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中国近代有一个不平等条约规定如华民与英人发生纠纷:“……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该条款规定使中国丧失了什么主权?A.领-高一历史
中国近代有一个不平等条约规定如华民与英人发生纠纷:“……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该条款规定使中国丧失了什么主权?A.领-高一历史
题目简介
中国近代有一个不平等条约规定如华民与英人发生纠纷:“……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该条款规定使中国丧失了什么主权?A.领-高一历史
题目详情
中国近代有一个不平等条约规定如华民与英人发生纠纷:“……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该条款规定使中国丧失了什么主权?
A.领土主权
B.贸易主权
C.关自主权
D.司法主权
题型:单选题
难度:偏易
来源:不详
答案
D
略
上一篇 :
某条约签订后,清廷希望再开谈判
下一篇 :
“推动了这次大爆炸(指太平天国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影响的分析,正确的是①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②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③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④割香港岛和九龙司地方一区-高一历史
“翻开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的历史,是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条条并行前进,交错发展的历史脉络,列强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侵略战争,把中国推向了苦-高一历史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列强要()A.使鸦片贸易合法化B.中国市场更加开放,扩大侵略权益C.外国使节进驻北京D.合谋瓜分中国领土-高一历史
下列关于鸦片战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获取商品市场是列强发动战争的根本原因B.鸦片问题是引发战争的借口C.英国是侵华急先锋,美国是积极的追随者D.列强侵华的根本目的是割-高一历史
荣荣同学阅读清朝林福祥《平海心筹》时,看到以下记载:“初十日辰刻(初十日即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初十日,亦即1841年5月30日),逆夷由□□□过□□□抢劫,予闻锣声不绝,即带水勇应之,-高一历史
(20分)广东人灵活机变,在中国历史上,常常是时代的弄潮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近代欧洲崛起之前,中国……远远领先于世界……。位于海洋之滨的广州贸易在唐后期-高三历史
某中学同学为向全世界人民展现北京悠久沧桑的历史文化和充满魅力的现代气息,组织了一个大型图片展览,题为“首都北京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以下是展览中同学们搜集的一部分图片-高一历史
(2011广州调研卷)“它表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表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封建社会)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高一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22分)材料一:材料二:既占上海,又割台湾;胶州强立埠,国土欲瓜分.自古夷狄之横,未有甚于者。——苑书义等《中国近代吏新编》材料三: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高一历史
(13分)外交是智者的游戏,是妥协的艺术,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阅读图片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请说明图一、图二、图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中国社会性-高一历史
图7是外国侵略者在洗劫并焚毁圆明园时掠夺的文物的照片。法国佳士得公司于2009年2月25日将这两件文物公开拍卖,引起中国人民的愤慨。该文物被掠夺时是在哪一次战争中[]A.鸦片-高一历史
(14分)晚清时期,国门渐开。虽然清政府抱残守缺,但是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仍然不可抗拒地发生着变革。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强烈要求觐见清帝,但不-高三历史
两次鸦片战争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A.开始于侵略者对广东沿海的进攻B.推进到清朝的统治中心京津地区C.都是为了占据中国市场和掠夺中国财富D.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历史
19世纪70年代,侵略我国新疆地区的西方国家是A.英、俄B.英、法C.法、俄D.俄、德-高一历史
下列事件属于人民群众自发抗击列强侵略的是①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②黄海海战③刘永福黑旗军④义和团运动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高一历史
“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国,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用示平允。”以下特权中,明显是通过这一条款获得的是:()A.在中国开辟通商口岸B.在中国设立了租界C.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D.-高三历史
2006年4月27日,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一行到南京拜谒中山陵后,参访了“总统府”。对于发生在南京的部分历史,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1912年,孙中山在这里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高一历史
关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准确含义是:A.政治上的半殖民地和经济上的半封建并存B.一半是殖民地一半是封建社会C.外国侵略势力的深入使国家主权丧失D.我国丧失了部分国家主权-高一历史
“争天下,打天下,穷爷们儿天不怕来地不怕。杀到天津卫,朝廷快让位;杀到杨柳青,皇帝吓得发了蒙。”这一歌谣,是太平天国哪一军事行动中出现的[]A、顺江东下,进军南京B、北-高一历史
李鸿章说,鸦片战争后,中国遇到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变局是指A.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清政府的统治摇摇欲坠C.鸦片贸易泛滥,国民深受毒害D.战争赔款使国-高二历史
鸦片战争中,英国全权代表璞鼎查乘船从英国伦敦出发,途中还在孟买逗留了十天,到达澳门用了67天。而清政府派官员琦善与奕山从北京紧急南下,到达广州分别用了56天和57天。这-高二历史
