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张謇在“设厂自救”的浪潮中开始筹办。次年开始购地建厂。拟招商股60万两,一年之久只招得三四万两。1898年,张謇通过刘坤一将湖北官纱局存沪未用的纱机-高三历史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张謇在“设厂自救”的浪潮中开始筹办。次年开始购地建厂。拟招商股60万两,一年之久只招得三四万两。1898年,张謇通过刘坤一将湖北官纱局存沪未用的纱机-高三历史
题目简介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张謇在“设厂自救”的浪潮中开始筹办。次年开始购地建厂。拟招商股60万两,一年之久只招得三四万两。1898年,张謇通过刘坤一将湖北官纱局存沪未用的纱机-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张謇在“设厂自救”的浪潮中开始筹办。次年开始购地建厂。拟招商股60万两,一年之久只招得三四万两。1898年,张謇通过刘坤一将湖北官纱局存沪未用的纱机20400锭领回,作价25万两,作为官股,“按年取息,不问盈亏”。次年春开车生产,厂址在江南通州(今南通市)。厂区周围是产棉区,原料价廉。工人工资较低,正、杂各税也较轻。当地发达的土法织布业,为棉纱提供了市场。经营顺利,利润优厚。据此材料分析,下列不是大生纱厂兴起条件的是
A.实业救国思想的推动
B.封建政权的暂时支持
C.周边社会条件的优越
D.自然经济的完全瓦解
题型:单选题
难度:偏易
来源:不详
答案
D
试题分析:抓住题干中的时间是在1895年,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已经开始解体,但整个近代中国,自然经济仍占主体地位,D项明显错误。
上一篇 :
由铁匠方举赞、孙英德在上海创
下一篇 :
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20世纪初的“实业救国论”()A.倡导者是中下层资产阶级B.认为国家的命运取决于实业的强弱C.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D.没有得到人民的响应-高一历史
甲午年状元张謇被甲午战争的败局震惊,毅然挂冠从商。此举表明张謇()①把救亡图存作为时代的使命②视创办实业为救国之要途③用实际行动来批判科举制度④认为经济是政治改革的基础-高一历史
(12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经历了深刻的历史巨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清朝末年,…有识之士多次奏请清廷设“京师自来水厂”,但因为北京缺少资金等原因而始-高三历史
解读下面表格,得出的正确结论是1750~1900年世界制造业产量份额表(单位:%)175018001830186018801900欧洲23.128.O34.153.662.O63.O中国32.833.
以下是1885——1902年中国进出口货物统计表。此表反映1885——1902年期间分类年份1885年1902年增长倍数货物性质中国进口1.7亿吨5.7亿吨3.3倍生活消费品占85%,生产资料占15%
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时期,最大的新式工业是,第二大工业是。-高三历史
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的主要原因是()A.在中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B.增强中国的经济实力,缓和与地主阶级的矛盾C.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D.缓和与民族资产阶-高一历史
中国民族工业产生后,多集中于沿海地区,主要原因是()A.商品经济发达,工场手工业得到发展B.西方列强入侵,自然经济解体较早C.沿海地区官僚地主首先接触西方,创办近代企业D-高一历史
下图可以反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其中Z点出现的原因不包括A.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为扩大税收,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C.人民群众抵制日货-高一历史
光绪七年(1881),广东南海知县徐庚陛以“各省制办机器,均系由官设局,奏明办理,平民不得私擅购置”,以及机器缫丝厂“男女混杂,易生瓜李之嫌”“夺人之生业”为由,查封各处缫丝-高三历史
19世纪中期,福州一带很难买到马铃薯,35年后,福州周围农村生产很多马铃薯,并销往香港、新加坡及地。材料反映了A.马铃薯栽培技术日益提高B.西方饮食习惯对中国影响加深C.清-高三历史
据美国驻沪总领事佑尼的《中国纺织缫丝情形》报告,光绪二十年(1894年),上海的“华商纺织厂,终年日夜工作,而获利颇厚”,“各厂所用印度棉纱,计进口十八万包,合价银十兆两(一-高三历史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曲折的,图中A处所占比例较高,其重要原因是()A.民国政府鼓励发展实业B.全国性抵制洋货运动C.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D.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高一历史
读下图,下列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A.外国人在华开设工厂合法化B.民族资本力量相对弱小C.民族工业发展得到政府支持D.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历史
1900年,李鸿章在广东使用机器铸造铜元,随后福建、江苏也跟进用机器铸造铜元,因其品质优、成本低,中央在1902年2月下令“沿江沿海各督抚筹款仿办,即就各该省搭铸通行”,这-高三历史
下列对《晚清政府财政收入结构表》(数额单位:万两)所含信息的合理解读有年代农业税收入工商杂税收入其他收入总收入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数额比重1849328177%96923%4250100-高三历史
下图是1881—1911年中国商办、官办企业发展数据统计表,它反映了这一时期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入黄金时代B.民族企业呈现快速增长趋势C.商办企业已摆脱官办企业的束缚D.民族资-高三历史
继昌隆缫丝厂投产后引起很多人反对。其理由是“男女在同一厂房里作工,有伤风化。又说高烟囱有伤风水”。由是观之,影响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因素之一是A.思想守旧B.技术薄弱C.资-高一历史
从1895年开始,在短短的10多年时间里,张謇的企业从1个扩大到20多个,形成了一个以纺织为主、跨行业的企业集团。这主要得益于()A.洋务运动的办厂诱导B.外国资本的大力援助C.-高一历史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主要变化是[]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资本主义萌芽产生C.对外贸易规模缩小D.资本主义市场繁荣-高三历史
茅盾小说《春蚕》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但他很想念的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高一历史
“嫂嫂织布,哥哥卖布……土布贵,洋布便宜;土布没人要,饿倒了哥哥嫂嫂”,近代中国的这首民谣反映了当时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这一社会经济现象是[]A.自然经济的解体B.民族工业-高三历史
材料一外国商人从中国收购大量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中国丝、茶的大量出口,刺激了国内丝、茶生产的发展。——摘自《中国近代经济史》材料二从l9世纪后期到2-高三历史
以下近代企业位于中国最南边的是()A.开平矿务局B.继昌隆缫丝厂C.贻来牟机器磨坊D.大生纱厂-历史
