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95——1898年间创办的中文报刊统计表中国人自办报刊*1898年9月21日以后,清政府取缔报馆,捉拿主笔,已不再允许民间自办报刊。——姚福申《中国编辑史》材料-高一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95——1898年间创办的中文报刊统计表中国人自办报刊*1898年9月21日以后,清政府取缔报馆,捉拿主笔,已不再允许民间自办报刊。——姚福申《中国编辑史》材料-高一历史
题目简介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95——1898年间创办的中文报刊统计表中国人自办报刊*1898年9月21日以后,清政府取缔报馆,捉拿主笔,已不再允许民间自办报刊。——姚福申《中国编辑史》材料-高一历史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95——1898年间创办的中文报刊统计表中国人自办报刊
*1898年9月21日以后,清政府取缔报馆,捉拿主笔,已不再允许民间自办报刊。
——姚福申《中国编辑史》
材料二《:福报》的宗旨是“欲以开风气,广见闻,速变通,强国势”……《广仁报》的内容有论著、时事新闻、地方要闻、中西译述、杂谈等。论著多以外患日急,非变法维新不能挽救为中心问题,意在唤起国人发愤图强,开通风气。
——汤志钧《戊戌变法史》
材料三:中国近代的办报活动,如果从1815年创办《察世俗每月统记传》算起,最初的六十年,没有一份报纸或期刊是由中国人创办或主持的。……从1874年到1895年的二十年间,中国人自办的报刊总共只有十种……除了香港地区清政府鞭长莫及外,其他地方中国人自办的报刊在专制政权的压制下,寿命都很短暂。……1895年堂堂中华帝国在甲午战争中竞败于东洋“岛夷”之手,这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刺激太大了,他们在各地组织学会,采取办报刊、设学堂等办法鼓吹“变法图强”。
——姚福申《中国编辑史》
材料四: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报刊业出现了一片繁荣景象。报纸的总数从1978年的186家发展到2000年的2007家,日报的读者超过10%。刊物的种类也急剧增加,由1978年的930种增加到2000年的8725种,刊物的封面和内容异彩纷呈。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2(必修)·第四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师用书》
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一、二、三,概述19世纪末中国办报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前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中国办报的特点的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四中中国的报刊业出现了一片繁荣景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对比前三则材料,你得出什么样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材料题
难度:偏难
来源:专项题
答案
(1)特点:中国人自办的报刊日益成为中国报业的主体;但寿命大多很短;报刊多以宣传维新变法为主要内容。
(2)成因: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维新派把创办报刊作为宣传变法思想的主要手段;外国人在华办报客观上提供了借鉴;维新变法失败后,报业遭受重创。
(3)主要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确立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
认识:只有新中国的建立和改革开放,才能实现报刊业的独立与繁荣发展。(言之有理皆可)
上一篇 :
廷寄是清代皇帝授命内廷寄发的
下一篇 :
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网址是http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1896年,李鸿章出访美国,此举引起美国和媒体的极大关注,下列场景在出访期间可能出现的有①美国民众在机场迎接李鸿章②美国官员陪李鸿章坐汽车游览美国城市③美国媒体拍摄访问-高三历史
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是[]A.《歌女红牡丹》B.《渔光曲》C.《定军山》D.《沙家浜》-高一历史
新中国第一家电视台是:[]A、中央电视台B、北京电视台C、上海电视台D、广州电视台-高一历史
当代社会,我们可以在网上看电影、听音乐,进行网上聊天。互联网的普及,方便了我们日常生活,改变了我们的社会交往方式,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高一历史
《申报》于1872年在上海创刊,历时78年,是中国近代历时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申报》以“无偏无党”、“独立之精神”为办报宗旨,其所倡导的舆论“独立”对中国近现代报业的发展-高二历史
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发行报刊的主要创办者是()A.商人B.洋务派C.传教士D.维新派-高一历史
近年来,社会生活的联系越来越密切,需要有一种大众化、传播快的媒介,作为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渠道。适应这种需要,近代中国最先出现的媒介是[]A.电影B.电报C.报刊D.电话-高一历史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在中国近代,“来自西方的商品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它没有大炮那么可怕,但比大炮更有力量,它不像思想那么感染人心,但却比思想更广-高三历史
