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1990年11月,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成员国首脑会议通过《巴黎宪章》,宣称:“欧洲的对立和分裂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欧洲已经从过去的遗产中解放出来了,人民的勇气、意志的力量和赫尔-高三历史
1990年11月,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成员国首脑会议通过《巴黎宪章》,宣称:“欧洲的对立和分裂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欧洲已经从过去的遗产中解放出来了,人民的勇气、意志的力量和赫尔-高三历史
题目简介
1990年11月,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成员国首脑会议通过《巴黎宪章》,宣称:“欧洲的对立和分裂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欧洲已经从过去的遗产中解放出来了,人民的勇气、意志的力量和赫尔-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1990年11月,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成员国首脑会议通过《巴黎宪章》,宣称:“欧洲的对立和分裂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欧洲已经从过去的遗产中解放出来了,人民的勇气、意志的力量和赫尔辛基最后文件中的思想威力,已经在欧洲打开了一个民主、和平和统一的新时期。”该《宪章》颁布的背景是
A.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B.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
C.欧洲联盟的正式建立
D.东欧剧变与德国统一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D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抓住时间1990年11月,从题干中“欧洲的对立和分裂的”的信息可知该《宪章》颁布的背景是东欧剧变,故D项正确;A项与题干信息“欧洲的对立和分裂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无关,故排除;1991年苏联解体,1993年欧盟正式建立,故BC两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上一篇 :
近年,西方媒体纷纷指责中国“黑
下一篇 :
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最近,叙利亚“化学武器”问题牵动各方神经。早在2011年10月,联合国安理会就欧盟国家要求对叙利亚采取制裁措施草案进行表决,印度等4国投弃权票,美国等9个国家赞成,但因俄罗-高一历史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曾经拥有两千多年的友好往来历史。在近代中日关系史上,记载的却是一系列惨痛的回忆。长期以来,中日关系一直就是一个敏感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高三历史
从1957年《罗马条约》的签订到1967年“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是欧洲走向联合的十年,在这十年间A.西欧国家经济发展,国力回升B.西方经济经历了危机和“滞胀”C.美国丧失其世界经济-高三历史
2011年5月1日深夜,“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军击毙。许多国家发表声明,对此表示支持,并强调世界各国应共同打击恐怖主义。由此可以看出A.反恐斗争有赖于国际-高三历史
新华网刊登《达沃斯:5天的思想碰撞》一文,指出:“参加论坛的有2500人,就有2500个不同的观点。这里并不是追求达成一致,而是追求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角色的人进行思想碰撞-高二历史
当前影响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因素有①日本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②欧洲一体化进程加深③中国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④美国推行单边霸权政策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高一历史
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中说“(二十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这场“求-高三历史
有学者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最有可能出现于A.英国光荣-高三历史
伊朗儿童和未成年人知识发展研究院主任马杰德·格兰设计出萨拉娃娃以击败德黑兰商店橱窗美国芭比娃娃所代表的美国文化影响。他认为:“芭比像一匹特洛伊木马,腹中藏着西方文化-高三历史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说:“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他主张欧洲联合的目的是A.恢复欧洲在世界上的中心地位B.恢复欧洲-高二历史
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于2012年12月发布的名为“全球趋势2030:可能的世界”的预测报告中指出,到2030年,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完全称霸”,“到2030年,没有一个国家(无论是美国、中国-高三历史
决定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资本主义侵略扩张的本性B.国际组织的建立C.帝国主义扩军备战的结果D.经济的发展-高一历史
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A.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B.促成了“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C.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D.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历史
美国政治家基辛格在1973年指出:“(世界)在经济方面,至少已出现五个主要集团。从政治上看,更多的势力中心已经出现……”材料表明,基辛格认为A.“两极”格局即政治、经济两极B.美-高三历史
2011年1月26日,世界经济论坛的创办人克劳斯在接受采访时说:“世界正在从根本上发生变化。这些根本性变化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地缘政治权势与地缘经济实力正在同时从发-高三历史
某版本高中历史教材的单元内容如下,此单元内容最适合的标题是A.现代化的世界进程B.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C.世界的多极化趋势D.现代化的不同模式-高三历史
从2011年开始到现在,阿拉伯世界刮起了一股被西方世界称之为“阿拉伯之春”的颜色革命,从突尼斯到埃及,从利比亚到叙利亚,已经或正在发生着政权的更迭,美国议员甚至狂言“阿-高三历史
当今的世界政治格局()A.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B.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C.通过战争方式才能建立起来D.欧盟主张建立美国的单极世界-高一历史
2012年国际关系领域出现了中东之春(巴以磋商重启中东和谈)、伊拉克之夏(发生系列恐怖袭击)、日本之秋(日本非法宣布钓鱼岛“国有化”)、朝鲜之冬(朝鲜成功发射“光明星3号”卫星)-高三历史
针对下图的分析,正确的是A.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面临恐怖主义威胁B.联合国处理重大国际问题的作用日益增强C.建立处理安全问题的协调机制日益迫切D.在处理国际重大问题时各国-高三历史
右图为某学者绘制的20世纪90年代世界五大力量基本框架图,其中:美、欧、日是基础:美、俄、日是关键;美、欧、俄是欧洲一翼;美、日、中是亚洲一翼。可见,该学者认为A.政治多-高三历史
有学者认为:“与其说多极化是世界发展的趋势,不如说是发展中国家的理想和战略。”这主要是因为A.多极世界有利于反对霸权主义B.多极化并非世界发展的趋势C.多极化不利于世界和-高三历史
有学者认为:“这个强大国家的命运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即苏联这座大厦是建立在不坚固和不稳定的基础之上的,其内部结构也有许多缺陷。如果基础被冲毁或削弱,如果承重结构被侵蚀-高三历史
