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以科技文化为内涵的软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的崛起是至关重要的。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高三历史
以科技文化为内涵的软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的崛起是至关重要的。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高三历史
题目简介
以科技文化为内涵的软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的崛起是至关重要的。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以科技文化为内涵的软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的崛起是至关重要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在19世纪,大家可以不去伦敦,不去维也纳、柏林,不去圣彼得堡,也可以不去罗马,但无论是谁,不管他什么出身,也不管他是什么国籍,他却不能不去巴黎”,当时,“巴黎是世界的神经中枢,正如雅典原先是希腊的思想灵魂一样。”
——(法)普罗夏松《巴黎1900:历史文化散论》
材料三:从19世纪后期开始,德国和美国迎头赶了上来,开始引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潮流……当英国人从陶醉中惊醒,猛然看见帝国上空的夕阳时,新的太阳已经在大西洋另一端的美洲大陆上升起。……1894年,美国的工业总产值跃居各大国之首,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四: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2月31日,中国网民规模达4﹒57亿人,其中手机网民达3﹒03亿人,IPV4地址数达2﹒78亿个,域名总数866万个,其中cn域名数为435万个,网站数191万个,国际出口带宽达1098957Mbps。
——节选自百度·百科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至19世纪上半期为英国傲视全球提供支持的科技文化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使法国巴黎成为“世界的神经中枢”的思想家有哪些?他们为世界提供了怎样的政治智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崛起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科技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互联网在中国发展的特点及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材料题
难度:中档
来源:同步题
答案
(1)牛顿经典力学,瓦特改良蒸汽机,法拉第电磁感应原理,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
(2)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政治智慧:君主立宪、三权分立、民主共和、社会契约。(3)美国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拥有爱迪生、贝尔、莫尔斯等发明家。
(4)特点:起步晚,发展快,领域广。影响: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促进了中国通信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部分人沉浸于网络虚拟世界中。
上一篇 :
《经济衰退的历史答案》列举了
下一篇 :
从哪一年连入第一根Internet专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认为,横扫全球的经济风暴(1929年经济危机),将世界资本主义的巨宅大厦,推回到早年“国民经济”及帝国时代的陋屋规模,西方国家为解决这一问题采取的措-高三历史
1929年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后迅速波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支配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不仅德国,英法战后经济恢复也靠美国扶植C.美国在一战后掌握了世界领导权-高一历史
“世界各地所有的人都在认真地思考并坦率地议论着西方社会制度也许会失败和不再起作用的可能性”。当时令人们产生这种担忧的直接背景是()A.俄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B.30年代大萧-高一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高二历史
胡佛认为“经济不景气的问题决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经济的创伤只能由经济实体的细胞——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自我治疗”。这说明的实质问题是()。A.坚持自由放任B-历史
下图中,美国汽车产量1933年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主要原因是A.消费者购买力下降B.厂家生产能力下降C.政府限制汽车生产D.汽车销售价格上涨-高三历史
1932年12月美国人特格韦尔在日记中写道:“我的确认为,在现代,从来还没有过这样普遍的失业现象和令人伤感的真正饥寒交迫的苦难。”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是A.蔓延世界的经济危机-高一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世界贸易额缩减近2/3,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缩减了36%,大量的谷物烂在地里,大批的牲畜被活埋或杀死,牛奶和咖啡被倒进河-高三历史
观看右图和“百货商店频打折,超市购物有赠品;不如网上淘淘宝,鼠标一点廉价美!”这些材料突出反映出“第四媒介”具有[]A.传播信息的功能B.学习、办公的功能C.娱乐的功能D.高度-高三历史
