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那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耕地不用油,电灯不用油;饭前葡萄酒,饭后水果糖”。但这与西方社会完全进入这种生活已经最-高三历史
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那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耕地不用油,电灯不用油;饭前葡萄酒,饭后水果糖”。但这与西方社会完全进入这种生活已经最-高三历史
题目简介
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那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耕地不用油,电灯不用油;饭前葡萄酒,饭后水果糖”。但这与西方社会完全进入这种生活已经最-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在20 世纪50 年代,中国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那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耕地不用油,电灯不用油;饭前葡萄酒,饭后水果糖”。但这与西方社会完全进入这种生活已经最少晚了:
[ ]
A.100 年以上
B.70--80 年
C.约半个世纪
D.20--30 年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中档
来源:广东省模拟题
答案
C
上一篇 :
“社会史”是人类全部历史的浓
下一篇 :
以下是新中国一位普通农民日记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1981年1月1日实施的新《婚姻法》第一次把完全不带政治色彩的“感情破裂”作为离婚的法理条件。这四个字迅速成为那个年代的社会流行语。这表明[]A.男女真正实现了平等B.我国的民主-高三历史
春节是我国盛大而隆重的传统节日。每逢春节,千家万户贴春联是千百年来流传的民间习俗,有着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下列春联中,反映20世纪80年代社会状况的是[]A.抗战胜利一元-高三历史
“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以上是周杰伦的歌曲《上海1943》中的一段歌词,下列情景在1943年的上海不-高一历史
“送嫁妆”是我国很多地区的特色民俗,下列两个时期嫁妆的变化不能说明[]A.西式婚礼逐渐被人们所接受B.嫁妆品种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现代化C.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D.嫁-高三历史
上海市档案馆收藏了一套上海普通市民的家庭账本,从1957年11月到2002年从未间断,成为上海市民生活变化的印证。账本记载:1980年夫妇俩全年的总收入是2685.04元,而到了2002-高三历史
“粉丝”是现代年轻人中的时尚语言,它来源于英语的FANS,是追随者、崇拜者的意思,这说明当代中国语言变化的原因是[]A.为适应新事物而创造的词语B.受外来语言的影响C.受港台和-高三历史
“粉丝”是现代年轻人中的时尚语言,它来源于英语的FANS,是追随者、崇拜者的意思,这说明当代中国语言变化的原因是[]A.为适应新事物而创造的词语B.受外来语言的影响C.受港台和-高一历史
辛亥革命后,一款中西合璧的新式服装开始在中国社会流行。它应是下列图片中的[]A、B、C、D、-高一历史
辛亥革命使中国男人剪掉了辫子,而女性辫子还长期存在,而这种女性的发式却在历史进程中也悄悄地发生了“发饰革命”,今天也几乎看不见姑娘们漂亮的长短辫。这一变化大约发生在-高三历史
1983年,有人针对杂志和日历的封面都是美女说:“难道不能用女英雄代替美女吗?为什么不登卓越的工人、农民或在工作中作出特殊贡献的妇女的照片呢?”这一质疑说明改革开放初期[]-高一历史
建国以来,我国人民对于时间的掌握发生着变化,有这样的说法:50年代看天上(太阳),70年代看墙上(挂钟),80年代看手上(手表),90年代看腰上(BP机、手机)。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高一历史
“文革”时期,毛泽东的诗中有“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的句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的着装从单一的款式走向多样化,这些变化主要说明了①和平年代军队的地位已经变得-高一历史
下图显示的是20世纪60年代青年人身着绿军装的形象。绿军装在当时得以流行的主要原因是:[]A、政治观念B、审美情趣C、生活水平D、国际潮流-高一历史
火花是贴在火柴盒上的招贴画(也是商标),它往往反映时代的变迁。根据你的观察,火花应出现于[]A.鸦片战争后B.甲午战争后C.民国建立后D.抗日战争后-高一历史
1989年底,一位波兰记者访华后撰文写道:“十几年前,北京是一个灰色的城市,有人甚至称它为‘世界的农村’,人们穿着单调一律……如今穿着人时、欧式打扮的姑娘,使北京的街道有-高三历史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独特的标志和特征,下列时代标志和特征对应正确的是A.清末:租界、水师、中山装、军阀B.民国:黄包车、旗袍、上海滩、黑色礼帽C.文革:大字报、洋布、语录、买-高三历史
下图所示票证曾是百姓购买生活物资的凭证,但现在已经失去了它原本的作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经济体制改革深化B、农业产量稳步增加C、生活物资日益丰富D、粮棉物-高一历史
下面这组图片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女子服饰的变化,产生这一变化的社会原因有:①服饰质地和款式的不同②社会变革的推动③“欧风美雨”的影响④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高一历史
1978年底,法国服装设计师皮尔·卡丹来到北京。后来他回忆说:“我刚来中国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是穿灰的衣服、黑的衣服、或者绿的衣服,……我感觉就像被一座灰的墙给包围住了一样。-高一历史
新中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世界发展的时代主题的认识经历了从“战争与革命”到“和平与发展”的变化。下列哪一服装颜色最能反映受到“战争与革命”观念的影响[]A、白色B、红色C、紫-高一历史
下表所列的各种文化现象中,哪一组最具有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特征?[]A、最可爱的人列宁装扭秧歌苏联小说B、时问就是金钱唐装看电视剧古典文学C、破四旧军装学唱样板戏毛选D、上-高三历史
下列哪一组事物和现象表明当时中国尚未进入改革开放时期[]A.身份证、个体户、移动电话、豪华住宅区B.银行卡、私人轿车、互联网、出国旅游C.肉票、粮票、上山下乡、样板戏D.菜-高三历史
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交融碰撞中孕育出了许多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新生事物。以下具有代表性的是①旗袍②中山装③西装④里弄住宅[]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高一历史
“粉丝”是现代年轻人中的时尚语言,它来源于英语的fans,这说明当代中国语言变化的原因之一是[]A、为适应新事物而创造词语B、受外来语言的影响C、受港台和方言的影响D、受生活-高一历史