以“实业救国”闻名的张謇和荣宗敬、荣德生兄弟是下列哪一时期的实业家()A.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B.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C.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D.民族工业的萎缩-历史
“什么是世界史?”这一看似简单的问题,人们却经历了长时间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所著《历史》主要记述希波战争希腊人的胜利,但涉及地中海-高三历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民族企业发展迅速,但战后很快走下坡路。其直接原因是A.中国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一战后西方列强卷土重来C.巴黎和会中国-历史
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与湖北织布局的根本区别在于A.使用机器生产B.产品走向市场C.建于通商口岸D.具有雇佣关系-历史
图一反映的历史信息与图二反映的历史信息相比,主要区别在于A.是否采用机器生产B.其产品是否直接投入市场C.是否雇佣工人进行生产D.资金是否充足-高三历史
下面是《中国土特产产品出口统计表》,该表反映了:①列强对华经济掠夺加强②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③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④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高三历史
《东瀛识略》记载:“茶固闽产,然只建阳、崇安数邑。自成丰初请由闽洋出运,茶利益溥,福、延、建、邵郡种植殆遍。”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国际市场对茶叶的需求旺盛B.福-高三历史
甲午战争后,一外商说:今天,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轧的孟买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高三历史
仲伟民在《茶叶与鸦片:十九世纪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中提到“英国——印度——中国三角贸易”,其路线是“英国将印度的鸦片出口到中国,英国从中国进口茶叶到本国,英国纺织品出口到印-高三历史
近代中国遭受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国门户被打开后,开始了城市化进程。对这一“城市化进程”理解正确的是[]A.城市工场手工业发展充分,转化成近代经济B.民族资本主义主要集中于沿-高三历史
关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B.延缓了中国社会的半封建化的进程C.推动了中国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D.改变了-历史
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发展的影响中最为深远的是()A.民族资产阶级的进一步壮大B.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C.为民主革命的转变准备了最根本的因素D.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历史
19世纪40——60年代,中国一些传统制造业,如纺织业、制针业等日益衰落,但制茶、缫丝、酱菜、皮革加工等传统制造业却意外获得较快发展。材料中这些制造业“意外获得较快发展”的-高三历史
1884年,曾国荃在奏疏中称:“近年以来,印度、日本产茶日旺,售价较轻,西商皆争购洋茶,以致华商连连折损。据皖南茶商估计,光绪十一、十二两年,亏本自三四成至五六成不等;-高三历史
19世纪70年代,最早投资于近代工业的是()A.商人、地主和官僚B.官僚和工场主C.手工工场主和地主D.商人和高利贷者-历史
张謇是中国近代名人。近年,他在经济领域的活动已成为史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阅读下列图像资料,完成问题:(1)甲午中日战争后,一些人认为振兴实业是救国的重要方法,张謇甚至把-历史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这种“解体”含义是[]A、大批洋货涌入中国B、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中国市场C、自然经济被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取代D、封建农业与手-高三历史
下列有关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工业兴起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②都由洋务派创办③有些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④产生于中国封建经济瓦解的过程中A.①②③B-历史
瑞蚨祥是全国知中的百年老字号,该公司的发展几乎浓缩了中国近现代企业发展的整个历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瑞蚨祥1868年创建于山东济南,1893年瑞蚨祥设立了北京-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民族资本新开设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50余家。……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缫丝业、棉纺织-高三历史
清末在中国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和内河沿岸地区,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品很多带有一个“洋”字,如洋火、洋油、洋布等;而在内陆乡村,农民依然“昼出耕田夜织麻”,靠家庭纺织业与手工-高三历史
光绪年间的一本书描绘当时的上海“百货阗(充满)集”“西人所购者,以丝茶为大宗”“其售于华者,呢、布、羽毛等物,消亦不细(销售量也不少)”。这反映出[]A.民族工业集中于上海B.中-高三历史
1886年以前,茶叶、丝是中国主要的出口商品。此后,豆类、草编、花生、桐油、猪鬃等商品出口数量日益增加。这实质上反映了19世纪末的中国[]A.小农经济的生命力十分顽强B.社会-高三历史
下图反映的是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它对近代中国近代化进程所产生的影响有①使中国的社会矛盾复杂化②使中国社会的性质特殊化③使中国革命斗争长期化④使中国社会的政治力量多-高三历史
李福明办有一家机器面粉厂,因不满北京官府衙门的勒索而到官府讲理,结果被以“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交刑部照例治罪,他的机器面粉厂也被迫停业,这件事表明()A.清政府是-历史
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进入了进一步发展阶段,我国民族工业在这期间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内因是: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办厂B.欧美列强在一战期间暂时放松经济侵略C.各种实业团体-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张謇在“设厂自救”的浪潮中开始筹办。次年开始购地建厂。拟招商股60万两,一年之久只招得三四万两。1898年,张謇通过刘坤一将湖北官纱局存沪未用的纱机-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答案
试题分析:抓住题干中的时间是在1895年,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已经开始解体,但整个近代中国,自然经济仍占主体地位,D项明显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