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1963年,肯尼迪曾在柏林墙下演说,“自由有许多困难,民主亦非完美,然而我们从未建造一堵墙把我们的人民关在里面,不准他们离开我们。”下列对柏林墙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A.联-历史
1963年,肯尼迪曾在柏林墙下演说,“自由有许多困难,民主亦非完美,然而我们从未建造一堵墙把我们的人民关在里面,不准他们离开我们。”下列对柏林墙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A.联-历史
题目简介
1963年,肯尼迪曾在柏林墙下演说,“自由有许多困难,民主亦非完美,然而我们从未建造一堵墙把我们的人民关在里面,不准他们离开我们。”下列对柏林墙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A.联-历史
题目详情
1963年,肯尼迪曾在柏林墙下演说,“自由有许多困难,民主亦非完美,然而我们从未建造一堵墙把我们的人民关在里面,不准他们离开我们。”下列对柏林墙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A.联邦德国修筑柏林墙是防止民主德国人逃入
B.柏林墙是美苏冷战的标志性建筑
C.柏林墙的修筑标志着德国分裂
D.这标志着美苏对峙加剧
题型:单选题
难度:偏易
来源:不详
答案
A
柏林墙是二战后,民主德国在己方领土上建立的围墙,目的是阻止东西柏林之间市民的往来和西方势力的渗透。柏林墙是二战后德国分裂和冷战的重要标志性建筑。
上一篇 :
1962年,美国总统肯尼迪指出,苏联
下一篇 :
材料一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到亚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马歇尔计划要求欧洲打破支离破碎的单个市场,1948年,英、法等16个国家成立了欧洲经济合作组织,负责分配和使用美国提供的援助。在这种合作的气氛下,1950年西欧国家成立了-历史
(14分)二战结束后不久,世界就进入了以美苏对抗为主的“冷战时代”。“冷战”及其结束对欧洲,乃至世界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与苏联关系的破裂始于-高三历史
观察下图漫画(危险的多米诺骨牌“游戏”),它形象地反映了[]A.南南合作的现实作用B.美苏争霸的冷战格局C.石油国家的互相联合D.欧洲联盟的逐步形成-高三历史
据《西方文明简史》,“1949年,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内战中的胜利开创了一个新的共产党政权,同时加剧了美国对共产主义蔓延的恐惧。此后不久,又一事件将冷战拖人世界范围的争斗,-高三历史
下图中上面降落下来的不是炸弹,而是写着民主主义革命的降落伞。其中投放和接收降落伞的国家分别是A.苏联、中国B.美国、日本C.苏联、日本D.美国、中国-高三历史
英国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提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出发点是[]A.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高三历史
有人认为,尽管“冷战”期间,美苏进行着激烈的意识形态的对抗。但是,“冷战”也包含着强大的稳定因素。其中“强大的稳定因素”主要是[]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第三世界的崛起C.美-高三历史
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阻断了西欧从东欧的粮食进口线,加剧了二战后西欧粮食短缺的局面。在不断增长的高失业率、因食品短缺导致的接连不断的罢工以及一些国家的社会动荡下,欧洲-历史
高三某学生写一篇有关l947--1948年的国际关系的论文,他的论文中涉及的“关键词”可能有A.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B.杜鲁门主义、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铁幕演说、越南战争D.朝鲜战-历史
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冷战政策最显著的特点是A.帮助欧洲复兴,稳定资本主义制度B.支持希腊反动政权,阻止共产党掌权C.组织“北大西洋联盟”,加强与苏联抗争的实力D.在遏制共产-历史
下图漫画所反映主题产生的影响之一是()A.推动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B.建立了战后的世界经济新秩序C.推动了亚太经合组织的建立D.导致了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历史
右图描绘了“二战”后初期的西方世界,某班的学生进行了判读,得到了这样一些说法,对漫画的理解错误的是()①图中的“医生”是指美国,“病人”是指二战后的西欧②此医生开的“药方”其-高二历史
20世纪40年代,美国外交家乔治·凯南认为“我们对着一个政治实力,它狂热地坚信,他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性的妥协方法。如何对付这个力量的问题……是我们有能力解决,不必通过-高三历史
