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下列材料:(16分)材料1:德意志放弃它在东非的要求……承认英国保卫桑给巴尔……英国把海利哥兰岛让给德意志……德意志应对大英帝国……在非洲的反法政策……在亚洲的反俄政策……给予-高二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16分)材料1:德意志放弃它在东非的要求……承认英国保卫桑给巴尔……英国把海利哥兰岛让给德意志……德意志应对大英帝国……在非洲的反法政策……在亚洲的反俄政策……给予-高二历史
题目简介
阅读下列材料:(16分)材料1:德意志放弃它在东非的要求……承认英国保卫桑给巴尔……英国把海利哥兰岛让给德意志……德意志应对大英帝国……在非洲的反法政策……在亚洲的反俄政策……给予-高二历史
题目详情
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1:德意志放弃它在东非的要求……承认英国保卫桑给巴尔……英国把海利哥兰岛让给德意志……德意志应对大英帝国……在非洲的反法政策……在亚洲的反俄政策……给予帮助。
——1890年7月1日英德关于殖民地的协定
材料2:我们德意志人相信我们的力量……我们必须用尽一切办法,努力争取适合我们实际情况的政治权威……如果我们只是欧洲大陆的强国,并偎依英国的恩惠而求得一些殖民地的话,我们将限制在1866年的政治卑微地位。
——1911年4月本哈第将军《我们的前途》
材料3:德国要求法兰西共和国把……广大地区(注:这里指刚果)让出……法国放弃它在那块土地邻近区域享有的权利,而由德国控制这一区域,这将会……使英国的北非与南非分离开来。德国当政人士……必须明白,任何一个英国政府……也不会容许在分配非洲政权上有这样巨大的变更。
——1911年7月14日《泰晤士报》
请回答:
(1)比较材料1和材料3,英国对德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2)材料2中,本哈第的态度反映了什么问题?为什么要改变“政治卑微”地位?(4分)
(3)据材料3说明英国对德政策的实质是什么?(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当时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有何特点?(6分)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1)由勾结德国、反对法俄到支持法国反对德国。(3分)
(2)德国不再满足于欧洲大陆强国地位,而要求成为世界帝国,夺取英国的殖民地。(2分)
原因:随着德国经济实力的增长,超过英法,对外扩张的野心也急剧增强。(2分)
(3)表面上维护法国的殖民地,实际上是勾结法国抑制自己的劲敌德国,以维护其既得的殖
民霸主地位。(3分)
(4)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错综复杂,彼此之间勾结与斗争变幻无常;它们之间的关系具有不稳定性;其对外政策的制定是由经济地位的变化和各自的侵略利益决定的。
试题分析:(1)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三的内容不难发现英德两国关系的变化即英国由勾结德国、反对法俄到支持法国反对德国;(2)材料二中文字“如果我们只是欧洲大陆的强国,并偎依英国的恩惠而求得一些殖民地的话,我们将限制在1866年的政治卑微地说明德国不再满足于欧洲大陆强国地位,而要求成为世界帝国,夺取英国的殖民地,联系德国统一后的史实可以直接归纳出原因;(3)从材料三中的文字内容可以看出英国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是在利用法国制衡劲敌德国;(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内容从中提炼出有关帝国主义国家关系的实质和变化的规律特征即可。
点评:三国同盟的缔结标志着欧洲列强两大对峙军事集团的一方初告形成。三国同盟的矛头指向俄国和法国,随着德国不断扩张以及英、德矛盾日趋尖锐,英国协调了与法国和俄国的关系,在1904年和1907年分别与法国和俄国签订协约,最后形成了三国协约。意大利改善了同法国的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为自身利益,望风使舵,与协约国达成秘密协定,1915年5月意大利参加协约国,三国同盟瓦解。
上一篇 :
徳皇威廉二世对战争的胜利信心
下一篇 :
新快报讯据英国《每日邮报》报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主要国家工业产量占世界总额比例变化表:时间1870年1900年英国32%18%美国23%31%德国13%16%法国10%7%材料二英德殖民地情况变化表:时间国家殖民地面积(万平-高
美国经济危机发生后,首先波及德国,这是因为:A德国国内市场狭小B一战后,海外殖民地全部丧失C巨额赔款制约经济发展D经济发展严重依赖美国-历史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了西方文明的缺陷,这引起了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先进的中国人对国家前途的深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他(陈独秀)把西方国家-高三历史
