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题。(8分)临江仙李清照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语文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题。(8分)临江仙李清照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语文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题。(8分)临江仙李清照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语文
题目详情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题。(8分)
临江仙
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1)试解析这首词上阙中的三个“深”字的含义及三个字叠加在一起的作用。(4分)
答: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词的写作特色和词人抒发的感慨。(4分)
答: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
难度:中档
来源:不详
答案
(1)三个“深”字,前两个为形容词,状庭之幽深曲折(1分);后一个“深”字为动词,协助疑问(1分)。三个“深”字叠加,不仅渲染出庭院的幽冷深邃(1分),而且收到了跌宕回环的声情效果(1分)。
(2)整首词几乎以口语入词,明白晓畅,又极准确深刻地传达了词人彼时的心理状态(2分),通过今昔对比,作者抒发了对国破家亡,个人愁苦的沉抑悲怆的感慨(2分)。
古诗鉴赏考查的重点是语言品味、形象把握、意象理解、意境分析、技巧鉴赏、思想情感的把握等几个方面,平时阅读诗歌,应注意积累典故与常见意象含义,掌握诗歌常见表达技巧,体会不同作者或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的风格特点。解题时按照读一理一审一写四个步骤准确作答。审读的时候要充分利用注释,整体感知,然后从内容和手法两方面理清主要知识点。“审”就是题目要求,筛选有效信息,调动相关积累。写的时候要结合要求,条分缕析,重点突出。
附《临江仙》赏析:
这首词作于建炎三年元宵节前后,是李清照晚年的代表作之一。词人抵建康已近一年,国事日非,返乡无望,精神逐渐消沉,于是深居简出,看到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触动情怀,并直接引用。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
“云窗雾阁常扃”,化用韩愈“云窗雾阁事恍惚,重重翠幕深金屏”。“扃”的意思是关锁,整句词的意思是:幽深的庭院深藏在云雾当中,一片迷茫,看不清楚,而窗子常闭,阁门深锁,似乎与世隔绝。这应是主人公心情渺茫、极为孤寂的写照。
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柳梢已有春色,梅花的花蕾也生出来,而且都渐渐看得清楚了。此句写景,好比淡墨勾勒。一个“渐”字,写出了光阴流转,梅树柳枝在春天渐渐丰盈起来的情景。“秣陵”“建康”都是指江苏南京。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
“感月吟风”,也就是“吟风弄月”。词人说,她过去做了许多写诗填词之事,可是现在老了,竟一事未成。李清照早年自负诗才,有过美好的生活和理想,如今背井离乡,有的只是黯然神伤。面对南渡偏安的悲剧,词人既痛北宋之亡,又自伤身世。
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这句词的意思:满腹人事,一腔悉怀,郁结在心,有谁能了解呢?山河破碎,漂泊异地,老去无成,更是让伤心不已,憔悴不堪。哪里还有心情去欣赏花灯,踏雪寻诗呢?
“试灯”,宋人极重元宵节,每逢元宵,灯市总是热闹非凡,往往在节前几天就陆续张灯预赏,无论试灯还是踏雪,都是李清照当年所喜好。如今,境遇不同,情绪也就不一样了。
上一篇 :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1-5题。归
下一篇 :
—Isshewritingareport? — .[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名句填空.文学常识填空(1),烟光凝而暮山紫。(2),秋水共长天一色。(3)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4),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5)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6)北海虽赊-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范成大嫩绿重重看得成,曲阑幽槛小红英。酴醿架上蜂儿闹,杨柳行间燕子轻。春婉娩,客飘零,残花残酒片时清。一杯且买明朝事,送了斜-语文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南宋人李壁评此诗说:“《古乐府》庭前一树梅,寒多不觉开。只言花似雪,不悟有香-语文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①—②题。寄黄几复①(北宋)黄庭坚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②。想见读书头已白,隔-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问题。半山春晚即事①王安石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翳翳陂②路静,交交③园屋深。床敷④每小息,杖屦⑤或幽寻。唯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注】①此诗写于-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浣溪沙(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苏轼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联系其写作背景,回答问题。临江仙[宋]侯蒙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送沈子福之江东王维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①荡桨向临圻②。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注】①罟师:渔人,这里借指船夫。②临圻:友人所去之地。-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闻邻船吹笛杨基江空月寒露华白,何人船头夜吹笛。参差楚调转吴音,定是江南远行客。江南万里不归家,笛里分明说鬓华。已分折残堤上柳,莫教吹-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两个小题。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夜别友人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1)首联“银烛吐青烟,-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登单于台张嫔边兵春尽回,独上单于台。白日地中出,黄河天外来。沙翻痕似浪,风急响疑雷。欲向阴关度,阴关晓不开。(1)首联在全诗中有何作-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全唐诗》录人此诗时,“落”写作“在”字。你认为用哪个字-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巴陵夜别王八员外贾至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注:三湘,泛指湘江流域。(1)从体裁上看,本诗是一首-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咏风王勃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1)此诗是怎样写风的活动?_-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的元曲,借助注释,完成赏析。水仙子·游越福王府乔吉笙歌梦断蒺藜沙①,罗绮香馀野菜花。乱云老树夕阳下,燕休寻王谢家,恨兴亡怒煞些鸣蛙。铺锦池埋荒甃②,流杯亭堆-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两题。水仙子夜雨徐再思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越调]天净沙·湖上送别[元]张可久红蕉隐隐窗纱,朱帘小小人家。绿柳匆匆去马。断桥西下,满湖烟雨愁花。(1)这首小令含蓄蕴藉,独具风格。试-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落日怅望马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1)本诗以“落日怅望”为题,-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的诗词,完成下面问题。敬亭山独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贺新郎(辛弃疾)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高三语文
