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网
首页
数学
语文
英语
化学
物理
政治
历史
生物
首页
>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二战后两极格局-高二历史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二战后两极格局-高二历史
题目简介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二战后两极格局-高二历史
题目详情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二战后两极格局在相对稳定性之下受到“撼动”和“挑战”的具体因素有
①欧洲走向联合 ②日本崛起 ③美苏大规模削减军事力量 ④不结盟运动兴起 ⑤中国力量增强
A.①②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题型:单选题
难度:偏易
来源:不详
答案
A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二战以后,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的过程中,西欧国家逐渐走上联合,建立欧洲共同体,推动了欧洲经济的发展;二战后的日本在美国的扶植下,经济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大国,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的局面;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新独立的亚非拉国家为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逐渐团结起来,不结盟运动兴起;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在国际事务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美苏大规模削减军事力量”不符合史实。故①②④⑤符合题意,③不合题意。所以应选A。
上一篇 :
“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旧秩
下一篇 :
(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
搜索答案
更多内容推荐
有学者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休止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这种认识产生的背景可能是A.经济-高三历史
一位德国人叙述自己的生活经历:“小时候,每天走过一个广场上学,可以看到马克思与列宁的铜像,后来铜像拆了,国歌换了,就连使用的钱也改了。原本哪里都不可以去,现在可以在-高三历史
下面三幅漫画用夸张的手法反映了德国历史和国际关系的演变。请你为它们配上解说词。图11945年图21965年图31989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前苏联国家加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而俄罗斯有学者则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历史
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说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高一历史
(26分)理想作为一种精神现象,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对现状永不满足,对未来不懈追求,是理想形成的动力源泉。材料一贾思勰:“秦孝公用商君。急耕战之赏。倾夺邻国而雄诸候。-高三历史
如图,英国学者约翰夫·杰弗在《历史焦点》一书中认为,20世纪90年代世界的基本强国可以被看作构成了两个三角形的结构,美国同时占据了两个三角形的顶点。根据下列强国的特质,-高三历史
读图,对漫画体现的含义,理解最准确的是A.美国推行西方价值观,在全球发展民主制度B.美国推行美式“民主”,目的是传播西方政治文化C.美国推行美式“民主”,是为了领导世界D.美-高三历史
“近500年来发生过三次结构性的权力转变……第一次是西方世界(欧洲)的崛起,此转变始于15世纪,在19世纪急剧加速;第二次转变发生在19世纪末美国的崛起……20世纪的全球经济、科技-高三历史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认真履行大国责任和义务,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截至目前,中国已先后参加了联合国20多项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官兵1.8万余人次。此外-高二历史
两极格局瓦解后,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相伴随的,还有“非极化”趋势。就是“极”以外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导致“极”在世界政治中的地位下降、影响减弱的过程。这是因为()①第三-历史
(14分)战后以来的世界格局,既是相对稳定的,又是发展变化的。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它们正在与我-高三历史
大卫科兹写道:“我们已经看到,早在1987年某些党国精英就把自己变成资本家了,到1989年,这一现象已是遍地开花了。不是因为国家社会主义体制终结,党国精英才抛弃旧体制。真正-高三历史
2009年4月5日,朝鲜发射一枚长程火箭,联合国安理会正式对火箭发射事件发表谴责声明后,朝鲜宣布将抵制六方会谈,重新启动核计划。这表明[]A.朝鲜是危害东北亚地区和平与稳定-高一历史
2012年以来叙利亚内战、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伊朗实施制裁甚至扬言动武、中国周边部分国家多次在中国近海挑起事端、日本在中国钓鱼岛进行挑衅。这些问题说明当今世界:A.出现多极-高三历史
“北欧平衡”是指冷战时期的北欧地区以执行武装中立的瑞典为中轴,分别存在受苏联影响和支配的芬兰(保持主权独立且不与西方结盟),及加入北约的挪威、丹麦和冰岛(三国承诺不会-高三历史
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盟、日本、俄罗斯和中国等成为世界的重要力量中心,对美国的超级大国地位构成挑战,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出现。-高一历史
在对“冷战”时期的历史开展研究性学习中,某校学生拟定的以下主题不符合史实的是()A.朝鲜战争:热战背后的大国角逐B.欧洲联合:扩大生存空间的努力C.跨越鸿沟:中美外交关系的调-历史
2009年,奥巴马总统的访华受到世界媒体的广泛关注。当时欧洲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德国《图片报》说:“人们看到,奥巴马在中国的演出是多么的温顺和谦虚,这是因为美国作为世界唯一超-高三历史
美国学者罗宾认为政治恐惧会使我们树立某种特定政治观念的价值。比如说对内战的恐惧,会期望产生对法制的尊重;对极权主义的恐惧,会期望迎来对自由民主的推崇。按照这一说法-高三历史
日本《选择》月刊发表文章声称:“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引发了世界经济危机,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火车头,对中国的需求,对中国资金的依存使日、美、欧的反共论调失声。对中国来说-高三历史
美国学者亨廷顿在《孤独的超级大国》中说:“当前我们处于一种奇特的混合格局,即一个超级大国与若干大国并存的‘单极+多极’的世界格局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两极格局瓦解后,-高一历史
美国总统奥巴马近日在与天皇、皇后会面时来了一个几乎呈九十度角的深鞠躬(据日本共同社),美国福克斯电视台批评奥巴马身为美国总统“不该向外国要人低头”。下列是拟定好的新闻-高二历史