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形成,从实质上说明了A.法德矛盾是当时国家关系中的主要矛盾B.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巴尔干半岛而结盟C.帝国主义国家为争夺商品市场而互相勾结D.帝国主义为-历史
一战前夕法德矛盾的实质是A.争夺世界霸权B.争夺欧洲大陆霸权C.重新瓜分世界殖民地D.法国企图报仇-高二历史
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在两次大战前后期的态度都发生过从中立到参战的变化。请回答:(1)美国在两次战争中的态度发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6分-高二历史
阅读下面图示后回答(16分)(1)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国家有三对基本矛盾,仔细读图,分析A、B、C、D、E、F分别代表哪几个国家?(6分)(2)这三对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是什么?-高二历史
在国际关系上“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哪一个国家在一战爆发前后的立场典型地反映了这一观点A.法国B.奥匈帝国C.德国D.意大利-高三历史
新华社巴黎6月6日电,2009年6月6日,法国总统萨科齐、美国总统奥巴马、英国王储查尔斯、英国首相布朗、加拿大总理哈珀,以及200多名老兵等约9000人出席了纪念仪式,庆祝65年-高二历史
美国黑人领袖W.E.B.杜波伊斯在1918年曾预言:“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迟早将出-高三历史
“在战争的年代里,我们需要和平,在和平的年代里,我们不需要战争,我们愿铸剑为犁,我们愿枪炮弯曲。”世界逐步走向多极化的今天,和平与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根据所学-高三历史
“一战”前英德矛盾成为帝国主义之间主要矛盾的原因是A.争夺殖民地冲突B.扩张军备C.缔结军事同盟D.巴尔干半岛问题-高二历史
美国的史学家鲍德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纲》中说:“民族主义使人们对人类任何一部分的权利和利益漠不关心……‘除了民族,其他一切均不在话下,而民族就是唯一和全部,就是人类思-高二历史
下图是1914年8月被德国媒介广泛宣传的照片之一。问题:(1)火车上的士兵将去参加什么战争?(2)在他们看来,这是一场什么战争?(3)德国当局广泛宣传这一照片的目的是什么?-历史
许倬云在《历史大脉络》中说“当交战双方战得难解难分时,……潘兴(1860—1948年,美国将军)率军到法国,‘我们来了!’一句,表示了美国报答法国帮助其独立之恩,这是美国成为世界-高三历史
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有关中国山东问题的解决,其结果有很大的差别。达成这种差别的直接因素是A中国人民是否坚决斗争B中国代表是否坚持原则立场C美英两国对日态度是否-历史
20世纪初,德国极力改变现状,积极备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国家英国沙俄法国德国日本美国占世界工业-历史
把历史的镜头回放到1919年,假若你作为一名中国外交官,和顾维钧、陆征祥等人一起代表中国出席巴黎和会,在这次会议上,你应该不会看到A.会议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高二历史
一战期间对中国侵略最为积极的是A.美国B.日本C.英国D.德国-历史
下列对一战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严重削弱了俄罗斯、德意志和奥匈帝国B.俄国无产阶级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C.推动了战后革命运动的发展D.封建的奥斯曼帝国解体-历史
现在,我们正要对这个与自由为敌的真正敌人应战,必要时,我们将竭举国之力,以抑制和摧毁它的野心和实力。……因而我们乐于为世界的最后和平,为世界各民族的解放……而作战。—-高三历史
中国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召开的巴黎和会抱有很大希望,这主要说明了()A.中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B.帝国主义列强已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C.中国人对帝国主义还抱有一定的幻-历史
材料一:“俾斯麦老早就承认……在欧洲存在不可调和的彼此对立的两大势力……假如德国昨天从地球上消失,那么后天在世界上就找不到一个因此而更富的英国人。”——摘自英国的《星期天评-历史
《九国公约》规定:“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进行有害友邦完全之举动。”这条内容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反对一国独霸中国,列强要共同侵-历史
