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这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密切相关。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探究。时期概述问题探究总结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秦朝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九年级历史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这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密切相关。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探究。时期概述问题探究总结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秦朝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九年级历史
题目简介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这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密切相关。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探究。时期概述问题探究总结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秦朝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九年级历史
题目详情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这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密切相关。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探究。
时期
概 述
问 题 探 究
总 结
秦汉
时期
公元前221年,秦朝实现了国家的统一。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初步巩固。
(1)为巩固统一,秦始皇在政治上创立了一套什么制度?(1分)为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汉武帝采取了怎样的措施?(1分)
(4)通过问题探究,请你总结中国历史总趋势。(1分)
隋唐
时期
隋唐时期,出现了三百多年的统一,统一的规模超过秦汉时期。
(2)隋炀帝时期,哪一伟大工程的修建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1分)唐太宗设立安西都护府,加强了对今天哪一地区的管辖?(1分)
元明
清时
期
元明清时期,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和巩固。
(3)元朝时期,哪一新的民族开始形成?(1分)明朝抗击倭寇、取得台州九捷的民族英雄是谁?(1分)清朝何年设置台湾府,加强对台湾的管辖?(1分)1727年清朝开始设置什么机构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物?(1分)清朝前期的疆域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是哪些?(1分)
题型:改错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1)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1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分)
(2)大运河 (1分) 新疆 (1分)
(3)回族 (1分) 戚继光 (1分) 1684年 (1分)
驻藏大臣 (1分) 钓鱼岛、赤尾屿 (1分)
(4)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探究如下:
(1)根据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为巩固统一,秦始皇创立了一整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西汉汉武帝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
(2)隋唐时期,为了沟通南北,加强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隋炀帝开凿了大运河,唐太宗设置西域都护,加强了对我国新疆地区的管辖。
(3)元明清时期,元朝时期,我国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是戚继光,清朝在1684年设立台湾府,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1727年清朝设置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清朝前期的疆域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是钓鱼岛、赤尾屿。
(4)探究总结中国历史总趋势,通过对上述一系列问题的探究,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归纳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灿烂辉煌,从整个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来看,中华文明适中围绕着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这两个主题运转,历史上中华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共同维护了国家和主权的完整,也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各族人民相互影响,相互借鉴,也共同促进了民族融合。
上一篇 :
某历史兴趣小组同学搜集了一组
下一篇 :
填空题(共7分)小题1:世界上最早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图中的“文化遗址”位于A.长乐B.福清C.平潭D.闽侯-七年级历史
填空题:(本题共5小题,10个空,每空1分,共有10分。)小题1:隋朝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小题2:识图填空:如下图,图一名称为,图二为唐朝时创制的新-七年级历史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朝时期的人们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有文字可考的历史由此开始。(2分)(2)西周青铜器毛公鼎内刻有近500个文字,这种铸刻在青铜-九年级历史
学习历史中,熟练掌握纪年方法,正确计算历史年代,这是必备的基本素质。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年号是封建帝王为记在位的年代所定的名号,始于汉武帝时期,以后历代帝王沿-九年级历史