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A.用“浪淘尽-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日即事李弥逊①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白雁顾文昱万里西风吹羽仪①,独传霜翰②向南飞。芦花映月迷清影,江水含秋点素辉。锦瑟夜调冰作柱,玉关晨度雪沾衣。天涯兄弟离群久,皓首江-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赠卖松人于武陵①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②人。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③尘!注释:①于武陵,中唐诗人-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古从军行唐·李颀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行人刁斗①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野云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闻道玉门犹被遮②-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从军行(其二)王昌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1)本篇的主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垂虹亭①米芾断云一叶洞庭②帆,玉破鲈鱼金破柑。好作新诗寄桑苎③,垂虹秋色满东南。[注释]①垂虹亭:在太湖东侧的吴江垂虹桥上。,桥形环若半月,-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野水孤舟梁栋①前村雨过溪流乱,行路迷漫都间断。孤洲尽日少人来,小舟系在垂杨岸。主人空有济川心,坐见门前水日深。袖手归来茅屋下,任他鸥-高三语文
下列各句都写到“泪”,从情绪和心境的角度来看不同类的是[]A.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B.剑外忽闻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C.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D.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减字木兰花秦观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倚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注】篆香:盘香,-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始闻秋风刘禹锡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五夜飕飗①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盼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乐府诗,完成下面的题。咏怀阮籍①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齐景升牛山,涕泗纷交流②。孔圣临长川,惜逝忽若浮-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江神子谢逸杏花村馆酒旗风。水溶溶,飏残红。渡舟横,杨柳绿阴浓。望断江南山色远,人不见,草连空。夕阳楼外晚烟笼。粉香融,淡眉峰。记得年时-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秋词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1)一、二两句表露了诗人怎样的心境?是用什么手法表现的?答:_-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秋登万山寄张五孟浩然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的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清明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垅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①。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题。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下面的题。采桑子晏殊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1.下列对本词的理-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寄远杜牧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正是客心孤回处,谁家红袖凭江楼?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答:-高三语文
阅读《山坡羊·潼关怀古》回答下列问题。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减字木兰花苏轼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等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1)词中所写-高三语文
阅读鉴赏。阅读下面一首唐毅夫的套曲,完成下面问题[南昌]一枝花·怨雪不呈六出祥,岂应三白瑞。易添身上冷,能使腹中饥。有甚稀奇。无主向沿街坠,不着人到处飞。暗敲窗有影-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春寒陈与义①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同儿辈赋未开海棠二首(之二)元好问②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灞上秋居马戴①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注:①马戴,生卒年不详,生活于中-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酬王处士九日①见怀之作顾炎武②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注释:①九日:指-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戏问花门酒家翁岑参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道傍榆荚巧似钱,摘来沽酒君肯否?1.《戏问花门酒家翁》勾画了怎样的一幅画面?你能体会到作者当-高三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卖花声·题岳阳楼张舜民①木叶下君山②。空水漫漫。十分斟酒敛芳颜。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③。醉袖抚危阑。天淡云闲。何人此路得生还?回-高二语文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东坡①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高一语文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题目。宿建德江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1.“日暮客愁新”的“愁”字在诗中起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九日杜甫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高二语文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1)—(2)题。(8分)临江仙李清照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语文
题目详情
临江仙
李清照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1)试解析这首词上阙中的三个“深”字的含义及三个字叠加在一起的作用。(4分)
答: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词的写作特色和词人抒发的感慨。(4分)
答:
答案
(2)整首词几乎以口语入词,明白晓畅,又极准确深刻地传达了词人彼时的心理状态(2分),通过今昔对比,作者抒发了对国破家亡,个人愁苦的沉抑悲怆的感慨(2分)。
附《临江仙》赏析:
这首词作于建炎三年元宵节前后,是李清照晚年的代表作之一。词人抵建康已近一年,国事日非,返乡无望,精神逐渐消沉,于是深居简出,看到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触动情怀,并直接引用。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
“云窗雾阁常扃”,化用韩愈“云窗雾阁事恍惚,重重翠幕深金屏”。“扃”的意思是关锁,整句词的意思是:幽深的庭院深藏在云雾当中,一片迷茫,看不清楚,而窗子常闭,阁门深锁,似乎与世隔绝。这应是主人公心情渺茫、极为孤寂的写照。
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柳梢已有春色,梅花的花蕾也生出来,而且都渐渐看得清楚了。此句写景,好比淡墨勾勒。一个“渐”字,写出了光阴流转,梅树柳枝在春天渐渐丰盈起来的情景。“秣陵”“建康”都是指江苏南京。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
“感月吟风”,也就是“吟风弄月”。词人说,她过去做了许多写诗填词之事,可是现在老了,竟一事未成。李清照早年自负诗才,有过美好的生活和理想,如今背井离乡,有的只是黯然神伤。面对南渡偏安的悲剧,词人既痛北宋之亡,又自伤身世。
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这句词的意思:满腹人事,一腔悉怀,郁结在心,有谁能了解呢?山河破碎,漂泊异地,老去无成,更是让伤心不已,憔悴不堪。哪里还有心情去欣赏花灯,踏雪寻诗呢?
“试灯”,宋人极重元宵节,每逢元宵,灯市总是热闹非凡,往往在节前几天就陆续张灯预赏,无论试灯还是踏雪,都是李清照当年所喜好。如今,境遇不同,情绪也就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