一战中,同盟国战败的原因不包括A.非正义的战争必然会失败B.美国的参加增加了协约国的力量C.协约国的经济实力强于同盟国D.同盟国始终处于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高二历史
下表是一战期间各主要参战国伤亡人数占其总人口的比例,对此表解读正确的一项是法国1:28英国1:57德国1:32俄国1:107A.战争中俄国人口伤亡最少B.战争中法国人口伤亡比例最高C.-高二历史
有关“一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大战推动了一系列新技术的发展B.大战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C.大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D.大战推动了国有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高二历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战败的根本原因是A.德国不具备改变世界统治秩序的能力B.德国处于两线作战的地位C.美国的参战改变了战争双方力量的对比D.反战的革命运动不断高涨-历史
下列关于近代山东问题的演变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曾被德国划作势力范围B.一战期间,日本出兵山东C.《二十一条》使日本侵略山东合法化D.巴黎和会上山东主权回归-历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沿着双方战壕的许多地方,一种“自己活也让别人活”的体系逐渐发展起来,双方都清楚,自己无法将对方从战壕中轰打出来。基于这种共识,双方形成一种默契-高二历史
20世纪初,促使英国与法国结成军事同盟的直接因素是()A.德国的崛起威胁英国全球霸权B.英法在殖民地问题上利益一致C.英国对法国实行双重外交标准D.帮助法国报普法战争失败之仇-历史
20世纪初,英国放弃“光荣孤立”政策转向与法、俄结盟的最重要原因是A.军事力量明显削弱B.三国同盟已经形成C.霸主地位业已丧失D.英德矛盾急剧上升-历史
欧洲两大军事集团对峙的局面开始于A.德奥同盟条约签订B.意大利加入同盟国C.法俄缔结军事协定D.英俄签订军事协约-历史
下列战役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凡尔登战役②索姆河战役③日德兰海战④马恩河战役A.④①②③B.④①③②C.①④②③D.①④③②-高二历史
“一战”给欧洲带来的影响有①使欧洲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力减弱②引发了欧洲地区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③动摇了欧洲的国际地位④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高二历史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人人都在谈论这个主义,那个主义,但我们这里想说的只是:给和平一个机会”。这段歌词出自英国甲壳虫乐队主唱约翰·列伊1969年所做的《给和平一个机会》。这-高三历史
一战期间交战国军需品的生产量变化表造成上表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水平B.同盟国遭受到战争的重创C.协约国实力增强D.美国的参战-高三历史
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伊在1918年道“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在他们所占据的地方,-高三历史
20世纪初期,列强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期中居优势地位的是()A美国B日本C欧洲D西班牙-高二历史
“一战”前,资产阶级竭力向民众灌输这样一种意识:“资本家的事业就是全民族的事业”,这里的“资本家的事业”是指()A.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秩序B.捍卫全人类的利益C.对外扩张,开拓海-高三历史
在欧洲近代史上,德意志曾经是一个长期四分五裂的国家,但在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后,其对外政策却发生了重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恩格斯在1866年写道:“自从俾斯麦利用-历史
1897年英国杂志《星期六评论》的话:“俾斯麦老早就承认,在欧洲存在着不可调和的彼此敌对的两大势力,……英国与德国,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都彼此竞争。……过-高三历史