下列成语与各自的历史事件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A.纸上谈兵-长平之战B.卧薪尝胆-吴越争霸C.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赤壁之战D.破釜沉舟-靖康之乱-九年级历史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文学发展更显风骚。(1)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且其作品被称为“诗史”的诗人是______。(2)“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评价的是宋代词人______。(3)-七年级历史
填空题(每空一分,共13分)小题1:唐中宗时,吐蕃赞普_____________向唐朝皇室求婚,唐中宗把金城公主嫁给了他。他上书唐朝皇帝说吐蕃与唐朝已经“_________________”。小题2: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题前的()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小题1: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从此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改正:小题2:元朝是我国-九年级历史
下面有关西藏历史说法不正确的是A.唐朝时的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B.元朝时设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C.清初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达赖喇嘛”封号D.1727年,清朝设置伊犁将-九年级历史
后金与清朝的关系类似于()A.西汉与东汉B.蒙古与元朝C.北宋与南宋D.隋朝与唐朝-七年级历史
四大发明在向西方传播的过程中,做出贡献最大的是A.日本的遣唐使B.意大利传教士C.阿拉伯人D.中国航海家-七年级历史
安徽历史悠久,经济开发与建设成就斐然。(1)商周时期,今______成为全国炼铜业的中心。(2)明清时期,闻名全国的手工业有徽州的印刷业和芜湖的______。(3)建国后,______的建-七年级历史
2013年3月以来,H7N9禽流感传播,全国加大了防控措施。小华回顾了有关中医学的知识,请你帮他填写完整:(4分)(1)“医圣”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2)“神-九年级历史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探究一制度篇(1)(2分)统治阶级为加强中央集权,-九年级历史
小题1:秦朝时,修筑了西起,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抵御匈奴进扰;西汉时,设立,使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小题2:为美国的独立立下赫赫战功的美国第一任总统是;-九年级历史
下列朝代及其建立者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夏朝—启B.秦朝—嬴政C.魏国—曹操D.蜀国—孙权-九年级历史
成语故事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成语源于春秋争霸的是A.退避三舍B.围魏救赵C.纸上谈兵D.三顾茅庐-七年级历史
安徽是中国文化发达最早的地区之一。(1)程长庚是一位集艺术家、教育家于一身的戏曲大师,被誉为“_____________”(2)明末清初,以徽州为中心集结了一大批画家,形成了独具风格-九年级历史
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西周分封制B.秦朝郡县制C.西汉的三省六部制D.明朝废宰(丞)相-七年级历史
改革与人类社会的进步相伴而生,在历史探究课堂上,老师让同学们就改革在中外历史上的作用展开讨论。(1)以下是几位同学的讨论记录,请将其补充完整。同学甲:改革是封建社会走-九年级历史
古今中外,制度的创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清代史学家赵翼说: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军机大臣只能将皇上的-九年级历史
改错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有一处是错误的,请找出错误的内容并加以订正)小题1:福州是著名的侨乡,倡议和组织开发“新福州”的是闽清籍华侨王审知。小题-九年级历史
我国古代文化名人辈出,成就斐然,以下著作与作者对应不正确的是()A.《史记》——司马迁B.《齐民要术》——贾思勰C.《资治通鉴》——郦道元D.《天工开物》——宋应星-七年级历史
判断正误,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小题1:历史地图可以直观地再现历史。下图反映了春秋时期的现象。小题2:“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天府”的-九年级历史
某学校历史兴趣小组围绕“中外史上的文化成就”进行了分组学习,请你参与其中。第一小组:探寻世界文明发祥地(1)小组设计如下古代文明财富清单,请完成所缺内容。(3分)地区文明-七年级历史
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是A友好相处不断融合B战争连绵C少数民族臣服于汉族政权D民族征服-九年级历史
我国古代有很多德才兼备的人,他们通常被称为“圣人”。“画圣”、“医圣”分别是指A.吴道子张仲景B.张择端华佗C.吴道子扁鹊D.阎立本华佗-七年级历史
《韩非子》上记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说明了[]A.原始居民生活的条件非常恶劣,人们必须同大自然进行艰苦的斗争才能生存下去。B.原始人的繁殖不及-七年级历史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一直是中国人的骄傲,然而,四大发明作用在历史上也有不同的评述。材料一“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九年级历史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________。-七年级历史
从猿进化到人,要经历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作用于这一过程中的最主要因素是[]A.直立行走B.手的发展C.语言的产生D.劳动-七年级历史
扬州诗人张若虚的代表作是A.《春江花月夜》B.《尚书·禹贡》C.《说扬州》D.《扬州的夏日》-七年级历史
“五一黄金周元谋人化石发现40周年纪念活动”由下列哪个省举办[]A.河南B.湖南C.云南D.陕西-七年级历史
在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黄河流域发掘的原始人类遗址[]A.元谋人B.半坡原始居民C.北京人D.山顶洞人-七年级历史
我国已知最早的人类是[]A.北京人B.元谋人C.山顶洞人D.蓝田人-七年级历史
