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2010年4月20日中央电视台“情系玉树,大爱无疆——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特别节目募捐晚会上社会各界纷纷慷慨解囊,(如下图)共募得善款21.75亿元人民币。这反映出的社会风尚是-高三历史
2010年4月20日中央电视台“情系玉树,大爱无疆——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特别节目募捐晚会上社会各界纷纷慷慨解囊,(如下图)共募得善款21.75亿元人民币。这反映出的社会风尚是-高三历史
题目简介
2010年4月20日中央电视台“情系玉树,大爱无疆——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特别节目募捐晚会上社会各界纷纷慷慨解囊,(如下图)共募得善款21.75亿元人民币。这反映出的社会风尚是-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2010年4月20日中央电视台“情系玉树,大爱无疆——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特别节目募捐晚会上社会各界纷纷慷慨解囊,(如下图)共募得善款21.75亿元人民币。这反映出的社会风尚是
[ ]
A.勤俭节约、无私奉献
B.追求时尚、讲究质量
C.相互关爱、赈灾济贫
D.豪华奢侈、过度享受
题型:单选题
难度:中档
来源:安徽省模拟题
答案
C
上一篇 :
下图为民国年间天津同升和帽庄
下一篇 :
北方地区传统的四合院式建筑(见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1978年底,法国服装设计师皮尔?卡丹来到北京。后来他回忆说:“我刚来中国的时候所有的人都是穿灰的衣服、黑的衣服、或者绿的衣服,……我感觉就像被一座灰的墙给包围住了一样。-高一历史
近代以来,人们的婚姻观念逐渐改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高三历史
1902年6月26日《大公报》刊登了如下一则征婚广告:“近有南国志士某君北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主义如下:一要天足;二要通晓中西学术门径;三聘-高一历史
近代以来引起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原因有①西方思想文化的传人②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③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的影响④中国人善于学习和借鉴[]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高一历史
旗袍源于满族妇女服装。20世纪20年代初,流行于上海等地社会上层妇女。当时有人撰文指出:“近来上海女界旗袍盛行……惟旗袍之名,若有宗社党(满清贵族组成的秘密组织)之臭味……故-高三历史
“来是康母(come)去是狗(go)”,“一个铜板叫文到来(onedollar)”曾经是近代风靡上海的“洋泾浜”(上海某区,外国租界所在地)英语。这种现象是:[]A.崇洋媚外心态的反应B.殖民同化政-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北京、天津、上海、南京、成都五城市结婚年代与结合途径分类表资料来源:刘英主编《中国婚姻家庭研究》,第4页。材料二:南京四福巷已婚妇女结婚-高一历史
黄河清在《“洋”族词的兴衰》中说:…洋人’、‘洋务’、‘洋布’、‘洋行’、‘洋楼’、‘洋炉’等‘洋’族词日益增多,在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上半期,是它的鼎盛时期……有400多个-高一历史
光绪帝的英语老师张德彝在《航海述奇》里记载了1866年他从天津到上海途中吃西餐的事情:“每日三次点心,两次大餐……所食者,无非烧炙牛羊鸡鱼,再则糖饼、苹果……饮则凉水、糖水、-高一历史
下表所列的各种文化现象中,哪一组最具有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特征[]-高一历史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大-高三历史
清末民间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①传统习俗受到冲击②文化教育日渐衰落③生活方式发生变化④思想观-高三历史
辛亥革命后,出现了握手、鞠躬礼,大街上还不时能听到“先生”、“同志”的称呼,这表明:①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由理念化为行动②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出现了新陈代谢③列强对中国文化侵略不-高一历史