“一纸新闻海上传,旁搜博采广敷宣,所闻所见未闻见,拉杂书成日日编。”这种现象最早出现于A.唐代B.1873年C.19世纪40年代D.1923年-高三历史
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②《渔光曲》在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上获得荣誉奖③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④第一步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诞生[]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①④②③D.①②④③-高一
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这一描述表明A.报纸宣传成-高三历史
法国陆军部曾在战争期间为了宣传的需要,成立了陆军电影处,调集一批摄影师,拍摄战争新闻片和纪录片,发行电影新闻周报《战争纪事》。法国这样做A.表明法国科技促进了电影发展-高三历史
2012年4月28日,l7岁的安徽高中生小郑为了买一个iPad2,竟然以2万元的价格卖掉了自己的一个肾。这件事引发媒体热议,连美国的一些媒体也报道了这个“卖肾买苹果”的事件。下列-历史
《申报》发刊词中说“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务求其真实无妄,使观者明白易晓,不-高三历史
几种主要传媒在中国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报刊、互联网、广播、电视B.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C.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D.广播、报刊、互联网、电视-高一历史
创刊于1884年的《点石斋画报》择“新奇可喜之事”绘制成图,辅以文字说明,开创了晚清新闻画报的先河。下图为1897年刊出的“御风行舟”,介绍了美国航空学实验者兰利以蒸汽机为动力-高一历史
民国成立后,广受民众欢迎的报纸是A.商业报纸B.政论性报纸C.新闻报纸D.通俗性报纸-高一历史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等党报党刊成为宣传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舆论工具。在中国境内,最早的中文报刊出现于A.鸦片战争前B.两次鸦片战争期间C.洋务运动时期D.戊戌变-高一历史
观察下图,与其他三项不属于同一类的报纸是[]A、商报B、戏报C、人民日报D、中国教育报-高一历史
“凡事百度,我拥有了丰富的知识和狭窄的思路。”这一极具幽默感的网络签名,形象地反映了现代人的生活状态。下列对其理解正确的是A.网络极大地方便了工作和生活B.现代信息技术-历史
.下表为民国时期各类报纸的部分纪事,根据该纪事不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近代科技的进步,为报业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B.民国时期的报纸报道都客观公允C.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直接-高三历史
下列关于中国传播媒介的“第一”,完全正确的是①中国人自办的第一份报纸是1873年在汉口创办的《昭文新报》②中国人自办的第一个广播电台是1926年创办的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③中国第-高一历史
下列中国近代的报刊中,开始在制造舆论、唤醒民众方面发挥重大的启蒙作用的是A.《昭文新报》B.《时务报》C.《民报》D.《新青年》-高二历史
阅读《申报》的部分记事,下列结论错误的是年份记事1918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每小时可印报三万余份。1932连续发表题为《剿“匪”和造“匪”》的社论,公开反对国民党的“围剿”。-高一历史
《求是》杂志所属的“求是理论网”开通官方微博不久就集结了不少“粉丝”;某知名女艺人在“七夕”公布婚讯的微博被转发累计达508649次。微博的“崛起”说明A.其短小精悍的特点适应快节-历史
《阿凡达》是一部运用3D技术制作的电影,目前已创造了超过27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并带动了3D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体现了①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②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应③文化生产力的-高一历史
据1927年出版的《中华影业年鉴》统计,1925年前后华商共投资开设175家电影公司,其中有141家在上海。这一现象说明[]A.国内政局的相对稳定B.文化产业投资推动了上海电影业的出现-高一历史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故记者既据最高之地,代表国民,国民而亦即承认为其代表者。一纸之出,可以收全国之观听;一议之发,可以挽全国之倾势。——《国民日日报》-高三历史
19世纪中期,中国近代报刊的最早创办者是A.外国传教士B.清政府C.维新派D.革命派-高一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为展示近代以来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变迁情况,某班同学组织了一次图片展览活动。以下是活动中展出的部分图片。材料二中国大众传媒发展情况表-高一历史
《申报》创刊于1872年的上海,曰后成为中国近代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凡国家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亊,足以新人听闻者,-高三历史
中国第一部荣获国际荣誉的影片是()A.《鱼光曲》B.《风云儿女》C.《定军山》D.《歌女红牡丹》-高一历史