网络就像一把双刃剑,如果不正确利用也会有消极作用,下列属于消极作用的是[]A、网络信息量大,开阔了人们的视野B、网络可以购物,方便了人们的生活C、网络可以学习,开拓了-高一历史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垄断组织纷纷建立和发展。在1901年12月4日提交国会的咨文中,西奥多·罗斯福认为政府所要做的应该是监督、控制-高三历史
1933年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叹交换手段难逃长河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败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这句话说明()。A.经济危机来势凶-高一历史
1929—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其主要表现是产品过剩、生产难于维持、工厂倒闭等。面对这些情况,当时人们最不可能的体验和感受是()A.失业了,再找工作-高一历史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所致B、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C、自由放任政策的原因D、纽约股市的崩溃-高一历史
读下面《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下降情况表》,判断其最可能是哪一历史事件带来的结果()。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46.2%40.6%28.4%16.5%8.4%A.殖民争霸B.第一次世界大战C-历史
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很快波及全世界,最重要的原因是()A.资本主义在全球占优势B.美国是头号经济强国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D.资本主义矛盾的普遍存在-高一历史
有位年轻的美国人曾经独闯中国,凭借其丰富的专业知识,在洋务企业——开平煤矿任总工程师。数十年后,他凭借其卓越的管理才能当选美国总统,但几年之后,又因管理失败遭美国选-高一历史
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和当前的金融危机是人类历史上两次影响较大的经济危机。对这两次经济危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从美国开始,并迅速蔓延到世界其他国家B.前者源于生产-高三历史
20世纪后半叶以来,大众传媒的发展非常迅速,正在崛起的媒介是[]A、印刷媒介B、电波声像媒介C、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媒介体系D、报纸、广播和电视媒介-高一历史
1932年,(美国)一蒲式耳(约合36升)小麦的售价不到25美分,糖每磅只值3美分,猪、牛肉每磅2.5美分。为此,罗斯福政府()A.成立工业复兴署,以减少盲目生产B.出资收购农产品,-历史
1931年9月底,英国宣布停止黄金支付,停止纸币兑换,放弃金本位,英镑贬值31%。1933年春,美国又有4000家银行倒闭,引起资金外逃,联邦储备银行黄金储备锐减,于是美国放弃金-高三历史
1929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引起的,下面一则当时美国一对母子的对话反映了哪方面的原因?()“妈妈,为什么不生火?”“因为我们家没有煤了。”“为什么没有煤了呢?-高一历史
“我曾修过一条铁路,使它运行,它与时间赛跑;我曾修过一条铁路,如今它已建成。兄弟,能给我一角钱吗?我曾建过一座塔楼,直逼太阳,用了砖瓦、铆钉和石灰;我曾建过一座塔-高一历史
下列一组图片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初的美国社会景象。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图1:美国繁荣时期的汽车长龙图2:美国人被迫廉价出售私人汽车图3:在巨大宣传画下排队领-高三历史
1929年10月29日,美国一些开船出海玩的富人们回来后发现,他们已变成身无分文的贫民。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A.通货膨胀B.股票上扬C.股价暴跌D.银行倒闭-历史
世界经济大危机动摇了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心,而罗斯福勇敢地面对这场危机,开辟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其经验教训令人深思。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见下图材料二也-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如此大规模的社会混乱必然产生深刻的政治影响。即便是资源丰富、有着政治稳定这一传统的美国,在这些年里也充满了不可思议的思想和骚动:由无-高三历史
20世纪20年代末,美国经济危机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加剧。加剧这一矛盾的因素有①国民收入分配不均②分期付款和银行信贷过多③股票投机活动猖獗④工商企业大量破-高一历史
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大危机中,美国国内成立了法西斯协会、黑衣社、银衣社、美国民族主义党等法西斯组织。面对着整个社会不满情绪和法西斯主义思潮的兴盛,下列罗斯福政府的措-高一历史
“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朝地狱里冲。”这首20世纪30年代流行的民谣出现的时代背景是[]A.世界经济大危机B.罗斯福新政C.肯尼迪执政D.克林顿执政-高一历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美国真正的天赋在于,它懂得改变。”“(20世纪30年代)当绝望和大萧条袭来的时候,……通过新的政策、新的工作和新的共同目标战胜了恐惧。是的,我们-高一历史
斯塔里夫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苏联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当时-高一历史
罗斯福新政中实行了一种按收入和资产的多寡而征收的累进税。如:对5万美元以上纯收入和4万美元以上遗产征收税率为31%,500万美元以上的遗产征收税率为75%的税。其直接目的是为-高三历史
阅读《二十世纪美国史》有关史实:材料一:……失业者只好一面等着饿死,一面举行示威。在若干大城市的垃圾站的四周,出现了一种所谓:“胡佛村”——穷苦不堪的男男女女的居住处。这些-高一历史