引起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外因是[]A、西方列强的侵略和西方文化的渗透B、自然经济的解体,资本主义的发展C、近代中国民主政治运动的推动D、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移风易俗-高二历史
下列选项为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颁布的一系列法令和措施,其中体现社会生活近代化的是[]A.焚毁残酷刑具,停止刑讯逼供B.废除清政府的苛捐杂税C.学校不拜孔子、不读四书五经D-高一历史
在中国近现代,有这样一种男式服饰,它有五粒纽扣,代表五权分离和五族共和,它的四个口袋,代表礼义廉耻,它综合了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是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高一历史
据记载,188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西苑修建了一条铁路,慈禧太后因火车司机坐在自己前面开车,弃用了从德国引进的蒸汽机车而改用太监牵拉。这说明[]A、顽固势力拒绝引进西方科技-高一历史
千龙网曾披露《从大脚到多变:中国百年间女人美丽标准的变迁》的文章,介绍了中国女人美丽标准的变化轨迹。1900——1919年女人美丽标准出现的原因是①妇女社会地位提高,成为国家的-高三历史
“送嫁妆”是我国很多地区的特色民俗,下表的统计能够说明①该民俗保留了传统特色②西式婚礼逐渐被人们接受③改革开放,人们收入增加④品种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现代化[]A.①②③B.②③④C-高三历史
小说《文明小史》中,描写一位学堂出身的少奶奶时写道:“穿双外国皮靴,套件外国呢子的对襟褂子,一条油松的辫子拖在背后,男不男,女不女的。”材料反映了这位少奶奶的服饰特点-高一历史
1897年,上海举办了中国国内首次大型舞会。对此,上海各家报纸评论说:“西人光明磊落,脱略为怀,虽男女聚会跳舞,乐而不淫,与中国之烧香赛会,男女混杂,大有天壤之别。”这-高一历史
周启多是宁波籍抗日航空烈士,1914年农历二月出生于镇海一个大户人家,1925年随父母到天津居住,同年考入南开中学。1936年,报考了南京空军军官学校。“七七事变”后随军内迁到-高三历史
洋装在中国流行,并未取代传统服饰,而是促进中国服饰的改良,出现了中西合璧的产物。下面哪些是中西合璧的产物:[]A、中山装和旗袍B、华冠儒服C、男女礼服D、列宁服-高三历史
近代服饰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西学东渐”B、西方风俗习惯的影响C、希望通过服饰改革来改变落后的面貌D、列强的要求-高一历史
下表所列的各种文化现象中,哪一组最具有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特征[]-高三历史
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①传统习俗受到冲击②文化教育日渐衰落③生活方式发生变化④思-高三历史
千龙网曾披露《从大脚到多变:中国百年间女人美丽标准的变迁》的文章,介绍了20世纪中国女人美丽标准的变化轨迹。其中1900——1919年女人美丽标准见下表。出现这样标准的原因有①妇-高一历史
在中国近现代,有这样一种男式服饰,它有五粒纽扣,代表五权分离和五族共和,它的四个口袋,代表礼义廉耻,它综合了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是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高三历史
据1913年9月5日《大公报》记载:“近来法庭诉讼,男女之请离婚者,实繁有徒,此皆前所未有,而亦社会所不乐为者也。”说明当时[]A.妇女地位逐渐提高B.家庭观念丧失殆尽C.大众赞同-高三历史
鲁迅先生在文章中写到:“中国社会上的状态,简直将几十世纪缩在一时:自油灯片以至电灯,自独轮车以至飞机,自镖枪以至机关炮……都摩肩挨背的存在。”上述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高三历史
下列表述不符合实际的是[]A、改革开放前,人民生活水平增长最快的时期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B、中国人民已基本解决温饱问题是在1987年C、恩格尔系数下降说明居民的生活水平在-高三历史
下表所列的各种文化现象中,哪一组最具有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特征[]-高二历史
对下图的释读,正确的是①近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②广告的营销方式被运用③近代革命推动了社会牛活的巨变④刷牙习惯已被城乡百姓普遍接受[]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高三历史
19世纪中期,近代专业教育在中国逐渐兴起。以下对其原因的分析,正确的是①受日本明治维新发展教育的影响②传统教育体制和科举制度的崩溃③引进技术,兴办近代工业的需要④培养近-高二历史