互联网与其它媒介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A.信息量丰富B.文字、图像声音兼备C.高度互动、双向传受D.时代性最强-历史
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是在()A.1989年B.1992年C.1994年D.2000年-高一历史
近期有关女子抗战的电视剧热播,如《女子炸弹部队》《女子别动队》《战火四千金》等,展示了抗战时期中华儿女的热血激情。这些电视剧主要反映了当时A.自由平等的时代诉求B.救亡图存-历史
假如你是晚清时期的一名维新派,你会选择什么武器来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A.电影B.电视C.报纸D.互联网-高一历史
1886年8月7日发表的《租界见闻》明确指出:“近十年来,上海巨变,成为东方第一商埠。”下列现象属于当时“巨变”内容之一的是A.中国人第一次放映电影B.新式婚礼开始举行C.《申报》被-高一历史
影视艺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不包括:A.电影电视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反映了科技的发展B.影视艺术具有很强的娱乐性和艺术鉴赏性,是人感受到视觉的冲击和心灵的启迪C.影视艺术的影-高一历史
胡锦涛总书记2008年6月20日与网友在线交流,外国媒体高度肯定这一事件,称交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民声民意的重视,中国的互联网必将迎来一个更大更快的发展。而中国互联网建-高一历史
下图反映了人类已经进入到了A.农业时代B.工业时代C.信息时代D.新产业时代-历史
1903年山东第一份报刊《济南汇报》创刊,以后《山东官报》、《济南日报》等多种报纸在济南陆续出现,读报渐渐成为人们的习惯。它对人们的影响有①开阔视野②关注国事③减少文盲④传播新-高一历史
辛亥革命时期,北京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新创办的报纸最多,有50多家。报纸的急剧增加,有的报纸为了抢时间,多发稿,增出午刊和晚刊,有的一接到电报立刻印发号外。出现上-历史
2007年夏,易建联成功登陆美国NBA。假如要欣赏易建联所在的雄鹿队与姚明所在的火箭队之间直播比赛,最佳的观看方式是A.电影B.电视C.互联网D.手机电视-高一历史
以下为《申报》的部分大事记,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有年份记事1918安装进口的新式印报机,每小时可印报三万余份1932连续发表题为《剿“匪”和造“匪”》的社论,公开反对国民党的“围剿-高二历史
20世纪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现代社会生活。推动互联网产生的主要条件是A.信息高速公路计划的实施B.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发展C.报纸和广播传媒的普及D.电影和电视机-高一历史
据有关媒体报道,截至2009年年底,中国的网民数量已经达到3.8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28.9%,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下列有关互联网说法不正确的是A.和报纸、电视等媒介一样具有迅-高一历史
《歌女红牡丹》的拍摄成功结束了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这是在()A.1905年B.1921年C.1931年D.1935年-历史
创刊于1861年11月《上海新报》发刊词写到:“大凡商贾贸易,贵乎信息流通,本馆印此新报,所有一切世俗利弊,生意价值,船货往来,无所不载。”其创办目的是A.报道重大时事B.宣传-高一历史
一般的雕版印刷书籍,每页不过一百多字,比如《四库全书》,每页仅为182字。对于追求信息含量、讲究内容厚实的近现代报纸而言,若用雕版印刷出版报纸,那简直如同派小脚女人参-历史
2005年中国邮政为纪念中国电影百年华诞而发行了一张纪念邮票。该邮票纪念的影片最有可能是A.《渔光曲》B.《定军山》C.《风云儿女》D.《杨门女将》-高一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895——1898年间创办的中文报刊统计表中国人自办报刊*1898年9月21日以后,清政府取缔报馆,捉拿主笔,已不再允许民间自办报刊。——姚福申《中国编辑史》材料-高一历史
题目详情
材料一:1895——1898年间创办的中文报刊统计表中国人自办报刊
(1)根据上述材料一、二、三,概述19世纪末中国办报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前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中国办报的特点的成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材料四中中国的报刊业出现了一片繁荣景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对比前三则材料,你得出什么样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2)成因: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维新派把创办报刊作为宣传变法思想的主要手段;外国人在华办报客观上提供了借鉴;维新变法失败后,报业遭受重创。
(3)主要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确立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冲破了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了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
认识:只有新中国的建立和改革开放,才能实现报刊业的独立与繁荣发展。(言之有理皆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