元谋人生活的年代是[]A.大约170万年以前B.大约70万年至20万年以前C.大约18000年以前D.大约六七千年以前-七年级历史
暑假是外出旅游的好日子。假如你要去考察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原始人类的遗址,那么应去[]A.浙江河姆渡B.北京周口店C.云南元谋县D.西安半坡村-九年级历史
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很多成语都与历史典故相关。成语搭配:将与成语相对应的选项的字母编号填写在括号内(0.5×10=5分)-七年级历史
中国新闻网2012年4月16日电:近年来,“中文学习热”在全世界蔓延。这表明A.中文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B.中文便于人们进行交流C.中国国际影响力日益扩大D.中国开始实行对外开放-九年级历史
我国境内原始人出现的先后顺序是[]A.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半坡居民B.北京人、元谋人、山顶洞人、半坡居民C.山顶洞人、北京人、元谋人、半坡居民D.半坡居民、山顶洞人、-七年级历史
(6分)历史时空:在历史长河中,杰出人物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让我们展开画卷,一起见证历史、了解人物。请根据下列信息在空格中填写历史人物和相关史实。-九年级历史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A.面部是否有古猿特征B.能不能制造工具C.是否四肢都比较发达D.会不会用语言来传递信息-七年级历史
小华同学准备在假期去参观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遗址,他将去[]A.云南省B.广东省C.陕西省D.浙江省-九年级历史
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最早原始人类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人-七年级历史
中国古代采取的不同经济政策,直接影响着我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水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材料一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人,免除劳役。从事商业而贫穷的人,全家罚作奴隶-九年级历史
会不会使用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错误:________________改正:________________-七年级历史
假期期间,小明参观了云南元谋人博物馆,并观看了模仿元谋人生活情景的演出,在此演出中他可能看到的情景有①烧烤食物②用粗糙的石器砸坚果③制作陶器④缝制兽衣[]A.①②B.②③C.③④D-七年级历史
(6分)史实与推论:科学全面地解读史料,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下面表格中的推论作出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史料推论正确与否(1)“武帝施主父之册(同策),下推-七年级历史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十二届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指出:“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共十八大明确-七年级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新华网云南频道:中国境内的元谋人的故乡——云南省元谋县,曾向中国奥委会提出申请,希望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圣火能在元谋县采集,未能成功。2010年亚运-七年级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这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密切相关。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探究。时期概述问题探究总结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秦朝实现了国家的统一-九年级历史
题目详情
时期
(4)通过问题探究,请你总结中国历史总趋势。(1分)
时期
清时
期
答案
(1)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1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分)
(2)大运河 (1分) 新疆 (1分)
(3)回族 (1分) 戚继光 (1分) 1684年 (1分)
驻藏大臣 (1分) 钓鱼岛、赤尾屿 (1分)
(4)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中华文明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完成探究如下:
(1)根据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为巩固统一,秦始皇创立了一整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西汉汉武帝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
(2)隋唐时期,为了沟通南北,加强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隋炀帝开凿了大运河,唐太宗设置西域都护,加强了对我国新疆地区的管辖。
(3)元明清时期,元朝时期,我国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是戚继光,清朝在1684年设立台湾府,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1727年清朝设置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清朝前期的疆域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是钓鱼岛、赤尾屿。
(4)探究总结中国历史总趋势,通过对上述一系列问题的探究,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归纳和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灿烂辉煌,从整个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来看,中华文明适中围绕着民族融合和国家统一这两个主题运转,历史上中华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共同维护了国家和主权的完整,也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各族人民相互影响,相互借鉴,也共同促进了民族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