近代中国人慨叹:“泰西公法,于平等之国设领事官,不过保护其民之商务,如有词讼及科罪,仍由各国之地方官照例科断。惟于中国、土耳其、……不以平等之例相待。”这种现象()A.在-高三历史
有人认为:中国近代社会变迁不是在原有母体中孕育启动的,而是在列强的威胁和侵略下,中断自身历史进程,移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近代化转变的。这说明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特点-高三历史
19世纪40~60年代,中国一些传统制造业,如纺织业、制针业等日益衰落,但制茶、缫丝、酱菜、皮革加工等传统制造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材料中这些制造业[]A.近代民族资本主义-高三历史
鸦片战争后,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72——1894,1895——1913年中国境内近代工业统计资料年代商办外国人办设厂数资本(-高三历史
(2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约在1660—1789年,西欧专制主义盛行,欧洲智力和文化的历史也经历了中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变化。”——摘自《西方文明史》[美]罗伯特·E·勒纳等著-高二历史
南京大学资深教授方之光指出,有清一代总共268年。前200年清朝历史,基本上仍然是古代封建社会的延续,后70年则开始由古代向近代阶段转变。“向近代阶段转变”的显著特征是①西-高二历史
“经济上的暴力强制”是近代历史上外国对华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连外国人也承认在华泽商“个个都是大恶棍”,美国公使承认“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的所有流氓”外国政府“-高三历史
2007年9月20日,全国政协委员、港澳知名爱国人士何鸿燊先生以6910万港元,购入原属圆明园海晏堂御制12生肖“水力钟”喷泉马首铜像,并捐赠给国家。导致此文物流落海外的事件是-高三历史
下面是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对该表的理解正确的是①农副产品日趋商品化②中国被卷入世界市场③近代民族工业兴起④对外贸易出现顺差[]A.①②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高三历史
一法国作家在论述鸦片战争时说:“要找一个作战的借口是很容易的。但是,一个信基督教的国家,却在一个所谓野蛮国家的君主努力停止一种很不道德的贸易的行动上,去寻找开战的借-高二历史
两次鸦片战争在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A.开始于侵略者对广东沿海的进攻B.侵略者的目的在于占据中国市场和掠夺中国财富C.推进到清朝的统治中心地区D.外国侵略者以武力打败了清政-高一历史
国际大都市上海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移民城市。(8分)材料一青浦崧泽村考古发现的彩陶猪、玉器和陶壶材料二材料三上海公共租界筑路情况:(沪西)1864年筑JessfieldRoad(万航渡路-高三历史
在纪念圆明园罹劫150周年的晚会上,新西兰一位英法联军的后裔向中方捐赠了一对流散海外的瓷瓶。据考证,这对瓷瓶并非圆明园文物。除北京外,你认为这对瓷瓶当年流散的地点还-高三历史
在茅海建的《天朝崩溃》中记载,1840年7月,中英第一次厦门之战,清军士兵被打死了9名。下面是档案中留下的部分个人资料:中营守兵林喜成,年二十五岁,系鸟枪手,母陈氏,妻李-高三历史
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中指出:“中国人不能同时既购买商品又购买毒品,在目前条件下扩大对华贸易就是扩大鸦片贸易,而增加鸦片贸易是与发展合法贸易不相容的。”说明A.鸦片贸易-高三历史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的唯一一个中国人是安徽人王茂荫(清朝户部侍郎),他因币制改革在1854年受到申斥。这件事的背景不可能是①马克思货币理论传入中国,引起币制改革②鸦片大-高三历史
有学者惋惜:1840年至1860年使民族丧失了二十年的光阴。其意指是[]A.当时知识分子反抗西方侵略,人才大量牺牲B.满清致力修补对外关系,无暇进行内部变革C.鸦片战争爆发中断了-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2分)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列强用大炮打开中国大门,后来又发动了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签订了一个又一个屈辱的不平等条约,-高二历史
中国近代史学者刘彦认为:“大开海禁,启欧西列强竞争之机,辟数千年国是之局者,实以鸦片战争为始。”学者在这里强调的是鸦片战争:()A.使满清政府开始与西方国家进行贸易B.使中-高二历史
下列关于中国近代开放的通商口岸的说法,错误的是()①《南京条约》开放上海②《天津条约》开放杭州③《北京条约》开放天津④《马关条约》开放南京A.①④B.①③C.②④D.③④-高一历史
“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A.鸦片战争-高三历史
“春秋笔法”是中国史学家常用的书写历史方法之一,作者往往用不同的字来表达态度,不发议论而将褒贬寓于叙事之中。因此,实际上许多重要的历史概念已隐含着作者的某种倾向性判-高二历史
下图是外国侵略者在洗劫并焚毁圆明园时掠夺的文物照片。法国佳士得公司于2009年2月25日将这两件文物公开拍卖,引起中国人民的愤慨。该文物被掠夺时在位的清朝皇帝是[]A、道光-高三历史
阅读古诗,回答问题(6分)上元灯词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人事天时诚极盛,盈虚默念惧增哉。————节选自《乾隆御制诗》问题:(1)间年“外域”有什么人曾来到中国?(1分)(2-高三历史
马克思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扩张,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A.强迫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B.以战争作为主要侵略手段C.洗劫并焚毁圆明园D.增开商埠,扩大商品输出-高一历史
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历史。”站在南京古城依稀“读到”的历史有()①鸦片战争的硝烟②中共在此蹒跚起步③日本侵略者的暴虐④国民党政权的灭亡-高一历史
《南京条约》中文版第一条内容是:“嗣后大清大皇帝与英国君主永存平和,所属华英人民彼此友睦,各住他国者必受该国保佑身家全安(人身和财产要得到完全安全的保护)”。持文明史观-高二历史
1851年,在英国伦敦举行的首届世博会上,英国商界人士越俎代庖,推出了一个“中国展馆”。这是为了[]A.让欧洲人了解中国的物产和资源B.让封闭自守的中国人了解世界C.获取商业利-高三历史
《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都涉及到A.共同镇压中国革命B.在东交民巷设“使馆界”C.割地、赔款D.公使进驻北京-高一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中国近代有一个不平等条约规定如华民与英人发生纠纷:“……英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该条款规定使中国丧失了什么主权?A.领-高一历史
题目详情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