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朝鲜半岛出现南北分裂局面,主要原因是A.古代朝鲜半岛就曾长期分裂B.日本对朝鲜分而治之政策C.朝鲜民族内部的不团结D.美苏“冷战”对抗-高三历史
朝鲜半岛出现南北分裂局面,主要原因是A.古代朝鲜半岛就曾长期分裂B.日本对朝鲜分而治之政策C.朝鲜民族内部的不团结D.美苏“冷战”对抗-高三历史
题目简介
朝鲜半岛出现南北分裂局面,主要原因是A.古代朝鲜半岛就曾长期分裂B.日本对朝鲜分而治之政策C.朝鲜民族内部的不团结D.美苏“冷战”对抗-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朝鲜半岛出现南北分裂局面,主要原因是
A.古代朝鲜半岛就曾长期分裂
B.日本对朝鲜分而治之政策
C.朝鲜民族内部的不团结
D.美苏“冷战”对抗
题型:单选题
难度:偏易
来源:不详
答案
D
朝鲜半岛形成分裂局面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划分势力范围和“冷战”对抗人为造成的结果。
上一篇 :
下表是关于捷克等四国对西方国
下一篇 :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18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应该尽其所能,帮助世界恢复正常的经济状态,这是合乎逻辑的。否则就不可能有稳定的政治和有保障的和平。……我们的政策的目的是恢复世界上的-高二历史
(2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他(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在1946年初就写道:“想和俄国人共同统治德国,只能是痴心妄想。同样痴心妄想的,是认为俄国人会和我们一起在一-高二历史
1951年美日签订《日美共同防御援助协定》,申明“要履行日本政府依照美日安全条约所承担的军事义务”。后又宣布美日应“采取行动以应付共同的危险”。当时的背景是()A.日本宣布无条-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重大改变,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材料三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高一历史
二战后,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建立B.华沙条约组织建立C.杜鲁门主义发表D.马歇尔计划实施-高三历史
以下是进攻朝鲜时联合国的兵力组成,通过下表可以看出国家美国英国加拿大土耳其南朝鲜军队30多万14000多6100多5400多59万多A.美国操纵联合国军队,并担当主力B.南朝鲜反对盟-高二历史
1961年修筑的举世闻名的“柏林墙”,归根结底应视为A.“柏林危机”的产物B.“冷战”时代的产物C.西德对峙的产物D.东德封闭边界的产物-高一历史
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说:“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这里的“合理经济的再生”是指A.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B.市场经济的恢复-高三历史
右图是一幅标题为《最新型美国汽车》的政治漫画。它讽刺的是A.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对欧洲国家提供贷款B.二战后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C.二战中,美国对苏联提供援助D.在经济-高三历史
关于“马歇尔计划”的说法,错误的是A.用经济手段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B.是“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C.是“杜鲁门主义”一次大规模的运用D.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完成了-历史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德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其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A.1870年普鲁士在普法战争中获胜——普鲁士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比法国高B.187-高三历史
美苏是二战后崛起的两个超级大国,在长达30多年的争霸斗争中,双方剑拔弩张,战争一触即发。下图是一幅反映古巴导弹危机的政治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图中满头大汗的人物应是-历史
下列事件不属于“冷战”范畴的有A.分裂德国B.建立北约组织C.在越南将“特种战争”提升为“局部战争”D.对欧洲进行大规模经济援助-高一历史
第一个发生剧变的东欧国家是A.苏联B.南斯拉夫C.联邦德国D.波兰-高一历史
从一定意义上说,以下结论是基于对苏联历史的回顾得出的,其中不合理的应该是A.斯大林模式是造成苏联日后分裂的重要原因B.戈尔巴乔夫改革应对苏联分裂承担重要责任C.无论如何-高二历史
“二战”后,东欧国家实际上没有取得独立自主的地位。是因为()A.各国照搬苏联模式B.各国受制于美国,成为西方反苏的前沿阵地C.苏联强迫东欧各国在内政外交上与自己保持—致D.苏-历史
为防止德国法西斯东山再起,反法西斯国家的做法是①组织纽伦堡审判②建立东、西两个德国③吸收联邦德国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④美苏英法分区占领德国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④D.②③-历史
世界经济的重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转移到美洲。其中,美国得以控制西欧市场的关键措施是A.倡议成立关贸总协定B.成立欧共体C.实行马歇尔计划D.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高三历史
1947年3月,杜鲁门在致国会关于援助希腊和土耳其的咨文中,宣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的营垒,一边是“极权政体”,一边是“自由国家”。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末,“自由国家”针对“极权政-高三历史
假如让你写一篇集中反映1947—1948年国际关系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请依据有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A.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经济互助委员会D铁幕演说-高三历史
1946年3月,丘吉尔在密苏里州富尔顿学院演讲中说:“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德里亚海的里亚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这里说的“铁幕”指的是A.德国纳粹死灰复-高二历史
二战后东西方长达近半个世纪对峙的实质是()A.两种文化传统的竞争B.两种政治势力的争夺C.两种军事力量的较量D.两种意识形态的对立-历史
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的共同之处是()A.政治一体化组织B.代表不同意识形态C.性质是帝国主义D.属于军事政治集团-历史