“两极格局”就是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集团在世界权利结构中占据绝对主导位置,相互敌视、对峙,但是又不能击败对手的世界权力划分形势。下列不属于美苏两极格局形成原因的是-高三历史
有人说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是“一个胡桃的两半”。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A都是美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B.都是为了美国的利益C.都以经济和军事援助为主要形式D.其目的都-高一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见下图)美国援助欧洲的物资材料二“西欧与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友,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高三历史
20世纪40年代中期的一份某国电报称:“凡是解决我们自己社会的内部问题,加强我们人民的自信、纪律和集体精神的任何一项有力措施,都是对莫斯科的一次外交胜利。”这段电报A.推-高三历史
右图是1952年的一幅苏联漫画,漫画中较小的美国政治家在呼吁“和平、防卫、裁军”,较大的美国军人正在欧洲地图上勾画。关于该漫画说法不正确的是[]A.美苏两国由战时盟友变成战-高三历史
1947年3月12日,杜鲁门发表咨文,宣称:今日世界的所有国家都面临着对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选择……另一种是以强加于大多数人的意志为基础的极权政体,而美国政策必须支持那些自由-历史
冷战期间。美国认为苏联“狂热地坚信,它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的妥协”,苏联则认为“美国正在积极扩充军备,准备针对苏联的战争”。影响二战后美苏同盟关系破裂的因素包括①美-历史
下图是一幅标题为《最新型美国汽车》的政治漫画。它讽刺的是[]A.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后,美国对欧洲国家提供贷款B.二战后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C.二战中,美国对苏联提供援助D.在经-高三历史
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乔治·马歇尔在哈佛大学讲话中指出:“美国应尽最大努力帮助恢复世界正常的经济繁荣,如果不这样做,就不会有政治上的稳定和有保证的和平——这是符合逻辑的-高三历史
下表为“马歇尔计划资金分配比”(截至1951年),这反映出马歇尔计划的主旨是()输入原料和半制成品购买粮食、饲料及农业生产资料输入机械设备、车辆等重工业产品购买燃料其他26%-历史
二战后“柏林墙”的出现反映的根本问题是A.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集团的对抗B.两种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C.德意志民族的分裂D.古巴导弹危机的产物-高一历史
有人认为,尽管”冷战“期间,美苏进行着激烈的意识形态的对抗。但是,”冷战“也包含着强大的稳定因素。其中”强大的稳定因素“主要是[]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B.第三世界崛起C.美国-高三历史
冷战是指二战后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意识形态诸方面除诉诸战争之外的紧张对峙和对抗。下列属于冷战表现的有()①杜鲁门主义的提出②北约的建-高一历史
有学者说:“布雷顿森林体系虽为美元霸权提供了国际制度的平台,但美元霸权地位的真正起步却缘于冷战开始之际的马歇尔计划”。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马歇尔计划A.是冷战开始的标-高三历史
肯尼斯·沃兹是国际关系理论领域的领军人物,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政治学荣誉教授,他于1963年撰写了《两极世界的稳定》一文,其文中有可能涉及的史实有①欧共体成立②北约、华-高三历史
美国人布热津斯基在谈到美苏对抗时说:“苏联的军事力量,以及它在西方人中间引起的恐惧,长期地模糊了这两个争夺者之间根本的不对称性。”这种“不对称性”主要表现在[]A.意识形-高三历史
日本《选择》月刊发表文章声称:“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引发了世界经济危机,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火车头,对中国需求、中国资金的依存,使日、美、欧的反共论调失声……对中国来说,-历史
它“利用‘冷战’的阴影,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划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这里的“它”是指[]A.马歇尔计划B.布雷顿森林体系C.关贸总协定D.杜鲁门主义-高三历史