“美国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提高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涨了2%,而工厂的生产率却提高了65%。”-高三历史
历史的相片可以反映历史的真实,提供丰富的历史信息。请阅读以下图片和文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叹交易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高一历史
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工业复兴法》规定:“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选派代表与雇主进行谈判,签订‘集团合同’;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高三历史
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紧急救济法令》,1935年,又通过《社会保障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这说明罗斯福政府为克服危机而力图[]A.将临时救济与制-高三历史
1929年纽约流行一首儿歌:“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地狱里冲!”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把美国从地狱拉回人间的主要措施是[]A.实施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B.-高一历史
1935年,美国政府颁布“银行法”,规定拥有100万美元以上资金的银行必须加入联邦储备银行,实行存款保险。其初衷在于[]A.维护公民利益,缓和社会矛盾B.吸收社会存款,拉动内部-高一历史
1929~1933年美、德、英、法、日等国的工业生产分别下降情况上表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A.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来势迅猛B.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持续时间特别长C.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高二历史
1933年发生了一场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C.“整个西方世界象一潭死水般平-高二历史
2009年中国经济增速接近8%,增幅再惊世界。美国彭博社评论:“中国经济的复苏主要靠了4万亿元的刺激措施,这些钱被用在铁路、公路、电厂和公共房屋的建设上。”下列经济政策中,-高一历史
1933年,美国前总统柯立芝说:“在其他萧条时期,总可以看到能够寄托希望的事物,但现时举目四顾,却看不出任何希望。”有人描述当时的情景说:“人们常常谈到社会革命。成千上万-高一历史
1933年5月12口,罗斯福签署《农业调整法》,该法出台后,有1000多万亩棉花田被耕掉,另外还屠宰了22万头母猪和600多万头小猪。实行这些措施的根本目的是[]A.提高美国消费能力以-高三历史
下图反映了中国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的巨大作用,除此之外4万亿元投资主要投向重大基础设施,还有拉动内需扩大消费,增加就业的巨大作用。在1929年经济危机过程中,美国也采取类-高三历史
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大力兴办公共工程,其客观作用包括①扩大生产资料市场②增加就业机会③刺激消费需求④抑制物价上涨[]A.②③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高一历史
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查署,购买并大量屠宰了大量牲畜。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肉类储备应急救济B.减少农业津贴开支C.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D.缓和农场主间的竞争-高一历史
20世纪30年代是美国水利史上著名的“大坝时代”,1935年,科罗拉多河上高约223米的胡佛水坝宣告竣工,美国大规模兴修水利的直接目的在于[]A.促进就业以缓和社会矛盾B.促进农业-高一历史
1931年初,苏联接受外国技术援助的项目已达124项,大部分是美、德两国提供的,同年,苏联向外国购买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设备总出口量的1/3。当时苏联大量得到西方设备的有利外-高二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以科技文化为内涵的软实力对于一个国家的崛起是至关重要的。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材料一: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7至19世纪上半期为英国傲视全球提供支持的科技文化成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使法国巴黎成为“世界的神经中枢”的思想家有哪些?他们为世界提供了怎样的政治智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崛起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科技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互联网在中国发展的特点及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政治智慧:君主立宪、三权分立、民主共和、社会契约。(3)美国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中心,拥有爱迪生、贝尔、莫尔斯等发明家。
(4)特点:起步晚,发展快,领域广。影响: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促进了中国通信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交往方式;部分人沉浸于网络虚拟世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