一位学者认为:“除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存活能力的其他体系”。并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高三历史
有学者认为:“东德解体的主要根源在于当其面临1970年代世界经济的结构性危机(石油危机、高失业率与通货膨胀、以美元为基准货币的固定汇率制度的失调等)时,试图通过国有化与中-高二历史
1974年6月,在美国的一再倡议下,除爱尔兰之外的欧共体8国与包括美国在内的北约15国首脑共同签署了被称为“新大西洋宪章”的“大西洋关系宣言”。宣言强调,美欧间要在“友好、平-高三历史
《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记载:苏联解体前各共和国之间的商品交换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0.5%,商品交换占输出输入总额的比重,俄罗斯为57%,乌克兰为79%,其他共和国均在85%以上。苏-高三历史
现代世界的形成材料一:20世纪部分大事年表年代世界大事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A年1月~6月巴黎和会1921年11月~1922年2月BC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1937年7月-1945年9
下面是1988年美国《纽约时报》公布“自由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和“西方”(英、法、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两个词语使用的次数分别为51和25,到1993年这两个词语使用的次数分别变为3-高三历史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海湾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继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以后的第三次大规模战争,也是“冷战”结束之后的第一次大规模的“热战”。材-高三历史
2011年8月,标准普尔公司将美国主权信用评级及由AAA下调至AA+,这就美国历史上第一次主权信用评级被下调,并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持续蔓延相互交织。与之相对,新兴经济体则-高三历史
20世纪美国“最出色”的外交家乔治•凯南在1946年说:“我们面对着一个政治力量,它狂热的坚信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的妥协办法。”次年他告诫美国应该奉行一个长期的对苏政策,-高三历史
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写道:“国际政治领域的现实主义反对政治一体化,满足于现在的国际无政府状态,坚持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至上。如果他们在理论上和政治上保持强势,-高一历史
下图所反映的经济组织,其突出特征是A.成员国政治经济一体化B.成员国经济技术合作多样化C.成员国经济发展均衡化D.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优势互补-高三历史
1958年9月,阿登纳与戴高乐进行首次会晤。两人的会谈公报宣布:法德“必须一劳永逸地消除以往的敌意”,强调“法德合作是欧洲建设的基础”。该公报①揭开法德和解的序幕②有利于欧洲-高三历史
学习了《历史必修1》后,请你指出下列历史命题中,不是历史规律的一项是A.中国人民选择共产党、选择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B.世界政治文明经历了人治到法治、专制到民主的过程C.二-高二历史
1966年3月7日,戴高乐正式通知美国总统约翰逊,法国完全退出北美大西洋公约“军事一体化”机构,并接管驻法美军军事基地。1O月,北约理事会被迫撤出法国。美国联合其他盟国孤立-高三历史
1971年10月在联合国大会表决“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提案时,虽然美国不断游说,但西方阵营的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加拿大、意大利、葡萄牙都投了赞成票-高三历史
在1955年,第一届亚非会议在万隆召开;1961年,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1964年,七十七国集团建立;1989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这一过程反映了A.经济区域化的趋势日益加强B-高三历史
IMF预测在未来的5年,世界经济将出现8-6-4-2的发展格局,即亚洲发展中经济体将年均增长8%,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将年均增长6%,世界经济将年均增长4%,发达国家将年均增长2%-高三历史
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中写道:“(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这场“求-高二历史
下图是2009年11月9日,为纪念柏林墙倒塌20周年,德国人民推倒了竖立在柏林墙遗址处由一面面巨型多米诺骨牌仿制的”柏林墙”的情景。从德国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人民庆祝的原因是柏林-高三历史
(15分)【20世纪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认为,在我们同所有亚洲友邦的关系方面,现在应当十分强调以下两点:第一,我们将恪守我们的条约义务,例如我们根-高三历史
某国际问题研究专家指出:“世界正从根本上发生改变……这些根本性变化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地缘政治权势与地缘经济实力正在同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从西方向东方转移-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新世纪,国际格局从结构到组成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地缘格局、战略关系和政治关系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材料一(雅尔塔体制)实际上是两类不同国-高三历史
某学者认为“帝国在政治上生来就是不稳定的,因为下属单位几乎总是喜欢享有更大程度的自治。而且这些单位的那些反对派精英几乎总是抓住机会采取行动以取得更大程度的自治。从-高三历史
世界银行和世界货币基金组织改革在2010年取得突破,前者同意发达国家向新兴大国转移3.13个百分点的投票权重,使整个发展中国家投票权重升至47.19%;后者确定在2012年前向包括-高三历史
观察下列两幅图片,造成图一到图二变化的因素,不包括A.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苏联解体B.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加强C.欧、日、中等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D.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高二历史
在打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和伊拉克萨达姆政权之前,美国提出了打击“邪恶轴心”的说法。据统计,小布什在319次讲话中,用了1000多次“邪恶”这个词。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背景是A.美-高三历史
下列四幅地图反映了德国历史上的版图变化情况。其变化顺序正确的是A.③①②④B.④③②①C.①③②④D.③④①②-高二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1990年11月,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成员国首脑会议通过《巴黎宪章》,宣称:“欧洲的对立和分裂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欧洲已经从过去的遗产中解放出来了,人民的勇气、意志的力量和赫尔-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抓住时间1990年11月,从题干中“欧洲的对立和分裂的”的信息可知该《宪章》颁布的背景是东欧剧变,故D项正确;A项与题干信息“欧洲的对立和分裂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无关,故排除;1991年苏联解体,1993年欧盟正式建立,故BC两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