下列四图反映了欧洲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沿革状况。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①④③②B.①③④②C.③②④①D.④①②③-高三历史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当前趋势的继续:苏联在经济上衰退,在政治上僵化如故,但在军事上保持强大;它小心翼翼地保卫其正在衰落的东欧帝国;它与美国的关系没有重大变化,并与-高三历史
二战后,美国对苏联实行“冷战”政策的原因,不包括A.美国的实力和野心空前高涨B.苏联的影响和各国革命运动日益扩大C.苏联开始同美国争霸D.美国不能贸然越过战时划定的势力范围-历史
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同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高三历史
1951年8月,美国与菲律宾签订条约,肯定了美国在菲律宾拥有海空基地的权利和作出美国保护菲律宾的承诺。对此评述正确的是A.美苏争霸主战场在亚洲B.美苏全球冷战的体现C.美国-高三历史
如图是一幅关于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漫画——《来吧,小鱼!》。画面中的山姆大叔手抓渔网,正在召唤小鱼过来。山姆大叔的主要目的是:A.援助欧洲发展B.扶持控制西欧C.遏制苏联力量D.建-高三历史
美国“冷战”政策最基本的特征是A.强调合作而不搞对抗B.遏制共产主义但不诉诸武力C.以军事结盟的方式稳定资本主义D.组织军事集团但不进行战争-历史
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深刻影响了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社会生活,各国经济政治的演变与发展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国际关系。阅读材料并回答以下问题。材料在当时的国际形势下,-高三历史
某校高三研究性学习小组围绕“二战后初期的美欧关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的主题举行了一次讨论。下列史实不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A.马歇尔计划的推行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历史
1971年,苏、美、英、法四国签署了关于柏林问题的协定,承认西柏林不是西德的组成部分,但同时也肯定西方三国在西柏林的权利和责任。下列史实与上述做法本质完全相反的是()A-高三历史
1946年2月,时任美国驻苏联使馆代办的乔治o凯南给美国国务院发回一份长达8000字的电报,首次提出对苏联采取“遏制”战略的构想,其建议被美国政府采纳并长期奉行,影响世界达半-高一历史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以下四幅图片。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柏林墙的修建尼克松访华不结盟运动标志A.西欧的崛起B.大-高一历史
二战结束后,丘吉尔把一项举措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这一举措A.表明美国开始放弃与苏联合作的政策,向共产主义进行反击B.使战后世界出现了两大对立的经济体系C.最初-高三历史
20世纪50年代,视中华帝国为“专制政体”成为西方学界的流行观点(引自候旭东《中国古代专制说的知识考古》)。这反映了A.建国初,中国封建思想根深蒂固B.建国初,中国实行“一边倒-高三历史
下图是载于1947年4月苏联报纸上的一幅漫画。一个因战争而奄奄一息的伤者,躺在星条旗铺就的棺材上,一名外科医生正在紧张施救,但仅仅是把一张一张的美元贴到伤者身上而已。-高三历史
20世纪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三次大的变动。指出这三次变动发生的时间及标志,结合史实说明每次变动发生后中国的国际地位是怎样的。-历史
冷战既是一种对外政策,又是一种双方对抗的手段,还是一种国际格局态势。下列与之对应正确的是A.杜鲁门主义柏林墙北约华约对峙B.雅尔塔体制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C.一边倒越南-高三历史
雅尔塔体系形成时,国际关系的突出特征是A.美苏抗衡,争夺世界霸权B.由于意识形态的分歧,两大阵营对立C.美苏在政治、经济、军事上势均力敌D.美国居霸主地位,苏联在政治、军-历史
赫鲁晓夫曾强烈反感甲壳虫乐队,他说“苏联青年不需要这种刺耳的垃圾”,甚至宣称:“从萨克斯管到弹簧刀仅有一步之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良知复兴”运动在苏联受挫B.苏联拒-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1963年,肯尼迪曾在柏林墙下演说,“自由有许多困难,民主亦非完美,然而我们从未建造一堵墙把我们的人民关在里面,不准他们离开我们。”下列对柏林墙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A.联-历史
题目详情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