中国拒绝签署。这一事件反映了A.多极化趋势的出现B.冷战格局的加剧C.第三世界的崛-高三历史
如果撰写一篇关于20世纪80年代国际关系的论文,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与美苏“冷战”对抗B.日本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表现及影响C.欧洲联盟崛起与美国霸主地位-高二历史
针对全球化浪潮中的疑问:“全球化与美国化是相同的吗?在这个新的全球世界里为什么美国像是水中之鱼?”有学者这样回应:“美国是一条非常大的鱼,在全球化的水中轻松地游着,居于-高三历史
2012年叙利亚内战、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伊朗实施制裁甚至扬言动武、中国周边部分国家多次在中国近海挑起事端、日本在中国钓鱼岛进行挑衅。这些问题说明当今世界A.威胁和平的因素-高二历史
2011年1月26日,世界经济论坛的创办人克劳斯·施瓦布在接受采访时说:“世界正在从根本上发生改变……这些根本性变化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地缘政治权势与地缘经济实-高一历史
2011年3月法国等多国部队对利比亚实施军事打击,7月22日在挪威发生爆炸案和枪击事件,中国周边部分国家如菲律宾、越南等国多次挑起事端。材料说明当今世界A.威胁和平的因素依-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新世纪,国际格局从结构到组成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地缘格局、战略关系和政治关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材料一(雅尔塔体制)实际上是两类不同国-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新世纪,国际格局从结构到组成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地缘格局、战略关系和政治关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材料一 (雅尔塔体制)实际上是两类不同国家既想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确立自己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的主观意志,又要维护战后合作的共同愿望的矛盾的反映,是妥协和折衷的产物。它确立了苏联和西方在战后欧洲和世界的势地位和作用,为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张盛发《雅尔塔体制的形成 与苏联势力范围的确立》
材料二 “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
材料三 我们主张国际关系民主化,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国际争端,世界的事情应由各国平等协商,反对动辄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胡锦涛在法国国民议会的演讲
(1)据材料一,指出雅尔塔体制下美苏之间关系的特点。(3分)
(2)据材料二说明20世纪70年代美欧关系出现什么变化?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影响。(4分)
(3)对两极格局解体后将要形成的世界格局,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更有可能出现的不是一个由自治的区域集团组成的世界,而是一个由若干传统的大国势力范围组成的世界。”你是否认同上述观点?说明你的理由。(6分)
(4)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和邓小平在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上提出什么方针政策?(3分)进入21世纪,我国为发展睦邻友好关系又有何举措? (2分)
答案
(1)苏美两国划分势力范围。对抗与妥协。(3分)
(2)美欧经济竞争激烈。(2分)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冲击两极格局,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2分)
(3)认同: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主要表现为若干大国实力和影响的增强,并在国际舞台上共同发挥重要作用,如美、俄、日、中等大国都有可能成为多极格局中的一极。(6分)或回答不认同:虽然当今世界还是大国在国际事务中起主导作用,但区域集团组织在推动和平衡多极化格局中正在发挥、也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欧盟的崛起并成为多极格局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4)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一国两制”伟大构想。(3分)举措:参与上海合作组织并发挥主导作用。(2分)
试题分析:(1)从材料一文字“实际上是两类不同国家既想在人类发展进程中确立自己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的主观意志,又要维护战后合作的共同愿望的矛盾的反映,是妥协和折衷的产物。”能够看出美苏之间关系是苏美两国划分势力范围,对抗与妥协。(2)材料二中文字“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说明20世纪70年代美欧经济竞争激烈;欧洲的崛起对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即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冲击两极格局,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3)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首先须要确定材料中的核心观点,在此基础上明确表达自己的态度,即表明是赞成或是反对的态度;然后,接着寻找相关的史实论据进行论证,在论证过程中要往往采用正反论证或多角度,多方面论证两种模式。(4)结合所学史实可知周恩来和邓小平在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上提出的方针政策分别是:周恩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邓小平,“一国两制”伟大构想;21世纪,中国为了发展睦邻友好关系参与了上海合作组织并发挥主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