下图是1980年4月美国的《时代》周刊封面上,一个普通中国人拿着可口可乐,面带微笑。照片上的配文是:中国的新面貌,里根将会看到什么?这里所说的“中国新面貌”主要是指[]A.中国-高三历史
作为新型交通工具的火车在19世纪末传入中国,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有①促进了信息的交流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②带来了一些城镇的兴衰③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经济④减缓了-高三历史
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是[]A、淞沪铁路B、唐胥铁路C、京汉铁路D、京张铁路-高一历史
下面是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据《上海研究资料》)该表反映了当时上海①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②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③公共交通有一定的发展④汽车制造业有了很大发展[]A.①②③-高三历史
1910年,假如你想从张家口到北京旅游,为方便和实惠,我会选择[]A、B、C、D、-高一历史
下列哪一组事物和现象表明当时的中国尚未进入改革开放时期[]A.身份证、个体户、移动电话、豪华住宅区B.银行卡、私人轿车、互联网、出国旅游C.肉票、粮票、上山下乡、样板戏D-高一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东北地区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到20世纪40年代末,大约有人口3000余万,东、北、西三面与朝鲜、苏联、蒙古相邻,交通便利,重工业较为发达,钢铁产量占全国-高一历史
上海有“中国近代化的缩影”之称,下列选项不能证明这一说法的是A.李鸿章创办江南制造总局B.丁日昌主持架设中国第一条电报线C.民族工业发昌机器厂创立D.《南京条约》中最早开埠通-高一历史
1983年,有人针对杂志和日历的封面都是美女说:“难道不能用女英雄代替美女吗?为什么不登卓越的工人、农民或在工作中做出特殊贡献的妇女照片呢?”这一质疑说明改革开放初期[]A、-高三历史
美国经济学家弗理德曼访问中国后写道:“1988年,街道上的色彩与服装明显多元化,与此伴随的,则是经济增长与发展的明显迹象。农业改革效果十分明显……私营企业有所发展……得到允-高三历史
“送嫁妆”是我国很多地区的特色民俗,下表的统计不能说明[]A.西式婚礼逐渐被人们所接受B.嫁妆品种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现代化C.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水平大为提高D.嫁妆保留了传统-高一历史
图5所示票证曾是百姓购买生活物资的凭证,但现在已经失去了它原本的作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经济体制改革深化B、农业产量稳步增加C、生活物资日益丰富D、粮棉物-高一历史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召开,中国人百年梦圆。为体现上海城市变迁的历史,学校组织了图片展,请你按示例完成以下展板。(13分)-历史
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一个明显标志是[]A、服饰变化B、饮食改善C、住上楼房D、出外旅游-高一历史
清朝著名诗人、外交家黄遵宪(1848~1905年)在诗歌创作方面有一大特点,即好以古诗咏新物,中西合璧,时人曾经评价说这是诗界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黄遵宪在《今别离》一诗中-高三历史
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传入中国,对中国近代社会产生的影响不包括[]A.减缓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B.促进了人口流动、信息交流C.便利了列强进一步掠夺中国D.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高一历史
根据下列材料和所学的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图一20世纪50年代的服饰图二20世纪60年代后期的服饰图三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服饰材料二图四中国式的简陋住房图五早期的上海洋房(1)材-高一历史
衣食住行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展现时代特有的精神风貌。下列图片反映的服饰属于中西合璧的产物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高一历史
下图是曾经在我国长期使用的票证,但在1986年基本上失去了其流通价值。这反映我国当时[]A.已经建成市场经济体制B.已总体达到小康水平C.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D.建立了现代企业-高一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据《大唐六典》记载,最盛时全国有1639个驿站,专门从事驿务的人员共二万多人,其中驿兵一万七千人。邮驿分为陆驿、水驿、水路兼并三种,各驿-三年级历史
下面是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据《上海研究资料》整理)注:1889年数字系3天平均所得,1926年数字则是2天平均所得该表反映了上海①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②交通工具日益近代-高三历史
1881年底,有人赋诗赞扬近代通讯事业的发展:“从此千里争片刻,无须尺幅费笔砚。……枝枝节节环四海,地角天涯连一线。”诗中的通讯手段应是[]A.有线电报B.无线电报C.有线电话D.-高三历史
1932年7月8日,刘长春从上海出发。在长达二十多天的航程后,刘长春到达洛杉矶受到当地华侨热烈欢迎,当时传播这一消息可运用的媒介有①电话②电视③网络④电报[]A、①③B、②③C、②④-高一历史
下列哪一组事物和现象表明当时中国尚未进入改革开放时期[]A.身份证、个体户、移动电话、豪宅B.粮票、上山下乡、样板戏C.银行卡、私人轿车、互联网、出国旅游D.安居工程、装修-高一历史
下图所示票证曾是百姓购买生活物资的凭证,但现在已经失去了它原本的作用。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经济体制改革深化B.农业产量稳步增加C.生活物资日益丰富D.粮棉物资统-高三历史
“中国头号汽车古董”,今天仍然静静地停放在北京颐和园的“德和园”。经专家鉴定,这是我国进口的第一辆汽车,距今已经100多年,成为一辆世界罕见的老爷车,受到世人瞩目。此车-高三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那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耕地不用油,电灯不用油;饭前葡萄酒,饭后水果糖”。但这与西方社会完全进入这种生活已经最-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B.70--80 年
C.约半个世纪
D.20--30 年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