文明婚礼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取得男女之同意,以监督自由。这里的“文明婚姻”[]A.彻底冲破了传统婚姻的束缚B.表现出新旧杂陈的某些特征C.体现出契约性的原则D.采用了简单-高三历史
引起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有①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②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③重大的历史事件,如辛亥革命的推动④人们的愿望与追求[]A.①②③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高一历史
明中后期小说《醒世恒言》中“女子周胜仙与男子范二郎相遇,‘四目相视,具各有情’,二人通过巧妙的自我介绍,订下终身。”对材料解读不正确的是[]A.这一现象与明朝中后期商品经-高三历史
泰山东岳庙供奉的娘娘,泥塑金身,三寸金莲。民国成立以后,朝拜者多用自制的大脚锦鞋为娘娘祝寿。这主要表明[]A.尊孔复古思想开始盛行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妇女社会地位-高三历史
下图为《辛亥革命以后街头剪辫子的情景》,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①受西方影响,带有移风易俗的性质②具有强烈的反清色彩③最早揭开断发序幕的是资产阶级革命派④移风易俗之风遍行全-高三历史
近代以来,人们的婚姻观念逐渐改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父母之命这句话固然视为天经地义不可改易的,但是我们现在做父母的应该要晓得,这几千年来的礼教风俗到了今天决计行-高三历史
1872年《申报》报道:“妇人女子原宜深藏闺阁,不令轻见男子之面……乃上海地方妇女之蹀躞街头者不知凡几,途间或遇相识之人,欢然道故,寒暄笑语,视为固然。若行所无事者,甚至茶-高一历史
吕思勉在《中国通史》“衣食”篇中提出,“以中西的服饰相较,大体上,自以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现在的崇尚西装,不过一时的风气罢了。”材料表明作者的观点是[]A.传统服饰有强大生-高三历史
下列诗词中,能反映近代中国社会生活风尚的是[]A.簷前新叶覆残花,席上余杯对早茶B.西域移来不夜城,自来火较月光明C.雪亮玻璃窗洞圆,香花爆竹霸王鞭D.空巷无人尽出嬉,烛光-高三历史
贴春联是中国一项文化习俗,春联的内容往往和社会的历史变迁相联系。以下春联中能反映新中国成立后过渡时期历史情景的是[]A.“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B.“食堂巧-高三历史
吕思勉在《中国通史》“衣食”篇中提出,“以中西的服饰相较,大体上,自以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现在的崇尚西装,不过一时的风气罢了。”材料表明作者的观点是[]A.传统服饰仍具有强-高三历史
妇女地位的变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风气的折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妇女的地位因为经济的关系而有相当大的变化。科技本身已改变并大大增加了妇女就业赚-高三历史
下图呈现的是北京市民使用的购货证和购粮证,票证的流行说明我国当时①实行计划供应体制②日常生活用品短缺③购销矛盾非常突出④城乡差别逐步扩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高三历史
19世纪30年代有人说:“内地富有者,有了钱,未必就有汽车来坐,未必就有各种新奇的游艺如伟大的影片《梅兰芳》京戏等等来给你看,未必就有各种中西菜什么来给你轮流大嚼……必须要-高三历史
文绣是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1931年由于不堪忍受溥仪的凌辱,要求法院出面调解,并于同年10月22日正式与溥仪解除婚约。这件事情震动社会,它充分说明[]A、清王朝已经彻底-高一历史
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3年的中国,可能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A、唐胥铁路开通B、街上路人互行脱帽鞠躬礼C、《申报》上刊登北伐的消息D、李-高三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2010年4月20日中央电视台“情系玉树,大爱无疆——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特别节目募捐晚会上社会各界纷纷慷慨解囊,(如下图)共募得善款21.75亿元人民币。这反映出的社会风尚是-高三历史
题目详情
B.追求时尚、讲究质量
C.相互关爱、赈灾济贫
D.豪华奢侈、过度享受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