试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你怎样理解大战的性质?-历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美国和德国都是后起之秀,都是采用新技术成果的模范。可在一战后期这两个国家却成为敌人的根本原因是A.德国成为美国盟国的敌对国B.美国和英法有着历史的渊-历史
20世纪初,巴尔干半岛地区成为欧洲随时可能爆炸的火药桶,其原因不包括A.萨拉热窝事件的发生B.战略位置的重要性C.民族问题极端复杂D.大国的插手-高三历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的标志是A.1879年德国与奥匈帝国结盟B.1892年法国与俄国签订《军事协定草案》C.1882年德、奥、意缔结《三国同盟条约》D.1907年《-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本题为选做题)材料一(1914年8月4日,巴黎)法国士兵,迈着整齐步伐穿过街道,引吭高歌着:这是阿尔萨斯,这是洛林∕这是我们的阿尔萨斯∕啊,啊,啊,-历史
一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协约国对德奥作战,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协约国所进行的战争具有一定的正义性B.意大利帮助塞尔维亚完成民族解放任务C.列强之间的关系是以自身的利益为转-高二历史
20世纪初,英国放弃“光荣孤立”政策转而与俄、法结盟的最重要原因是A.军事力量明显削弱B.三国同盟已经形成C.霸主地位业已消失D.英德矛盾急剧上升-高二历史
有一图片反映了“清华学生抵制并焚烧日货”的场景,这一史实最早可能在中国近代史的哪一时期出现()A.19世纪末B.“一战”期间C.抗日战争D.解放战争-高二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下列材料:(16分)材料1:德意志放弃它在东非的要求……承认英国保卫桑给巴尔……英国把海利哥兰岛让给德意志……德意志应对大英帝国……在非洲的反法政策……在亚洲的反俄政策……给予-高二历史
题目详情
材料1:德意志放弃它在东非的要求……承认英国保卫桑给巴尔……英国把海利哥兰岛让给德意志……德意志应对大英帝国……在非洲的反法政策……在亚洲的反俄政策……给予帮助。
——1890年7月1日英德关于殖民地的协定
材料2:我们德意志人相信我们的力量……我们必须用尽一切办法,努力争取适合我们实际情况的政治权威……如果我们只是欧洲大陆的强国,并偎依英国的恩惠而求得一些殖民地的话,我们将限制在1866年的政治卑微地位。
——1911年4月本哈第将军《我们的前途》
材料3:德国要求法兰西共和国把……广大地区(注:这里指刚果)让出……法国放弃它在那块土地邻近区域享有的权利,而由德国控制这一区域,这将会……使英国的北非与南非分离开来。德国当政人士……必须明白,任何一个英国政府……也不会容许在分配非洲政权上有这样巨大的变更。
——1911年7月14日《泰晤士报》
请回答:
(1)比较材料1和材料3,英国对德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2)材料2中,本哈第的态度反映了什么问题?为什么要改变“政治卑微”地位?(4分)
(3)据材料3说明英国对德政策的实质是什么?(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当时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有何特点?(6分)
答案
(1)由勾结德国、反对法俄到支持法国反对德国。(3分)
(2)德国不再满足于欧洲大陆强国地位,而要求成为世界帝国,夺取英国的殖民地。(2分)
原因:随着德国经济实力的增长,超过英法,对外扩张的野心也急剧增强。(2分)
(3)表面上维护法国的殖民地,实际上是勾结法国抑制自己的劲敌德国,以维护其既得的殖
民霸主地位。(3分)
(4)帝国主义国家间矛盾错综复杂,彼此之间勾结与斗争变幻无常;它们之间的关系具有不稳定性;其对外政策的制定是由经济地位的变化和各自的侵略利益决定的。
试题分析:(1)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三的内容不难发现英德两国关系的变化即英国由勾结德国、反对法俄到支持法国反对德国;(2)材料二中文字“如果我们只是欧洲大陆的强国,并偎依英国的恩惠而求得一些殖民地的话,我们将限制在1866年的政治卑微地说明德国不再满足于欧洲大陆强国地位,而要求成为世界帝国,夺取英国的殖民地,联系德国统一后的史实可以直接归纳出原因;(3)从材料三中的文字内容可以看出英国为了维护自己的既得利益是在利用法国制衡劲敌德国;(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内容从中提炼出有关帝国主义国家关系的实质和变化的规律特征即可。
点评:三国同盟的缔结标志着欧洲列强两大对峙军事集团的一方初告形成。三国同盟的矛头指向俄国和法国,随着德国不断扩张以及英、德矛盾日趋尖锐,英国协调了与法国和俄国的关系,在1904年和1907年分别与法国和俄国签订协约,最后形成了三国协约。意大利改善了同法国的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意大利为自身利益,望风使舵,与协约国达成秘密协定,1915年5月意大利参加协约国,三国同盟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