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一文中说:“全球经济一体化已经是人们无法否认和拒绝的现实,总的来说它有利于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但是,仅仅依靠市场无法解决国家间消费和福利不-历史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随着19世纪的逝去,民族主义的性质起了变化。它起初是一种人道的、宽容的信条,这种信条不是建立在各种民族主义运动相竞争的基础上,而-高三历史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根源在于()A.各国综合国力的强弱B.强大的军事力C.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D.发达科技和教育-高三历史
苏联解体以后,原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以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出现了跟西方走还是向东靠的选择,影响这些国家选择的原因不包括A.历史文化的因素B.欧洲一体化的推动C.欧盟和俄罗斯的-高三历史
美国前国务卿贝克曾说:“苏联的崩溃产生了一个世纪才有一次的机会在全世界推行美国的利益和价值观念。”这反映出A.苏联的解体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B.苏联的利益和价-高二历史
2009年7月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俄罗斯新经济学院毕业典礼的演讲中说:“对于以往相互抗衡的对手丽言,相互建立持久的伙伴关系有很大的困难,改变我们的政府和官僚机构数十年来-高三历史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局势出现多极化趋势,下列各新兴力量重大事件不能影响这一趋势的是A.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成立B.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召开C.中国“一五”计划完成-高三历史
日本学者山影进将战后日美经济关系的演变分为“白搭车”型相互依存、“乘机”型相互依存、“摩擦内含”型相互依存三个阶段。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导致世界多极化格局最终形成B.影响了-高三历史
法里德•扎卡里亚在《后美国时代》一书认为:“……我们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现代史上的第三次权力转变,或可称为群雄竞起的时代。”“群雄竞起”反映的政治局面是()A.世界政治格局出现权-高三历史
1999年以美同为首的北约打着维护人权、制止“种族清洗”的旗号对南联盟进行了连续78天的轰炸;2011年,一场由利比亚本国人民引发的利比亚骚乱,演变成了法英美主导的多国部队与-高三历史
近年,西方媒体纷纷指责中国“黑客”攻击美、德、英等国的政府或军方网络。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表示,这些言论是冷战思维的表现。其思维的核心内容是A.打击B.共存C.合作D.遏制-高二历史
1990年11月,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成员国首脑会议通过《巴黎宪章》,宣称:“欧洲的对立和分裂的时代已经结束了……欧洲已经从过去的遗产中解放出来了,人民的勇气、意志的力量和赫尔-高三历史
下列选项中,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最确切的是材料结论A梭伦改革使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梭伦改革使雅典男性公民在政治上获得了平等的权力B195-高三历史
最近,叙利亚“化学武器”问题牵动各方神经。早在2011年10月,联合国安理会就欧盟国家要求对叙利亚采取制裁措施草案进行表决,印度等4国投弃权票,美国等9个国家赞成,但因俄罗-高一历史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曾经拥有两千多年的友好往来历史。在近代中日关系史上,记载的却是一系列惨痛的回忆。长期以来,中日关系一直就是一个敏感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高三历史
从1957年《罗马条约》的签订到1967年“欧洲共同体”正式成立,是欧洲走向联合的十年,在这十年间A.西欧国家经济发展,国力回升B.西方经济经历了危机和“滞胀”C.美国丧失其世界经济-高三历史
2011年5月1日深夜,“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军击毙。许多国家发表声明,对此表示支持,并强调世界各国应共同打击恐怖主义。由此可以看出A.反恐斗争有赖于国际-高三历史
新华网刊登《达沃斯:5天的思想碰撞》一文,指出:“参加论坛的有2500人,就有2500个不同的观点。这里并不是追求达成一致,而是追求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角色的人进行思想碰撞-高二历史
当前影响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因素有①日本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②欧洲一体化进程加深③中国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④美国推行单边霸权政策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高一历史
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中说“(二十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这场“求-高三历史
有学者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最有可能出现于A.英国光荣-高三历史
伊朗儿童和未成年人知识发展研究院主任马杰德·格兰设计出萨拉娃娃以击败德黑兰商店橱窗美国芭比娃娃所代表的美国文化影响。他认为:“芭比像一匹特洛伊木马,腹中藏着西方文化-高三历史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说:“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他主张欧洲联合的目的是A.恢复欧洲在世界上的中心地位B.恢复欧洲-高二历史
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于2012年12月发布的名为“全球趋势2030:可能的世界”的预测报告中指出,到2030年,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完全称霸”,“到2030年,没有一个国家(无论是美国、中国-高三历史
决定世界政治格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资本主义侵略扩张的本性B.国际组织的建立C.帝国主义扩军备战的结果D.经济的发展-高一历史
通过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新中国A.发挥了大国应有的政治影响力B.促成了“一超多强”的国际格局C.确立了不结盟运动的领袖地位D.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历史
美国政治家基辛格在1973年指出:“(世界)在经济方面,至少已出现五个主要集团。从政治上看,更多的势力中心已经出现……”材料表明,基辛格认为A.“两极”格局即政治、经济两极B.美-高三历史
返回顶部
题目简介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二战后两极格局-高二历史
题目详情
①欧洲走向联合 ②日本崛起 ③美苏大规模削减军事力量 ④不结盟运动兴起 ⑤中国力量增强
答案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二战以后,在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的过程中,西欧国家逐渐走上联合,建立欧洲共同体,推动了欧洲经济的发展;二战后的日本在美国的扶植下,经济迅速发展,成为经济大国,形成了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的局面;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新独立的亚非拉国家为摆脱美苏的控制和维护自身的独立,逐渐团结起来,不结盟运动兴起;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在国际事务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美苏大规模削减军事力量”不符合史实。故①②④⑤符合题意,③不合题意。所以应选A。