下面关于“二战”后美苏“冷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冷战的正式开始B.“马歇尔计划”和“经互会”是重要表现C.北约和华约是两大对抗的军事组织D.美苏直接交战破-高三历史
下列事件“使那些生怕美国出口不景气的人为之陶醉”的是A.实施马歇尔计划B.发动朝鲜战争C.单独占领日本D.推行“冷战”政策-历史
从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基本为西欧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其中90%是赠予,10%是贷款,因此丘吉尔把美国的做法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美国这一“慷慨-高二历史
杜鲁门说:“我决定,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其实质是A.缓和同苏联的矛盾B.防止日本东山再起C.避免日本的分裂D.要单独占领日本-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15分)材料一:这只不过是坦率地承认,无论是通过直接侵略还是间接侵略,将极权主义政权强加给自由国家人民,都破坏了国际和平的基础,从而也破坏了美国的安全…-高三历史
二战后初期,两极格局国际关系的突出特征是A.美苏抗衡,争夺世界霸权B.美苏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势均力敌C.意识形态分歧,两大阵营对立D.美居霸主地位,苏联在政治军事上与之-高二历史
战后日德对战争罪行反省存在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对法西斯罪行清算的程度不同B.两国的历史文化传统不同C.两国的地理环境不同D.受害国家对其制约的程度不同-历史
二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主要表现是()①实施马歇尔计划②杜鲁门主义的出台③成立华约组织④建立北约组织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大支柱,它试图通过经济手段达到控制欧洲的目的。该计划实施后,欧洲经济很快得到恢复,西欧各国被纳入美国争霸世界的战略-高二历史
1945年8月,德国签订无条件投降书。当时担任美国驻苏参赞的凯南对身边的记者说:“人民在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其中第二个“战争”指A.苏联对日作战-高二历史
一战后美国推行的金元外交和二战后推行的马歇尔计划的不同作用是()A.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B.帮助欧洲资本主义国家恢复经济C.加深了美日之间的矛盾D.增强了美国对他国的支配地位-历史
(14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世界格局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依据相关史实,回答问题。(1)在历史研究课上,某同学搜集了以下两幅图片,请你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是什么?(2分)图1-高一历史
阅读下列两幅图片,对其解读不正确的是()A.柏林墙阻止了东西柏林之间市民的来往B.柏林墙成为二战后德国分裂的象征C.柏林墙是西德修筑的,防止东德人逃入西德D.柏林墙是冷战的-高二历史
1947年杜鲁门总统在国会发表演讲时主张:“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的征服企图……”此后,美国实行的政策中不包括A.推行杜鲁门主义B.实施-高三历史
杜鲁门说:“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我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这表明A.美国要征服全世界B.美国要与苏联争-历史
二战后美苏之间直接对抗的事件有①“北约”与“华约”的建立②美国侵略朝鲜的战争③古巴导弹危机④核军备竞赛⑤第四次中东战争⑥“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⑥-历史
二战结束后雅尔塔体系得以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A.美苏国家利益冲突B.美苏意识形态对立C.美苏同盟关系破裂D.美苏政治、军事力量对抗-历史
两极格局下,美苏的对抗形式主要是:A.战争B.冷战C.经济封锁D.思想渗透-高一历史
“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格局变化最突出的是A.英、法、美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衰落下去B.出现美苏两极格局C.第三世界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大作用D.欧共体和日本的崛起-高一历史
结合史实比较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及战后,同盟国对法西斯德国和日本的不同处理方式,分析说明至今一些日本人不肯承认日本在二战中罪责的主要原因。-历史
“二战”后形成的雅尔塔体系①是美苏实力均势的产物②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③标志着世界两极格局开始形成④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历史
1956年的苏共二十大()①启发中国探索新的社会主义道路②引起波兰爆发波兹南等事件③激发匈牙利人民的民主改革热情④揭开苏联批判斯大林活动序幕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历史
冷战时期,发展中国家联合斗争,逐渐形成一支新的政治力量,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显露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列历史活动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不结盟运动-高三历史
欧亚社会主义阵营形成时,各国都…()A.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B.已建立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C.面临恢复和发展经济的任务D.已完成农村中的社会主义改造-历史
人们称美苏“冷战”对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下面是在一次课堂讲座中,同学们对美苏“冷战”对世界造成的消极影响发表的看法,其中正确的有①两强竞争促进了科技的发展②导致两个-历史
(1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43年《星期六晚邮报》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秩序安排的设想。具体措施有二:一是组建一个美国-高二历史
美苏争霸不同于以往的英德争霸和英美争霸的特点是A.争夺全球霸主地位B.以军事竞赛为主C.以军事集团作为争霸的基础D.不同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较量-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朝鲜半岛出现南北分裂局面,主要原因是A.古代朝鲜半岛就曾长期分裂B.日本对朝鲜分而治之政策C.朝鲜民族内部的不团结D.美苏“冷战”对抗-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